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a 发帖数: 3436 | 1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鲁西平原上的一座明星县城,这里不仅是附近少有的经济“全国
百强县”,还曾捧得“全省人居环 境范例奖”以及“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
等桂冠。然而,当地多名村民向媒体反映,在这个桂冠加身的县城周围,数十个村庄的
地下水遭遇严重污染,成为 缺“血”的村庄。
在茌平县城西部的温陈街道和博平镇,当地村民已有七八年不喝地下水,“一喝就闹肚
子”。就连灌溉,也得从远处黄河引水,“庄稼也喝不了地下水”。
过去,一口井可以解决一村人的吃水问题。现在,这种景象在茌平县已不复存在。不过
,这并不影响茌平的对外宣传——在过去10多年里,茌平县迅速实现由“欠发达”县向
全国百强县的嬗变——这是茌平官员推介当地的常用语。
当地居民投诉称,伴随茌平经济腾飞的,还有地下水的污染,以及随之而来的是当地居
民癌症、肾病高发。
面对可怕的污染和莫名的疾病,当地村民大多表现得无奈、麻木,习以为常。外人问急
了,他们会扔出一句当地广为流传的领导名言:茌平人“宁可病死,不能穷死”。
当地环保部门则回应称,茌平县不存在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地下水都污染了,根本不能喝”
春节过后,因为微博网友的爆料,“拯救家乡地下水”成为节后引爆舆论的一个公共话
题。其中,有众多网友发微博称,山东省潍坊市部分污染企业将工业废水打入地下,从
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网上关于潍坊地下水污染的讨论,甚为热闹。看完潍坊的情况,茌平县出租车司机张师
傅显得“见怪不怪”,“这种情况,在茌平已有些年头了,我们县城周边的地下水早就
被污染了,现在没多少人敢喝地下水”。
为核实茌平县地下水污染的情况,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赶赴当地进行调查。2月18日晚
上,记者来到茌平县城西边的温陈街道干韩村。在该村开阔的村部广场,众多村民向记
者证实,七八年前,村里已全部安装自来水,村民几乎都不再吃地下水。
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初政府出大头,村民自配一部分资金,将东阿县的自来水引至每家
每户。
尽管水价卖到每立方7元多,比城里贵得多,而自打的井水不要钱,但井水已很少用于
饮用。
“水价是不便宜,但没啥法,地下水都污染了,根本不能喝。”一名张姓村民告诉记者
,“因为自来水费钱,俺只用它做饭烧茶,刷锅洗碗洗衣服都用家里的井水,哪里用得
起那么多自来水?”
安装自来水前,井水是这个村庄唯一的饮用水源。而现在,地下水不能喝,几乎妇孺皆
知。很多村民告诉记者,家里10多米深的自备井水,打上来后明显发黄,放上半天后,
能在水面上看到一层薄薄的油花,有时还有些泡沫。
看到记者准备品尝当地的井水,村民们哄笑起来,并提醒记者:“我们这儿很多人一喝
井水就拉肚子,你小心点,兜里多装点手纸。”
村民告诉记者,地下水不光人不能喝,庄稼也不能喝,干韩村的灌溉用水全部引自黄河
。这些水要穿越东阿县,奔腾数十公里,才能来到干韩村的田间地头。“没啥法,地下
水都污染了,庄稼也不喝。如果用井水浇,不死也得减产。”黑夜中,一名中年村民抽
着烟,无奈地说。
饲养家禽,在广大农村很普遍。然而,记者在干韩村走访,却很少发现牛、羊、鸡、鸭
等家禽。问及原因,一名年轻妇女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牛羊也不爱喝井水。你们再
往东边走走,那里的牛羊,以前喝了地下水都不生育。”
看到记者不停询问地下水的情况,干韩村一名60多岁的大娘告诉记者,“俺们这边有自
来水,吃水还算方便。你们再往南走走,那边有几个庄自来水管坏了,老百姓只能挑水
喝”。
“我们村不大,癌症死了好几个”
2月19日一早,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干韩村南边的小刁庄。这里紧邻309国道,距离县城
不到10公里。因为前两年修路,村里的自来水管道受到破坏,至今未能修复。这个不到
200人的小村庄,几乎家家都得挑水或拉水喝。
该村65岁的乌大娘告诉记者,村里一般家庭的水井只有10多米,水打上来发黄,上面漂
着一层说不清楚的东西,没法喝。村里有一眼80多米深的井,水看起来没那么黄了,自
来水不通了,那口深井就成为村里的重要水源。
乌大娘知道地下水污染的事,但村里的自来水断了,只能喝地下水。“10米的井水我不
放心,但80米的井水看起来干净多了,水也好喝些,我们都喝这水。”
80米的地下水就没有污染,长期饮用对身体没有影响吗?面对这个问题,乌大娘依然保
持着微笑,“俺不懂这个。自来水没了,俺总得喝水。”
即使80米的井水不要钱,乌大娘也用得精打细算。她家的储水器是两个100升的白色塑
料桶,拉一次,够用20来天。“我和老伴都得了脑血栓,拉不动水,都是孩子给俺弄好
,得省着点用。除了吃饭用,其他的,用10米的井水就行了。”
地下水到底有啥危害,乌大娘说不清楚,但村里这些年患病的愈来愈多,她历历在目。
“我们村不大,癌症死了好几个,现在还有一个44岁得癌症的,让人揪心”。
一谈到患病的话题,当地村民就嚷嚷开了。人群中,一名之前不太说话的妇女大声告诉
记者,“去聊城、济南看病的,俺们茌平的最多。”经询问得知,她家里有一名肾病患
者,看病时,有医生会问:“怎么又是你们茌平的?”
