|
|
|
|
|
|
J*****u 发帖数: 124 | 1 -1-
一个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抱怨她的婆婆。
很多婆婆对媳妇不好,面子上还要装一下好人。她的婆婆,是连装都懒得装一下的。她
怀孕时跟公婆住在一起,有一天她干活时把手弄流血了,婆婆递给她一副橡胶手套:「
戴上这个,洗碗就不会弄湿手了。」
当然,也顺带抱怨她的丈夫。
他每天躲在工作的堡垒里,对家里的事几乎没有任何关心。咨询那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
日,但是,「你看吧,他每一年都是这样,忘得一干二净。」
「你觉不觉得这有点太过分了?」她问我。
我是觉得过分。但我没有说。我在《如何正确安慰一个倒苦水的人》里写过,抱怨的人
其实只是想抱怨,只要问一句「你会怎么办呢」,他们往往已经有了现实的应对策略。
「你会怎么办呢?」我问她。
她说,去年结婚纪念日她觉得受不了,于是发了条朋友圈,提到那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
日,底下有一堆朋友祝她快乐。丈夫第二天上班才看到,打电话补了一句问候。
「这就完了?」
「这就完了,」来访者说,「奇葩吧?」
「我的意思是,你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件事就完了?没有再说什么?」
「你是说跟他吵?——没用的。」
我倒是没想过是吵架还是做点别的什么。只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到此为止了
」,本身就是在传递一个信号:「我是可以容忍他这样做的。」
也就难怪丈夫今年还会做一样的事。
-2-
「你婆婆给你手套,让你继续干活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
「我跟我老公说了,他说他妈就这样。」
「所以你戴上手套干活了?」
「那还能怎么办?」来访者说,「又不能不过了。」
我发现,跟她讨论这些事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她翻来覆去好像只有一个态度:他们怎么
可以这样,奇葩吧?没见过吧?真是气死人了。——而我忍不住会想,为什么你就一副
任人宰割的样子?倒不是说非要奋起反抗才好,只是我很惊讶于她一边痛苦,一边无动
于衷。哪怕吼一声呢?
「没用,他们就是这样的。」她说。
就算他们就是这样,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没用呢?至少把你的态度表达出来,至少试过了
不行,还可以告诉他们:「老娘不伺候了!」然后转身离开。
但她好像根本没那样想过。
-3-
她很委屈,一直在抱怨。我可以理解她的抱怨,也知道对她来说,不改变也是当下的一
种选择。但我总觉得,我对她的理解存在一点脱节,却又很难清晰地诉诸语言。在她反
复感叹「奇葩」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那个脱节是什么。
我意识到,我们同样面对这件事,考虑的焦点是不同的。我总是从现实角度出发:她遇
到这样的人,她会怎么办,她要怎么对付这样的人?
但这种考虑方式,已经有了一个前提:
有的人,就是这么「奇葩」。
我跑得有点快了,已经承认了这些人存在的「合法性」。跳过了这一步,就开始考虑「
如何应对」这样的人。这就是我和来访者频道不合的原因,她的焦点还停留在之前的那
个阶段,她一直在纠结:天啊,怎么会有这种人?
我理解了这一点,立刻改变了谈话的策略:
「遇到这种人,确实难以接受。」我陪她一起感叹。
「就是说啊!」她的眼睛立刻亮起来。
「你理解不了他们的逻辑。」
「无法理解!完全都不为别人考虑!」
「你觉得不应该这样。」
「是啊,这是一家人最起码的关心!」
「你觉得家庭生活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规则。」
「对啊,我觉得我已经算是够可以的了,也不奢求像有的媳妇一样,回家就有人摆好饭
菜,好吃好喝伺候着——但是最起码的尊重是要给的吧!」
「你觉得太不正常了。」
「是的,一家都不正常!」
「可惜,」 我停顿了一下,「你就遇到了这么不正常的一家——」
这句话接不下去,她半张着嘴。
-4-
「所以你是怎么打算的?」我问。
她眼睛里的光又黯淡下去。
「我?我能有什么打算……」
对她来说,很难进入「如何应对」的议题,原因就在于她陷在了前面一步:「怎么可以
」,「居然」,「不应该」——她在事物存在的「合法性」上单曲循环。这里存在一种
微妙的认知上的小伎俩:「他们这样是不可以的」,纠结「不可以」的问题,似乎也就
不用面对一个最残酷的真相:他们就是这样啊。
我想,这也许是她用来防御现实的方式吧。人们在面对痛苦的事情时,会有一系列的心
理阶段,一开始是否认,然后是愤怒,然后是讨价还价,之后才能正视这件事带给自己
的影响,最后再想办法去应对。否认是彻底不相信这件事的存在,但事实总会迫使我们
不得不承认它。而一个人从「承认」事实,到能够在心理上「接受」这个事实,还需要
度过或长或短的一个时期。我的来访者就卡在了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怎么可以有这种
人?」好像在跟命运讨价还价一样。
-5-
这是一道心理上的护城河。我们树立了一个规则:「这件事是不应该的/不合规矩的/人
神共愤的」,有这个规则存在,我的内心就保持着一份安定和可控感。无论外界发生了
什么,只要我们心里还坚守这个规则,外界就不会入侵我们的内在现实。
比方说下棋的时候,你认为要遵守一定规则,双方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谋划,可是你的对
手是一个不知道规则的小孩,他怪笑着,棋子拐着弯儿冲到你的大本营。
「哎哎,」你叫住他,「怎么可以这样走呢?」
「就这样走。」他一点不讲道理。
「车必须走直线!」你跟他较劲。
他变本加厉,直接把你的帅扔掉,嘻嘻哈哈地跑开了。
你会很生气吗?这时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你还在下棋,对方却没有想要下棋了。他在用
一种新的方式跟你「玩」。你的规则只存在于你自己的想象里,而别人在使用一个完全
不同的、不受限制的,而且看上去更野蛮的逻辑。
你当然能看到这一点,但是你能不能接受这一点呢?
你会把目光放到眼前的这个人身上,还是放到那个被打破的规则上呢?
-6-
我最近越来越觉得,意识到你有你的期待,而别人有别人的行事逻辑,这是一种宝贵的
心理能力。规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东西,也许在我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或者在大多数
人看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方——实实在在地——可以不按照我们的期待行事。
关键是,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是骂他?忍他?求他?告他?还是就此分手,我以后还
是找那些讲这套规则的人一起玩?
但你考虑怎么做的前提,就是首先接受:这个人这么做了,是事实。
「应不应该」已经没有意义了。对方已经做出来了。
什么时候接受这一点,什么时候就可以投入新的互动中。
当然,如果还不想面对这一切,也不妨在一定范围内沿用「应不应该」的护城河,构筑
自己的安全感,让自己相信世界就是在这套规则内运行。运气好的话,你会遇到遵守这
套规则的玩伴。但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最好不要在这个人存在的「
合法性」上浪费太多时间。你反应越慢,危险往往也就越大。就像春秋时的宋襄公,守
着自己的战争规则,却被不守规则的人打得措手不及。
也许他到死都还在纠结:「这些人,怎么这样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