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要封掉乌有之乡 把张宏良送进监狱zz
相关主题
乌有之乡维基百科
关于下面两篇文章的简要说明--张宏良
薄熙来已走,左派圈内斗zz
乌有之乡创始人杨帆说现在目标是封掉乌有之乡,把张宏良送进监狱
左派果然就是告密派啊,乌有之乡的经理范景刚
乌有之乡关了?
“乌有之乡”网站之前世今生
李伍峰的坠楼与《零八宪章》及其他
韩德强:“当前的中国时局” ( 来自 《大学网》)
2010年元月乌有之乡经济形势研讨会纪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乌有话题: 杨帆话题: 之乡话题: 张宏良话题: 周报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d
发帖数: 7538
1
“我是乌有之乡的创始人之一,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封掉乌有之乡,把张宏良送进监狱
。”3月26日下午,在中国政法大学上完课后,经济学教授杨帆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采
访。看得出来,近日与张宏良等人的舌战,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颇为激愤。
杨帆在微博上称,张宏良等人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必须严惩”
至此,学者杨帆和张宏良的矛盾与决裂已然公开。杨帆斥责张宏良夺了“乌有之乡”网
站的权,用极端思想绑架了我们这群人。
与杨帆的激愤相比,中央民族大学张宏良教授显得相对“淡定”,只在自己的微博上转
载了别人对他的负面评论。截至截稿时,他没有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邀请。
张杨决裂
张、杨的决裂,引起公众尤其是知识界的围观。
有分析认为,这场骂战是政治气候变化背景下,聚集在“乌有之乡”的部分知识界人士
分化与溃败的缩影。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此番分化与温
家宝总理在3月15日“两会”上的讲话有关,“温家宝说,&LSquo;文革还没有清理干净
,文革的威胁还在。”这给一些团体产生了政治压力,所以其内部出现了一些变化。
3月13日,“乌有之乡”经理范景刚,接受路透社记者专访,话题涉及团体理想与认知、
共同富裕、王立军事件等,专访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但数日后所有转载皆被屏蔽。范
景刚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屏蔽原因是受到有关方面的压力。
3月15日,新华网发布薄熙来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消息后,“乌有之乡”网站突然不
能正常登录,加上温总理关于“文革”的发言,引起“有人受打压”的猜测。范景刚向
时代周报记者解释,“从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谈王立军事件后,乌有之乡网站访
问量就开始迅速增加,3月15日上午,乌有之乡网站和其他诸多网站就陷入瘫痪,不能正
常访问。从我们网站的技术分析来看,原因在于短期内访问量猛增,超出网站服务器系
统的负荷,导致服务器陷入瘫痪。”
”乌有之乡“的短暂“被关”,引起诸多反响,有叫好的,有叫屈的。但当时有批知识
分子普遍认为,不应该关掉“乌有之乡”,应该尊重他们的声音。
此后,司马南、孔庆东等人爆出过激言论,杨帆与张宏良等的对立等。有分析认为,这
些异动表明,一些知识分子害怕受牵连,急于与其原来所属的团体作出切割、划清界线
。杨帆常被视为这一团体的代表人物,但他自称“非主流派”。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我反对经济自由主义,不反对政治自由主义”。
张宏良的是是非非
杨帆指责张宏良在言论中有意识注入“文革”的因子,而他的政治底线是“不能为‘文
革’翻案”。尤其令杨帆大为光火的是,在2012年元旦,在“乌有之乡”举办的纪念毛
泽东诞辰118周年千人大会上,“张宏良总书记状的报告”号召掀起抓汉奸运动,把“汉
奸”的帽子扣在了杨帆的头上,而杨帆辩称自己绝不是汉奸,而是“公开的爱国主义者
”。
更让杨帆感到担忧的是,张宏良的报告。杨帆判断这是野心家的阴谋煽动。
但杨帆昔日好友、自称乌有之乡“唯一创始人”的韩德强,并不同意杨帆的这一说法,
他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乌有之乡”是一个平台,各种解释,“‘乌有之乡’是主张
改良的,有些网站是主张革命的,张宏良的文章都是主张改良的,他还因此被一些人骂
为投降派。”对于杨帆的指责,韩德强称,这是杨帆以个人好恶来评价人,“对不喜欢
的人就指责,我觉得这种作风不合适。”
而现任“乌有之乡”经理的范景刚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杨帆的说法严重背
离事实。”他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张宏良2006年开始在乌有之乡网站发文,逐步成
为有影响力的学者,这完全是因为他能够运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普通公众不易理
解的专业问题讲述明白,并且坚持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鼓与呼,因而获得广泛认同。

