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媒体曝大部制改革方案:铁道部与交通部有望整合zz
相关主题
英媒体称中国将建立超级能源部委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再启动 自收自支减少财政补贴
神州维新变法: 多地试点“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薄熙来和习近平哪个好点?
中编办:计划生育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sohu铁路体制改革或将加快 政企分开迫在眉睫
大部制改革方案或已起草完成 交通部将优先调整铁路部门被指成独立王国 集中公检法等多个系统zz
土共完鸟哦 汪洋汪大海负责具体实施国务院改革国家能源局前局长:国家核安全局将扩编数倍
难道这个大部制就是改革深水区?传地税系统或面临分拆 整合仍困难
中共太子党名单 小将们还有什么话说中国13省市大员人事调整 省委书记"南来北往"
张国宝: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世界第一中编办声明“铁路不会私有化”的惊人后果(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改革话题: 管理话题: 大部话题: 监管话题: 海洋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d
发帖数: 7538
1
《财经》记者 李其谚 左林 贺涛 刘琦琳 许竞 由曦 王晓璐
“大部制”开闸
即将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交中央讨论的新“大部制”改革方案,包括民政
部扩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整合,成立专门的市场秩序监管部
门;国家海洋局扩权,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权限;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有望整合;而此
前广为流传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等部门的改革,暂未列入改革重
点。
自2008年启动至今的上轮“大部制”改革,重点不在整合归并、加减计算,难点
始终在于打破政府部门自身利益倾向,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到了
必须面对和解决实质性、深层次问题的时刻,因此,各界高度寄望新一轮“大部制”
改革中重新设立类似国家体改委的实体性改革协调机构,超越部门利益,系统性、整
体性地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令人遗憾的是,“新体改委”未列入此轮改革的方案。
相较于上一轮“大部制”改革大刀阔斧地跨部门整合,本轮改革重在局部“手术
”,这体现了十八大报告中“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总体原则,也显示改革仍掣
肘于垄断利益、部门利益纠葛,未来任务依然艰巨。
——编者
闻楼梯响,终见人下来。
经历了五年的探索、总结、反思与争论,中国的“大部制”改革终于再度提上日
程。2月下旬,《财经》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新一轮“大部制”方案起草已基本完
成,并会在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交讨论。
“大部制”又称大部门体制,是指对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政府机构进行整合归并,
实行综合设置,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从而提高政府效能。
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改变了中国以往数十年来机构改革中简单的“加减法逻
辑”,尝试组建“大部制”为基本框架的政府机构。一位参与本轮“大部制”改革方
案讨论的专家表示,新的“大部制”方案将在总结上一轮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明
确的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再进一步”,“改革方向不会逆转”。
据《财经》记者了解,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草案的重点在于:强化市场监管
,改善民生,整合完善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重要领域的管理体制。
其中,民政部将扩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与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市场秩序监
管部门;国家海洋局亦将扩权,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权限;各界呼吁最多的铁道部与交
通运输部将有望整合。而此前广为流传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大体改
委”等部门的改革,暂未列入此轮“大部制”改革的重点。
相较于上一轮“大部制”改革大刀阔斧地实施多个部门的整合,本轮改革进行“
手术”的仅有少数部委,更多的则是着眼于部委职能“微调”,这也体现了十八大报
告中“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总体原则。
“虽然草案已经基本完成,但在提交讨论之前,仍存在变化的可能。”上述接近
方案讨论的专家透露,在二中全会之后,“大部制”改革方案才有望“定盘”。
2013年1月,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李建华在《求是》杂志撰文谈
及“大部制”改革时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机
