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乌合之众——论欧洲历史中的狂热群体
相关主题
西方世界围堵中国的原因英国官员为群体免疫辩护
简评一九七三年后邓小平的政治生涯自由学者朱为众:扶不起的欧洲
[转载]从印度人的用手习惯看印度的先进性司马南:从入朝参战,理解毛泽东
墨学者:美国制造世界最大谎言发动对委内瑞拉的攻势飞燕: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朝鲜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护孔子和平奖结果揭晓 众多风云人物夺冠
社会三元论与中国现状剖析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方向性错误
美国国内“部落主义”兴起Re: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沉思录》 (转载)
英国229名抨击群体免疫,群体免疫是什么意思tg开始彻底不要脸了,请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群体话题: 十字军话题: 彼得话题: 人们话题: 狂热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30882
1
乌合之众——论欧洲历史中的狂热群体
2011-06-14 14:26:24 来自: 夜目
摘要:群体的运动总是狂热而缺乏理智的,他们有着宗教情感形式。然而,群体却是历
史的创造者和变革的实践者。
关键词:群体心理特征/十字军的第一次东征/群体的历史功绩
“不管情况如何,我们注定要屈从于群体的势力,这是因为群体的目光短浅,使得有可
能让它守规矩的所有障碍已经被一一清除。”——古斯塔夫·勒庞
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论是历史还是当下。在社会中掀起波澜的角色中永远都不缺少
群体。而真正所谓的社会变革也并不是表面上政权和制度的更迭,而是那些深入人心的
观念、信仰上面的变革。大众或是说群体在社会中无时无刻的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有时他们甚至是人类进程的决策者,有时他们是无序社会的仲裁者,然而多数情况下他
们确是一群制造混乱的乌合之众。
我想用这个词来称呼这一群体真的实在是合适不过了,不论是在社会心理学角度分类的
同质性群体还是异质性群体。众,都是他们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也是形成这个特殊群体
心理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多势众给了每一个个人以无穷的力量,让他们可以无所顾
及的胡作非为,也可以让他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纵观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
程,群众性的狂潮运动不胜枚举。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和这些浪潮般的运动密不可分。然
而,伴随着这些运动同时发生的是一次次的屠戮和血的洗礼,要么就是一些愚蠢透顶的
顶礼膜拜。似乎,人类在没有付出血的代价的时候就不愿有任何改变和进步。
一次次浪潮般地群众运动的发生和人们自发的聚集并不是巧合。当我们对世界历史上不
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众性运动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着很多相似的
地方。而群众运动的领袖们也可以用那些看似一成不变的招法让众人聚集在他的麾下为
其出生入死。是什么让他们甘愿做出那些巨大的牺牲,是什么让平日里的正人君子们去
大施暴行?
