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itary版 - 老百姓为什么也要逃难 - 国军1949年大逃难:一念之差 妻离子散三十年 |
|
|
|
|
|
a****8 发帖数: 2771 | 1 国军亲历1949年大逃难:一念之差 妻离子散三十年
文章来源: 环球历史 于 2012-11-14 07:22: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8741 次)
当战乱逼近时,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念头:求安生。撤离的人也好,留下来的人也罢,所
有人的所有行为都不过是为了在这乱世中为自己求一个安身之所。然而动荡却如一场无
形的风暴,肆虐在每个人心头。
当庄灵随父亲在1948年12月抵达南京的时候,那股弥漫在全城的不寻常的气息给这位11
岁的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庄灵:这时候银元就很重要了,要不然就是黄金,没有黄金那就只有银元,因为逃难的
时候尽量(带贵金属)。很多人就做这个生意,等于是黑市买卖,他知道很多人要逃难了
,可能要拿金圆券去买袁大头,他就在码头上穿着长袖的袍子,手里拿着一摞银元,没
人来买的时候就拿在手里摇,哗啦哗啦哗啦哗啦。这样的人很多,(给我的)印象很深。
逃难的气氛充斥着整个南京城。惊慌的不仅仅是民众,军人也同样在大撤退的情势下惶
惶不安。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时势的变化,而自己的生活也即将随之发生重大的改变。
南京失守前不久的一天,蒋介石官邸的一名高级官员忧心忡忡地来到官邸电台广播室,
他所宣布的一条命令,让当时在此负责设备维护的萧志杰在欣喜之余也隐隐觉察到了时
势的动荡。
萧志杰:他说电台里(工作)的同志有没有浙江人和江苏人?如果有这两省的同志,你们
要不要回家去探亲?如果要回家探亲,那现在就可以走,但是一个礼拜后一定要回来。
萧志杰是温州平阳人,一听到这条命令,他即刻着手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赶回老家,生
平最后一次见到了父亲。
萧志杰:没说什么,他们也是过惯了,日本人来也是这么过,以前满清的时候、蒋先生
北伐的时候也经过温州,北伐成功了以后,他们也还是过他们的生活。我就跟他讲,共
产党可能会清算斗争,家里田地比较多的要小心了。我父亲跟我讲,没有关系,他现在
也是地下党员,党证都拿给我看了。他说“我已经报了这个了”,我说“那好呀,你至
少可以自保了”。
萧志杰的父亲在战乱中度过了大半生,却没料到这次的分离竟是与长子的永别。20岁的
萧志杰在懵懂与仓皇中告别了家乡,而此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已被解放军攻破,21
岁的韦志武正跟着首都卫戍总司令张耀明往杭州撤退。身为长官的卫士,他还没有真切
地体会到这场大逃难的艰辛。
韦志武:人家逃难很可怜的,挑挑子的、推车子的、抱孩子的,很乱。我是总司令的卫
士,总司令坐包车,我坐吉普车,一跑跑到宜兴、杭州、绍兴,游山玩水。打仗胜了、
败了,我也没看见是什么样子。
年轻的心还不懂得离别的伤痛,韦志武只是跟随司令张耀明从南京撤出,几经颠沛辗转
又退守到了宁波。但这里也并非安身之处,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攻进宁波,张耀明
带着韦志武登上了开往台湾的船。当初为了闯天下才外出当兵的韦志武,此时想起了远
在陕西临潼的父母、青梅竹马的妻子,还有刚刚1岁的女儿。
韦志武:(当时以为)3年、2年、1年,回来了,(就)没在意。年轻男人,心很野的,就
跑了。
当韦志武踏上开往台湾的船时,萧志杰刚刚到达上海。按照规定,他本应该在上海与官
邸人员会合,但船到宁波时,他听说蒋介石已乘军舰离开,要经舟山去广州。就在同一
天,他得到了家乡温州被解放军占领的消息,一时进退两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
长年在官邸电台工作,他对蒋介石撤往台湾的安排略知一二,思忖再三,他决定继续前
往上海,再寻途径去台湾。
只是此时的上海,已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十里洋场。
