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教育部官员:北京名校校长都很横 自我膨胀
相关主题
北京小升初就近入学比例萎缩 占坑班等抢占资源胡锦涛考察人民大学及附中向教师致以节日问候
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近八成睡眠不足北京多所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 就读美前30位高校
择校现在来美国读高中的越来越多了
北京上小学择校要“递简历”,“上坑班”!高晓松家是清华的为什么大老远去上四中?
北京教委围剿奥数 成绩将在“小升初”中彻底失效从人大附中到清华大学
小升初新政之忧:从“拼爹”变“拼房”?从择校变择班?ZT我也来说个六四的真实个案
南京小升初择校手段五花八门:假离婚、假租房ZT人大附中参加太空授课的学生十有八九以后学金融了
杯具!北京高考状元惨被哈佛耶鲁等11所名校拒绝人大附中新泽西分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名校话题: 人大附中话题: 学校话题: 考试话题: 坑班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k**a
发帖数: 1181
1
有专家透露,北京市财政局做事前评估,2013年总共投在教育的经费大概是270亿。这
其中有一项就是支持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钱就专门用来给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这些名
校,这是很大一笔钱。为什么在倡导教育均衡的情况下,他还要拿钱去给这些好学校,
主要原因是权力结构决定的。”
http://news.qq.com/a/20121213/000813.htm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高中“国际班”日趋火爆,不少学校打出“中外合作”“
国际精英教育”“世界名校录取”的招牌,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前往就读。然而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际班”不仅收费昂贵,而且教学质量堪
忧。专家呼吁,“国际班”泛滥之风亟须整治,选择留学需要谨慎。
“十一”以后,父亲为孩子做了一份简历,附上各类证书,足有40页,给首师附中、北
京八中、西城实验中学各送了一份
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优质学校”,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择校成为整个家庭
人力、物力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动员
每周五下午4时许,等不到下班的时间,张勇(化名)便挤在中关村南一街的人群中,
张望着儿子走出校门。周末晚上,等待他的,是带领四年级的儿子去附近一家培训机构
上奥数班——今年8月,北京市教育部门已经叫停了奥数班,但风头一过,情形依然。
急匆匆和孩子找一家菜馆扒完晚饭,张勇带着孩子挤进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阶梯教室,
四五十个孩子坐在最前面,六七十名家长坐在后排,“有些孩子甚至是双亲陪读。”张
勇和众多家长一样,挥动着手里的笔,比前排的孩子更怕漏掉重点。
距离孩子冲刺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等几所万众瞩目的名校,还有两年时间。张勇和妻子
已经开始带领孩子无休止地赶场各类培训班。
“这实在不算什么,我们全家都能接受,和我们一样的家庭多的是,谁不这样,谁就失
去入读牛校的机会。”张勇说,这是他们一家第二次备战名校了——4年前,他们就是
这样,把大儿子送入人大附中西山分校。
张勇倒背如流地细数着几所名校的特点,期间接电话与妻子商量周末的分工。“我们这
种屌丝家庭,递不上条子,父母又不在学校的共建单位,那就只能靠占坑了。至于能不
能碰上名校,尽了人事之后,就是听天命了。”
一个校长的名校
名校在张勇这样的家长眼中,是天;名校校长在他们眼中,便如同玉皇大帝。人大附中
校长刘彭芝便是这个角色。
在与杨东平“隔空骂架”后那个周三,刘彭芝接起电话,听说要采访,就语气急促地抱
怨开了:“我头顶着四十多个头衔,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时间接受采访?”刘彭
芝说得没错,要完整叙述她的头衔,需用将近四百字。
作为校长,67岁的刘彭芝喜欢用“反革命”一词,时时在公开场合动情落泪。
她骄傲地在研讨会上介绍人大附中开设13门外语,遭到多名普通中学和农村中学校长的
质疑,她委屈地流泪,说:“我把学校办好还成反革命了?”