拉着记者四处走访的出租车司机,亲戚中也有两名肾病患者。“为啥得病?肯定和地下
水污染有关系。”这名司机说,“但具体有啥关系,俺也讲不清,老百姓也没化验过水
质。”
对于患病,干韩村众多村民显得逆来顺受。“得病就看呗,看不好、看不起,那也没法
。”“有钱人都搬走了,搬到聊城、济南去住,没钱的,只能自求多福。”
当地人告诉记者,人患病,庄稼也不健康。小刁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过去,一亩地能
收1300多斤玉米,现在产量好的也就是八九百斤,有的只能收四五百斤,“玉米秆也长
不起来,差不多矮一半”。
记者走访附近的陈匠村、付楼村、北五里村、齐庄村等数个村庄,村民无一例外地表示
,地下水遭遇污染,人不能喝、庄稼不能浇,这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
污染到底来自何方?村民将矛头指向近在咫尺的“四百”工厂,上述村庄均分布在“四
百”周围,有的仅是一墙之隔。
对于迫在眉睫的污染,当地村民显得无计可施。“这么大的企业,我们说管啥用?那都
是领导的事。我们向上级反映过,外边的新闻记者也来过,好像也没啥改变。”当地村
民见惯了一拨拨的外来者,他们对此似乎并不抱太大希望。
铝业巨头信发集团
“四百”到底是个什么企业?这个企业在当地能有怎样的影响力?它到底有没有污染地
下水?
记者调查了解到,“四百”是当地人对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所属企业的俗称。这一称呼,
肇始于2004年。当年8月,经过一系列资金和手续准备 后,信发集团开始建设“四百”
工程,即投资100亿元,建设100万千瓦热电项目、100万吨氧化铝项目、100万吨粉煤灰
综合利用水泥项目。
在铝电行业,提及信发集团,几乎无人不晓。这家起源于茌平的民营企业,是一家集发
电、供热、电解铝、氧化铝、聚氯乙烯、铝深加工等产业链条 于一体的超大型企业集
团,下属60多家企业。该集团电解铝规模世界第一,氧化铝产量国内第一。公开资料显
示,2011年年底,这家拥有数万名员工的企业, 总资产达1200多亿元。
驶离茌平县城,沿着309国道向西走,5公里的范围内,几乎全是信发集团所属企业。沿
途烟囱林立,高压线密布,各种大型冶炼设备轰鸣声四 起,电解铝、氧化铝、发电、
供热等企业一字儿排开,绵延数公里。来到此处,俨然进入一个大型工业区。据出租车
师傅介绍,309国道旁的这片厂区,只是信发 集团在茌平总厂区的五分之一。
这家紧挨着县城的巨鳄企业,在茌平几乎妇孺皆知。在当地,信发集团既是一个快速发
展的神话,同时也意味着某种神秘力量,影响着茌平县乃至聊城市的资源、财富和话语
权。几乎每个茌平人都能讲上一段关于信发集团的故事,或褒或贬,津津乐道。
周围的很多村民在信发集团的工厂里上班,部分活络的村民,一旦能接上为信发集团服
务的活,全都发了财。该集团一名工人告诉记者,“我说的发财不是奔小康那种,而是
爆发,有的人都开起了几十万的轿车。”
即使不在相关工厂上班,附近的村民也难以和信发集团脱离关系。在干韩村东南角,该
村原有的500多亩土地,被信发集团以每亩4万元的价格征用,当作处理赤泥的堆场。
附近村民把这个堆场称为沉降大坑。据当地人介绍,大坑挖地4.5米,又用土堆起了高
高的堤坝,形成深达数十米的深坑。据业内人士介绍,铝粉提炼氧化铝后,就会产生赤
泥等废渣废水。这些占地500多亩的大坑,正是用来沉降赤泥。
2月1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大坑现场。五六个大坑高出地面10多米,坑里分布着颜
色深浅不一的红色废水,有的坑中还冒着白烟。一条条铁 管从厂区通往大坑,有些管
道正源源不断地排出红色废水,排水处,堆积出厚厚一层白色泡沫。站在大坑中间的堤
坝上观察,这些大坑仿佛高原红湖,甚为壮观,只 是气味不佳,空气刺鼻。
借助卫星视图,这些大坑清晰可见。这个长数公里、宽500多米的大坑群,共有8个大坑
组成,各坑颜色不一。大坑群被五六个村庄包围,最近的村庄距离大坑仅百十米,中间
间隔着庄稼地。大坑的东南角紧挨着信发集团所属企业,一派工业化的景象。
