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好像西方终于明白中国在忽悠他们了
相关主题
中国党政军经济都需要实现革命性的转型各位认为中国经济是市场经济吗?
寻求秩序:美国“进步时代”从乱到治的启示●这一“战术意图”的“战略目的”
中国60年的发展 三个不得不说的重大成就和失误 zz老将们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需要指出来
商务部是活雷锋: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支援欧债危机无必然联系那个“市场经济地位” 是毫无价值的
商务部去吃屎:援助欧盟无条件 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令人失望中国民营企业完成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新产品开发
张志坤:中国什么时候能在美国面前强起来中国现在当务之急是建设法制下的市场经济
霸权终结前夜 美国从恐慌到疯狂(图)平可夫惊叹中国“战略野心” 或将美赶出西太
中国为何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中国进步很大,进步很快,但还没有进步到发达国家如美国的程度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经济话题: 俄罗斯话题: 中国话题: 政治话题: 国家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a
发帖数: 6858
1
西方终于开始明白,自由市场经济导致西方民主政治的说法在中国不成立,以前都是被
中国忽悠了。
===============================================
中俄经济政治转型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制约
发布时间:2011-11-08作者:程伟 殷红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4期
摘要:20年后,这一历史进程的结果已经显现,以市场化为目标的中俄经济政治转型走向
了不同于美国模式、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与之背道而驰的经济政治体制——国家主导型市
场经济与非西方式民主。
摘要:自由市场与西方民主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两个主要制度依托。如果说冷战
时期存在着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两种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话,那么,苏联的解体意味着苏联
模式的历史终结,而美国主导的西方模式随之似乎成了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中国和
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俄罗斯一开始就将美国式民主和
自由市场作为其经济政治转型的目标模式,中国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下融入国
际市场经济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与改进。20年后,这一历史进程
的结果已经显现,以市场化为目标的中俄经济政治转型走向了不同于美国模式、甚至某
种程度上是与之背道而驰的经济政治体制——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与非西方式民主。
关键词:俄罗斯;美国全球战略;经济政治转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其霸权主义也由此强化。借着自由市场与民主的名义,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其“普适
性”的价值观及制度的输出,以达到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间接影响和控制。但是,美国
的全球战略却面临重重障碍。从九一一事件到伊拉克战争乃至伊朗核争端,美国与伊斯
兰世界的冲突不断加剧;在欧洲的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垮掉之后,美国与老欧洲国家的竞
争关系凸显;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在造成世界贫富差距拉大及经济失衡等诸多负面影响
之后,引来国际社会的质疑甚至是反对,这使得以全球化为立足点的美国全球战略受阻。
然而,对美国全球战略构成实质性制约及影响的是两个崛起中的转型大国——中国与俄
罗斯。
中俄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集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俄罗斯一开始就将美
国式民主和自由市场作为其经济政治转型的目标模式,中国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战
略下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其经济政治体制的重建与改进。在经历了不
同的转型方式及明显的绩效差异之后,中俄最终形成了总体上相似的经济政治发展模式,
其根本特征是不同于美国推行的自由市场与民主。在此模式下,中俄不仅维护了国家统
一和社会安定,而且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也大大
增强。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治理方
式被称作“中国模式”。中俄“非西方化”发展道路及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崛起和走
强,势必对其他国家产生示范、辐射及牵动效应,这无疑使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难度加大
。可以说,中俄经济政治转型对美国霸权主义形成了重要的制约。
一、中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建立
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是指在坚持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实行政府主导、调控、规
制等干预政策和措施。它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区别是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突出,
其作用是主导性的。
(一)俄罗斯国家资本主义的建立
俄罗斯在告别了苏联模式之后立即选择了西方模式,试图通过大破大立的激进式改
革迅速成为像美国那样的西方国家。但在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震荡之后俄罗斯
意识到,以“华盛顿共识”为主导的经济自由化充其量可以作为摧毁旧制度的武器,仅靠
自由市场很难适应俄罗斯现实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更无法使俄罗斯实现强国富民的
