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朱镕基vs温JB
相关主题
至少我觉得大家骂朱镕基骂的少,因为朱是孤儿很可怜===5个强盗分100个金币的问题===
官媒南北呼应挺朱相 批温警李两会喝茶传唤、截访监禁不完全名单229人zz (转载)
朱镕基是最后一个铁腕人物这么简单的正事没有人做——反日的从上到下都是傻X
搞经济还是老朱,家宝克强都是无能之辈篮协斥日本归化中国女球员 FIBA已对其罚款16万
朱是大右派,可能是最抗拒的保障黑人,排挤他人,AA法案面临存废关头!
张艺谋女儿洋男友曝光 英俊帅气新华国际时评:安倍其人意欲何往zt
转贴:大奶二奶村温哥华,就是这么自信为啥华人在美国主流发不出声音 (转载)
方舟子遇袭案开庭 方舟子的人气为何急转直下?中南海越来越难过的日子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镕基话题: 温家宝话题: 认为话题: 经济话题: 真话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c
发帖数: 2959
1
比较朱镕基与温家宝:搞经济,说真话与反腐败(1)
据外电报道,最近朱镕基在清华对中央政府的一些做法多有批评,如清华经管学院
师生要和朱镕基合影时,朱镕基说:“合影留念是现任总理的爱好。”直接讽刺温家宝
。再如谈及分税制时,朱指中央政府在向地方返还税收时制造障碍,导致政策异化,害
地方“跑部钱进”。另外报道还称,朱鎔基近年对其继任人温家宝的经济政策颇有微辞
,如认为温不懂经济,对控制楼价不力等等。
一时间媒体及网络多有将两位总理进行比较的文章,或长篇大论,或聊聊数语,基
本上肯定朱的多,认可温的少。更有论者认为,温家宝在发展经济上吃的正是朱镕基的
老本,但同时也把朱经济政策的弊端“发扬光大”,致使出现政府在全球眩富而民不聊
生,经济社会险象丛生。综观新浪、网易等网民对朱镕基与温家宝的比较,大约主要集
中于三点上:
一是谁懂经济。
在这场讨论中,朱镕基懂经济是被大多数所认可的基本共识。都认为朱是开拓性人
物,当年因铁腕作风,于风雨飘摇中导演中国经济“软着陆”,一时间举世瞩目,人称
“经济沙皇”。接着导演中国经济史上最著名的分锐制、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等
。大开大阖间毁誉参半,国家既得其利也受其弊。利弊得失是怎样的一笔账,这是争论
不下的最大焦点。但有一些观点认为,从现在所谓“盛世” 来看,胡温经济繁荣的局
面,正是江朱时代奠定的,现在中国政府那么有钱,朱是头功。
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大多数人肯定朱镕基的作为,认为朱一口将国务院系统从70部
门压缩为28个部门,工作人员减少了近一半,近乎奇迹。
对温家宝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认为比朱镕基要差的显然占多数,比如新浪网友就
称之为“改革开放后最不懂经济的总管”。大多数认为,十六大中央祭出“民生”大旗
,这显然是对的,是试图对江朱经济繁荣而社会矛盾积累的一种修正。但想法好却不一
定就能做好,在中央政府的具体落实中,“除了免除农业税一项,其他方面几乎乏善可
陈”。网友认为,“温JB一面强调民生,一面却几乎全盘延续朱留下的经济格局,进一
步放大其获取经济财富之利,同时也放大其掘取民生之弊”。“朱时代时大卖国企,可
谓国退民进,而现时代则正好相反,缓过神来的国企,大肆扩张,国进民退,与民争利
”。此外,房价飞涨,物价高企,多被网民认为是中央政府举措不力,甚至是胡乱作为
造成的。“没有及时调整分税制弊端,使土地财政成为地方的主要财源”,百姓不堪其
苦。民生方面,“比起朱,现在这位已经是大大的倒退了”。
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有评论认为“温不仅没有借助朱打下的局面,将机构改革引向
地方”,就连“国务院搞的‘大部制’改革,也半途而废”。认为,在这方面“朱、温
面临的体制压力是同样的,甚至朱时代改革来自僵化势力的阻碍要远大于现今”。但“
朱能冲出一条血路,而温家宝却偃旗息鼓”,能力高下也就很清楚了。
二是说真话。
