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自然》回应质疑 向读者及叶诗文道歉
相关主题
英名记:叶诗文夺冠太不可思议 中国有兴奋剂前科叶诗文曝因要尿检睡得很晚 惊人爆发源于一点
叶诗文已通过药检 zz国际奥委会:没理由怀疑叶诗文用禁药
最后50米,叶诗文比男子冠军罗切特快叶诗文正面回应外媒禁药质疑:中国人是清白的
BBC主持质疑叶诗文成绩 美杂志:这是西方的耻辱天才叶诗文1.72,42码大脚,大腿有力
人民日报:谁说“女子不如男”恭喜叶诗文拿下200米混合泳冠军
西方对中国运动员抹黑心态可悲我来教你如何回答老外对叶诗文的疑问 (转载)
ZZ外国记者逼叶诗文回答是否服药 (转载)西方记者真丢人
不喜欢孙杨就是不爱国?李娜声援叶诗文:质疑你的人是在嫉妒你 请忽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诗文话题: 成绩话题: 读者话题: 评论话题: 科学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g
发帖数: 82
1
本文引来了很多义愤填膺的回复。由于回复太多,我们的评论系统有些无法承受:因此
在新的评论不断出现的时候,系统就删除了一些之前的评论。我们对于这一事故深表遗
憾。因为之前的一些非常有说服力的评论被删除,人们怀疑《自然》故意审核掉了一些
强有力的批评声音。事实绝不是这样。《自然》欢迎对我们文章的批评讨论。(我们刻
意删除的只有那些违反了社区规则,对评论里的中国读者进行了攻击的违规帖子。)
很多评论质疑我们为什么把文章原来的副标题“‘历史成绩分析’可以帮我们抓到比赛
中作弊的人”改成了“‘历史成绩分析’可以帮我们消除疑惑”。之前的标题对叶诗文
选手有失公允而且不能反映文章的本质内容。对于原先的标题,我们感到很遗憾。文章
中对于叶诗文400米混合泳成绩提高的数据也与事实有出入,她是从2012年7月到现在提
高了7秒,而不是从2011年7月,我们同样表示遗憾。我们对错误已经进行了订正。
对于这些失误以及由于技术问题而误删的评论,我们向读者们道歉。以下是我们在众多
读者评论中选取的分析最透彻、最有想法的一篇,后面附有我们对于此评论的回复。
来自网友Lai Jiang的评论,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
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科学工作者都认为《自然》是业界最有影响最具威望的自然科学
杂志之一,但我很遗憾地看到它竟然会发表这样一篇几乎毫无掩饰的偏见文章。诚然,
这篇文章没有同行评审,没有挑剔的评委把关;但作为公众接触科学、理解科学的渠道
,作者和编辑起码应该向读者提供正确的事实和恰当的上下文,而他们显然没做到。
首先,为了比较选手成绩提升幅度,作者把叶诗文的400米混合泳成绩和她2011年游泳
世锦赛上的成绩相比,分别是4:28.43 和 4:35.15 ,由此认为她的成绩“异常”提升
了大约7秒(6.72秒)。但事实上,她之前的个人最好成绩是在2010亚运会的4:33.79。
换言之,成绩提升了5.38秒。游泳可是一项0.1秒都意味着金银牌区别的项目,我觉得
这里5.38秒不应等同为7秒。
其次,正如先前有人指出的,叶诗文只有16岁,身体仍在发育。在两年内把成绩提高5
秒对于成年选手来说也许看似不可能,但对青少年肯定是可以的。伊安·索普的采访表
明,他的400米自由泳成绩在15-16岁之间提高了5秒。一般人(包括作者)可能很难想
象顶尖的游泳选手逐渐成年时(辅以科学和刻苦的训练)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是因
为觉得“这太难了,无法想象这是真的”就认定这样的成绩是“异常”,这可不是好的
论证。
第三,将叶诗文和罗切特的最后50米对比,这是典型的“有目的的选取数据(cherry
pick)”行为。的确,罗切特在最后50米比叶诗文慢,但如Zhenxi之前所言,罗切特在
前300米已遥遥领先,所以他选择了不全力以赴来为之后的比赛节约能量。(这是否符
合奥林匹克精神呢?算不算违背了“尽全力在比赛中取胜”的要求呢?国际羽联刚刚因
此取消了4对羽毛球选手的参赛资格。这个问题也很值得讨论,不过大概不是在《自然
》上吧。)相反,叶诗文前300米一直尾随,而最后是靠她擅长的自由泳获胜的。不指
明这样的战略区别,也不提及罗切特总成绩比叶诗文快了23.25秒(4:05.18),会让读者
产生错觉,以为一位女性在同一项赛事里比最优秀的男性还快(听起来的确不可能)。
且不说其中的性别问题,我认为这样的论述是在暗示读者”其中有鬼“。
第四,另一个“有目的的选取数据”的例子。同一场比赛中还有四名男运动员在最后50
米比罗切特(29.10 s)和叶诗文(28.93 s)都快:萩野 (28.52 s), 菲尔普斯 (28.44 s)
,堀畑(27.87 s) 和弗雷泽-霍姆斯 (28.35 s)。看起来,仅仅对比400米混合泳最后50
米的成绩时,如果我是作者我不会用罗切特作例子。本文作者在他的论述里展示了怎样
的科学严谨性呢?莫非因为罗切特是冠军,我们就应假定他每段赛程都最快吗?要想向
公众展示科学如何运作的话,这可是个相当糟糕的办法。
第五,我最为反对的一点。作者引用了Tucks 的话,暗示药检不能排除使用违禁药物的