目标。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明确提出了建立“可控市场经济”。一方面,俄罗斯坚持经
济发展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原则并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普京时期私有化的脚步从未停止
,并且加快了金融、税收、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在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上,俄罗斯建立了现收现付与个人积累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保障体系,向市场化迈出了实质
性一步。税制改革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实行的统一社会税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激发企业
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俄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整体性干预、控制及
管理。普京任总统期间实现了对寡头的整肃,通过强制性手段将由寡头控制的战略性资
源收归国有,加强了国家对资源和资产的控制与管理,以此削弱了寡头的政治影响力,政
府的经济实力及政治权力大大增强。俄政府还加强了对大型国有公司的行政控制包括直
接人事任免,以此加强中央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和支配能力。通过税收及关税改革使
石油天然气巨额收入流入国家财政,组建了稳定基金,用以实施国家战略投资和社会福利
计划。通过这些措施,俄罗斯管理和控制本国经济发展的实力明显加强。更为重要的是,
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从经济失序走向了可控的、有序的市场化经济建设。俄罗斯的这种
市场经济治理方式被称作是可控的、可管理的市场经济。也有学者认为,俄罗斯走向了
国家资本主义[1],其实质是国家管理、控制的资本主义。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中国的市场化道路与俄罗斯截然不同,它从一开始就是非西方式的。首先,它在否定
苏联模式的同时并不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将以往非社会主义的市场元
素和机制引入到社会主义制度中,做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都未曾有过的尝试,走出一条中
国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由于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没变,社会
政治制度没变,中国避免了俄罗斯那样的政权争夺和社会动荡,可以相对齐心合力并全力
以赴地抓经济建设;又由于不存在为新政权谋求合法性的强大政治约束,因而无需通过
“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以求快速摧毁旧制度的基础,实现改革的不可逆转。总之,中
国改革的前提是政治社会稳定,这首先需要确保经济的稳定。因此,中国的经济改革是稳
步的、循序的、渐进的。例如在解决产权改革这一重大问题时,中国采取了“增量先行
”的改革战略[2],即对国有企业这一存量先不动,而是在增量即体制外培育非国有经济
。在农村,以土地承包制放开土地的使用权解决农业生产的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农村经
济的产出效率,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这一顶着政府帽子的民营经济;在城市,利用大
量待业青年、下岗工人发展私人经济。存量改革始于1992年,中国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而经济体制转轨也由此正式启动。价格机制的改革同样采取了循序
渐进的方式。为了使非公有经济能够在计划资源配置的体系下生存,中国做出了特殊的
制度安排,这就是价格“双轨制”[3],顾名思义,就是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存的一种价
格机制,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稳定存量经济并发展增量经济的改革目标。政府职能的转
换同样是渐进的,既没有像新自由主义主张的“政府最小化”甚至是“政府从经济中退
出”,也没有抓住权力不放,政府逐渐成为了市场规则的制定者、监管者和保护者。可见
,无论是产权改革还是价格市场化,抑或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的经济转轨进程都是在政
府的管理下有序推进的。说中国的改革是可控的,并不意味没有压力或约束。在市场化
转型近20年后回过去看,当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纷纷选择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后,
中国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只不过中国的压力不像俄罗斯那样是双重的,即首先要通过
激进方式摧毁旧制度并建立新制度,之后通过发展经济来建立新政权的合法性,中国是要
通过经济的明显改观来巩固、维护乃至建立新的政治合法性。而当时中国提出的“不管
是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改革策略,正说明了发展经济的迫切性以及中国
政府表现出的改革实用主义,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改革方针。
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实现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是中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这一组织内唯一的社会
主义国家。中国也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走向全球市场,进而扩
大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乃至影响力。同样,中国在坚持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下吸引了世
界众多的企业和资金的流入,并逐步成为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了中国
市场的自由环境。可以认为,中国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并没有阻碍市场的自由运行与
发展。
(三)中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中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体现在强大的国家能力,尤其是中国。国家能