在此,我仅想举出一例对这种群众性运动的背后力量进行一些粗浅的解析。最典型的一
个例子就是发生在公元10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从群体的组成成分而言,十字军的组成可
谓真的是乌合之众。从教士、贵族、骑士到说谎者、无业游民、恶棍,这只军队几乎包
含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也注定了他们闹剧似的历史演出会草草的收场。然而,他
们引发的集体狂热,程度之高却是史无前例的。
第一批去往东方圣城的是一些虔诚的基督徒,这里就不做过多的分析了。简单的说,群
体的信仰往往带有着浓重的宗教情节,因此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宗教的狂
热形式。每当他们所做的事情牵连到宗教和信仰的时候,他们总是表现出一种偏执和妄
想,比如对想象中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或是对生命赖以生存的某种力量的畏惧,亦
或是对一方宗教圣土的向往和眷恋。首先出发去耶路撒冷的除了这些虔诚的基督徒之外
,还有一些人并不是虔诚的教徒,他们也跟风一般的前去朝拜。一时间这种宗教行为似
乎成为了一种时尚。那些从耶路撒冷回来的人们在群众中大肆的吹嘘自己在一路上的所
见所闻。于是,更多的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都纷纷的前往耶路撒冷,加入到了朝拜的
行列。其实,这部分人才是最有意思的群体。他们剔除了宗教情感的影响,完全受到了
他人行为的支配,就好像被人催眠了一样。他们跟着前者的步伐不远万里的去一个陌生
的地方记住所见所闻,然后回来继续和他人吹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个
性和想法在群体的趋势之下自觉的消失了,无论信不信上帝,无论他们是否都怀着一颗
虔诚的心,他们的情感、思想、行动自觉的走向了同一个方向。群体及其容易受到他人
的暗示,而群体中的个人也非常愿意将这种暗示传播出去,当然暗示在传播的过程中自
然会变形、夸大。这种传染的现象应该说是力量巨大的,它可以迅速的将一个群体催眠
,按照最初的暗示行事。也许第一个吹嘘自己在耶路撒冷所见所闻的人就是那个“始作
俑者”。
由于朝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于是巴勒斯坦官方颁布了一个苛刻的法令,这个法令规定
凡是进城的人都要交纳金币。大量的朝圣者因为交不起这些金币被拒之门外。就在这个
时候欧洲开始流行世界末日的言论,人们得知耶稣会在这个时候降临耶路撒冷去审判众
生,于是蜂拥去接受这个所谓的最后审判,想通过艰苦的朝圣来减轻自己现世的罪恶。
当地统治者担心这些如潮水一般涌入耶路撒冷的朝圣者会成为地方的不安定因素,就在
前往圣城的路上设下重重的阻碍,迫害朝圣者。结果,双方的矛盾也因此而不断的加深
。一些朝圣者返回欧洲之后,讲述了他们一路上受到的迫害,这些故事反而激起了又一
轮狂热的朝圣,因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朝圣的道路越艰苦就越容易在末日审判之时减轻
自己现世的罪恶。这种狂热的朝圣持续了整个11世纪。
现在我们作为个人来看这些一心想去接受什么末日审判的人不禁觉得十分可笑。然而,
这就是群体。如果你身在当中,也许会做出同样的蠢事。从这些人当中我们看到群体情
感中的那些轻信、夸张、单纯的特点对他们行为的支配。群体是没有判断力的,他们从
来就不懂得什么逻辑推理,再理性的人比如科学家也好,哲学家也罢,一旦融入到了群
体之中,他们所提出的观点和鞋匠与恶棍们的意见也没有太大的差别。真正促使他们行
动的是“刺激”,尤其是形象的“刺激”。群众总是充满了想象力,我想就连艺术家也
无法与他们相比。可是,他们却是这种想象力的奴隶。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末日幻象对
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于是在这种“刺激”下的行动也就有理由让我们觉得那是
合理的了。就像是人们的膝跳反射一样,群体下意识的对这种“刺激”产生了一种反映
——我们赶快去赎罪吧!