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扯皮、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进行调整;对职
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逐步建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大
部门制行政机构体系。”
然而,形成方案仅仅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开始,未来改革能否成功,并最
终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仍面临诸多挑战。
“无论是现有大部门的完善,还是新大部门的增设,都应从外延式转轨到内涵式
,否则就会成为五年一次的新瓶装旧酒。”中国行政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表示:
“如果行政管理体制内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那(‘大部制’改革)就毫
无意义了。”
民政扩权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轮“大部制”改革中,一向冷门的民政部将会扩充职权
,其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建设职能将被强化,并成为新亮点。
在之前的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民政部始终没有进行大的调整,其基本职能亦
变动不大。
1988年和1993年国务院两次机构改革都确定,“民政部是国务院主管社会行政事
务的职能部门”。1998年的“大部制”改革中,民政部的职能定位得以延续,但在政
府部门序列上将其列入“国家政务部门”,以进一步加强它的行政管理职能。同时,
民政部的部分权限也得到调整。比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能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劳
动和社会保障部;承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抗灾救灾、退伍军人和离退休干部
安置、勘界等职能。此后,民政部职能再无大规模调整。
目前,除社会组织管理外,民政部承担的优抚、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婚
姻、殡葬管理等职能,多为国家对社会底层的救助帮扶,职能较为局限。
近十年来,社会建设被提到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中更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
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进程中实现。而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对社会组织管理
的改革是重要内容。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民间组织”的表述
首次变更为“社会组织”,具体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三类,其登
记管理职能归属民政部门。
长期以来,中国对社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即在
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之前,社会组织须找到一个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充当“业务主管
单位”。这造成大量草根组织无法注册,游离在灰色地带。而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
多和政府部门有千丝万缕联系,部分异化为“二政府”,代为行使行政职能,甚至成
为腐败重灾区。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曾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一些行业协会已
沦为政府部门的“小金库”,政府部门不便收的钱由协会收,又回流到政府部门,从
全国性行业协会到地方性行业协会概莫能外,以致中纪委把行业协会列为治理腐败的
重点领域。
由于“双重管理”,不少全国性社会组织的实际管辖权分散于各部委,民政部门
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只能在登记注册时进行资格审查,日常监管主要依靠年检,且往
往流于形式。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大部制”改革中,
强化民政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权,废除被诟病已久的“双重管理”,是最有可能的方向

实际上,在此前的修法进程中,这一方向已露端倪。2011年3月,《基金会管理
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即已明确基金会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民政部门成为
唯一的登记管理机关,原有的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过渡。后来这一草案送审稿虽
未公开征求意见,但了解修法进程的人士称,民政部门扩大监管权已成必然。
《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增加了大量对民政部门的授权条款。比
如,登记管理机关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采取现场检查、调查取证,以及查阅复
