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红卫兵,联动,以及文革zz
相关主题
ZT:红色贵族联动覆灭记!毛主席车抛锚了
文革保爹派红卫兵“联动”覆灭史[转帖]宋彬彬(宋要武): 四十多年来我一直想说的话
戚本禹回忆录:文革运动中的“老红卫兵”当年的红卫兵始祖成了嫖娼专业户
那个为傅雷自杀鸣不平的请进给你们看点文革真货,不要看毛轮的二手假货
左派不是很讨厌老红卫兵吗,怎么这么爱平西王看看咱们当年:文化大革命也在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
关于文革的一个怪现象: 一小撮还是大多数遇罗克死刑判决书揭穿文革余孽谎言
江青在秦城监狱千万红卫兵永远怀念毛主席
红卫兵使文革推向全国 一一文革过程五转载: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联动话题: 文革话题: 红卫兵话题: 历史话题: 血统论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n
发帖数: 6682
1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844
血色,正淹没于浪漫——关于“联动”与“血统论”
我总以为“文革”没有“博物馆”,这段历史就会逐渐被淹没,甚至会被扭曲和阉
割。看来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眼下“红色经典”被一次又一次地炒热,而且批
评界所讨论的焦点就是集中在改编的过程中是采取解构、戏说与消费的立场,还是忠实
原著的立场上,在国家权力、市场权力、大众权力和知识权力的选择中,唯独没有考虑
到的是历史真理的权力。想想也是,不必说文学界在媚金媚俗的文化语境中撕掉了最后
一层面纱,即便是如今的学界和文化界一触及到这一命题,似乎就进入了“历史考古”
的领域,往往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了,我不知道这是这门“文革史”学问的幸还是不幸呢
?!
更为可悲的是,“文革”过去近40年了,这段历史的研究已经成为全世界学术界共
同关注的公共研究领域,若论资源和语境条件,理当属于大陆地区。但可惜的是,和敦
煌学研究一样,它发生在大陆,研究却在国外。无疑,“文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灾
难,但是,在总结这段历史的时候,它又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对于
如今的中国年轻一代来说,了解“文革”更是一次不可或缺的精神洗礼。
即便是对“文革”历史进行重新创作和书写,也会因作者的经历各异而大相径庭。
最近,当我看到电视剧《血色浪漫》里的那些军队高干子弟在“文革”中的种种“逍遥
”举止与“浪漫”情事的时候,我虽然被那种殉情浪漫的审美所打动,但是更能使我联
想到的却是那个“红色恐怖”年代里的红卫兵秘密组织“联动”的许多故事。我不知道
作者是因为不了解当时那群高干子弟的那段特殊的政治经历呢?还是有意回避这个本不
可逾越的书写内容?殊不知,那时的“联动”,在那一代青年的眼里,尤其是处在非政
治中心的外省年轻人心里,那简直就像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契卡”那样神秘,抑或就
像“盖世太保”里的“党卫军”那样具有一种恐惧的魅力,对于当时追逐“红色恐怖”
的革命青年来说,无疑有着无穷的神秘感和诱惑力的。尤其那些生活在下层的红卫兵,
以及一切向往加入红卫兵的外围青年们,都是用一种仰视的眼光和敬畏的口吻去看待与
谈论他们的,就像未庄的那些真真假假的“革命者”一样,以谈论京城里的那些戴着分
等级的呢子、缎子、绸子袖章的红卫兵之“革命壮举”而感到自豪与荣耀。其实,不研
究那段历史,你就根本不会知道在那层神秘的面纱后面会隐藏着巨大的政治角逐背景。
“文革”滑稽的闹剧总是以喜剧的形式,抑或严肃的正剧而开场,最后才是以悲剧的形
式而告终的。
“联动”这个“文革”专有名词如果不加注释,现在的年轻人是不能理解的,乍看
起来,这一名词还很有“后现代性”的意味,或许在“后现代派”的理论家那里倒还可
以阐释出一套“继续革命”的新理论来。殊不知,这其中复杂的历史内涵与社会内涵是
足够我们几代“历史考古”学者享用的了。
“联动”就是“联合行动委员会”。如果说“血统论”是红卫兵运动兴起的思想基
础和社会基础,那么,当196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战斗兵团”开始批判谭力夫
的“血统论”时,“联动”的高干子女们却是用另一种更“纯粹”的“贵族血统论”来
挤兑谭力夫们的“泛血统论”,就像希特勒时代的“党卫军”一样去剿灭异己。众所周
知,红卫兵运动一开始就是那些“高干子弟”的专利,他们“保卫毛主席、捍卫毛主席
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不是没有条件的,而随着运动的一步步的深入,在明确了所谓“
两个司令部”和“两条路线”以后,那一大批昔日不可一世的“八旗弟子”们也随着父
辈们的倒台,开始了他们短暂的悲剧政治生涯。当然,“文革”期间谁都不会预料到自
己的命运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可能今天红得发紫,明朝就成为阶下之囚。正因为这批“
高干子弟”不愿屈服于严酷的政治斗争的压迫,更不愿意接受失去生活的花园和天堂的
事实,所以,他们才孤注一掷,敢于用鲜血和头颅去和强大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
无产阶级专政机器”相抗衡,用另一种“革命的暴力”来挽救一个行将灭亡的政治群体
,最终为“文革”历史涂抹了一道“血色浪漫”的斗争风景线!