公开资料显示,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污染性废渣,一般平均每生产1吨
氧化铝,就会附带产生1吨多赤泥。赤泥浸出液pH值偏高,属于强碱性废水。
有环保专家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对于制铝工业产生的赤泥,一般都要做防渗透处理,
防止赤泥浸出液进入地下水系统。据介绍,赤泥废水一旦进入 地下水系,将会使水体
pH值升高,影响水中化合物的毒性。而赤泥中所含的氟化物、铝等物质,还会造成更严
重的水污染。人们长期摄取这些物质,会影响身体健 康。2010年10月,匈牙利一家氧
化铝厂的赤泥堆决堤,赤泥废水流入多瑙河,引发欧洲多个国家恐慌。
大坑群周边村民告诉记者,赤泥水毒性很强,它流到哪儿,庄稼基本就死到哪儿。另外
,因为村子挨着这几个高起的大坑,他们也担心尾矿溃坝。 “前两年看新闻,记得山
西那边溃过坝,死了几百口子人。我们守着这几个大坑,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下暴雨
,我们就担惊受怕。”干韩村一名村民说。
“领导们都管不住,我们能干啥?”
除了赤泥沉降大坑可能污染地下水外,当地村民耳熟能详的另一个污染源是“国道旁的
深井群”。出茌平县城,沿着309国道向西走,路南侧,每隔几百米就有一眼封闭的水
井,据当地人介绍,这些水井能延续10多公里。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温陈街道西侧的国道边,查看了几眼水井。其中一眼水井上面写着“
40”字样,整个水管呈封闭状态,外面罩着铁笼子,水管的末端用黑色塑料布裹着,伸
向地面,不知通往何处。
当地多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水井深度约为400米,是信发集团的排污口。“通过加压
设备,直接将污水排往地下,茌平人基本都知道这事。”村民说。
这一说法得到聊城一名打井老板的佐证。他告诉记者,网上传的打一两千米的深井排污
,这样需要的压力太大,不太可信,至少他在聊城没见过这么高端的打井设备,打四五
百米的井排污是有可能的。“井越浅,对地下水的污染就越严重。”这名老板不无忧虑
地说。
村民向记者分析道,在温陈、博平等镇街周围,除了信发集团,再没有其他大型工业企
业,地下水污染,肯定与信发集团有关。
在微博上检索“茌平”,可以轻易找出众多关于地下水污染的网帖。网友“@溪水之仁
”发帖说:“山东茌平把污水排到地下已经几年了,所有茌平 境内国道、省道沿线两
侧都布满排污水的管道,污水连续不断排到地下,茌平下游及高唐境内原来能饮用的地
下水早就不能饮用”。网友“@歆慕新”发帖说:“污 水下压?不只是潍坊吧?茌平的
电解铝厂早就这样做了!”
一名曾在信发集团上班的村民告诉记者,企业里也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但肯定处理不
完那么多污水,现在往徒骇河里排得也少了,剩下的污水去哪了?“污水处理厂更像个
摆设,做给外面看的。”
至于为何将污水排往地下,村民提供的背景是:以前废水都排到徒骇河里,下游的高唐
、德州等地老往省里、中央告茌平的状,现在改往地下排水,只是污染方圆几十公里,
和其他地方就没有矛盾了。
2007年3月出版的《商务周刊》报道显示,由于茌平工业发展大量排污,贯穿茌平、高
唐、德州、东营的徒骇河污染严重,高唐以及德州等地方政府多次将情况反映给上级有
关部门,茌平对此作出了一定赔偿。
虽然村民认为污染源来自信发集团,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信发集团也拿出过一定的资金
做公益,替茌平县50多万居民垫付过新农合费用。但是,在村民看来,发生在家乡的污
染,却没有停止的迹象。
“你不知道信发集团的能量有多大,俺们平头百姓,能让企业不生产?”当地村民反问
记者,“各级领导来茌平视察,基本都要去信发集团,难道有关部门不知道企业污染的
事?领导们都管不住,我们能干啥?”