在人大附中教育实践报告会上,说起该校奥数特长遭外界批评时,刘彭芝又数度哽咽,
喊出“奥数不是反革命”的口号。
刘彭芝早过了退休的年龄,可她仍“坚守”岗位,不忍离开。
已经离开人大附中数年的前任副校长王金战将刘彭芝奉为“人格高尚的圣人”;而兄弟
学校的老师则会窃窃私语地议论:“听说刘姥姥(刘彭芝)实行的是‘文革’式管理…
…”
数学特级教师刘彭芝从1989年起任人大附中副校长,同时担任人大附中在数学实验班基
础上创办的“华罗庚数学学校”校长,该校成为人大附中超常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验基
地,由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组成,超常儿童的培养成就了刘彭芝的巨大荣耀,也助
其在1997年通过“民选”,成为人大附中第九任校长。
2004年,“华罗庚数学学校”改名为仁华学校,它为人大附中遴选最优生提供了其他学
校所没有的平台,助推人大附中晋级为北京市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学校,而刘彭芝也随
之成为人大附中校史上的功臣。
在学生眼中,刘彭芝看起来像个不甘落后的可爱老太太。“全国百个示范校的校长来参
观,操场前后左右站了乌压压一片。老刘又开始宣传我们的牛校。大致意思如下:我们
学校现在建设得已经非常好了,不过我们要更好。所以我们现在打算搞那个网,弄一个
网,宣传我们学校。另外,我们还要动用其他的关系。我们有很多同学家里是这方面的
,都非常厉害。有北京电视台、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你们就回去和你爸妈说,帮
我们打打广告什么的……一百个校长底下站着……我们这个关系户大校啊!老刘可真坦
诚得可以了。”
“2000年,人大附中50年校庆前的一次周一升国旗仪式上,刘校长面对当时正在兴建中
的食堂说:人大附中是一所面向国际的现代化中学,可是现在,我们的校园非常落后。
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着手改造了。比如,食堂,原来的太差了,我们就给炸了,重
新盖一座现代化的。校门也比较寒酸,我们马上也要炸了重新盖。等有点钱了,就把操
场后面的这排平房给拆了,高中楼也太差了,咱也要炸了重新盖一个。宿舍楼我看也不
行,也得炸了重新再盖座新的。咱以后还得有游泳馆、文体馆什么的,不过我现在还没
想好盖哪儿呢。”
尽管“在场学生都笑喷了”,但刘彭芝用两年的时间,实践了她玩笑般的诺言。
1998年,刘彭芝接任校长后的第二年,北京市按照教育部要求,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
点学校制度,实行初高中分离。但仅仅两年后,人大附中的初中部就得以恢复,加上原
本的仁华学校超长实验班,人大附中很快异军突起。20%-40%的“北清率”(考入北大
、清华比率)一直令人叹为观止。2012年有180人考上北大、清华,是一些省份总额的
四五倍,这也成为“学龄家庭”争相追逐的最大驱动力。
追逐名校的家庭
虽然张勇的职业是做教育培训,可是第一次遇到孩子“小升初”问题时,这个家庭却陷
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2009年春天开始,报了巨人和学而思奥数班的儿子,同时还读着北师大二附中的“占坑
班”(后文有述)。赶场上课的辛苦,在这一年的前半年逐渐被赶场考试的焦虑所取代
。这一年,张勇的大儿子六年级。
“必须要四处了解信息,总怕哪边考过了,就错过了。”张勇夫妇有空闲就在网上搜索
北京几所名校的考试信息,顺带着跟其他家长打听情况。春节一过,张勇的手机就频频
收到很多培训机构的邀请考试短信。“也很奇怪,家长的信息,好像这些培训机构都有
。”
不知道为何而考,张勇还是带着儿子去了。“那时候,身边氛围就是大家都在赶场考试
。他也没说是为什么准备考试,但是也能理解,一定是为某个学校招生的。我们也不知
道这个考试意味着什么,反正觉得考一下也没坏处。”
考试之后的第二天,张勇就接到电话,“电话哪里打来的也不知道,只通知去北大附中
面试,几月几号,带什么东西。”到了北大附中的校园内,一家子才真正知道这次考试
是为北大附中而来的。
几天后,又是一个电话:“你这孩子我们要了。”“就是口头通知,没有其他任何形式
了。”从别的家长处,张勇妻子听说要签一份协议,还有人交了一万元定金。张勇一家
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觉得有点不放心。
很快,他们又跟着其他家长一同参加了人大附中双安分校和西山分校的两次考试,到5
月份,张勇一家早已在考场身经百战:101中学、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
“基本上,我们算是考霸了。”
有几场面试明确要求“父母双方带着孩子一起”,问孩子问题,也问家长问题,诸如“
用一句话概括孩子的优缺点”之类。在这么多的考试之后,张勇拿到了3个学校的offer
