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g 发帖数: 30882 | 1 中国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要过三道关
小屋清风/文
(2011-05-23 20:38:1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7b0d701017jt4.html
《证券时报》 5月25日 发表一篇题为《全球资源配置力是中国经济短板》的文章认为
,尽管包括中国五矿在内的央企这些年来不断提升全球的并购能力,但是国际上反对中
国企业入驻西方 国家的杂音一直不断,中国企业拓展西方国家市场举步维艰。事实上
,并不差钱的中国优质企业能否最终在发达国家市场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对方
的意愿与 脸色。中国目前最缺的是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文章认为,虽然说中国从制造和出口大国向产业和资本强国迈进是整体经济结构升级
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内在要求,但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还只有5万多亿美元,占世界
经济总量的9%左 右,而中国已经是诸多初级产品的最大消费国,对外资源依赖程度显
着上升。假如若干年后中国的经济规模比肩美国,对世界资源的依赖程度将更加严重。
届时中国 未必具备美国那样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一旦资源供应国掐住我们的脖子,
中国经济发展恐难持续。因此,中国必须正视短期内难以克服的资源供应瓶颈,并找到
可 行的对策,否则目前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有可能因为上述原因而脱节直至出轨。
在当今世界,顶尖企业尤为关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是 “资源为王”时代,西
方针对主要竞争对手所采取的战略选择是,控制能源与能源通道,把持能源定价权以及
将能源交易美元化。目前,全球主要的能源通道几乎都 被美国控制。中国暂时只能将
着眼点放在拓展陆路运输通道上。西方更狠的一招是掌握了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而中国在这方面基本上是看客。
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方国家对能源主导权的控制还有针对中国的战略企图。因 为无论
是俄罗斯和巴西,其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小于中国。俄罗斯更是世界第一资源
大国。至于印度,尽管其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可能会不断加深,但印 度获取外部资
源的难度却比中国小得多。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迄今还没有一家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世
界级跨国公司。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是指能在全球范围内对资 源进行最佳配置的企
业,而中国目前的顶级企业中无论是中石油、中石化,还是中国五矿,它们都还没有强
大到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程度。
文章指出,作者认为,中国企业要从老辣且极易结成价格同盟的上游供应商以及国际投
行那儿最终博得定价主导权,并且打进发达国家的市场,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 “
资源为王”时代,缺失初级产品定价权的中国既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与上游企业展开多
回合的博弈,也要介入被国际大投行控制的期货市场体系,并在逐步提高全 球资源配
置能力的同时,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早日形成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在笔者看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亟待解决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其一,需要掌握国际规则以及设法破除目标市场国的诸多约束条件。多年来,中国政府
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进程明显加快,按照国资委的统计,
截至2009年底,仅中央企业就投资设立境外单位近6000户,境外资产总额超过4万 亿元
人民币。按照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熊志国的分析,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主要分为
两类:一是市场化的风险,如资产价格波动,可以通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 具加以对冲
。二是非市场化的风险,如市场准入、法律法规和恐怖袭击等,这需要通过国际通行的
办法——保险加以化解。遗憾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时的投保 意识并不强,对这
一工具的运用也不够熟练。有统计显示,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包的工程项目涉及合同金
额188亿美元,但后来获得的保险赔付不足4亿 元人民币。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不熟
悉保险工具有关。比如,部分企业投了工程险,但战争是工程险的除外责任。其实大部
分企业都没想到,除了商业保险外,还 有政策性的保险可以承担战争导致的经济损失
。在国际并购中,“没买成不一定是失败”是一个普通的常识,但我们一些人不这么认
为。今年4月 底,五矿集团宣布撤回对跨国铜矿公司——伊奎诺克斯矿业的收购提议,
原因是全球最大金矿商巴里克对后者发起了竞价。五矿资源总裁安德鲁.米歇尔莫尔表
示, 虽然五矿资源认为伊奎诺克斯的资产与公司战略非常匹配,但巴里克的出价超过
公司认为最可观的价值。如果与其展开价格竞争,不会对股东有任何增值。但这例注
重收购后的效益而不是收购本身,被视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风险管控上的一项进步
海外并购案却被认为是“失败的案例”。
其二,在管理上要尽快达到国际市场上的要求。不少中国企业尚没有足够能力管理好
跨地区、跨国、跨文化、跨民族的员工团队和企业。的确,尽管 你在国内的经营已经
非常优秀了,并不能保证你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样优秀,两者是不能进行简单平移的。
其间经营方式和管理方面的适应性最重要。而欧美和日本 等国的跨国公司在这方面已
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管理体系,来避免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如
它们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十 分强调本土化,也就是中国化。不
过这种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的“本土化”战略真正实施起来却殊为不易,它不仅需要企
业建立一套制度化的管理系统,还需要一大 批具有跨国家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全球化
经理人来实施。而这种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恰恰是中国跨国公司目前最欠缺的。
其三,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资本“走出去”,必须摸索一套与“走出去”战
略相配合的安全保障战略,一套与自身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相适应的海外安全保障战略
。历史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炮舰政策作为后盾,为本国经济和商业利益的扩展保
驾护航。美国企业更是借助以军事实力为支柱的国家力量来提升上述能力,而这恰恰是
中国的软肋。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对进口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但目前中国船只如果在通
过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几个要塞时遭遇攻击,中国几乎毫无还击之
功。至于漫长的海上石油运输线,目前中国的海军力量也肯定是顾此失彼。
因 此,中国必须对遍及世界各地的国家利益做出安全保障的规划,这个规划不只是外
交上的规划,而且还要有军事方面的规划。中国海军舰艇过去到过印度洋执行护航 任
务,后来作出护航决定之前也有不少顾虑,但最后走出这一步也就走出去了,现在证明
是多么必要。因此,在保护海外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也必须敢于在战略上迈 出一步。
也就是说,中国公民和企业走到哪里,“安全保障”就同时延伸到哪里。况且,身居海
外的中国企业和公民,其安危也确确实实攸关国家的安全,他们为国 家寻找能源和原
材料、扩展商业市场,他们的职责和任务本身,就是维护和增强国家安全,包括原材料
供应、贸易出口市场,等等。
笔者认为:中国的海外资源安全绝不是仅仅靠几个外交官或发言人不时地提出“希望有
关各方保持克制,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所能奏效的,必须有外交谋略和军事威
慑两手。说白了,必须建设一支能够在战时以及和平时期保护中国利益的海军部队――
具备支持中国多种多样且不断扩展利益的能力,包括位于波斯湾、非洲以及拉美的能源
、矿产资产;包括中国与中东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包括在远海以及40个不同国家的沿海
运行的1800多艘中国渔船;包括国际水域的海洋资源以及海外华人的安全。总之,不论
这些利益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应该有中国海军为其保驾护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