群体很容易受到暗示和传染作用的影响,这会使得群体的情绪很容易夸张。我们很难在
群体的情绪中找到一个折中的情感,要么都是对的,要么全盘否定。这一点有的时候就
像女人和孩子的情感一样单纯而极端。这种情绪往往是十分可怕而富有破坏性的。
重新回到我们的历史事件中来。历史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给我们塑造一些人物,有的是
滑稽的跳梁小丑,有的是慷慨悲歌的英雄。
就在人们饱受耶路撒冷统治者的迫害时,有一位名叫彼得的隐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彼
得在耶路撒冷受尽折磨之后回到了欧洲,义愤填膺的他到处演讲,鼓动人们去“解放”
圣地。一时间,这个叫彼得的隐士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人。人们到处传说他的事迹,有
些甚至十分的夸张。“信徒们说,彼得无论何时何地都带着神圣的光芒,他赤裸着双臂
、双脚,从来不吃肉,也不吃面包。只靠鱼和葡萄酒维生。”(1)这些愚蠢的言论在
群体中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纷纷踊跃的要加入“解放”圣地的行列。
群体总是愿意去听从一个领袖发号命令。“聚集成群的人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意志,本能
的转向一个具有他们所没有的品质的人。”(2)彼得的受难经历似乎成了他所具有的
别人没有的品质,也许他只是这群狂热分子中最狂热的一个而已。总之,他成为了人们
的领袖和崇拜者。大多数的人,除了深知他们所在的行业里的知识之外,往往对其他的
事情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想象。彼得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下子成为了他们的引路人,人
们甚至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牺牲自己的生命。
就连当时的教会也赞同他“解放圣地”的想法。连教会都提倡了,人们便更加热情的加
入到了十字军的队伍当中。而那些封建领主们则希望自己统治的地区更加安全,于是他
们也支持这一举动,毕竟这会让很多流氓、恶棍离开自己的王国。贵族们也渴望得到更
多的领土,他们强烈的支持十字军的组建和东征。大众出于对宗教的狂热都纷纷踊跃的
报名参加十字军。教皇甚至亲自出面当众宣称“听我讲话的人,都是真正信奉上帝的人
!我召唤你们!清除覆盖尘世的污垢,把教友从苦难的深渊里拯救出来!那些为了救世
主而抛弃田产、父母、姐妹、妻子、儿女的人,将会受到百倍的回报,会得到永生!”
(3)
应该说,群众领袖有着非常专制的权威。这种威信的专制程度甚至大大的超过了封建统
治者的权威。这些群众领袖,隐士彼得也好,教皇也好无不深谙说服之法。他们不断的
断言、重复、渲染这这些宗教热情。“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然和推理和证据,
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
上去越贫乏,它就约有威力。”(4)当我们分析教皇那些演讲的措辞的时候,就不难
发现其中都是一些毫无逻辑的断言,有些真可谓是一派胡言。然而,群众需要的就是这
些绝对的断言来坚定他们的决心。此外,名望也是影响群体行动和意见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皇自然不必说,在那个教权盛行的年代,这一尊号本身就有很大的号召力。而彼得
也因他的那些演讲和经历而被赋予了很高的名望。于是,他们一忽悠,群众便欣然的愿
意为他们卖命。
几天之内,教皇的呼吁就传遍了整个欧洲。“成千上万的人争先恐后的报名参加十字军
,忠诚者、狂热者、穷人、酒徒、浪荡子、瘸子、老人、儿童都恨不得马上跑去打仗。
”(5)强盗们金盆洗手,封建主们停止了压迫,下层人们也不再怨声载道。所有人的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上帝而战,别的想法已无立足之地。
群体就是这么容易受到领袖命令的支配。此时,他们头脑中已经不再讨论其他的信条。
东征的人加在一起有30万人,大部分都听从隐士彼得的指导。另有一部分人由“不名一
文的瓦尔特”领导。这帮乌合之众毫无纪律,胡作非为,像瘟疫一样掠过一个又一个国
家。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096年,瓦尔特带领第一支队伍出发了。他们在途径匈牙利的时候到处抢劫,闹得民不
聊生。匈牙利人民向十字军发起了进攻,结果十字军被打的溃不成军被迫逃跑,他们在