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为控制和管理经济发展以及融入世界经济的能力。一方面是继
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同时确保改革进程的可控,避免社会失序和失衡;另一方面,在积极
加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抓住全球化的有利时机,成为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又能在一体化
的过程中维护主权独立,不失掉自己的传统特色,有效地解决了全球化与民族化、普遍化
与特殊化的关系。对此有学者指出,“在俄罗斯和中国,随着两国向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
,民族主义看来都在明显加强”[4]。中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特征还体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其一,两国领导人都把经济增长视为主要目标,是“有目的”的政府。他们有发展
的决心和意志,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发展规划,而这些发展规划的实施被看
做是促进国家安全、提升制度合法性以及提高国际地位和大国影响力的核心。其二,市
场机制是经济增长最有效的工具。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两国都遵守市场经济的原则以
及现行的国际和区域经济组织的管理规定,同时两国又认为市场有其局限性,必须受到政
府的干预和控制:战略性资源部门应控制在政府手中;国家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并以此为
市场化提供条件。其三,无论是发展规划还是日常事务,政府都突出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并着力体现政府对此的关注和责任,这是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中俄经济转轨的实践表明,市场经济因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可能有多种模式
。尽管全球化意味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但是共同的趋势并没有消融民族国
家的多样性发展。
以建立市场经济为发端的中俄经济体制转轨,最终并没有如美国所愿与其在价值观
上趋同。中国在“华盛顿共识”之外另辟蹊径,俄罗斯虽然一度选择了“华盛顿共识”,
但随着转轨进程的深入,却与这一价值观渐行渐远。中俄都以更强大及更稳定的国家形
象出现,这对美国谋求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直接挑战。“美国霸权和新自
由主义是高度重合的”[5],随着中俄弃“华盛顿共识”或逆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出现
,美国试图以其自由市场经济统领世界的全球战略受到严重制约。
二、中俄非西方民主的建立
民主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伴随着中俄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轨,其国家治
理模式或政治体制也发生着改变。无论如何定义两国的政治改革,其根本目标基本一致,
即都是要去极权化、去集中化、去官僚化,给经济的主体——企业和消费者以自由选择
的权力以及参政议政的权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认为,中俄
政治改革都是走向民主的过程。
民主是多样的,有多少国家就可能有多少种民主模式。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是以西
方自由民主模式作为后发国家追赶和仿效的榜样,并按照这一民主模式提炼民主的指标,
从而作为对民主政治的评价标准。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的核心要义是“自由+人权”(
Freedom+Vote),即指公民个人的政治自由和人民权力至上的结合。公民个人政治自由,
是指没有政府对言论、机会和政治参与的控制;民权至上,是指由公开、公正、公平选
出的政府代替人民行使统治。西方自由民主的基本特征是多党政治、自由竞选、舆论自
由、军队国家化以及分权制衡,等等,这些也常常被看做是民主化的“通用指标”[6]。
(一)俄罗斯主权民主的建立
俄罗斯转型初期的目标是西方化。在政治改革方面,它采取了一步到位的方式,迅速
建立了具有上述西方自由民主特征的宪政民主制度。然而,形式上的自由民主不仅没有
达到为经济改革扫清政治障碍的目的,反而为政权争夺、社会失序及国家分裂创造了条
件。“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社会政治秩序,没有这个秩序,正常的经济活动就很
难进行”,这是亨廷顿的一个著名观点,俄罗斯的民主实践验证了它的现实性。被催生的
民主政治严重破坏了政治及社会稳定,进而阻碍了经济改革与发展。普京执政后,俄罗斯
根据本国国情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点的民主形式即“主权民主”。
“主权民主”的雏形是俄罗斯学者提出的“可控民主”。1999年年末,普京在继任
俄总统之际发表了题为《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阐述了其执政目标、执政理念及政
策主张等。此文发表后引起热议。俄学者特列齐亚科夫指出,俄政治改革的方向将是实
行“可控的民主”。2005年普京发表总统国情咨文后,该学者又提出,俄罗斯政治改革的
基调将是“主权民主”。“主权民主”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俄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随着
俄领导人参与讨论并就“主权民主”进行释义,这一民主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了俄官方
的认同。2007年随着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宣称“主权民主”为其意识形态的基础,
它事实上成为了俄罗斯官方意识形态的基础。
主权民主首先强调的是俄罗斯的国家主权性,换言之,俄罗斯的民主政体应当是服从
于维护和加强国家主权的根本要求。俄罗斯的主权诉求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地
缘政治环境。对此,普京是这样解释的:“世界上有幸宣称自己拥有主权的国家屈指可数
,也就是中国、印度、俄罗斯,还有几个国家。”“主权是当今最宝贵的东西,可以说是
社会无可替代的。没有主权,俄罗斯无法生存。它要么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要么就
什么都不是。”[7]强调主权意味着强调独立自主,俄罗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不再像过去那样听命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教;它也体现了俄罗斯树立大国地位、维护