,最后选择了人大附中刚刚开办的西山分校,“因为离家近。”
张勇一家还不算追逐名校的典型代表。
北京市西城区的张燕(化名)是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为报考名校发力的。2012年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成功考上了西城区的一所名校。她将其6年的奋斗记录成
一篇“万言书”。其向本刊记者讲述的6年历程大致如下:
一年级,为孩子报了剑桥英语少儿预备班,期末通过剑桥一级考试;
二年级,继续学习剑桥英语二级,期末以满分通过。这一年带着孩子参加“云州杯”口
语大赛,获得二等奖。在老师的建议下,为孩子报了奥数班;参加北京市八中坑班举办
的二年级升三年级考试。
三年级上学期,孩子通过剑桥三级考试,随后开始学习新概念一。下学期,通过KET和
BETS1考试,参加“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比赛,俗称“走美”杯,获得二等奖。参加
八中三年级升四年级的坑班考试。
四年级,学习英语新概念二,参加学而思英语新概念二高端班选拔考试,参加PET和
BETS2考试,开始做中考模拟题,先后参加了3个数学竞赛。参加八中四年级升五年级的
坑班考试,成绩不错,终于加入坑班,实现“占坑”。
五年级,参加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读者评选活动获得三等奖。走美杯再次获得三等奖。西
城区科技英语竞赛三等奖。但张燕有些失落,因为只有一等奖算特长,有机会通过特长
推荐进入重点中学。
这一年,孩子被评为西城区红领巾奖章获得者,参加八中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坑班考试,
但数学发挥不理想,分到慢班。“坑班也是分快慢班的,快班孩子上重点中学机会大。
”参加十一中的五年级升六年级坑班考试,孩子获得了第二个“坑位”。
六年级,小升初的序幕由一个电话拉开——2011年8月19日中午,学而思通知张燕带孩
子20日参加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考试,这个“猝不及防”的电话,让张燕从此晚上不敢关
机。最终,考试以失利告终。张燕开始带孩子参加学而思杯和巨人杯,前者综合一等奖
,后者综合二等奖。
每年反复参加教育机构的杯赛,张燕是期望获得教育机构的推荐,参加名校选拔。“因
为它们之间有合作,这样孩子就多了次参加重点中学选拔考试的机会。”“十一”以后
,父亲为孩子做了一份简历,附上各类证书,足有40页,给首师附中、北京八中、西城
实验中学各送了一份。
2012年 1月3日,参加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试。5天后,北京市西城区另一所名校坑
班考试,终获成功。至此,小升初告一段落,张燕的孩子“获得了第一张船票”。几个
月后,孩子锦上添花,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张燕一家6年冲名校的历程算真正结
束。
名校阴影下的城市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有着庞大的“上层建筑”体系,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的各种矛
盾冲突在这座城市尤为剧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去年的《北京“小升初”项目总报告》称,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优
质学校”,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择校成为整个家庭人力、物力和各种社会关
系的总动员。有权势的家长通过各种途径递条子、拉拢与学校的关系,普通家长则不惜
抛重金带着孩子奔波在“金坑”、“银坑”之间,不惜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全家人的
生活都围绕着孩子的考试、获奖、评优,耳提面命地训诫孩子,误导他们形成分数至上
、名校至上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在调查中,一位技术精英不禁怀疑自己当年的选择,感
叹没有一官半职,无法为子女的升学尽力。
北京家长最耳熟能详的是“占坑班”,这是名校以此突围政策规定的电脑派位,名校如
人大附中,更是全然不接受电脑派位。“占坑班”是一些名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
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杨东平称:“人大附中
的‘华罗庚数学学校’(后更名为仁华学校)是最早举办的和最有影响的面向小学生的