印有关文件、证照、账簿、电子数据等方式,并可根据需要对印章和有关资料临时封
存。
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已经开始尝试行使行政执法权。2009年,吉林省组建民间组织
执法监察局,并下发《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江苏省为增加执
法监察工作的权威性,不仅将主管机构名称改为“社会组织管理局”,还增挂了“社
会组织执法监察局”牌子。
除去对社会组织管理的强化,在“社会建设”的大框架下,社区建设、社工建设
等内容未来也可能被一并整合进民政部门,并得以强化。
但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看来,这一方案仍不够理想。民政部门要成
为社会建设主体,应当整合国家发改委社会司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部分职
能,成立“大社会部”,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角度展开社会管理改革。
不过王名也承认,这一方案难度很大,最主要是涉及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
大部制改革,首先在部门层面就得取得共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则认为,民政部门要强化社会建设,应当理
顺与各地社会工作委员会(下称社工委)的关系。按照目前各地的通行设置,社工委隶
属党务系统,但在北京等地已出现职能化趋势,承担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区建设
等具体工作,由于其部分职能与民政部门重合,两者在行使职权时经常“打架”。而
社工委在中央层面并无相应设置,社会管理职能划归中央政法委、综治委,带有比较
强烈的维稳色彩,“反而拖了民政改革的后腿”。贾西津认为,社会建设管理改革,
必须让社会组织、社区、社工都成为建设主体,而非维稳对象。
食品监管“无缝化”尝试
在本轮“大部制”改革中,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整合将成为重点之一。其目标
是要建立“统一监管”的体制,这也符合大部门体制所确定的“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
负责”的设想。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公众感到焦虑和担忧,也让分管食品安全监管相
关机构焦头烂额,疲于应对。多头监管、分段管理的体制,已成为制约中国食品安全
监管的最大障碍。
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权分散在农业、质检、商务、工商、药监等系统中。
以农牧业产品生产消费链为例,农业部门管理农产品种养环节,质检部门管理加工环
节,流通环节则由工商部门监管,最后的餐饮环节由药监部门把关。由于涉及的监管
部门和环节太多,且力量分散,分段监管体系难以避免缝隙和盲区,进而造成部门之
间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并使得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发生。
2008年以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沈阳“毒豆芽”事件和河南“瘦肉精”事
件等,皆使现有体制之弊暴露无遗。
此外,中国现行体制也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相逆。以美国的食品安全
监管制度为例,其按照产品种类进行职责分工,不同种类的食品由不同部门管理,农
产品归农业部管理,农产品以外的其他食品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负责,以
此实现对产品流程的无缝监管,出现问题无法推诿。
实际上,中国一些地方尝试,已为进一步改革提供经验。比如,深圳和顺德进行
的“大部制”改革试点,便在食品安全集中监管方面做出探索,学界大多持肯定态度
。两地的改革模式大体相同,都将分散于原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
职能进行整合,划归给新设立的机构——深圳称为市场监督管理局,顺德则叫做市场
安全监管局。
然而,深圳和顺德的做法,也受到了现有管理体制的挑战,最大的问题便是“一
个媳妇要应付多个婆婆”。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王静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广东省工商
局召集重要会议,希望下级单位认真对待,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就要有一位副局长去
参加会议,同样在质检、卫生方面,也要设置副职对应。王静认为,如果只在基层做
部门合并,就会导致与上级机构对接时出现障碍,“中央层面应该首先理顺这个问题
,地方才好做事”。
据《财经》记者了解,全国性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最大可能是参照深圳和顺德
的模式。一位接近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专家透露,一个名为市场秩序监管总局的
机构可能会被设立。
从各系统的内部改革来看,新一轮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可见脉络。2011年,全国
省级以下的工商和质检部门开始从垂直管理调整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在此之前,省
级以下药监部门也开始了分级管理调整。根据2009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
品安全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减少中央政府的干预,可以方便地方政府行使权力。
但是,对于这种分级管理的调整,地方工商和质检系统的抵触情绪较大,最主要