大国尊严并谋求与他国平等的大国战略抉择。民主则强调了俄罗斯遵从自由、民主这些
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关于民主社会,普京的理解是,俄罗斯在民主建设的问题上解决得
越好,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就越稳固,这是俄罗斯的最终选择,俄罗斯不会回头[8]。
显而易见,俄罗斯的政治改革是朝向民主政治的,但同时,“主权民主”又意味着“
俄罗斯必须找到自己的建设民主、自由和公正的社会和国家的道路”[9]。
(二)中国人民民主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的民主政治如何发展以及民主模式如何建立,是关乎国家存亡、又令世界极为
关注的重大问题。显然,中国没有遵循欧美民主模式,也没有像原苏东国家那样以革命方
式建立民主制度,而是独辟蹊径,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
中国的人民民主尚在构建中,但其基本框架已经显现。首先,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原则必须是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稳定也是中国政治改革的首要条件和
基本诉求。正因为如此,中国探索的是循序渐进、可控的民主化道路。稳定不意味着不
作为,中国的政治改革不仅不像通常认为的“国没有政治改革”,反之,中国的政治改革
与时俱进而且是成功的。如果中国没有政治改革,就不会有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
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正如有学者所言:“没有巨大的政治变化和相应的政治发展,没有执
政党和政府的有效组织,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全面开
放背景下长期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实现经济形势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是不可能
的,也是不容易的。”[10]中国政治改革的最核心体现就是为市场化转轨扫清了政治障
碍,为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以及为市场的健康
发展进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等。中国的政治改革不像原苏东国家更多的是出于意识形态
的动机,为了改革而改革,中国的民主化之路是发展导向型的。为了促进和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而进行政治领域的改革,其速度、范围和程度等都与渐进的市场化转轨形成一致、
协调共进。这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成果中得到验证。在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作为生产关系的政治改革总体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可以
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是成功的。
中国的民主化道路是独辟蹊径的,是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在遵循人类共同价值观
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构建的中国式民主。如果说这一民主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
发展经验问题,那么,对西方国家尤其是对美国而言,则更多是一种意识形态问题,是对美
国主导的西方价值观的挑战与竞争。
三、中俄崛起走强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制约
(一)中俄在“非西化”道路上崛起走强
中俄经济政治转型近2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两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已基本
建立,而且这些制度和机制已进入运行中。同时,两国的经济增长水平较快。俄罗斯虽然
经历了转型初期的严重衰退,但自1999年起开始以年均近7%的速度恢复增长,2007年其
GDP总量恢复到转轨前的水平。这一年,俄罗斯超过法国和意大利跃居世界经济第七位,
其独特的能源优势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服务于其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的改善及国家战
略目标的实施。2007年俄罗斯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它还是天然气的
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资源优势对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意义不可小视。俄罗斯利用超额
石油收入建立了国家福利基金和储备基金,用于大量社会福利工程和确保经济稳定。随
着经济增长、国家财力的大幅提升,俄罗斯的传统军事工业、太空技术以及高科技潜力
得以发挥,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及影响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独联体地区事
务中的主导性角色进一步加强。俄罗斯以其良好的经济表现被列入“金砖四国”(现为
“金砖国家”)行列,是“G8”和“G20”的成员。俄罗斯正加紧入世谈判的最后进程,
2011年夏有望结束入世的所有谈判[11],从而加入世贸组织。经济的迅速增长离不开社
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俄罗斯自普京执政后实现了社会政治秩序的全面好转,其国际形象大
为改观,特别是在与美国的争锋与较量中,凸显了俄罗斯的大国雄心。可以说,俄罗斯转
型历经20年,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俄罗斯在逐步恢复其昔日的大国姿态,在经济政治
制度的转型中走强。
中国的转型之路也是崛起之路。改革开放30年、市场化转型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
完成了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的建立,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并融入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
化当中。在大多数年份里,中国经济都是以超过10%的速度在增长,经济总量基本是每10
年翻一番,而且使4亿人摆脱了赤贫。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成为中国崛起的标志,
2010年世博会更成为了中国改革成果的世界展示会。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
