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 发帖数: 1016 | 1 彻底攻克犹豫不决和“选择恐惧症”(转载收集)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选择恐惧
看上一款衣服,有几种颜色可以选择,我往往会觉得每一种颜色都很好,不知道该如何
取舍,所以心情一下子就焦躁起来。虽然最后我会把所有的颜色都买回去,但我的心情
还是不能很快平复下来。我该如何克服这种选择恐惧症?
举棋不定,这就是心理学中称为“动机冲突”的现象。遇到动机冲突的原因往往在于,
当事人并不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因为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比如,你遇
到选择衣服颜色的问题,首先有没有想过你希望怎么打扮自己?你需要在人前展示自己
什么样的形象?如果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些问题,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冲突,面对琳琅满目
的商品感到不知所措。即使有能力都买下来,依然会由于把握不了自己真正的需求而难
受不已。
另外,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阿拉丁神灯”的故事?当主人公来到满是宝藏的地下室,
每一件都让他爱不释手。当然,在神话故事里可以有一盏充满魔力的神灯供他挑选,有
了这盏灯便能通过召唤里面的神怪来满足他的任何愿望。于是,许多人都被多种多样的
诱惑所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这就是“阿拉丁情结”。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分追求完
美。所以,当面对多种需要之时,更应明确什么才是眼前最重要、最当务之急的需求?
如果你能始终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那么或许对你的问题缓解能有很大的帮助。
—价值观澄清。假如你不得不先后放弃以下6项中的5项,且一旦放弃就不再拥有,你会
保留什么呢?健康、金钱、爱情、事业、友情、亲情。最后保留的那样东西,若对你来
说是最珍贵的,围绕它进行选择,人生遗憾会减少很多。
选择恐惧症困扰青年人
■逃避责任:害怕承担自己抉择的后果。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选择的时候总是无法做出决定,做了决定以后还是在犹豫是不是要改变选择……我觉得
这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应该是害怕后悔,所以在做决定时往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会产生
的后果等等,于是无法下定决心,犹豫不决,好不容易做了决定后还是要一直做比较,
一直想后悔,生怕自己会忽略某个因素而导致错误的选择。
心理台词:到底哪个更完美?背后是执着的完美主义作祟
之所以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生怕有一点浪费,疏漏,不完美,殊不知这个世界本来就是
不完美的
这实质上是害怕不完美,没有胆量接受不完美的现实
完美主义:
他们相信,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如果找不到这种完美的解决办法,
患者就会感到不舒服。由于强迫症患者抱着苛求的心态,所以他们会重复去做,试图借
此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如:强迫性对称观念的患者,会认为一定存在某种摆放方式是
最完美,如果没有找到这种最完美的摆放方式,他们就会一直摆放下去,直到自己满意
为止。强迫性仪式行为患者也会认为一定存在一种完美的方式可以阻止消极或者灾难性
事件的发生,某一个行为一定存在一种重复的次数是完美的,所以他们会重复3次或者7
次或者其他次数。关窗的时候认为一定有某一个距离是最完美的,距离大了担心着凉,
距离小了担心空气不流通,为了寻找这个完美的距离就反复的开关。
无法忍受模棱两可:
不能容忍模棱两可苛求确定性,难以处理不可预见的变化,以及不适应模棱两可的情境。
如: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苛求答案的确定性。他们会反复的思考:“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人为什么会说话”;等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出自己满意的确定的答案,
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必须继续思考下去。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
幼儿的特征就是“非好即坏”的二分法思维。而所谓成人的世界就复杂辩证多了,不可
能幼年方式面对现实世界因为“完美”在事实上的不可得。
不能选择背后的焦虑原因
其实,人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程度上都会出现焦虑,但区别正常与异常的选择焦
虑,是看一个人在两难时能否自主决定。心理学上的神经症性不能选择的焦虑,就是在
选择时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且因拖延了时间而又加重焦虑。或者即使作了选择性决定