的担心是,在改成属地管理以后,未来在人员编制、经费支持上会处于弱势地位,部
门的力量会被削弱。但在王静看来,这种担心并不必要,随着地方政府真正认识到食
品安全的重要性,应会给予相关的保障。
然而,一旦涉及到部门整合,首先需要克服的障碍就是编制、人员和设备等矛盾
。在2009年的调整中,地方药监局从卫生局接手餐饮服务监管职能,但相应的人员和
检测设备并没有及时划转,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消化掉问题。湖南会同县药监局原副
局长朱宝利也表示,一开始,基层药监系统对餐饮服务的管理审批并不适应,当时从
卫生部门转来的人员大部分不是餐饮专业的,以预防医学的居多,专业不对口。“我
们局去年才刚刚理顺餐饮服务的审批职能,人员扩编,也培训了(如果成立新的机构
),现在又要交出去。”朱宝利抱怨。
而对于本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调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持谨慎态度。
他认为,实现食品安全无缝监管的改革趋势是正确的。不过,食品安全监管权力下放
后,地方政府对于本地急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势必更加关注,但出于保护本地税收
和就业的考虑,可能会对产生长期、慢性危害的食品安全管理不够严格。
“大海洋”格局期待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从渤海溢油事件,到南海、东海主权之争,海洋管理的地位
从中央决策层面到民众层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业内多位专家表示,这很有可
能成为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的契机。
1964年,中国已设立国家海洋局。但直到1989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海洋
局才被明确为管理全国海洋事务的职能部门,同时原有分散的海洋行业管理得以保留
。至此,“海洋综合管理与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确立,并延续至今。但海
洋局一直被认为是“弱势部门”,海洋的实际管理职能分散于海洋、渔政、海事、公
安边防、海关、国土、文物、旅游以及石化、石油企业等各部门和行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体制已经日渐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的掣
肘。
2003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首个指导全国海洋经
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涵盖了海运、船舶工业、港口开发等多个领域,涉及多
个职能部门。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学院教授刘曙光看来,该纲要在实施过程中首
先暴露出来的问题便是实施主体不明确。
此外,目前中国的海洋执法权同样分散在海监、渔政、海关、海事、公安边防等
多个部门手中。一位基层渔业监督管理站站长表示,海洋执法的现状是,各个执法队
伍皆遵照各个主管部门颁布的法规进行执法。“比如渔政主要遵守的是《渔业法》,
渔政的船出去只能管捕鱼的,其他的不能管,因为没有执法权。”
现实中高度分散的行业管理,使得国家海洋局无论是在海洋经济的发展或是海上
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处境都颇为尴尬。
实际上,海洋管理体制改革多年呼声不断。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时任国家海洋
局管理司司长鹿守本就开始呼吁对海洋的综合管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更明确表达了逐步理顺海洋管理体制的方向。
在2012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
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吕滨总结海洋管理体质存在的弊端主要包括,缺乏高层次的统筹
决策机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性不够,海上执法力量分散,效能发挥不足。
吕滨还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改革完善我国海洋管理体制的建议》(下称《建
议》)。这份《建议》可视为国家海洋局对未来海洋管理体质改革的预期。
《建议》分别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阐述。一是在决策层面,成立中央海洋工作领
导小组,成员由中央、军队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向
中央提出事关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建议,处置海上突发事件。二是在
管理层面,成立国务院直属海洋主管部门,涉海有关职能由该部门实施综合管理。三
是在执法层面,组建中国海洋执法监察总队。整合海洋执法力量,建立一支统一的海
上执法队伍。
目前,在中央决策层面加强对海洋领域直接管理已无悬念,已经成立的中央海权
办成员即包括海洋局、外交部、公安部、军方相关部门等。
然而,在管理层面和执法层面的整合,则不得不囿于多部门利益的协调,以及权
责的划分,一直难有动作。
比如,上世纪80年代以前海洋局仅设于国家层面,并未向省市县一级延伸。为了
能够调动国家和地方双向管理,中国开始向地方赋予海洋管理权责。但是,到底选择
单成立一个系统,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增,却是一个问题。
反复权衡后的结果是,在省市县一级渔业局增设了海洋管理职责,合并成海洋与
