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n 发帖数: 8912 | 1 011年2月11日,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要求中国华为撤回对美国三叶公司的资产收购。这
已经是华为第三次被美国挡在门外。
在此之前,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2009年,“中国西色国际”收购美国
金矿等,都有相似的经历。
多起跨国并购为何被挡在大门之外?
通向美国财政部的台阶,只有16级,但这段路,对于不少来美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却并
不好走。沃林带我们走进了一间角落里的大会议室。沃林走进的这扇门,可以说是一道
国家之门,门后这个看似普通的大会议室,决定着外国企业在美国并购的成败。这里就
是财政部牵头的机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开会的地方。
沃林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沃林:盖特纳财长或我有时候坐在这,如果有代表团来,会坐在中间。
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是一个跨部门机构,1988年,为了应对外国企业,主要是日本企业
在美国的大范围收购,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应运而生,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海外投资
进行审查。
委员会由财政部牵头,成员包括:国务院、商务部、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司法部、能
源部、以及白宫办事机构。通常参加会议的有12位内阁成员和总统顾问。也就是在这里
,中国华为三次遭遇滑铁卢。
沃林:我们只关注投资项目中,是否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因素,对其他问题我们不关
注。
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的夏伟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时会表现出对中国投资的
偏见,部分原因是两国的政治体系很不相同, 仍然存在很多的猜疑。
沃顿商学院的迈耶教授则认为:但中国在美国确实有特别的障碍。
对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审查,并不是美国一家的专利,当中国五矿对澳大利亚矿产企业进
行收购,财政部长韦恩.斯旺曾怀疑,这会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而欧盟委员会负责工业事务的副主席安东尼奥·塔亚尼甚至说,今后会对中国的并购进
行政治干预,有评论说,这是在效仿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
达斯是《华尔街日报》并购组的记者。在华为并购三叶公司期间,她和她的同事曾先后
发表:“华盛顿为什么怕华为?”、“华为收购失利,究竟错在哪里?”等多篇报道
,对华为的失利进行分析。
在达斯和她的同事眼里,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收购遭遇了美国大多数媒体的抵制。
这种来自媒体的抵制,很多企业都不陌生。早在10年前,中远集团来到洛杉矶长滩市,
准备收购一个废弃的军用码头。长滩拥有全美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若能成功实现对这个
码头的收购,将会是中远迈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魏家福 中国远洋集团董事长
魏家福:中远要想走出去,到全球运作,首先你必须过了美国这一关,这就是我的战略
。如果美国这一关你过不了,你还敢走到全世界?
然而收购计划刚刚开始,舆论的抵制就接踵而至,就在这份“华盛顿时报”上,美国专
家理查德.费希尔将中远评价为“中国解放军的桥头堡”。
魏家福:就这个时报登了文章说中远是军队的,中远走私AK47,中远是共产党的间谍,
这些负面的报道一大堆。
在此之后,其它美国媒体也跟着向中远发出了质疑。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霍华德说:我还记得,《洛杉矶时报》在旧金山的办事处,一个
主编给我打了电话,他们又跑到办公室敲门,他们所听到的就是,中远是中国的海军。
在美国媒体狂轰滥炸的同时,一份由加州议员“考克斯”提供给美国众议院的,长达
300多页的报告,把中远的并购几乎推向了绝望的边缘。最终,中远只好放弃了收购。
魏家福:走进美国你要想成功实现你的投资意图,第一要过媒体关,第二要过国会关。
不仅仅是魏家福, 当烟台万华集团,准备在匈牙利收购资金连断裂的化学公司,当地
媒体同样是一片反对。
对于很多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和投资者,在目标国可能出现的舆论抵制、国家审查、甚
至国会的参与,就像一道道大门,陌生又神秘,无形而强大。
在美国财政部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历年被审批的并购交易数据。 从1988年美国海外投
资委员会成立至今, 大多数受到审查的兼并与收购交易,都来自北美,欧洲和中东等
地.
2006年,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经在国会遭遇了一场政治风暴。 “迪拜港口世界”接管
美国六家港口经营权通过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后,遭到了国会的强烈反对。主
要理由是,阿联酋反恐不利,最后,“迪拜港口世界”被迫放弃交易。
尤西姆 沃顿商学院教授
尤西姆:在我看来,迪拜港的案例,正处于美国特别历史时期,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
使事件被扭曲化。
这种扭曲同样发生在22年前日本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中,当时,崛起的日本经济对西
方来说是一个新兴的挑战者。1989年10月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上,自由女神像
被穿上了日本的和服。
财部诚一 日本著名财经评论员
财部诚一:像Hollywood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一个十分特殊、重要的存在,那Newsweek当
时会发出这样的穿着和服的自由女神封面,也是对日本的一种讽刺或者说是批判。
朝日安井 朝日新闻经济部主编
朝日安井:盛田指出来就是说,比如澳大利亚人的默多克把美国的电视台卖了,似乎美
国人也没什么反应,这个太怪了吧。澳洲人可以为什么日本人不可以。
罗伯特.汤姆森 华尔街日报总编
罗伯特.汤姆森:那个时候,事实被夸大了,新闻素养都不高,对事实的报道是一种误
导。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哥伦比亚影视公司的标志,这个封面,是美国人对索尼收购哥伦比亚
表达的强烈不满。除了被美国人视作美国文化象征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日本企业同时
还在购买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一时间,“日本买下美国”的消息铺天盖地。
罗伯特.汤姆森:因为美国当时确实有一些迷惑和恐慌,而报纸也利用了这样的心理。
责任编辑:NF053(本文来源:CCTV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