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acromolecules版 - Re: 2012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转载)
相关主题
曾凡一教授等在干细胞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Finally, Human ESC from SCNT
今天的收获2011 Wolf Prize (http://www.wolffund.org.il/full.asp?id=171)
很酷的人阻断p53途径诱导细胞重新编译
Gladstone's Shinya Yamanaka wins Lasker Award脂肪干细胞更易转化为iPS细胞
从骨科医生到诺贝尔奖-山中伸弥的研究历程 (转载)Yamanaka 是不是一个幸运儿
看不过去了Finally: A first Nobel Laureate to be is born in China
不知James Thomson现在是什么心情。。。求review机会: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arrhythmia, stem cell
2012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哈佛科学家体外培养出跳动的人造心脏!神奇!惊叹!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ips话题: 细胞话题: esc话题: 临床
进入Macromolecule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h
发帖数: 12367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lingzhuzi (), 信区: Biology
标 题: Re: 2012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8 15:55:54 2012, 美东)
iPS本身最大的创新可能是1)技术的简易化,使得其迅速普及;2)其本身机制的研究
促进了epigenetics等领域的发展。
reprogramming这个概念早就存在。就体细胞向ESC逆编程而言,SCNT应该比iPS更好,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在人的细胞上完全实现。
iPS细胞刚出来时,几乎所有人都对其临床应用充满了期待,随着研究的深入,该领域
内怀疑其clinical therapy价值的人渐渐增多,其主要弱点有:
1)iPS与ESC的identity:Yamanaka现在似乎仍然坚持iPS与ESC是非常相似的,但是他
本人也承认现在iPS还根本无法取代ESC;相反的一派认为iPS与ESC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
细胞,无论是在transcriptome水平,还是epigenetic水平——蛋白组水平的研究,我
只看到两篇文章,不知为啥这方面的研究到目前还少之又少。当然,就目前已有的ESC
株,不同实验室分离的,不同人种来源的,相互之间也有比较大的差别,甚至这种差别
影响到了其pluripotency/分化能力。我个人的看法是,ESC是一个动态变化的cell
population(或者说其heterogeneity非常大),即使subcloning以后,一个cell pool
里,各个细胞之间差别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无论是transcriptome水平,还是
epigenetic水平——但这一点,估计得靠singel cell analysis来验证的。
2)iPS的pluripotency:目前的评价方法还是基于有限的marker,加上embryoid body和
teratoma assay等。实际上即使partial reprogrammed iPS也能形成含有三个胚层的畸
胎瘤。对于小鼠iPS而言,目前运用四倍体补偿实验,可以验证其全能性,但是对于人
的iPS,我们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验证其全能性,那么人的iPS到底具不具有全能性,其实
还是应该打个问号的。如果人的iPS的全能性没法完全确信的话,基于其建立模型研究
人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分化机制,是否会产生偏差呢?
3)iPS的safety:对于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iPS的安全性是最让人关注的。就目前已
有的技术方法,还不足以产生安全的、可以应用于临床的iPS细胞。目前的研究主要关
注DNA mutation和epigenome的问题,实际上,iPS存在的问题不仅限于此。就我们自己
的研究所看到的,proteome的变化引起的潜在危险,比如de novo isoform的形成和蛋
白氨基酸序列的不完整性等,这些目前看来似乎没有影响到iPS的细胞特性,但是在其
分化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影响呢?
基于其安全性的顾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至少短期内——不再对iPS的临床应用用
力太多,很多人开始讲其单纯作为一种建立疾病模型的手段,或者用于新药筛选和临床
前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我觉得iPS在建立疾病模型方面,应该会大放异彩,但是对于
新药研究的应用,我持谨慎态度:打个比方,有血液细胞诱导而来的iPS再分化成心肌
细胞,与由心脏中的fibroblast诱导的iPS再分化成心肌细胞,这两种心肌细胞对药物
的敏感度和反应性是否一样呢?
关于transdifferentiation,这是一个比较老的东西,80年代就有人做过——Davis等
将MyoD转入fibroblast,最终得到了myoblast——从这一点上说,Yamanaka的方法也不
是完全独创性的,只不过他借鉴了前人的方法,将体细胞推回到了immuture stage,这
一点在观念上给人的震撼很大。iPS的成功,让人们重新拾其transdifferentiation这
个方法,一时间neuron,cardiomyocyte,blood cells全可以由fibroblast转化而来。
transdifferentiation的临床应用潜力有多大?现在没人敢说,因为iPS存在的问题,
transdifferentiated cells很可能也都有,而且transdifferentiation来的细胞与走
正常分化渠道来的细胞,在功能上是否完全一样,还是个未知数;奇怪的是现在对这些
方面的报道也是少之又少。transdifferentiation另一个比较要命的缺陷是细胞量的问
题。iPS具有self-renewal,可以“无限”增殖;然而,有fibrobalst到neuron,细胞
量增加很难,仅仅这一点估计就会限制其临床应用。既然ES/iPS可以分化成我们需要的
所有细胞,in vitro transdifferentiation就给人一种“多此一举”的感觉。
当然,我觉得transdifferentiation也有自身的优点,并且或许可以应用在临床上的,
那就是 in vivo transdifferentiation。设想一下,加入I型糖尿病人局部注射点基因
,甚至服点药,其脾脏或者肝脏就可以可逆地转变成类胰岛beta细胞,分泌可降血糖的
胰岛素,这得多激动人心。前段时间,nature有篇文章,就是运用in vivo
differentiation的方法,将心肌梗死的小鼠心脏中的fibroblast转变成了
cardiomyocyte。
iPS本身可能已经不如最初那样,让干细胞领域的研究人员那么振奋和激动了,但是仅
仅短短六年时间,iPS就像数学中的费马大定理,由其带动的许多新热门——比如
epigenetics,比如trandifferentiation,比如early development等等——才是更引人
入胜的。
1 (共1页)
进入Macromolecule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哈佛科学家体外培养出跳动的人造心脏!神奇!惊叹! (转载)从骨科医生到诺贝尔奖-山中伸弥的研究历程 (转载)
寻审稿机会:Stem Cell,Drug Screening,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看不过去了
数一数当今干细胞研究方面的顶尖科学家(1)不知James Thomson现在是什么心情。。。
Direct conversion of human fibroblasts to multilineage blood progenitors2012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曾凡一教授等在干细胞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Finally, Human ESC from SCNT
今天的收获2011 Wolf Prize (http://www.wolffund.org.il/full.asp?id=171)
很酷的人阻断p53途径诱导细胞重新编译
Gladstone's Shinya Yamanaka wins Lasker Award脂肪干细胞更易转化为iPS细胞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ips话题: 细胞话题: esc话题: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