哪里都站不住脚,只好迂回前进。当瓦尔特的军队到达君士坦丁堡的时候,由于一路上
饥饿和杀戮,人数只剩下不到出发时的1/3。
彼得的军队比瓦尔特的军队更加残暴,他们疯狂的洗劫了匈牙利的塞姆林城,成千上万
人死于十字军的报复心、淫欲和贪婪。匈牙利国王率领军队在莫拉瓦河将其击败,大批
十字军士兵丧生。当他们到达保加利亚的时候又和当地人发生冲突并再次受到打击。之
后,彼得带着所剩无几的十字军向君士坦丁堡出发。
彼得到达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发现瓦尔特正在等他。国王款待了两只军队,在经历了多次
的失败之后他们本应该谨慎小心,但是他们却不能控制自己凶暴、贪婪的本性,尽管当
地人把他们当作朋友,他们还是到处作乱。于是,国王找了个借口打发走了这群恶棍。
十字军离开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到了小亚细亚,这是土耳其人统治的疆域。彼得觉得手下
人的放纵迟早要出事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军队,回到了君士坦丁堡。十字军并没有意识
到在敌国境内的危险,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团结,反而在内部出现了分裂。结果,遭到
了土耳其人的残杀。几乎没有一人生还。
此时,在德国一名叫哥茨乔克的狂热的牧师又聚集了一队人马。这只队伍更加悲惨,他
们仗着人多势众,随处烧杀抢掠。激起了匈牙利人的愤怒,匈牙利人一举击溃了哥茨乔
克的军队,最终他们也没有到达巴勒斯坦。
之后在德国和法国也陆陆续续有了一些军队,但是首领并不是十分有名,然而他们却依
旧没有改变残忍的禀性。他们沿路烧杀抢掠,只要见到犹太人,要么全部杀死他们要么
就折磨他们。结果,这只军队同样在匈牙利遭到屠杀。
后来,欧洲出现了骑士制度,一批新的领导者出现了。最有名的是葛德弗雷公爵和雷蒙
德伯爵,另外还有沃曼杜瓦等四位具有皇室血统的领导人,他们带领自己的军队开往耶
路撒冷。这些骑士和贵族们对一路上所遇到的各国君主表现的彬彬有礼,却无法控制住
手下人的粗野。他们在亚洲打了几场硬仗,损失大半。后来围攻安条克城久攻不下,最
后在欧洲援军的帮助下十字军攻下了这座城池,并残忍的进行了屠城。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是群体运动,总是伴随这暴力和血腥。仿佛,人们都失
去了理性一下子变成了残暴的野兽。其实,失去理性的不是人们自身,失去理性的是群
体。确切的说,群体从来就不进行理性的思维判断。假如我们将残暴的十字军看成是一
个犯罪群体,那么他们犯下的种种罪行就很容易被人理解了。这种群体性的犯罪在法律
上可能是一种犯罪,但是如果从群体心理的角度来看却是一种非犯罪的行为。群体犯罪
的动机是一种暗示,参与这种暗示的群体在事后会坚信他们的犯罪行为实际上是在履行
他们的职责。于是,屠杀成为了“解放圣城”的正义之举。
为了重新夺回安条克城,波斯人派出军队将十字军围困。由于补给不足,十字军很快就
断粮了。再加上瘟疫流行,十字军30万人只剩下了6万。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更是无心
战斗,领导者没有办法让十字军战士重新拿起武器。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彼得·巴
塞莱梅的牧师向雷蒙德讲述了一个“神圣长矛”的神话。雷蒙德觉得这个神话完全可以
成为重新振奋十字军士气的利器。于是在神话效用的影响下,十字军备受鼓舞,十字军
的士气一下子回复了。虽然他们仍然饥肠辘辘但是却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们重新拿起
手中的剑和矛,为了他们心中无比坚定的信念杀出重围,竟然打了一场漂亮的突围战。
关键人物,毋庸置疑的是那个叫彼得·巴塞莱梅的牧师。想必他深知怎样做才符合这些
残兵败将们的胃口。想让群体相信什么,并不在于对他们的论说和教诲,而真正打动他
们心理的是那些让他们兴奋的情感。绝望的十字军战士们唯一祈求的就是上帝对他们的
眷顾。那么这个时候只要上帝给他们稍施“恩惠”,他们就会信心百倍。我们都知道这
个故事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上帝的恩惠,那不过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谎言罢了。然而,这却
足以在人群中掀起一番波澜。人们在精神上突然感到力量百倍,他们愚蠢的相信上帝在
保佑他们,他们得到了上帝给予他们的力量,他们是所向无敌的。
十字军成功突围之后就连夜急行。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十字军的将士们看到了在远处晨