这方面网络的反映可谓经纬分明,区别比较大。新浪就有网友尖锐指出:“一个是
说真话,一个是拿‘说真话’说事”。
说真话的是指朱镕基。普遍认为,朱镕基有“铁面总理”、“大炮总理”之誉,“
说真话在朱那里,算是家常便饭”。如《朱镕基功过之一瞥》一文介绍,朱亲自兼任央
行行长,以从根儿上控制住银行的货币泛滥和贷款腐败。他力挽狂澜,将几个省的人行
行长撤职。某省人行行长被朱撤职后,又去担任该省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不
久,国务院在天津召开金融工作会议,该副秘书长赴会。不料开幕式上,竟被朱先生点
名起立并轰出会场,理由是“你连一个银行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一个省的金融工作”。
朱这类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很多并普遍被肯定。“虽然不能说他句句是真话,从没有
说过假大空的话,但总体而言,其政治操守,个人品德,还是要基本肯定”的。就连那
些骂他大卖国企、搞“消气外交”、加入WTO“出卖国家利益”的左派,也很少质疑朱
的个人品性和政治操守。
温家宝提倡“说真话”则遭到大家的揶揄。就算有部分人为温辩解,呼吁大家“相
信温总理提倡说真话的真诚”,但也掩盖不住质疑的潮流。更有人以“拿‘说真话’说
事”评论之。这也符合基本的网络民意,自从进入2009年以来,温的亲民形象开始变得
复杂、暧昧甚至走向反面。这种变化,大概是温始料未及的。与其将这种变化的原因归
之于外界或政敌,不如说这与温自己过度树立和使用形象,在很多问题上“只说漂亮话
但措施却往往流于形式”有莫大的关系。
当民众从温点燃起的热望中回过神来,发现的却是“国家治理一日不如一日,民众
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国人开始对温表达不满。“但W对这种不满的反馈,是将话题转
向政治”。民众一旦清醒,仅仅靠语言的诱导、营造,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人们期待的
是行动,就算大家能理解“政改不是他管的事”,温家宝“不能实际上推行政改”,但
大家还是不理解一国总理“每天喊调控但房价物价越调越高”的现实。有人比较说,“
李鹏时代、朱镕基时代,经济压力也很大,但从来没有这么失控过”。
这场讨论中,可能由于“影帝”一词过于敏感,一些人开始使用“仰望帝”、“政
改帝”、“无奈帝”、“泪帝”之类的称号,指代温家宝。更有网民质疑,温家宝“大
谈政改,不过是为了转移国人对经济社会政策失误的注意力”,“掩盖政府经济社会治
理失败的现实”。
z***c
发帖数: 2959
2
三是反腐败。
网络对两任总理反腐方面的看法也是迥然不同。朱镕基在离任前的最后一次记者会上说
的“将来老百姓认为我是个清官就可以了”,被普遍提及。认为“朱还敢说呢,现在的
哪位敢这样说?”虽然其子在中金公司任职一事,多被诟病,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担任
中央企业的职务,不是经商,没有违反规定”,“是否腐败,至今无凭无据”。除了这
一条,朱的总理之任,网民给予了“比较清廉”的评价,更有人将之称为“中国的清廉
象征”,但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多少呼应。有替温家宝辩护者认为,“温总在反腐方面是
真抓实干,朱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有人马上反驳之,“真抓实干在哪里,说一个来
听听。朱的雨点再小那也是下了雨,哪像现在这个,下过雨吗?流泪倒是固定节目”。
有人如此评价,“朱发怒多于娇情,而温娇情多于发怒”。
温家宝在反腐方面被质疑最多,主要原因是受家族腐败传闻所累。这种质疑基本存在于
海外网站上,国内网站多以隐晦的方式进行。虽然有人为温总辩护,称“总理夫人在他
就任总理时已辞去北京戴梦得总裁职务”,但也有人质疑温任“副总期间,其妻经商是
有案可稽的”,“这似乎违反了领导干部家属不准经商办企业的规定”。另外,其子温
云松大搞私募的事,也是尽人皆知。“那个私募基金是怎么回事?不是经商是什么?”