课外培训机构,是始作俑者。”
1998年,“小升初”由统一考试改为“电脑派位”。一些家长不愿孩子进入弱校就读,
一些名校为争优秀生源也不愿接收“电脑派位生”,于是以“奥数”培训为主的培训学
校充当起替名校选拔学生的职责。各名校都有自己对口的培训学校,只有进入该校就读
,才有可能将来被“点招”进入该名校,这就是“占坑”。“占坑班”已经形成服务于
北京 “小升初”的庞大市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占坑班”家长每年所花费用在8000 元
以上,多数“占坑”的学生都会选择2-3个左右的“坑”,而“坑班”费用仅是“小升
初”花费中较小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在“占坑班”顺利晋级,还要参加高思、学而思、
巨人为首的众多培训机构的课程,包括家长单独“攒班”(根据孩子学习需要,由家长
自行聘请教师授课)。一些家庭的实际花费可达10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尽管如此,“占
坑班”的存在被认为是普通家庭子女进入名校的“公平途径”,被称为“无权力者的权
利”。
最具北京特色的名校招生途径是“共建生”。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
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典型的“以权
择校”。实际操作中,共建单位有的利用公共资源给名校额外投入,有的是职工自负费
用,以“共建”名义统一交给学校。
最明目张胆的途径是“条子生”,是家长通过特殊社会关系,使自己的孩子获得重点学
校的入学机会。“条子生”大部分是由市、区领导直接安排,各区每年都会在几所“重
点学校”给“条子生”预留名额。据对部分中学校长和家长的调查,重点学校的“条子
生”一般占当年招生人数的 8%-10%左右。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升学季节,名校校长总能收到众多条子而难以处置。
有学校每年会设立一个临时机构,叫“条子办”。一般来说,每年春节前后就开始“条
子生”的工作,学校会采用各种灵活手段招收这些特殊学生。如果学生本身有推优、特
长生测试资格,那么就可占用这个名额;如果学生本身不具有这些资格,则占用共建名
额。
如此格局下的名校招生途径,令教育部一位官员愤而直言:“北京名校的校长都是很横
的,偶尔一两个出来回应社会批评,都难免有点自我膨胀。他把学校办成所谓全国最好
的学校,有恃无恐。很多专家的批评都是致命的,学校花了这么多钱,到底从哪儿来的
?按说,这种公立学校的财政来源应该是公开的。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敢不敢公开?”
一位和孩子一起经历过“坑班”考试的中学老师,羡慕地说起参观新加坡教育的感受:
“李显龙的儿子学习成绩不好,也只能入读二三流的中学。”
这些名校招生歪招,使得1998年出台的初高中分离政策在北京形同虚设,“教育部门在
2005年调查时发现,独立的初中已经很少,连教委的人都说:还独立的初中,基本上都
是比较差的初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谈及名校享受的优惠时说:“申请经费的时候,给
的是一样的。结果总会多给一些项目补贴;招生的时候,你先招,他后招也是区别。教
师分配时,像人大附中,它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全国任何地方招最好的老师,招来就是一
系列问题,诸如编制之类所有的问题,他都能打通,一般的学校能打通吗?所以,名校
能突破的东西是很多的,严格来讲,这个是破坏教育生态的。资源分配上,掌握权力的
看,这个学校这么好,我的孩子也在这,它可能不是明确的给钱,而通过政策上解决问
题。”
有专家透露,北京市财政局做事前评估,2013年总共投在教育的经费大概是270亿。这
其中有一项就是支持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钱就专门用来给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这些名
校,这是很大一笔钱。为什么在倡导教育均衡的情况下,他还要拿钱去给这些好学校,
主要原因是权力结构决定的。”
权和利侵蚀的名校
隐秘混乱的招生途径最终带来了教育腐败。
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查办的案件中,便有诸多涉及学校招生问题的。某学校的校
长和副校长,在2003年至2006年间,共收取账外共建生费用280余万元,“而这笔钱正
是除了按照规定已经上缴的以外,留在‘小金库’里的钱。”
结果,当校长要调教委任职时,临走前仍惦记着这个“小金库”,他找到副校长商量共
建费用的处理问题。提出要副校长从中拿出70万元给自己,副校长自己得70万元……两