光中熠熠生辉的耶路撒冷城。他们天性中的柔情和虔诚顿时爆发了出来,他们双膝跪地
,热泪盈眶,有人俯身亲吻这片神圣的土地,有人四肢摊开躺在大地上,以便最大限度
地吸取圣地的灵气。随军的妇女和儿童也和军人一样,祷告、哭泣、欢笑,悲辛交集。
当这些激动的情绪平息之后,十字军便很快包围了耶路撒冷,经过激烈的激战。他们攻
下了这座圣城。之后基督徒们开始疯狂的屠城。他们似乎认为血洗这座城池是对上帝最
大的效忠“十字军的领导们也没有下令禁止暴行,他们心里清楚,即使下了也形同空文
。”
群体的情感总是极端的,要么虔诚、善良到极致,要么无比的凶残。群体优势给了他们
宣泄这种极端情感的合理场所。无论是愚蠢至极的行为还是流血的暴行,他们总会找到
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大家都在这么干。
十字军成功的占领了耶路撒冷,让无数人背井离乡的东征也告一段落了。十字军东征前
后一共有六次。在这里,限于论文的篇幅和论述水平以及观点学识的有限,仅对第一次
东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我认为第一次东征也是解释群众运动背后力量的一个完
好的例子。历史的脚步从来都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向前迈进。之前发生的一幕幕事件,后
来人也会遇到类似的经历。史传当中从来都不缺少群众运动的身影,他们向来是创造历
史和改写历史的重要角色。他们急躁、残暴、情感极端、幼稚、感性、易于被欺骗怂恿
,然而他们却事事亲力亲为,是真正的观念实践者。个人认为,对于驱使群体有所作为
的群体心理进行一番探讨还是有价值的。把握群体的心理状态,对于分析解释一些历史
事件是有很大意义的。我们可以因此而明白人类的一些看似不可理解的行为。也许,我
们也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适时把握群体的行为,避免那些不理智的流血冲突。毕竟,人
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理性的看待事物。
参考文献:
(5)《非同寻常:欧洲历史上最荒唐可笑的群众性狂潮》作者:【英】查尔斯·麦基
(3)(4)《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d*****U
发帖数: 513
2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乌合之众——论欧洲历史中的狂热群体
: 2011-06-14 14:26:24 来自: 夜目
: 摘要:群体的运动总是狂热而缺乏理智的,他们有着宗教情感形式。然而,群体却是历
: 史的创造者和变革的实践者。
: 关键词:群体心理特征/十字军的第一次东征/群体的历史功绩
: “不管情况如何,我们注定要屈从于群体的势力,这是因为群体的目光短浅,使得有可
: 能让它守规矩的所有障碍已经被一一清除。”——古斯塔夫·勒庞
: 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论是历史还是当下。在社会中掀起波澜的角色中永远都不缺少
: 群体。而真正所谓的社会变革也并不是表面上政权和制度的更迭,而是那些深入人心的
: 观念、信仰上面的变革。大众或是说群体在社会中无时无刻的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d**********i
发帖数: 2036
3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tg开始彻底不要脸了,请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护
人民日报: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社会三元论与中国现状
南方周末: 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国内“部落主义”兴起
建议将末位淘汰等先进成果引入政协人大英国229名抨击群体免疫,群体免疫是什么意思
西方世界围堵中国的原因英国官员为群体免疫辩护
简评一九七三年后邓小平的政治生涯自由学者朱为众:扶不起的欧洲
[转载]从印度人的用手习惯看印度的先进性司马南:从入朝参战,理解毛泽东
墨学者:美国制造世界最大谎言发动对委内瑞拉的攻势飞燕: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朝鲜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群体话题: 十字军话题: 彼得话题: 人们话题: 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