有为温辩解者称,“公子那点事被妖魔化了”,温“儿子自己创业,不在国企里面吸血
捞钱,已经比吴邦国儿子好多了”。有网友反驳,“靠实力融资是没问题,靠父亲的名
号融资就是捞钱”,“尤其他父亲又是一国总理,什么都管包括金融,这比贪污更恶劣
”。网民认为这方面温“亟需像他所倡导的那样‘说真话’”。
海外评论认为,据照通常的表现,温比朱更在乎自己的形象,而“清廉”无疑是树立形
象最好的办法之一。但温一直无法正面树立自己的“清廉”形象,“至今所召开的记者
会上或其他场合,也没有能像朱那样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清廉,给人以底气不足之感”
。这是不是与家庭问题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更有论者认为,温谈政改是 “给自己贴政改民主标签”,是“为了掩盖家族腐败,以
便将来在变天能顺利跳船”,“躲避清算”。
具体反腐行动方面。不仅朱镕基 “准备100个棺材,其中99个是他们的,一个是我的”
的豪言壮语被广为提及,其实际行动也多被冠之以“雷厉风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他从不护短”,“比如在朱小华、王雪冰等腐败问题上,朱没有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亲
信而有所袒护,而是严加打击”。更有网民指出,著名的“远华案”,也是由朱力主进
行的。
温家宝虽然也数次召开国务院廉政会议,大谈反腐。但大多数认为,温这方面的言论“
与他平时在媒体前的引经据典,开合有度完全不一样,多是行话、套话,甚至是空话”
。其任内也“鲜见果断的反腐行动”。“陈良宇案应当与他关系不大”,而“黄光裕案
、郑少东案,虽然与他有关”,但也多被认为与政治斗争,与“权力博弈有关”。
与朱最大的不同,是网民认为 温家宝“护短”。既然反腐败,那就“应当一视同仁”
,但“原财政部长金XX,原文化部党组书记于XX的腐败案不了了之,其中的鬼怪离奇,
令人大跌眼镜”。一个在被突然免职后最终“软着陆”,逃过了处罚;另一个竟然在腐
败问题查实的情况下只来了个“留党察看”的处分,“开了共和国省部级干部在腐败问
题处理上的先河”,此前,“要么有事下台进秦城,要么没事继续为党效力。都留党查
看了,说明还是有问题。有问题不处理,拿党纪当挡箭牌,保护了腐败,伤了民心”。
海外网络还传言,这些人的被保与另一些人的被异常提拔,都与被称为“真正的‘温办
主任张蓓莉’有关”。妇人干政,还是较少出现在现代政治语境中的。一旦出现,对当
事者必不是好事。温夫人的强势干政虽系传言,但在传言往往被最终证实的中国现实之
下,“夫人不仅在内当家,而且在国务院替夫作主”,想必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虽然温家宝保护金人庆、于幼军,为自己“在党内省部级干部中赢得了进一步的支持”
——很多官员看到这一点,“纷纷向JB靠近,以求庇护”,加强了温家宝的政治实力。
但硬伤也是非常明显的——“反腐败成为口号,成为空谈”,使温家宝“无法赢得社会
民众的真正尊重”。
从网络反映看,对照朱镕基,温家宝明显存在诸多不足。温要想在最后一年多的任期内
有所改观,存在很多困难。有网民建议,温“在最后这一年多时间里,扎扎实实办一两
件实事”,也许“会留个好名声”,“别的不说,能把房价打到07年的水平,他就可以
安心交班了”。但大家也认为“这几乎不是可能的事”。
也有人建议温能最后在推动政治改革上做一些实事,政改虽然宏大,但突破口却很多,
“比如带头公布个人及家属的财产,在推动官员财产公开上树立一个榜样,就已经善莫
大焉了”,若如此,“总理也一定会清史留名,甚至地位比朱镕基还高”。但也有网民
讽刺这个建议“这不是要宝宝的命吗,当总理图个啥”。
