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j**n 发帖数: 13789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nyn (hamster),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疯了,拆疯了!梅州拟拆除600年历史汉帝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3 16:54:56 2010, 美东)
600年汉帝宫,拆与不拆惹争议
梅州市梅江区文管局一纸“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的证明,使这座约100平方米的庙
宇也成了拆迁户
梅州市拟拆除有600年历史的汉帝宫。消息传出几个月来,仅有约100平方米的庙宇
拆与不拆在当地引起争议。羊城晚报记者经采访得知,梅州汉帝宫不是当地的文物保护
单位,但究竟是否属文物,在专家学者中也有不同意见。梅州汉帝宫的去留目前尚未有
定论,梅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是否拆除将倾听群众意见。
不是保护单位,限期拆除
这座有争议的汉帝宫,地处梅州市江南红光五村豆子脉,面临梅江。宫内现存的四
块碑文记载:该汉帝宫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994 年曾对下堂房顶
进行改造。如今宫内供奉有汉帝像一座,石雕香炉一座,还有民众信爱的40多位神明。
史料记载,客家人供奉汉帝是一种古老而又特别的民间信仰,主要分布于粤闽赣客家人
居住地,汉帝是客家人的坊神,每年客家人盛行“游汉帝”。
据了解,梅州市自2008年进入江南东片工程改造,今年10月12日,该工程拆迁安置
办按规划部门划定的红线,凭梅江区文管局证明“该汉帝宫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将补偿
款近29万元划入梅江区佛教协会后,就给汉帝宫刘雪荣居士发出通知,限她在十天内将
庙宇交由该拆迁办拆除。
两份专家鉴定,意见相左
刘雪荣对记者说:“到我这一代‘管’汉帝宫已超百年。”为了弄清汉帝宫到底属
不属于文物,刘雪荣的丈夫李健盛决定自费请国内对客家地区历史、建筑、文物颇有研
究的赣州市专家、教授前来梅州实地考察。
10月23日,赣州市博物馆张嗣介研究员,赣南师范学院罗勇教授、周建新教授、林
晓平教授以及南昌大学历史系黄志繁教授一行五人,应邀来到梅州市,对汉帝宫及宫内
古建筑、文物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根据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资料表明,汉帝是客家
地区民众普遍信仰的神明,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梅州市这座汉帝宫具有一
定的文化价值和较高的客家文化生态保护价值。”
与此同时,梅州市文化广电出版局也委托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三位专家,对汉帝宫
内陈设的佛教造像等物品进行了鉴定,得出的结论是:“宫内的佛教造像为现代制品,
不属于文物的范畴;而石碑四件,其中有两件为1783年的清代一般文物,而宫内摆放的
石雕香炉则是属于1929年民国时期的一般文物。”
两份考察鉴定意见有差异。李健盛等人又驱车近千里前往江西省赣州市向专家教授
再次讨教。
江西专家见到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鉴定意见后,一致对李健盛说:“该意见对宫内
物品进行的鉴定,意见是客观的,但没有对建筑结构进行鉴定,是单一片面的。”
规划部门红线,或可改动
赣州市博物馆两位研究员对记者说:“汉帝宫的建筑物及碑文、香炉虽被鉴定为一
般文物,同样应受国家文物法保护。如果拆了汉帝宫,地点变了,其历史连续性也就中
断了。汉帝宫在梅州之所以被视为一方坊神,这是几百年来民间信仰所形成的。不移动
它才是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集体记忆’。”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房学嘉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说:“如果是文物
,拆除重建就失去了文物本来的价值。”
目前,这座有争议的汉帝宫去留问题还没有结论。梅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震云在接
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谢羊城晚报舆论监督,要迅速将情况向上级报告,并请
文管、规划部门作进一步的论证研究。如果值得保留,规划部门的红线就必须进行改动
。羊城晚报记者黄蔚山通讯员汤少雄陈志平摄影报道(发自梅州)
(报料人李先生,获三等奖100元) (博讯 boxun.c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