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据高盛公司预计,到202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最大的经济体[12]。同时,中国又是外汇储备额、吸引外资额、出口总额以及钢铁、
纺织等众多产品产量世界之最的国家。随着在世界经济中份额的增加,中国在世界经济
组织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不断提升,由中国人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以及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特别顾问,这在几年前还不敢想象。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也明显提高。2010年,
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华
为等民营企业也已进入世界五百强的行列,等等。同时,诸多的全球大公司,如通用汽车
公司、宝洁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也都在中国开设了分公司或工厂。在向世界开放的
同时,中国获得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的文化竞争力也有
了全面的提高。现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也在国外开办了数百所孔子学院,
宣传汉语和中国文化,促进与世界人民的交流并加深互信了解。
一个拥有如此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它带来了效率、创新和
竞争力。但同时,中国改革的成就应归功于政府这支“有形的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它使得中国避免了原苏东国家遭遇的转型危机和社会动荡。随着中国改革成就日益显现
,其独特的经济政治发展道路及模式引来了世界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以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及非西方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发展模式被称作“中国模式”。
(二)中俄“非西方化”发展道路对美国全球战略构成制约
中俄经济政治转型取得的重要成果,特别是“中国模式”成功的发展经验,对美全球
战略构成严重制约。从理论层面看,中俄“非西方化”(“非美国化”)经济政治发展模
式使美国全球战略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首先,它改变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或者是美国化的思维定势。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
占据了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的主导权,特别是美国,它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因
此,世界上众多经济落后而又谋求快速发展的国家都试图仿效美国,以美国模式为蓝图设
计和构建自己的经济政治制度。而美国也以“标杆”为自居,通过“和平演变”、“颜
色革命”以及动用军事打击手段等,向全世界推行其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和制度。中国道
路与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的迅速崛起,为世界上苦苦寻求发展、希望早日实现现代化、希
望融入国际社会又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向。西方化不是通向现代化的
唯一道路,西方化也不必然通向现代化。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在照搬了宪政民主
和“华盛顿共识”之后,不仅没有成功地靠近现代化,反而与现代化更远,经济严重倒退,
福利水平严重下降,贫困人口增加、贫困差距拉大。与此相随的是,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国家面临分裂的威胁。
中国的市场化实践也表明,市场经济不是西方民主的专属,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市场
经济不仅可行,而且运行得很成功。经济市场化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及福利的改善,中国不
仅没有因改革而动荡,反而实现了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崛起。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道路事实上改写了“西方民主+市场经济=现代化”这一固化定式。
中俄经济政治转型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中国模式”的形成,不仅从理论上而且在实
践上对美国全球战略构成制约甚至是挑战。中国模式的崛起,势必对其他国家产生示范
、辐射、牵动等连带效应,许多国家的政治结构及国家治理方式可能因此而改变,并对国
际环境产生外溢效应,这无疑会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造成冲击,它使得美国价值观及模
式推行的难度加大。正如“北京共识”的提出者乔舒亚·雷默所言:“第三世界正在涌
向中国,将其视为经济伙伴、政治同盟、发展榜样,而这一切正在侵蚀着美国的全球支配
地位[13]”。
随着中俄体制转型不断深入并逐渐强大起来,特别是“中国模式”崛起之后,两国的
未来前途也自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有学者指出,“根据西方传统的关于政治与经济
自由主义一致性的假设,俄罗斯和中国当前的状况都是不可持续的。”[14]
俄罗斯自2008年平稳实现梅普政权交接后,保持了自普京时期形成的政治社会稳定
。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加紧经济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以实现从原料经济向创新型经济
的转变。2012年俄罗斯将面临新一轮的总统大选。依据俄罗斯目前的制度结构、权力机
制及政党组成情况,可以认为,一段时期内俄罗斯不会发生重大的政治调整,应是以维护
和深化现有政治体制及结构为主。俄罗斯刚刚从动荡中走出来,激进式改革给国家和社
会造成的伤痛至今还没有从民众的记忆中褪去,因此,相当长时期内,革命式的变革或者
说重大的政治变动是不得人心的,民众将更加拥护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简言
之,即将到来的政治大选不会使俄罗斯的政治方向标出现大的改变。当然,从历史的角度
看,俄罗斯的未来又存在着不确定性。“俄罗斯向何处”的问题,虽历经几百年,却仍然
困扰着俄罗斯人民,对于国家发展道路及模式,至今在俄社会各界没有达成高度的共识。