可能。这种不可知论真的是《自然》希望教给读者的东西吗?要按这样的标准,我估计
《自然》发表过的一半同行审核过的论文都要撤回。难道有人能说服编辑和审稿者,让
他们相信某个理论在所有可想象的场合下都成立呢?不可能的。论文作者只能把他的理
论应用在典型的实例上,向审稿人表明,在所有考察过的场景下,这个理论都还过得去
(希望如此)。而这就可以满足发表的要求了——直到人们发现反例为止。我能想象,
作者是有怀疑精神的,这对科学思考至关重要。但是他本应当把这样的精神用在更好的
地方,比如写篇真正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基于数据和理性推导,讨论叶诗文有多大可
能使用了某种高度先进、极难发现的兴奋剂,而这兴奋剂是中国人在过去四年里发明的
(四年前北京奥运会他们显然还没有这东西,不然怎么不在主场使用、让自家观众欢呼
呢?)。可是这篇文章给人的印象是,所有运动员都在使用违禁药品,只是管理机构还
没本事抓住他们。逻辑上说,这是可能的;但是就算国际泳联为此举行上诉听证会,这
篇文章也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问“是否可能在药检中出现假阴性”在我看来是个有
问题的质疑。且不说针对某些药物的检验手段可能还没有诞生,任何上过量子物理入门
课程的人都知道“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概率性的”,没准就在做药检的那一瞬间,所有
药物成分都从运动员的血液里隧穿出去了呢。虽说是小概率,但我们是否就该因此无视
所有的药检结果呢?现实点,讲讲理吧。请承认国际反兴奋剂机构能合格完成工作。还
有,叶诗文的尿样在赛后要存上8年等待技术进步。不是说无罪推定吗?
第六,我要说最后一点,赛外药检已经开始实行了,作者却没提及。根据国际反兴奋剂
机构主席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声明,奥运选手从赛前6个月就开始接受例行药检,而且已
有107名运动员因为违禁药品被禁止参加此次奥运会。这也许才是“人人都能通过奥运
会的药检,几乎没人是在奥运期间被查出使用禁药”的真正原因吧?因为用药的已经被
处罚了。作者自然有权提出质疑:一个选手赛前用药、赛时停药而骗过药检,但是这种
可能性在叶身上已经可以排除了。
总体来说,尽管作者没有伪造任何数据,但是我认为他的确(无论是否故意)“有目的
的选取了数据”,使得文章过于暗示性,绝非“公正无偏”。如果要从科学角度报道一
个使用禁药嫌疑的故事,请不要有所偏差和片面,请提供全部的事实,让读者去评判。
你有权保留你对事实的解读,也可以在你的文章中表达出来,隐晦还是明显都没有关系
;但是只提供对你有利的证据,这恐怕不是好的科学,也不是好的新闻写作。《自然》
这样的期刊上出现这样的文章,这不是科学研究或者科学报道的好例子。
编者按:
本篇文章是由最近异常火热的一场讨论引发的。在叶诗文之前也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
选手曾经引起此类的争议,因此我们只因为叶的国籍就把她单独指出是不正确的做法,
很多评论都对此做出了批评。
本文的初衷是作为科普文告诉大家怎样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对于惊人成绩的争论问题,而
不是从细节上处理成绩的统计数据,一些由他人分析出的结果让我们认为叶的成绩是“
不寻常”的——统计学意义上的不寻常。但是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和缺乏对于
数据的更为细致的讨论(现在我们感到很遗憾)让我们看起来似乎是在支持对于叶诗文
的指控,而这断然不是我们的初衷。对此,我们对读者和叶诗文表示歉意。
《自然》杂志总编,Tim Appenzeller,Philip Campbell
m********5
发帖数: 17667
2
选拔奥运选手就是选拔异常,你要奥运选手很符合平常人的规范?
这文章发出来只说明一点:
<自然>现在不过是一个二流科普杂志,用钱和宣传维持的50年前的神话
感觉发那篇文章的肯定是搞生物的,这个领域选择数据很常见。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李娜声援叶诗文:质疑你的人是在嫉妒你 请忽略人民日报:谁说“女子不如男”
孙杨力挺叶诗文:美国队可以为什么中国不可以西方对中国运动员抹黑心态可悲
BBC主播:质疑叶诗文没天理 批评者请闭嘴!ZZ外国记者逼叶诗文回答是否服药 (转载)
走向科幻,叶诗文被疑是“基因改造人”不喜欢孙杨就是不爱国?
英名记:叶诗文夺冠太不可思议 中国有兴奋剂前科叶诗文曝因要尿检睡得很晚 惊人爆发源于一点
叶诗文已通过药检 zz国际奥委会:没理由怀疑叶诗文用禁药
最后50米,叶诗文比男子冠军罗切特快叶诗文正面回应外媒禁药质疑:中国人是清白的
BBC主持质疑叶诗文成绩 美杂志:这是西方的耻辱天才叶诗文1.72,42码大脚,大腿有力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诗文话题: 成绩话题: 读者话题: 评论话题: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