公开报道显示,信发集团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其于2005年左右紧急上马的氧化铝项目。面
对当时货源紧俏的氧化铝市场,信发集团那几年可谓赚得 盆满钵满,坊间传说一天利
润高达2000万元。企业实现利税连年翻番,快速成长为全国“500强”、山东省“百强
”企业、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 业、聊城市“百亿产业”之首。
一度,信发集团为茌平县贡献了八成多的财政收入。在茌平县,有一个信发街道办事处
,有一条信发路,信发集团董事长张学信曾经挂名担任过茌平县委副书记。至今,信发
集团的员工还依然称之为“张书记”。信发集团在当地的地位可见一斑。
借助信发集团的快速发展,在过去10多年里,茌平县也迅速实现了经济翻身,2002年,
该县全国排名527位,2009年上升到第98位,2011年进一步升至第91位,成为鲁西为数
不多的“全国百强县”之一。
2011年,在第八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茌平县委原主要领导在介绍茌平
经济发展经验时曾表示,“工业上,以打造‘东方铝城’为重点,带动整个工业经济发
展。大力膨胀发展电解铝产业,延伸发展氧化铝、碳素、铝的深加工。”
在茌平,信发集团解决了最大的就业,提供了最大的财源,当地政府已将经济发展与信
发集团捆在了一起。“信发排污,茌平县环保局根本管不着,县长也不一定能管得着。
”当地出租车师傅告诉记者。
茌平县环保局:不存在企业将污水排入地下的问题
过去,信发集团为茌平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推力,当地很多人因此发家致富。那
时候,茌平人对信发集团的评价很高。
由于铝行业是一个高耗能、高耗电、高污染的行业,眼见着家乡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许多茌平人开始把信发集团当作污染的罪魁祸首,对它的评价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因此,网络上开始出现众多反映信发集团问题的帖子,出租车司机也乐于向外地乘客
陈述遭受污染的痛苦。
《商务周刊》曾公开报道说,2006年3月,中铝集团一名管理人员在参观完信发华宇氧
化铝公司后回忆说,“这里是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边 生产、边扩建的‘四边工厂
’。看来,这里的一切辅助设施,只要不影响氧化铝的产出,统统放在一边,抢生产、
抢扩产、抢赚钱,成为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
在随后的新建项目中,信发集团开始将新项目转移到广西、新疆、山西等地,茌平基本
不再新上制铝项目。据知情人介绍,在新建项目中,信发集团吸取了过去工厂靠近城区
的教训,外地的项目基本都在远离城区的空旷地带。
2月20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地下水污染问题来到茌平县环保局进行核实。该局副局长
王建国告诉记者,茌平县不存在网上反映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也不存在企业将污水排入
地下的问题。
王建国向记者解释说,茌平县城及部分农村之所以喝东阿水,是因为茌平属于老盐碱地
,地下水普遍发涩发苦,口感不好。刚好东阿引向聊城的饮用水通过茌平,因此,茌平
县政府决定实施这项饮水民生过程,将东阿的自来水引至茌平。
至于村民灌溉用黄河水、不用地下水,王建国表示,茌平县属于黄灌区,自上世纪80年
代开始,当地就已使用黄河水灌溉。“这和水污染没关系,黄河水渠四通八达,用黄河
水灌溉成本低,所以大家很少用井水。”
谈及信华集团赤泥处理大坑的问题,王建国向记者出示了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7月发出
的《关于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300万吨/年氧 化铝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
的函》。这份函件表示,“工程产生的赤泥由管道输送至赤泥堆场干法堆存。在赤泥堆
场设置了排渗设施,铺设了土工防渗膜,设置 了4口地下监测井”。
王建国表示,信华集团对于赤泥的处理都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的,堆场大坑里都设有防
渗膜,水可以循环利用。
随后,茌平县环保局工作人员陪同记者一起来到赤泥堆场。现场的一个大坑中,赤泥废
水直接接触土壤,并没有防渗设施。对此,工作人员解释称,这一大坑应该是新建的,
他们此前并未发现,明天他叫企业相关负责人出面,向记者介绍情况。
关于村民反映的309国道南侧的“排污井”,王建国表示,那是信发集团用于工业生产
的抽水井,并不是排污井。
面对记者的种种疑问,王建国副局长总结说,信华集团发展实体经济,会(给环境)带
来与以往不同的影响,但还不至于达到影响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的程度。如果真是这样,
老百姓早就堵上政府的大门了。他表示,茌平县环境局并未接到村民反映地下水污染的
正式举报。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表示,在地下水污染的监管方面,我国目前面临着立法
上的空白以及行政监管上的权责不清。“大气、地表水都有相关的法律,土壤也有法律
。但到了地下水,除了核废料的处置,对其他污染物是没有法律规定的。”
村民的指证和茌平县环保局的回应之间,为何会存在如此大的差距?茌平县地下水资源
到底有没有污染?污染到何种程度?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本报山东茌平2月20日电 | t***e 发帖数: 360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