渔业局(厅)。一位退休的省级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就表示,同样一件事情,在国家海
洋局开完会汇报后,还要去渔业局汇报。
海洋管理体制改革迟迟没有启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究竟是将国家海洋局交由国
务院直接管理,还是成立一个类似于能源管理委员会的协调机构,决策层意见尚未统
一。
而在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中,有望从中央层面理顺海洋管理体制。一位接近国
家海洋局的人士透露,中编办和中组部都已经到海洋部门和省市做过调研,可以说这
方面的基础工作已经做了多年,“这次应该能上两会”。
“大金融委”难产
新一轮改革的调研之中,金融界人士一直在呼吁“大金融委”现身。
在1993年以前,中国由央行统一实施金融监管。1993年的机构改革中,证监会、
保监会、银监会陆续成立,“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成形,并由此确立了分业监管的
体制。
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混业经营的深入,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的问题在金
融领域日益突出,“一行三会”之间缺乏协调的问题为业界关注。
2008年8月,国务院曾下发通知,要求央行会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
机构共同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但是,由于缺乏正式的制度保障,协调机制并没有
发挥实际效果。目前,“一行三会”之间协调的主要渠道是每十天一次的、由主管副
总理主持的工作会。而在高层交流之外,司局级中层的沟通较少。“尤其在涉及到利
益、地盘等问题时,部际协调异常困难。”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
彤表示。
在2012年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提及要积极完善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减少监管套利,避免监管缺位和错位。
出于政策要求和现实情况,是否采取将“一行三会”合并,或者建立高于“三会
”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等屡被业界论及。
然而,各方消息显示,“大金融委”并未被列入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
“我们没有听说任何这方面的消息。”一位银监会权威人士表示。他认为,目前
“一行三会”合并可能性不大。
一位前任银监会高层人士也指出,改革如果使政府瘦身、功能高效的话,那没有
问题,但如果只追求形式的话,并不解决根本问题,现实的路径依然是在目前的监管
格局下加强协调。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胡滨曾撰文表示,中国应建立实体化、法治化的监管协
调机构。他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分业监管格局中,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缺乏正式
的制度保障。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之外,对于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也是改革的重点。
早在2010年,财政部会同中组部、中编办、人民银行、法制办、国研室、银监会
、证监会、保监会、中投公司等单位成立了加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课题小组,并起草
了《加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课题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
《财经》记者获知,《调研报告》初拟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是依托现有管理部门和机构,明确财政部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和出资人代
表的权利和义务,实现权责对等。在资产管理层面,可在财政部现有职能基础上,增
加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有金融资产战略布局等职能。在人事管理层面,对国有金融机构
领导班子的管理体制维持不变,即由中组部和监管机构任命。
方案二是成立专门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和出资人代
表职责,承担制定和组织实施国有金融资产战略布局等职权,并将财政部和汇金公司
管理的国有金融资产及相关职能划转至特设机构。同时,在特设机构下成立国有金融
股权管理公司,重点国有金融机构股权管理由特设机构负责,非重点国有金融机构股
权管理由国有金融股权管理公司负责。在人事管理方面,国有金融股权管理公司领导
班子由中组部管理,将中投公司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管人”职责划转至特设机构。
当时,课题的成员单位提出了各自的倾向性意见:中组部、法制办、证监会、中
投公司倾向于方案二;国研室、银监会倾向于方案一;保监会倾向于目前选择方案一
,待时机成熟后适时启动方案二;中编办、财政部、人民银行倾向于将两种方案一并
上报国务院。
其实,两种方案的利弊十分明显。方案一对现有格局触动不大,改革成本较低,
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出资人职能相对分散的局面,且不利于财政部实现公共财政目标
。方案二的好处在于,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代表单一,能够设定并实现更为明晰、具
体的可操作目标。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现有格局有较大调整,改革震动过大。
