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artialArts版 - 谈谈太极拳的缠丝和丢瘪顶抗
相关主题
早上在NYC的花园里见到一个打陈式小架儿的赵堡太极的“背丝扣”和陈式太极的“缠丝劲”是一回事吗。
从缠丝劲问题谈起纽约地区有教陈式太极拳的师傅吗?
看看这个转发一篇: 悼恩师冯志强先生 马来旺
大侠推荐个太极拳教学录像?徐世熙太极拳六个阶段的打法
纪念陈公发科进京80周年(ZZ)澳大利亚吴仕增回忆洪老师和他的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定型前曾得道门高人指点春季演武:陈氏18 式,炮锤
太极拳,请各位指点。中老年练太极拳以养为主。
洪传陈式太极拳我师兄打的拳(传统陈氏太极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缠丝话题: 顶抗话题: 丢瘪话题: 打拳话题: 太极拳
进入MartialArt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s
发帖数: 131
1
太极拳初学时最更容易犯耸肩的毛病,特别是练习陈式的。一个原因可能是陈式比较强
调缠丝劲。实际上,陈式太极的缠丝劲不是模仿或故意做出来的,而应该是松出来的,
自然出来的。
比如,同样是缠,顺时针可能越缠越松,而缠错了方向则越来越紧。即便是缠对了方向
,而没缠对时间,还是会使身体更紧。所以,在身体没有充分放松时,过分强调缠丝会
起到反效果,例如耸肩。
与其在意你的缠丝,不如多想想放松,分辩僵和松的区别。待能松了,下一步去辨别松
和软散的区别。一举手一投足,如能松而不散,自然缠丝劲就出来了,这是表演模仿不
来的。说白了,缠丝是什么,是道,是你身体骨骼结构客观决定的最优运动路线,你主
观放松了,自然就能合道,合上这条路线,自然缠丝就出来了。
对于陈式的练习者,如果心理上不能相信上面这条由松至整再到自然缠丝之路,或者是
暂时放不下缠丝情结,不妨在你缠丝前加一个步骤:每次“缠丝”前(本质上不是真正
的缠丝,是模仿出来的缠丝),听着自己要缠的部位,吁一口气,有意识地去放松它,
待尽可能松透后(有胸怀坦荡的感觉),再开始去缠。这样的动作即便不完全对,也不
太错,即身体会更容易放松。但行拳久了,成习惯了,自然缠丝劲就出来了。
我推荐一个佛家的偈子: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字:“转”,“幽”,“喜”,“忧”。我们练太极拳经常说不要丢
瘪顶抗,那么何为丢瘪顶抗?思考下面的关系:
丢-“喜”,缠丝开始方向对,但缠过头了,没有“幽”。
顶-“忧”,缠丝开始方向就错了。
瘪-心散了、乱了,不知道“转”哪去了,没缠丝。
抗-心恨了、定了,没“转”。
丢瘪经常是联系在一起,比如,开始缠对了,一高兴,接着心就散了,然后就丢了,瘪
了。
顶抗经常也联系在一起,比如,对方的变化使自己紧张,心一“忧”或一发狠,就乱缠
一气,或干脆抗上了。
h*********r
发帖数: 220
2
由技术到哲学,难得一见的好贴,怎么都没人顶呢?
感觉许多初学者和自己一样,总爱把注意力放在动作模仿上,所以就想不起关注呼吸,
自然也就很难放松的“听劲”了。我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上下不协调,手上阴阳coil挺
有感觉,可是两条退就戳在那里,所谓的“力从足底发”是比较难了。
v****x
发帖数: 498
3
一位老师傅说 初学者自然呼吸先

【在 h*********r 的大作中提到】
: 由技术到哲学,难得一见的好贴,怎么都没人顶呢?
: 感觉许多初学者和自己一样,总爱把注意力放在动作模仿上,所以就想不起关注呼吸,
: 自然也就很难放松的“听劲”了。我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上下不协调,手上阴阳coil挺
: 有感觉,可是两条退就戳在那里,所谓的“力从足底发”是比较难了。

t**5
发帖数: 127
4
很神秘啊。
t**5
发帖数: 127
5
很神秘啊。
a*******l
发帖数: 2353
6
动作不到位最好不要关注什么呼吸,轻重,逆顺等等。
动作都做不到位,怎么谈听劲?费半天劲“听”出来的也是虚的。
先把架子好好盘,别多想,多想无意,浪费时间。
这些你若能坚持练习总会明白的。现在谈还不成熟。