人共计贪污公款140万元。
教育部前文提到的这位官员对超级名校招生导致的腐败困境十分悲观,他说:“虽然政
策上是不允许有择校费的,但是教育事业不能阻止人们行善的权利。捐资助学听起来多
少是漂亮的词汇。哪个国家都不会不让人捐,但如果把捐款和择校联合起来,那就是变
相择校……上缴财政专户后,这个钱也不是重新分配的,因为人家是给学校捐的,大部
分钱是还给学校。从账目上看,地方政府应该知道收了多少择校费。另外一种,直接给
家长写个条,甚至没有发票,无法统计他有多少。”
名校纠葛着权力和利益,当然不是北京一地独有的现象。
被认为是江苏省最好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年“小升初”的电脑摇号全城瞩目。定额招
280名学生,全凭幸运摇上号的两千多名学生被认为是有资格参加该校入学考试的。“
入学考题,其实就是以英语形式出现的奥数。由该校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参加出卷。”
事实上,实际入学的学生远不止280名,多招的数额常常要翻一两倍。初中一个年级从
原来的10个班,扩充到11个班、12个班,“然后有人说不能再扩了,但其实每个班的人
数还在增加,如果要分出第13个班来,还是很容易的。学校也没办法,条子生太多,只
能扩。”该校老师沈宏(化名)描述。
在这12个班中,“前5个班大多数是扩招的,都是各种各样说不清楚的关系,这在考试
分数上能看出来,卷子是统一的,前面几个班的成绩会低一点。”也有的扩招生是插在
后面班级的。
“扩招生中有一些是教育局那边塞过来的,他们的子女肯定是优先的,还有一些大学老
师的子女,因为学校高中部要大学的保送生名额啊。普通理解的择校费是10万元,如果
能找强硬些的关系,也能打个八折什么的。”
普通任课老师和同学都是不知道这些扩招生有什么具体关系的。沈宏记得有个班主任时
常哭诉,他班里有个山西煤老板的孩子,“成绩超差,历史考30分,历史老师心都碎了
!但是小孩人很好,就是女生都不愿意跟他同桌。”
“学生填学籍卡的时候,班主任才知道小孩父母是做什么的。有的班主任会利用这种关
系谋取个人私利。师道尊严也就无从说起了。”沈宏说,他曾遇到一位自称是大学校长
秘书的学生家长暗示,“问我要不要去他们学校读研究生,可以不用上课,也不用交作
业。其实他的小孩挺好的……”
“班主任心里是有数的,哪个孩子是什么背景,大领导介绍进来的孩子,一定会跟班主
任打个招呼。有的家长,逢年过节会给班主任送名牌包包,教师节,送年级组长和班主
任一人一个coach包。”
沈宏看着教学处主任隔一两年换新车,“一年比一年好。他是教数学的,他在外面办培
训机构,拉一些和他关系好的老师一起上课。去他那里上课的小孩,最后要进我们学校
也会相对容易些——托他推荐下打个招呼总是有的。学校老师在外面的培训机构任教的
还挺多的,尤其语数外科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这种超级牛校导致义务教育千疮百孔现象痛心疾首
:“教育就是让人懂得规则、相互尊重。但现在大量名校却发展成了唯我独尊,他们的
教育理念追求的是做人上人,而正常的教育追求的是做人中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
正的精英价值观,不是在比赛中超过别人,而是发现自己、找到自己。”
储朝晖认为,要解决教育均衡,需要公共权力和名校之间相互构建。这个问题不解决,
查一两所学校,没什么效果
l***r
发帖数: 245
2
要杀一杀这个歪风

【在 k**a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专家透露,北京市财政局做事前评估,2013年总共投在教育的经费大概是270亿。这
: 其中有一项就是支持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钱就专门用来给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这些名
: 校,这是很大一笔钱。为什么在倡导教育均衡的情况下,他还要拿钱去给这些好学校,
: 主要原因是权力结构决定的。”
: http://news.qq.com/a/20121213/000813.htm
: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高中“国际班”日趋火爆,不少学校打出“中外合作”“
: 国际精英教育”“世界名校录取”的招牌,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前往就读。然而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际班”不仅收费昂贵,而且教学质量堪
: 忧。专家呼吁,“国际班”泛滥之风亟须整治,选择留学需要谨慎。
: “十一”以后,父亲为孩子做了一份简历,附上各类证书,足有40页,给首师附中、北

d******a
发帖数: 32122
3
现在四中不行了?