,之后又产生因对选择对不对的怀疑而陷入懊恼。那么,这种不能选择的背后是什么在
决定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深层心理发展学说解释神经症焦虑人格,是发生于婴儿时原始信任
遭到损害。但除此之外,具有焦虑人格的人所处的环境很可能还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
或是充满竞争风险性的环境。这种环境下,人的内心总体验着紧张、疑虑、害怕等不安
全感,其“高标准严要求”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对自己的要求。
若进一步来看,它可成为对做人做事力求完美的强烈欲望。那些过分追求完美的人,理
性上明白“没有完美也用不着完美”,但就是不自主地要求完美。这其实并非完美本身
在吸引他,而是他内心唯恐“不好”的危险,迫使他必须追求完好,以免“不好”带来
的焦虑。任何过分行为,实际上都带有强迫性,这是人由不得自己的无奈。
焦虑源于对权威的崇拜和惩罚的恐惧
人们因为难以选择而产生焦虑,这背后存在着追求绝对正确的幻想。一再执意追求着绝
对安全。
不能选择,也可说是一种慢性预期焦虑症。其心理机制,还与人的无责任感、无责任能
力相关。因为伴随人自由选择之后的是责任,是行为责任。能自由选择的人,对选择后
的行为,有履行相应责任的自信。不能选择,往往说明一个人缺失责任感、缺乏行为能
力,其深层心理动因是人的依赖情结。
这必须先做到解除我与我必须“绝对安全”观念的强迫关系,那颗不安的心才能安心下
来。
最大误区就是越担心的东西越夸大其恐惧程度。
患得患失是人生的精神枷锁。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对方
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如有不妥,就很担心把事情办砸并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并且及其注重个人的得失,他们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
一分安宁。
人都是贪心的,并不会害怕得到什么,而且得到的越多越好.但人都是自私的,在得到后又
失去,就会觉得痛苦.
得到此怕失去彼,得到彼又怕失去此
不要太在乎 就不会患得患失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得到就意味着失去,失去也是得到的开始,怕失去的永远不会得到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反反复复衡量的利弊,机会就从你的手中悄然溜去,最后只能落个“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美丽遗憾。患得患失种下的只能是人生悲剧的种子。
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过多的信息会加重犹豫不决的症状。他不得不费很大的劲来整理这些信息,好从中找出
哪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作出决定,哪些信息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个好的选择
,那他会很容易就作出决定。但现代社会给人以许多选择――有时实在又太多了。
犹豫不决和不负责任联系在一起。犹豫不决者不愿意承担婚姻、住房、工作、成为小组
组长或提升等等带来的部分或全部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犹豫不决的私心会说:“我不
想做这件事。别让我承担责任。”
引起犹豫不决的另一个原因是决定者认为决定是不能挽回的错误想法,他们认为决定一
旦付诸实践,就不会再有退路。实际上,这种没有退路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即便是在最
苦难的情况下,也还是有办法的。
在夫妻离异,屋主卖掉他不再喜欢的房子,大学专业改变等等事件中,你也许会认为转
机很少,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没有转机。不论什么决定,除非你决定永远不再更改,很少
有不能改变的决定。
常识告诉我们害怕失败的心理能够导致犹豫不决。这种常识显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
必须指出,令一般人感到奇怪的是,对成功的担心也会造成病态的犹豫不决。成功会带
来一系列的责任、机会和新的风险。
奥兰多曾经写过一本书,他把书装进盒子,送到邮局,但是他最终没有把书寄给出版社
。在随后的两年中,他这样做了好几次。他这么做并不是担心退稿,而是担心突然成名
会影响到他的婚姻和职业。他同样对名后要参加谈话节目的想法感到害怕。他所想象的
成功带来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幻想,但是这些幻想依然成为了他邮寄书稿的
障碍。
当我们只是在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财产、婚姻上犹豫不决时,至少还可以被人理解。每
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偶尔有难以作出决定的时候,即使是那些非常善于应付残局的人也是
如此。
然而,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为应该看什么电影、点哪道菜、怎样度过一个空闲的夜晚、