业界一度猜测,“金融国资委”议题会在2012年的第四次全国金融监管工作会议
上提交讨论,但是并未实现。据《财经》记者了解,部委缺乏统一的认识以及改革难
度过大是主要原因。
据《财经》记者了解,新一轮“大部制”改革,“金融国资委”的组建仍未列入
方案重点中,但对于其的可行性研究,仍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大能源部”再折戟
在上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发改委能源局升格为国家能源局。两年后国家能源
委成立,能源管理的格局开始趋向集中。去年以来,组建“大能源部”的讨论渐多。
2012年9月下旬,中国能源研究会公布了一份“能源大部制”的改革建议报告。
中国能源研究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单位,这里聚集了来自能源监管机构
、能源企业的核心研究型官员和权威企业人士。中国能源研究会所发布的题为《健全
与市场经济和低碳经济相适应的能源管理体制》的报告中称,中国成立能源部,统一
制定能源政策,加强能源管理,更有利于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
这份报告与此前流传的版本不同。报告中的能源部将不触及包括能源价格管理和
项目审批权,而会将职能定位在能源战略规划和市场监管上,这或许会比其他方案降
低改革的阻力。
尽管支持报告发布的专家一再声明,上述研究结论仅代表研究者的意见,而并不
代表主管机构的看法,但这份报告还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大能源部的成立是大势所趋。”中国能源研究会一位专家表示:“能源问题越
来越重要,大能源部的管理体制,在国际上是一个趋势。”
不过,对于“大能源部”的反对意见,也从未停止。
原国家能源部部长黄毅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要借鉴之前的监管教训:“如果
成立了能源部,却不给予其相应的权力,那么我就不赞成成立。”
然而一旦能源部强势,则必然陷入与国家发改委分权的斗争之中。“就像孙悟空
怎么逃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国家发改委系统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打来
打去,就变成国家发改委批大项目,能源部批小项目。两个强势部委一起来管能源行
业,将是能源领域的一场灾难。”
“大文化部”缩水
在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中,各界一度认为“大文化部”将成为改革排头兵,此
前中央调研组亦奔赴各地广电系统调查研究。然而,据《财经》记者获悉,目前,“
大文化部”改革速度低于预期,或将在政府换届平稳之后渐次展开。
自2008年“大部制”改革以来,信息技术、文化事业、产业迅猛发展,这对文化
部门的行政体制形成了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对《财经》记者表
示,文化、体育事业具有特殊性,近年来,文化事业、产业的管理体制与现实情况的
发展已经出现了较大矛盾,现有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也应该相应进行变革。
目前,在县市一级,多数广电系统、新闻出版单位、企业已经与文化部门合并,
成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称文广新局)。在海南省,文化部门的“大部制”改革甚
至已经包括了体育部门。正是因为此,业界认为,“大文化部”改革水到渠成。
关于此次“大文化部”的调整方案,此前流传较多的版本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
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将与文化部合并为“大文化部”。而在另一版本中,除去上述三
个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也将被并入大文化部。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
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具体合并方案目前并不明朗。
汪玉凯曾参与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方案设计,在他看来,从去年十八大召开到今
年“两会”召开,时间间隔较短,短时间内,局部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大调整或许将
在一两年后逐步展开。
汪玉凯认为,基于社会环境、现实的变化,此次大部制调整的初衷即在于对近年
来突出的共识性问题,实现理顺职责、避免交叉的目标。以网络游戏监管为例,在过
去几年,就曾出现文化部与新闻出版总署的交叉管理现象。
喻国明表示,随着互联网发展,决策层仍需进一步认识社会环境的变化,改变意
识。在对文化事业的管理上,应该侧重边界而非执着于细节。关于“大部制”改革思
路,他认为,可按照技术、内容、产业等方面划分,加强专业化。对于此轮改革的预
期,汪玉凯表示,改革需要各部门做好思想准备及工作准备,“比起需要做什么,能
做什么更为重要”。
“顶层设计”缺憾
长期以来,中国的改革掣肘于垄断利益、部门利益纠葛,全局性的经济体制改革
十年逡巡不前。因此,经济学家们普遍寄望于“大部制”改革打破政府自身利益倾向
,重新成立类似于国家体改委的实体性改革协调机构,牵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最令人遗憾之处。”一位接近方案研讨的专家告诉记者,即将提交的“大
部制”改革方案中,“新体改委”未列入其中,同时对国家发改委的审批权削弱亦有
限。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仍由国家发改委同时主导“改革”与“发展”。
2003年的机构改革,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与国家体改委并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并