【在 k**a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专家透露,北京市财政局做事前评估,2013年总共投在教育的经费大概是270亿。这
: 其中有一项就是支持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钱就专门用来给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这些名
: 校,这是很大一笔钱。为什么在倡导教育均衡的情况下,他还要拿钱去给这些好学校,
: 主要原因是权力结构决定的。”
: http://news.qq.com/a/20121213/000813.htm
: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高中“国际班”日趋火爆,不少学校打出“中外合作”“
: 国际精英教育”“世界名校录取”的招牌,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前往就读。然而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际班”不仅收费昂贵,而且教学质量堪
: 忧。专家呼吁,“国际班”泛滥之风亟须整治,选择留学需要谨慎。
: “十一”以后,父亲为孩子做了一份简历,附上各类证书,足有40页,给首师附中、北

i*****g
发帖数: 11893
4
教师严格评级,公务员工资
不得以学校优劣而有太大收入差距
同时均摊资源到各个学校,读书这个人生的平等起点还是要给予 人民的
i*****g
发帖数: 11893
5
伙计们,你们其实不觉得么
这些名校的中学校长,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脉,强过TG的厅局级干部?
i*****g
发帖数: 11893
6
童鞋们,我觉得吧,部长省长都未必有这些中学校长人脉广,因为他们太依赖职位了
l********g
发帖数: 6760
7
考上了清华北大,以后能牛逼发达的概率依然很小啊
p********n
发帖数: 2162
8
应该把这些校长送到2线城市去
H*********S
发帖数: 22772
9
再来次文革,让青年学生把校长拎台上过过场,业务,政治,经济,二奶,老婆子女,
都梳理拷问一遍,过不了关的该司法的司法,不够司法程度的下放锅炉房劳动改造,看
看还横不横,还膨胀不膨胀
i*****g
发帖数: 11893
10
但是脱离社会底层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THU PKU每年都几千个本科吧,50%都牛逼发达,
中国社会其他人还活不活了?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考上了清华北大,以后能牛逼发达的概率依然很小啊
相关主题
小升初新政之忧:从“拼爹”变“拼房”?从择校变择班?ZT胡锦涛考察人民大学及附中向教师致以节日问候
南京小升初择校手段五花八门:假离婚、假租房ZT北京多所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 就读美前30位高校
杯具!北京高考状元惨被哈佛耶鲁等11所名校拒绝现在来美国读高中的越来越多了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l*****i
发帖数: 20533
11
在网上评论起来个个义愤填膺,呼唤公平;可是现实中如果自己有小孩,哪个都是各显
神通,想尽办法绕过政策选择好学校。那么除非是政策天衣无缝,不然就永远会如此被
人钻空子了。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试图绕开政策的家长们,绝不会认为自己是在
破坏规则,而是认为规则已经被其他人破坏了,或者规则本身就不合理,自己还按规矩
来不就吃亏了么?