应该买哪一件衣服、去哪里度假、听什么广播节目、读什么书等等都犹豫不决,他们的
生活是充满挣扎的。
我们应当区别开正常的犹豫不决和病态的犹豫不决。正常的犹豫不决发生在对难以估计
的几个选择的重要性的时候,选择者对最后的选择结果有一个真实的评价。而病态的犹
豫不决发生在扭曲的和非理性的选择中,选择结果的重要性常常被过分夸大。
我们作出决定的一般过程是:(1)收集信息;(2)思考;(3)作出决定;(4)执行
决定。而病态的决定过程是:(1)收集信息;(2)思考;(3)陷入一种犹豫的状态
;(4)收集更多的信息;(5)想得更多;(6)变得更加犹豫。
与犹豫不决的主要症状相关的还有其他一些伴随的生理、心理症状,具体如下:
2、在作决定时总是瞻前顾后;
3、过分担心做错决定的后果;
4、收集大量的信息;
5、对于什么是正确的事情缺乏直觉;
6、不愿意有意料之外的因素或任何小的改变影响决定的结果;
8、强迫自己寻求他人的建议。
有犹豫不决症状的人常常有强迫人格。他们这么做以缓解心中的焦虑或者使事情看起来
更“安全”。
对于病态犹豫不决的人来说,以下几方面的应对策略在改善症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重要的一步就是自己要认识到冲突并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来源于自身的精神创造。它
由非理性的思维产生并且干扰了你的清晰的、理性的思维。
3、停止收集过多的信息。你应该收集一些重要的信息,但是最好限制它们的数量。收
集过多的信息,需要很多时间,搞得人筋疲力尽,而且会使人迷惑。
4、不要过多担心其他人会怎么想。他们的想法和价值观与你自己的日常决定没有联系
。问问你自己:“这些决定是做给谁的——给他们的还是给我的?我的决定会影响他们
吗?”不要想象别人会嘲笑你或者在你的背后议论你,就算他们真的这么做了,你应该
认识到是你在判断你自己,而不是他们在判断你。
5、勇敢地承担既然你最终还是不得不承担这些责任,那么为什么要回避呢?
6、要记住只有少数决定是不可挽回的。我们有时的确需要为错误的决定付出代价,但
是你不作决定又能怎么样呢?
8、在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中,尽量让你的自我发挥作用。自我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人格
中理性的一面,自我的工作方式就像劳资双方之间的调解员一样。它往往促使我们选择
理性的中间道路。换句话说,无论本我和超我都不能“赢”。
9、如果你是思想型的人,尽量运用自己人格中的直觉的一面,这会让你在作决定时更
加轻松和自信。
10、要意识到对成功的担心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从成功中得
到的要多于你失去的。
人有时要有一点冒险精神,不要想得太多
犹豫不决要问自己:"我害怕什么?为什么我总是这样犹豫不决?"
比尔·盖茨说:"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开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
,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义。"
(2)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预期将来一定有困难,
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
世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瑕,只要符合主目标,就可作出取舍决定,这
样,在生活中就可避免遇事犹豫不决的不良习惯。
时不我待,当机立断
在现代社会里,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你能当机立断,迅速行动,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
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意思即是说,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要及时把握,不然机会
一旦失去,再想寻找机会就不太可能了。在成功一事上,很多事情在最后成与不成,关
键就在于你是不是更好地把握住了时机,这就是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里的
"天"当然指的就是不期而来的时机。
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不能做决定的人,固
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运。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正确与绝对的错误。
为什么遇事会寡断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根子是个“怕”,怕担风险,怕负责任,得“
小心火烛”为戒。要不然,给部属落下笑柄,有损于领导者的威信和形象。这种寡断,
多少机遇白白错过。
“就要A吧,可是B也不错”。为此而苦恼的心理背景是,对于什么事,“不想受损失”
,“也不想遭到失败”。换句话说,优柔寡断的人,就是那么处于“心理吝啬状态的人
”。比如,自己花3万日元买到了一套衣服,却又看到别人才花了1万日元在减价市场上
就买到手了。无论是谁都会感到自己吃亏了。如果怕以后后悔,那么眼前即使有很漂亮