但总体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将保持目前的政治经济状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干预和
控制市场经济,但绝不是苏联式的,更不是美国式的,正如梅德韦杰夫总统所言:“自由主
义在世界已经悄然改变,当下保护主义正迅速蔓延。灵活和应对已经比稳定和可预见更
受欢迎,这并不是受到所有人的欢迎,但是改变将继续。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不会
再回到过去的秩序以及发展模式。”[15]不难看出,强大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仍将是
俄罗斯相当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比俄罗斯,世界对中国未来前景的关注和猜测更多。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特
别是国家治理模式,西方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紧随西方的脚步,发
展成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16]。的确,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具有了西方国家发
展过程中的一些共同特征,如城市化、物质主义、消费至上等,但中国也将保留重要的独
特性。马丁·雅克对于中国道路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自1978年起的30年里,世界带给
中国的改变要大大多于中国带给世界的改变,但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这种
进程将很快发生逆转,中国带给世界的改变将远远多于世界带给中国的改变”[17]。对
此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中国崛起的结果将不是中国越来越像西方,而可能是世界越来越像
中国。“中国模式”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并因此具有了世界影响力,特
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因此,中国未来发展的力量或者说其政治合法性是更加中国化
而不是西方化。对此,雷默也指出:“中国依靠榜样的效力而不是武力建立起中国影响力
。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参考点现在是,而且一直都是中国自己。”[18]
注释:
[1]Радыкин А.Россия в годы 2000~2004:на пут
и к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у капита лзму//Вопрос
ы зкономики,2004(4)。
[2]关于“增量先行”战略参见程伟《计划经济国家转轨异同及其绩效》,载《经济
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3]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4]彼得·拉特兰:《后社会主义国家与新的发展模式的变化:俄罗斯与中国的比较
》,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2期。
[5]热拉尔·杜梅尼尔:《新自由主义与美国霸权的危机》,载《国外理论动态》
2010年第2期。
[6]关于“民主的通用指标”的详细分析参见燕继荣《“中国式民主”的理论构建
》,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3期。
[7]B.B.普京:《与“瓦尔代”国际俱乐部代表的见面会》,载《普京文集:2002~
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33页。
[8]同上,第534页。
[9]同上,第181页。
[10]朱光磊:《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的若干思维方式问题》,载《中国模式与“
背景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11]Правите льствоРоссиипланирует к се
редине лета за вер шить переговоры о в
ступ лении в ВТО,Интерфа кс от 22  февр
а ля 2011  г.http://www.interfax.ru/business/news.asp?id=178565.
[12]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中信出版社
2010年版,第10页。
[13]斯科特·肯尼迪:《“北京共识”的神话》,载《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4期。
[14]前引文:《后社会主义国家与新的发展模式的变化:俄罗斯与中国的比较》。
[15]На зконмиче ском форуме в Санкт-Пе
терпурге президент ская идея создения
инова ци онного центра была поддержая
крунейшими мировыми компаниями.Российс
на ягазета от 21
июня 2010г.
[16]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中文版自
序”,第23页。
[17]同上注,第25页。
[18]斯科特·肯尼迪:《“北京共识”的神话》,第44~45页。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H*********S
发帖数: 22772
2
传说中的下大棋?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国进步很大,进步很快,但还没有进步到发达国家如美国的程度商务部去吃屎:援助欧盟无条件 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令人失望
调查称俄罗斯过半数民众支持苏联经济模式张志坤:中国什么时候能在美国面前强起来
全球南北合纵对峙东西连横的新十字战略格局!霸权终结前夜 美国从恐慌到疯狂(图)
中国现在的经济是伪市场经济:特权腐败经济批着伪装中国为何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党政军经济都需要实现革命性的转型各位认为中国经济是市场经济吗?
寻求秩序:美国“进步时代”从乱到治的启示●这一“战术意图”的“战略目的”
中国60年的发展 三个不得不说的重大成就和失误 zz老将们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需要指出来
商务部是活雷锋: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支援欧债危机无必然联系那个“市场经济地位” 是毫无价值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经济话题: 俄罗斯话题: 中国话题: 政治话题: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