统而观之,温家宝虽然在第四代高层中亲民形象非同一般,但个人威望和民间威信,距
朱镕基确实还差一大截。尤其是在朱氏十二年(7年副总理,5年总理)治下奠定了难得
的“中兴”局面的情况下,温氏没有把握住机会,没有充分发挥朱积累下的种种有利条
件,以加速社会发展向均衡方向转型,这方面温有最主要的责任。温总是爱用诸如“最
困难”、“最复杂”之类的形容词描述每年他遇到的问题,“好像他在给前任擦屁股”
,其实大家都明白,“朱时代的困难比现在还大,朱给他留下的摊子也并没有那么烂”
。不仅不烂,现在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里面温的功劳有多少,后人自有评述,但
有一点是明确的:朱离开时已经是世界第四,只要不瞎折腾,成为第一也是迟早的事)
。网民评论,“一方面得了前任的便宜,一方面却影射前任的不负责任,这种政治上的
不厚道,也难怪朱镕基会生气”。
公平而论,温的缺少作为,的确是对朱创下的中兴之基的浪费。如果温排除万难,始终
坚持对朱一代创下的基业采取享其利克其弊的方针,局面应当不会是现在这种危局。从
这个意义上,网上那种“温家宝挥霍了中共最后的执政资源”的说法,也有它的道理。
但是不是“最后”也很难说,关键看2012年,中共怎么交班了。(乌平)
y***u
发帖数: 7039
3
两个都不懂经济;
一个国家产业白送人,另一个是摧毁实体经济, 推高泡沫投机经济;
两个都不说真话;
腐败越反越多, 房价越控越涨;
两个都不反腐败;
都是富可敌国, 财富不可计数, 金融, 土地占尽;
两个都卖国求荣;
一个送掉货币发行权; 一个以接受外国奖励为荣.
o****d
发帖数: 5454
4
家宝只是给绒鸡擦屁股而已,拨乱反正还得看下一代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比较朱镕基与温家宝:搞经济,说真话与反腐败(1)
: 据外电报道,最近朱镕基在清华对中央政府的一些做法多有批评,如清华经管学院
: 师生要和朱镕基合影时,朱镕基说:“合影留念是现任总理的爱好。”直接讽刺温家宝
: 。再如谈及分税制时,朱指中央政府在向地方返还税收时制造障碍,导致政策异化,害
: 地方“跑部钱进”。另外报道还称,朱鎔基近年对其继任人温家宝的经济政策颇有微辞
: ,如认为温不懂经济,对控制楼价不力等等。
: 一时间媒体及网络多有将两位总理进行比较的文章,或长篇大论,或聊聊数语,基
: 本上肯定朱的多,认可温的少。更有论者认为,温家宝在发展经济上吃的正是朱镕基的
: 老本,但同时也把朱经济政策的弊端“发扬光大”,致使出现政府在全球眩富而民不聊
: 生,经济社会险象丛生。综观新浪、网易等网民对朱镕基与温家宝的比较,大约主要集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南海越来越难过的日子朱是大右派,可能是最抗拒的
习主席注意:反腐不依靠人民群众是搞不下去的张艺谋女儿洋男友曝光 英俊帅气
中共与美国在1949年的决裂转贴:大奶二奶村温哥华,就是这么自信
日本把东北是当成本土来建设方舟子遇袭案开庭 方舟子的人气为何急转直下?
至少我觉得大家骂朱镕基骂的少,因为朱是孤儿很可怜===5个强盗分100个金币的问题===
官媒南北呼应挺朱相 批温警李两会喝茶传唤、截访监禁不完全名单229人zz (转载)
朱镕基是最后一个铁腕人物这么简单的正事没有人做——反日的从上到下都是傻X
搞经济还是老朱,家宝克强都是无能之辈篮协斥日本归化中国女球员 FIBA已对其罚款16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朱镕基话题: 温家宝话题: 认为话题: 经济话题: 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