的衣服也不敢买了。可是正在自己想象着“再便宜点就好了”、“还有没有更好的呢”
的时候,这件衣服可能已被别人买走了,于是陷入更加后悔的心情之中。
但是,选择的规律是:“选择一个就失去除此以外的”。如果你“这个也要,那个也要
”,贪得无厌,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偶尔失败一两次,受点儿损失也没有什么关
系。即使稍贵一些,但比别人早穿上你所喜欢的衣服,这件快感是十分有意义的。
所以,"理智"能使我们成为懦夫,而"顾虑"能使我们本来辉煌之心志变得黯然无光,像
个病夫。再之,这些更能坏大事,乱大谋,使它们失去魄力。
【把失败看成是有益的】尽管如此,冶疗心理吝啬状态还是需要一些时间。你本来已经
下定决心“今天中午吃茶烧饭”,但是看到同桌的朋友在吃拉面,可能又觉得拉面好吃
了。如果觉得自己的茶烧饭不好吃,马上又会联想起“失败了”、“要那个就好了”之
类的后悔药。然而,反过来想一想,你已得到一个“这个店的茶烧饭不好吃”的信息,
这个信息对你就是有益的了。即使是一次失败了,你能想到“下次如何办到就对了”,
这应该说是一次进步而不是失败。这就是成语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怎样改变优柔寡断的性格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认知障碍。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所谓“吃不透,摸不准”而使人拿不定主意。②情绪刺激。俗语说:“一年被蛇咬,十
年怕草绳”。曾经有过过强的情绪刺激史,一旦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便会产生消极的条
件反射,使人蜘蹰不已。③性格特征。一般说来,遇事犹豫不决者多具有以下性格特点:
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体中随大流、过份小心谨慎等。④缺乏训练。这
种人从小在倍受溺爱的家庭中长大,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成生活,一旦独自
走向社会,就会束手无策,遇事犹豫不决。⑤训练过度。这是指家长从小管教太严,这种
教育方式教出来的人只能使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就担
心不合要求,在动机土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3.摆脱依赖心理。为了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还必须摆脱遇事问别人,等别人拿主
意的依赖心理。
5.注意当断则断。总怕自己有什么考虑不周之处。考虑问题周到一些当然是对的,但周
到与否是相对的。事前追求百分之百的把握,结果却常常是一个有把握的办法也拿不出
来。果断的人在采取决定时,他的决定开始时也不可能是什么“万全之策”,只不过是诸
方案中较好的一个而已。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他可以随时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对原方案进
行调整和补充,从而使原来的方案逐步完善起来。更重要的是,许多时候,丧失时机比考
虑略为不周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这就叫做“时不再来,机不可失”。一般说来,有七
分把握,就应定下决心了。鱼和熊掌都不放弃,鱼和熊掌都得不到
迟迟做不出取舍;总是怀疑自己所做出的决定的正确性,担心这种决定会给自己带来不
利的后果,因此即使做出一些决定,也不能坚决执行。
1.增加主见2.不屈从于别人的意志
没有放弃就没有选择
先选择必需的,如果你每天都想着我得选择先放弃什么,可能你什么也舍不得
果断的放弃,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 r*****e 发帖数: 4598 | 2 mark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7
【在 l*******t 的大作中提到】 : 彻底攻克犹豫不决和“选择恐惧症”(转载收集) :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选择恐惧 : 看上一款衣服,有几种颜色可以选择,我往往会觉得每一种颜色都很好,不知道该如何 : 取舍,所以心情一下子就焦躁起来。虽然最后我会把所有的颜色都买回去,但我的心情 : 还是不能很快平复下来。我该如何克服这种选择恐惧症? : 举棋不定,这就是心理学中称为“动机冲突”的现象。遇到动机冲突的原因往往在于, : 当事人并不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因为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比如,你遇 : 到选择衣服颜色的问题,首先有没有想过你希望怎么打扮自己?你需要在人前展示自己 : 什么样的形象?如果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些问题,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冲突,面对琳琅满目 : 的商品感到不知所措。即使有能力都买下来,依然会由于把握不了自己真正的需求而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