【在 h*********r 的大作中提到】
: 由技术到哲学,难得一见的好贴,怎么都没人顶呢?
: 感觉许多初学者和自己一样,总爱把注意力放在动作模仿上,所以就想不起关注呼吸,
: 自然也就很难放松的“听劲”了。我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上下不协调,手上阴阳coil挺
: 有感觉,可是两条退就戳在那里,所谓的“力从足底发”是比较难了。

h*s
发帖数: 131
7
太极拳是乱环运动,浑身是一个太极球,一动无有不动,说得简单,做得难。
记得三年前我有一次打拳,自己感觉很好,可旁边一位师兄说,你是在用上半身打拳。
就这一句话,我就看始留意身边的人。许多人动作很帅,但动作向下过不了腰。好的拳
,你单看上半身,单看下半身,再看全身,都完全是一个人在打拳,而不是三个人。
再回到如何动全身,形成太极球?我最近似乎抓到了点门道:初学时,是肩和胳膊在打
拳,即用肩和胳膊这样一个水平的环。这个环下不过胸,是因为胸口气不散,憋气打拳
。待这个横圈可以转圆后,试着把它改成以丹田为圆心的斜圈,即朋右臂时,左胯向下
坐,同时膝盖放松(向下略跪),使左胯与右臂对拉形成一个圆,圆心在单田附近。这
样每一次动上肢,下面对称向的胯就随之而动,形成习惯。这样一是破了你的横向肩圈
,而造一个斜向的立圈,二可以使身体这个以丹田为球心的球逐渐成形。待朋肩动臂与
坐胯自然相合,无所谓先后,这个太极球就开始有感觉了。

【在 h*********r 的大作中提到】
: 由技术到哲学,难得一见的好贴,怎么都没人顶呢?
: 感觉许多初学者和自己一样,总爱把注意力放在动作模仿上,所以就想不起关注呼吸,
: 自然也就很难放松的“听劲”了。我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上下不协调,手上阴阳coil挺
: 有感觉,可是两条退就戳在那里,所谓的“力从足底发”是比较难了。

h*********r
发帖数: 220
8
赞detailed技术指导,打算试试这个。

【在 h*s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极拳是乱环运动,浑身是一个太极球,一动无有不动,说得简单,做得难。
: 记得三年前我有一次打拳,自己感觉很好,可旁边一位师兄说,你是在用上半身打拳。
: 就这一句话,我就看始留意身边的人。许多人动作很帅,但动作向下过不了腰。好的拳
: ,你单看上半身,单看下半身,再看全身,都完全是一个人在打拳,而不是三个人。
: 再回到如何动全身,形成太极球?我最近似乎抓到了点门道:初学时,是肩和胳膊在打
: 拳,即用肩和胳膊这样一个水平的环。这个环下不过胸,是因为胸口气不散,憋气打拳
: 。待这个横圈可以转圆后,试着把它改成以丹田为圆心的斜圈,即朋右臂时,左胯向下
: 坐,同时膝盖放松(向下略跪),使左胯与右臂对拉形成一个圆,圆心在单田附近。这
: 样每一次动上肢,下面对称向的胯就随之而动,形成习惯。这样一是破了你的横向肩圈
: ,而造一个斜向的立圈,二可以使身体这个以丹田为球心的球逐渐成形。待朋肩动臂与

b********r
发帖数: 7725
9
hehe

【在 h*s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极拳是乱环运动,浑身是一个太极球,一动无有不动,说得简单,做得难。
: 记得三年前我有一次打拳,自己感觉很好,可旁边一位师兄说,你是在用上半身打拳。
: 就这一句话,我就看始留意身边的人。许多人动作很帅,但动作向下过不了腰。好的拳
: ,你单看上半身,单看下半身,再看全身,都完全是一个人在打拳,而不是三个人。
: 再回到如何动全身,形成太极球?我最近似乎抓到了点门道:初学时,是肩和胳膊在打
: 拳,即用肩和胳膊这样一个水平的环。这个环下不过胸,是因为胸口气不散,憋气打拳
: 。待这个横圈可以转圆后,试着把它改成以丹田为圆心的斜圈,即朋右臂时,左胯向下
: 坐,同时膝盖放松(向下略跪),使左胯与右臂对拉形成一个圆,圆心在单田附近。这
: 样每一次动上肢,下面对称向的胯就随之而动,形成习惯。这样一是破了你的横向肩圈
: ,而造一个斜向的立圈,二可以使身体这个以丹田为球心的球逐渐成形。待朋肩动臂与

t**5
发帖数: 127
10
庙哥指点一下?两个星期后我就奔个“晚春视频”。
b********r
发帖数: 7725
11
这我可不敢当阿,我不懂太极,就是进来看看
兄弟练啥的?