针对1966年10月25日林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关于“两条路线”的讲话,11月27日北
大附中首先秘密成立了“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也就是 “东城区纠察队”、
“西城区纠察队”和“海淀区纠察队”的联合体。12月5日即发布了“首都红卫兵联合
行动委员会宣言”。他们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央文革”和江青,口气很大,提出了“
打一打关锋、戚本禹,吓一吓陈伯达”。而且,“联动”分子公然提出了“文化大革命
”是左倾路线的理论,这在那个“红色恐怖”的年代里算是先知先觉了。按一般的说法
,“联动”的成立日期就是在12月5日,因为“宣言”具备了理论纲领和组织纲领,而
且,这一天还有一个令人震惊而难忘的革命仪式:北京工学院附中的邹建平等人爬上了
西直门城墙,刷下了一条几十米高的巨幅标语:“中央文革把我们逼上梁山,我们不得
不反!”同时,在天安门广场和王府井大街也出现了“联动敲响了中央文革的丧钟!”
“坚决保卫革命的老干部!”等大标语。可以说,这两条标语正是代表了“联动”绝大
多数人的心境的,前者是“革命”的理性,而后者却恰恰是感性的动机。因为他们都是
一群共产党资深元老的子弟,出于对那个集团利益的本能捍卫,他们不惜“冒天下之大
不韪”,“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了。的确,在尖锐无情的政治斗争中,这些
青年的勇气一点都不比他们的老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抛头颅洒热血的干劲差。当江青
在12月初召开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上气势汹汹宣布“联动”是反动组织,要进
行专政时,30多位“联动”分子齐唰唰地起立;齐唰唰地戴上“联动”的长袖章;齐唰
唰地脱帽;齐唰唰地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离开会场。这把当时的江青和中央文革的
成员都给镇住了!像这样一个具有小说意义的壮烈的历史长镜头没有被“文化大革命史
”和文学艺术形式所记录与运用,可能也算作一种历史话语和文本的缺失吧。据载,周
恩来的秘书周荣鑫和廖承志就因为在调解“联动”和“造反派”之间的矛盾时,同情了
“联动”,因而被打倒和批斗,就连周恩来也无可奈何,破天荒地吸了香烟。
1967年的元旦,“联动”中的一些人为了更加纯洁组织的高贵性,发布了所谓“中
央字003号通告”,宣布了早在1966年10月1日在中南海政治局礼堂成立的以中共中央、
北京市委、国务院、人大常委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校、中央军委、国防部、十六省省
市委革命干部子弟(女)为主体的“联合行动委员会”。
显然,这个“通告”应该是1949年建国以来首次公开与当时的毛泽东思想和路线叫
板的宣言,虽然“动机不纯”,但是,它对以毛泽东为主体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威
胁是巨大的,而且这在共产党的历史上、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大逆不道的
行动,确实是令人震惊的!它竟敢宣告只“忠于马列主义和 1960年以前的毛泽东思想
”,而矛头直指毛泽东的现思想和现专制。我以为,就凭一群中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者是
决不可能将毛泽东思想从1960年划界的,就凭这一点深刻思想内涵可以认为,没有强大
的体系性思想的支撑,是不可能有此犀利深刻的分析的。可见“文革”真正的内幕是多
么地复杂,许多历史的真实细节远没有被揭示出来。也许,“联动”是一个中学生组成
的冲动性组织,他们凭着感情和直觉行事,凭着对当时政权剥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的仇
恨,凭着父辈倒台后对政治前途的担忧,不顾一切,没有任何策略地去逞一时的匹夫之
勇,他们进行的是一场不计任何后果的政治斗争。他们冲击公安部,开始了“打、砸、
抢”的“武斗” 行动,到头来当然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下,落得个粉身碎骨的
下场。1967年1月31日,当《红旗》杂志第3期上的社论《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
》一出笼,就宣告了“联动”的彻底覆灭。尽管此后“联动”还是不甘心灭亡,做出了
许多惊人之举,但毕竟是强弩之末。从1967年1月17日开始公安部在北京工学院附中抓
人,到清明节的秘密逮捕,一共有一百多“联动”分子被江青和谢富治抓进了北京半步
桥第一监狱。当然,在一些元老们和周恩来的努力下,这些青年人很快就被放出来了,
当他们见到周恩来的时候,个个放声痛哭。其实,这其中半是怨恨半是委屈,这种仇恨
的抒发积聚成的能量最后也成为日后粉碎“四人帮”的重要动力。
值得深思的是,在整个红卫兵运动的过程中,究竟谁对谁错?这是一个怪圈和悖论
。它绝非是“文革”时期流传的那段民谣那样简单:“好人打坏人——有理;坏人打好