萧志杰:非常乱,反正家里比较好的就要逃难。(在海边)一个浪冲过来,有的(人被)打
到海里头,结果有的夫妻同难了,小孩儿还在;有的是先生不在了,妻子还在。
一直身在上海的汪启一更是将此刻的乱象看得清清楚楚。经济混乱和疯狂的迁徙人潮,
戳破了大上海无上繁华的幻影,甚至连军舰上也挤满了逃难的人。
汪启一:我们怕票乱买,就由司令整个掌握(票的售出)。黄埔(军校)第一期(校友)的一
些眷属,当然我们优先让他们离开。我们站在愿意帮忙的立场,尽量地(提供帮助),只
要飞机不满坐,又有票(就可以上),军舰也可以(带人),能够多带点东西就多带一点。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很自私,除了人员以外,还希望带部车子走。 那时候经济也很混乱
。那时候大家都使用大头(银元),但为了制造经济方面的混乱,很多人又把大头分了,
好像有袁世凯的大头可以值得高一点,民国多少年出的又要低一点。他们就讲,这里面
白银的分量不同,结果更引起市场上的经济混乱。
逃难和撤离,成了当时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命运并没有让所有人都拥有同
样的际遇,有人得以顺利撤离,有人却备受坎坷,历尽艰难才到达彼岸;有人能在遥远
的他乡与家人团聚,有人却从此骨肉分离,再难一见。“美和”舰上的通信上士胡子丹
,就做出了一个让他抱憾终身的决定。当时他的家人已匆匆从芜湖老家赶来上海,准备
和他一起随舰去台湾,但他却没让家人和他一起走。
胡子丹:船一出来就靠外滩加油,那时候军舰可以带(眷属),但不方便的是,要先到定
海,再到左营(在台湾高雄)。我想,这不把家里人给折腾了?等到下一个航次直接到左
营不是很好吗?
但这一闪念间的犹疑,造成了胡家日后三十多年天各一方。
5月25日,正当胡子丹从家中吃过晚饭回到“美和”舰时,电报传来:上海已失,速速
撤离。局势的瞬息万变顿时打乱了他的计划。
胡子丹:(船)赶紧开出来,回到上海黄浦江口的时候又接到电话,说上海不能进去,丢
得太快了,我也呆住了。我呆住倒不是因为上海丢了,而是我的家丢了,家里人千辛万
苦从芜湖出来的。那时候出来很困难,火车顶上都有人,人挤人地出来了,大包小包都
打好了,准备搬到左营去。
那一年,胡子丹刚满20岁,但离别的伤痛从此种在了他心头。
钟志君也许要幸运些。他所在的空军伞兵司令部第一团本在南京驻防,但是1949年年初
,当国民党接连失去东北、华北,长江防线正大兵压境之时,伞兵司令部接到了蒋介石
发出的调防命令。
钟志君:全国只有一个伞兵师、一个空降师,不希望将来(南京)被共产党占领以后我们
出不来,就先一步让我们离开。
在上海等了两个多月,伞兵一团又接到了进一步南调福建的命令。3月下旬,钟志君和
战友到达厦门,想到自己的家乡广东梅县离厦门不远,他就告假回家小住了几日,这也
是他生平最后一次见到父母。
钟志君:住了三四天,我看情况不对了,就赶快由梅县坐民船(回厦门),我妈妈送我到
汕头。我是家中的独子,,我讲可能我们会到台湾,她就关心我,要我好好地保重自己
的身体。
1949年8月,当解放军攻入福建,厦门北边的福州、泉州相继易手时,钟志君和伞
兵一团终于接到了去往台湾的命令。
从各地汇集而来的士兵们,陆陆续续地跟随着各自的长官从战场上撤退,一路奔波
后挤上军舰、民船,带着大批逃难的人群,跨越波涛汹涌的海峡而来--1949年这场惊天
动地的大迁徙,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 T**********e 发帖数: 29576 | 2 这书不错挺有感觉,改朝换代不是请客吃饭啊。
严隽泰:我大伯父他就没有出来。他曾经来过台湾,爸爸也要他留下来,但他不愿意。
他说他的事业、家庭都在上海,他不愿意丢掉,就又回去了。很多人都想,日本人都来
过了,搞了我们8年,(我们)也挨过了,那共产党总归是自己同胞,都是中国人,应
该不会比日本人更坏。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 | a****8 发帖数: 2771 | 3 我们杀了七十多万人,东欧就是没有大张旗鼓地杀人。革命嘛,阶级斗争不搞彻底
怎么行? | a****8 发帖数: 2771 | 4 镇压反革命,杀一百万,极有必要。一九五七年右派进攻,反了右派,反造不起来
了。反革命杀了一百多万。匈牙利没有杀反革命。六亿几千万人,消灭那个几百万算什
么,这个东西我看要喊万岁。 | a****8 发帖数: 277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