【在 t**5 的大作中提到】
: 庙哥指点一下?两个星期后我就奔个“晚春视频”。
a*******s
发帖数: 698
12
赞楼主分享心得,每个人分享心得都有自己的风格,其实我也蛮喜欢这种比较有文化气
息的风格,但实际上不应赞其玄理,能说清楚的事情与哲学无关,说的玄妙是因为说不
清楚,练武还是要跟师父练,师父不仅能说清楚,还能演示给你看。
从我自己的体验,我们都是先从站桩练起,有感觉后再缠丝,缠丝可以认为是太极单式
,缠丝有感觉了再练架子。

【在 h*********r 的大作中提到】
: 由技术到哲学,难得一见的好贴,怎么都没人顶呢?
: 感觉许多初学者和自己一样,总爱把注意力放在动作模仿上,所以就想不起关注呼吸,
: 自然也就很难放松的“听劲”了。我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上下不协调,手上阴阳coil挺
: 有感觉,可是两条退就戳在那里,所谓的“力从足底发”是比较难了。

t**5
发帖数: 127
13
练太极的。过两个星期我放个视频请大家指正。这两天肩膀着凉了。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我可不敢当阿,我不懂太极,就是进来看看
: 兄弟练啥的?

s*******t
发帖数: 100
14
等视频啊
肩肘手不单成水平圆也是形成立圆的 身上五张弓啊
丹田为圆心的圆 没听过 不过以腰脊为轴心的弓是有的
至于气息 没有哪个前辈要求过初学者去注意气息的
你说的气横胸口就大多是初学者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了
顺着动作来 不会屏气的
要求初学者感受清气上升 浊气下降 那就更不可能
自然的练到有气感了 再去略带意念引导
私以为 太极是个寻找那个中庸点的过程
就像太极图中的从中间走到偏再走到中间再走偏另一端再回中点的线
初学者都是在 顶 扛 硬 这个极端 到丢 散 软的另一个极端之间
来回的摇摆
靠师傅指正 不断的指正 练习
直到这个两极间的摇摆越来越小 越来越接近 最恰好的那点
应用到人生中也是这样
太多两极相对的东西
过喜 过忧
对人的时候 过于关心 过于冷漠
都要去通过锻炼来找到 中庸的那点
这都是太极的要义
所谓恬淡虚无就是心的层面上找到了恰好的点
所谓虚领顶劲是在筋肉的层面上着恰好的点
==============
发信人: hds (感谢一切), 信区: MartialArts
标 题: Re: Re: 谈谈太极拳的缠丝和丢瘪顶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7 18:44:46 2011, 美东)
太极拳是乱环运动,浑身是一个太极球,一动无有不动,说得简单,做得难。
记得三年前我有一次打拳,自己感觉很好,可旁边一位师兄说,你是在用上半身打拳。
就这一句话,我就看始留意身边的人。许多人动作很帅,但动作向下过不了腰。好的拳
,你单看上半身,单看下半身,再看全身,都完全是一个人在打拳,而不是三个人。
再回到如何动全身,形成太极球?我最近似乎抓到了点门道:初学时,是肩和胳膊在打
拳,即用肩和胳膊这样一个水平的环。这个环下不过胸,是因为胸口气不散,憋气打拳
。待这个横圈可以转圆后,试着把它改成以丹田为圆心的斜圈,即朋右臂时,左胯向下
坐,同时膝盖放松(向下略跪),使左胯与右臂对拉形成一个圆,圆心在单田附近。这
样每一次动上肢,下面对称向的胯就随之而动,形成习惯。这样一是破了你的横向肩圈
,而造一个斜向的立圈,二可以使身体这个以丹田为球心的球逐渐成形。待朋肩动臂与
坐胯自然相合,无所谓先后,这个太极球就开始有感觉了。
1 (共1页)
进入MartialArt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我师兄打的拳(传统陈氏太极拳)纪念陈公发科进京80周年(ZZ)
jason,我看洪老师的太极拳有个问题杨式太极拳定型前曾得道门高人指点
太极拳教学的一点体会太极拳,请各位指点。
太极拳表演配曲的问题洪传陈式太极拳
早上在NYC的花园里见到一个打陈式小架儿的赵堡太极的“背丝扣”和陈式太极的“缠丝劲”是一回事吗。
从缠丝劲问题谈起纽约地区有教陈式太极拳的师傅吗?
看看这个转发一篇: 悼恩师冯志强先生 马来旺
大侠推荐个太极拳教学录像?徐世熙太极拳六个阶段的打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缠丝话题: 顶抗话题: 丢瘪话题: 打拳话题: 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