人——冤枉;好人打好人——误会;坏人打坏人——活该。”当然,“文革”是笔糊涂
账,想要算清楚也确实不容易,这也是许许多多过来之人在恩恩怨怨中始终解不开的思
想之结,但是,我们只要从大处着眼,从历史和民族的前途出发,就能厘清这个思想谜
团。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言:“文化大革命堪称史无前例,也再没有任何时期能像文化
大革命这样,会使得一切历史类比都陷入无效。”说到底,这场红卫兵运动其实就是毛
泽东和一批开创江山社稷的元老们之间斗争的折射,而江青在直接面对这些昔日的“八
旗弟子”时,只能用“平民红卫兵”来制衡“保皇红卫兵”,最后不得不动用专政机器
来维持局面。当初,她支持“血统论” 助长红卫兵运动是“文革”前期斗争的需要;
后来,她又从反“血统论”的立场上来揪出一条又粗又长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黑
线,也是“文化大革命”高潮期政治斗争的需要。这其中不能不说是渗透着毛泽东的战
略部署和决策的。反之,“联动”(“保皇派”红卫兵)在与“平民红卫兵”(“造反
派”红卫兵)较量时,为了显示他们高贵的血统,也就同时陷入了他们开初所批判的“
血统论”的怪圈之中。仔细想想,也是其必然结果,“存在决定意识”嘛。那么,在这
场红卫兵运动中,最最倒霉的还是被贵族的“联动”们,乃至平民的“造反派”们所羞
辱与歧视、践踏与残害,甚至于动之于刑、赶尽杀绝的那些属于异类的“狗崽子”们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大革命”中的“血统论”和“反血统论”只是政治斗争的需
要,都没有真理权力可言,也就更无人权而言。
也许,“联动”留给“文革”和后世的一个最值得注目的惊叹号就是那一条标语:
“毛主席正确不正确,十年以后见!”当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的时候,我们再来检阅这
“文革档案馆”里的陈迹,不得不慨叹历史的无情与严酷。那是“联动”分子们先知先
觉的真知灼见吗?还是历史经验使这些年轻人说出了一个不为人们所洞悉和体悟的常识
呢?
如今,历史虽然早已翻过了“文革”那一页,但是,当人们来重新审视和书写这段
历史的时候,不知道是由于对史料的不熟悉,还是历史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够真正
把握住“文革”历史脉搏的学人和艺术家日渐稀疏、凤毛麟角了,尤其是在艺术家的笔
下和聚光灯下,那种对“文革”充分浪漫化、平淡化、简单化与规约化的艺术手法,才
是从根本上将“文革”的本质给颠覆了,把“文革”这一民族的巨大肉体和精神灾难轻
轻地消解掉了。从王朔的《动物凶猛》被改编成《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的改变
就意味着审美观念和历史观的巨大变化——把人民大众的受难之日当作艺术的狂欢之时
)后,陆续出现的长篇电视剧有《梦从这里开始》、《血色浪漫》等。且不说那林林总
总的小说、散文、诗歌中所流露出来的对“文革 ”歪曲和美化的情绪与感觉,就仅仅
这几部电视剧在读图时代所引起的反响也是非常可观的。艺术家们是在人们的灵魂记忆
中驱赶着神圣的民族痛感!这种民族的痛感的获得是很不容易的,它是那个时代几亿人
用鲜血的代价换来的历史教训,它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诋毁它,就意味
着背叛!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对“文革”没有任何感性的记忆,就在艺术家营造的
这种略带刺激的甜蜜浪漫氛围中将“文革”的本质给彻底偷换和美化了。作为艺术家,
他的责任不仅是将审美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与观众,他还必须承担历史的责任。你可以不
对道德负责,你也可以不对伦理负责,你甚至也可以不对任何的人与社会负责,但是你
不能不面对庄严的历史和不可儿戏的人性!如果把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改变成一出喜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转载: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左派不是很讨厌老红卫兵吗,怎么这么爱平西王
文革中打人者邓榕、刘亭亭关于文革的一个怪现象: 一小撮还是大多数
江青特别法庭辩论和判决书江青在秦城监狱
正版和伪版:毛泽东主席逝世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红卫兵使文革推向全国 一一文革过程五
ZT:红色贵族联动覆灭记!毛主席车抛锚了
文革保爹派红卫兵“联动”覆灭史[转帖]宋彬彬(宋要武): 四十多年来我一直想说的话
戚本禹回忆录:文革运动中的“老红卫兵”当年的红卫兵始祖成了嫖娼专业户
那个为傅雷自杀鸣不平的请进给你们看点文革真货,不要看毛轮的二手假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联动话题: 文革话题: 红卫兵话题: 历史话题: 血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