不仅仅是教育如此,其他很多方面也都是如此。这也可以说是跟文化有关。中国人根本
看不起规则,看不起遵守规则的人,认为遵守规则只能是弱者无奈之举;相反,中国人
自古就崇尚特权,崇尚能有自己的办法绕开规则的人。这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
会结构导致的后遗症。因为在封建社会里,规则都是统治者单方面制定的。老百姓如果
要反抗压迫,又不到暴力造反那个级别,自然就会用自己的办法反抗规则。即便到现在
,契约化的规则制定和遵守,这种现代民主的基础,在中国也没有得到普及。就比如说
小学中学,大多都是老师进行家长制管理,在规则制定方面很少有和学生的积极互动。
而这种模式下养成的意识习惯,会伴随学生一辈子。。。
g******n
发帖数: 53185
12
我在的时候刘姥姥还是副校长,很像革命女干部。
b*w
发帖数: 14917
13
看来出国还是对了。。。
t*********2
发帖数: 454
14
lol

【在 k**a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专家透露,北京市财政局做事前评估,2013年总共投在教育的经费大概是270亿。这
: 其中有一项就是支持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钱就专门用来给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这些名
: 校,这是很大一笔钱。为什么在倡导教育均衡的情况下,他还要拿钱去给这些好学校,
: 主要原因是权力结构决定的。”
: http://news.qq.com/a/20121213/000813.htm
: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高中“国际班”日趋火爆,不少学校打出“中外合作”“
: 国际精英教育”“世界名校录取”的招牌,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前往就读。然而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际班”不仅收费昂贵,而且教学质量堪
: 忧。专家呼吁,“国际班”泛滥之风亟须整治,选择留学需要谨慎。
: “十一”以后,父亲为孩子做了一份简历,附上各类证书,足有40页,给首师附中、北

S*******s
发帖数: 13043
15
文中的刘姥姥真是个好人呀
T**********e
发帖数: 29576
16
人大以前是党校,原来附中又有很多人大教工出身,革命老太一点不稀奇。
八十年代人大北大附中四中八中还是不相上下,不知道怎么现在人大附中变这么牛。
不过从那时开始人大附中的校园条件好倒是真的,地方大有花园有400米标准体育场带
阶梯看台,原来还有50米的游泳池。
i*****g
发帖数: 11893
17
玛德,看了义愤填膺啊
这么多北京人,占用了资源
我们河南wsn就那么悲剧啊,想当年,我在河南养了18年的猪,也没有过上好生活
k**a
发帖数: 1181
18
你不要诬蔑中国人。
中国自古有科举,科举制度领先世界一两千年,是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正是有了严格
公正的科举制度,才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给了老百姓一线翻身的
希望。历朝历代,对维持科举规则,都极端重视。科举给国家输送人才,给人民社会流
动的渠道,是维持中国社会健康流动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如果这个制度受到破坏,统
治阶级就要丧尽民心。所以考场舞弊,考官是要杀头的。不是说没有科举腐败,而是说
科举腐败在价值上原则上,历来是受到严厉谴责和惩罚的。科举混乱腐败,惩治不力,
常常被视作一个王朝没落的象征。
二战结束后,东亚各国不约而同恢复了高考科举。现在中国的教育腐败不公,是历史的
倒退。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在网上评论起来个个义愤填膺,呼唤公平;可是现实中如果自己有小孩,哪个都是各显
: 神通,想尽办法绕过政策选择好学校。那么除非是政策天衣无缝,不然就永远会如此被
: 人钻空子了。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试图绕开政策的家长们,绝不会认为自己是在
: 破坏规则,而是认为规则已经被其他人破坏了,或者规则本身就不合理,自己还按规矩
: 来不就吃亏了么?
: 不仅仅是教育如此,其他很多方面也都是如此。这也可以说是跟文化有关。中国人根本
: 看不起规则,看不起遵守规则的人,认为遵守规则只能是弱者无奈之举;相反,中国人
: 自古就崇尚特权,崇尚能有自己的办法绕开规则的人。这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
: 会结构导致的后遗症。因为在封建社会里,规则都是统治者单方面制定的。老百姓如果
: 要反抗压迫,又不到暴力造反那个级别,自然就会用自己的办法反抗规则。即便到现在

x****o
发帖数: 29677
19
占坑制度可以了,起码没有权利,很公平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人大附中新泽西分校北京教委围剿奥数 成绩将在“小升初”中彻底失效
最佳高中出炉:人大附中排第一小升初新政之忧:从“拼爹”变“拼房”?从择校变择班?ZT
你们有多少上本科前没住过校的?南京小升初择校手段五花八门:假离婚、假租房ZT
学渣被人大附扫地出门 耻辱“出逃”留学美国杯具!北京高考状元惨被哈佛耶鲁等11所名校拒绝
北京小升初就近入学比例萎缩 占坑班等抢占资源胡锦涛考察人民大学及附中向教师致以节日问候
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近八成睡眠不足北京多所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 就读美前30位高校
择校现在来美国读高中的越来越多了
北京上小学择校要“递简历”,“上坑班”!高晓松家是清华的为什么大老远去上四中?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名校话题: 人大附中话题: 学校话题: 考试话题: 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