历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显然支持杨帆的判断,他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一些
极端势力由于受‘文革’理念的毒害更为深远,认为要通过‘文革’的方式才可以解决
目前中国在转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和一般比较温和、理性的左派不
同,他们更为激进。这种极端思潮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过,但在某些地区有具体组织
、有私下活动的,是在最近几年才出现,张宏良的思想是比较极端的。”
“乌有之乡”的钱从哪里来
自认为是“乌有之乡”创始人之一的杨帆,为什么会落到被人“夺权”的地步?杨帆透
露,他与韩、范、张的关系曾非常好,他们几位见了他,都会恭恭敬敬地叫他一声“杨
老师”。
杨帆回忆,“乌有之乡”最初是他和几个经济学“非主流派”创立的。“乌有之乡”创
立于2003年,但实际上经济学非主流派作为联盟一起做事已有9年之久,“乌有之乡”的
基础就是经济学非主流派。2003年,时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的韩德强,带着他的几
个学生开展活动,而长期参与活动的就是杨帆、左大培、高粱、杨斌等人。杨帆认为,
自己在最初出了很多钱,也是很多活动的实际决策者和主导者,所以,他是最初创始人
之一。
而韩德强则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创始人。不过,他也承认,杨帆的确对“乌有之乡”的发
展做了许多贡献。韩德强认为,是自己带着学生成立了乌有之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
要经营书店和网站,杨帆并没有出钱,也没有出人,只是参加了一些活动,不能称为创
始人。但韩亦表示,自己创立“乌有之乡”后,就不再负责公司事务,只以一名普通学
者的身份参与活动。
而最近“乌有之乡”的一名作者在网上自曝接受某地方赞助,但即刻又将此条言论删除
。这一消息被传播开后,“乌有之乡”是否接到政治献金亦随之成为热点。
对于“乌有之乡”的经济收入问题,韩德强这样回答时代周报记者,“乌有之乡”的经
济来源主要是售书和部分网友的捐赠,“乌有之乡”不能自负盈亏,网站上的所有文章
都不支付稿费。他还透露,尽管这样,很多作者都声明,文章不保留版权,可随便转发

当被问到是否有政府资助时,韩德强表示,完全没有政府资助,范景刚也向时代周报记
者表示,从创办至今,乌有之乡一直坚持“自费爱国”原则,靠经营图书业务,维持生
存。
学术之争抑或个人恩怨?
此番争论,究竟是个人恩怨,还是思想观点的分歧?旁观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判断。媒体
人李北方看来,张杨争论完全是杨帆的人品问题,与理念无关。
他说:“杨帆以前抱怨主流经济学家不待见他,开会不请他,荣誉不给他,现在又说什
么张宏良篡了他的权,其实他根本也没什么权,有什么可篡的?”
范景刚也表示,“这不是学术之争,夹杂有个人恩怨,但也不完全是个人恩怨。”
而萧功秦教授则认为,极端势力和思想的危害在于,“把所有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归
结为中国已走向资本主义道路,要避免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就必须要走向革命,那
就是一种原教旨主义式的(说法)。原教旨主义就是一种革命,它动员民意来实现这种
目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就(将)陷入一个巨大的灾难(之中)。”
包括展江在内的诸多学者都认为知识界应寻找共识,形成合力,杨帆也表示,“中道努
力了很多年始终没成主流,因为中道对特权构成威胁,没有民主就没有中道。”
a*******d
发帖数: 7538
2
太搞了
安排了一批买办‘学者’做台上装模作样得发言, 还要CCAV播报
却连异见者在网上发言都听不得
真正的文革’余孽‘

的采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乌有之乡的创始人之一,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封掉乌有之乡,把张宏良送进监狱
: 。”3月26日下午,在中国政法大学上完课后,经济学教授杨帆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采
: 访。看得出来,近日与张宏良等人的舌战,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颇为激愤。
: 杨帆在微博上称,张宏良等人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必须严惩”
: 至此,学者杨帆和张宏良的矛盾与决裂已然公开。杨帆斥责张宏良夺了“乌有之乡”网
: 站的权,用极端思想绑架了我们这群人。
: 与杨帆的激愤相比,中央民族大学张宏良教授显得相对“淡定”,只在自己的微博上转
: 载了别人对他的负面评论。截至截稿时,他没有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邀请。
: 张杨决裂
: 张、杨的决裂,引起公众尤其是知识界的围观。

i*****g
发帖数: 11893
3
杨凡是谁? 说句真实话,我几乎从来不关心乌有 那些人,偶然去溜溜,看个版面标题
,少数文章
w****y
发帖数: 2952
4
海河内外154学人之一。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杨凡是谁? 说句真实话,我几乎从来不关心乌有 那些人,偶然去溜溜,看个版面标题
: ,少数文章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2010年元月乌有之乡经济形势研讨会纪要
辩论最容不得谣言
乌有之乡创始人之一杨帆谈左派 (转载)
『重庆』左派扬帆教授批判文革和极左张宏良(转载)
毛左一记闷棍!一个曾经混在乌有之乡的年轻人的觉醒
感慨万千。忆混在“乌有之乡”的那些日子。。。
毛左网站及骨干突遭打压
范景刚:叛党卖国势力绑架了共产党和共和国(zt)
昨天听达赖和尚演讲,彻底颠覆了我世界观
杨振宁为啥换国籍?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乌有话题: 杨帆话题: 之乡话题: 张宏良话题: 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