改组更名为国家发改委,在实际上是把短期调控、中长期调控、体制改革、总量控制
等目标一致和彼此关联的宏观调控职能归为一体。国家发改委也因此有了“小国务院
”之称。
发改委掌握宏观调控权、微观项目审批权,同时还在领衔体制改革。而每成立一
个新的部委,都需要面临与国家发改委的职能交叉,不免陷入与发改委的分权纠葛。
国家发改委成立十年来,权力过于集中,既管“发展”又管“改革”等问题颇受
争议。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坦言,强化国家发改委并非真正“大部制”,“因为‘
大部制’是基于市场经济,而国家发改委的超级部委模式是基于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该解决的问题差不多都解决或者碰过了。今后的改革必
然涉及到实质性的、深层的问题。改革必须是要自上而下的,有系统地整体进行。”
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告诉《财经》记者:“中央对改革应该有专门研究的机构,然而
现在没有。上一轮机构改革后,体改委并入发改委,但发改委首要职能是指挥经济运
转的。”
在上一轮“大部制”改革之后,中央曾派出调查组,分析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
题。一位参与调研的专家透露,他们认为各个部门关系并没有理顺。“发改委管宏观
,实际上也管到了各个行业部门,替代了行业部门的决策权和监督权。”这位专家透
露:“其他部委负责行业政策、标准、规划,但是很大部分权力却在发改委、财政部
,行业部门仍然权责脱节。”
纵然留有遗憾,但即将提交中央决策层的改革方案仍将“大部制”向前再推进了
一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
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在努力打破上一轮以“政府职能转移”为主的“外延式
”改革模式,力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现在机构改革方案保密度很高,这是不对的。”接近方案制定的专家对《财经
》记者指出:“‘大部制’改革方案如果真正科学地研究,应该公开讨论,听取各界
不同声音,吸收地方和行业的改革经验——真正的改革应该兼有各种视角。”
本刊记者翁仕友、实习生王佳丽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财经
l*****i
发帖数: 20533
2
看了一下,他的基本思路还是加强政府管控来解决现存问题。并没有意识到法制建设的
重要性,以及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比如食品安全。这个文章的意思,就是要把本来分散
在农业,工商,质检等好几个部门的职能集中到一起来管理。但是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
,政府应该主要提供法律支持和技术服务,监督则应该交给民众组织,这才是正道。简
单说,直接涉及民生的东西必须民主化。老百姓怎么过日子当然应该老百姓自己决定。
而制定国策,法律之类高度度专业化的东西才应该由专家及管理人才为主进行制定,但
是也需要透明公开以方便民众监督。
b********6
发帖数: 35437
3
直接涉及民生的应该全部收起来由国家经营,这样民生成本才低,像铁路客货运都完全
低于其他市场化的东西。
m********5
发帖数: 17667
4
大家看吧, 铁路在习第一任期内会大规模私有化
然后铁道部的管理职能分出来和交通部合并
至于铁道部经营部分的分公司独立出来之后会各自独立上市, 还是先成立总公司, 赚一
笔, 再分拆; 我还没得到消息.
铁道部建设部分也会独立成立公司上市, 但同样是直接引入竞争, 还是整体上市不清楚.
总之屁民没啥好处, 肯定倒霉, 没你们啥事儿
X***P
发帖数: 3230
5
屁民能得到的就是上涨的票价。

楚.

【在 m********5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家看吧, 铁路在习第一任期内会大规模私有化
: 然后铁道部的管理职能分出来和交通部合并
: 至于铁道部经营部分的分公司独立出来之后会各自独立上市, 还是先成立总公司, 赚一
: 笔, 再分拆; 我还没得到消息.
: 铁道部建设部分也会独立成立公司上市, 但同样是直接引入竞争, 还是整体上市不清楚.
: 总之屁民没啥好处, 肯定倒霉, 没你们啥事儿

m********5
发帖数: 17667
6
现在你们看到铁道连年亏损是做帐做出来的
老套路了
主要是私有化的时候高官出最少的钱可以盘下来
然后私有化上市以后就会重新做帐, 冲盈利率
然后大涨赚钱
今后几年会造不少富豪出来, 有关系的一定要去尽量搞股份
话说最开始的私有化国有企业的时候, 很多人都是TG下命令必须入股的, 包括一些军人
,国家干部. 当时的原始股很便宜, 但是这些人觉得是国家下任务让亏本(都是傻逼, 其
实是国家让他们发财). 除了一些坚持跟党走的干部, 基本上没拿几天就去卖, 当时又
没什么规定的市场, 真像卖菜一样讨
价还价. 我们当时收了不少屯着, 那些"聪明"人估计肠子都晦青了. 后来哪儿有那样的
好事,
干部们都不傻了, 原始股想买都买不到. 所以在大陆做事儿一定要跟党走, 党指挥的地
方, 你跟着去, 绝对没错. 炒房一样, 当时市场化, 让你们买房子, 你就使劲买. 党说
不要炒了, 你就不要炒了.

【在 X***P 的大作中提到】
: 屁民能得到的就是上涨的票价。
:
: 楚.

a*******d
发帖数: 7538
7
是啊
民生国计那
好好的高铁蒸蒸日上着怎么就被整了
大部没啥,搞企业化就司马昭了

【在 b********6 的大作中提到】
: 直接涉及民生的应该全部收起来由国家经营,这样民生成本才低,像铁路客货运都完全
: 低于其他市场化的东西。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中编办声明“铁路不会私有化”的惊人后果(ZT)土共完鸟哦 汪洋汪大海负责具体实施国务院改革
财政供养下的临时工群体:待遇低工作苦违规多难道这个大部制就是改革深水区?
河南周口2月查出近6千人吃空饷 财政开支超1亿中共太子党名单 小将们还有什么话说
李克强谈有些审批设立8年无申请:说来好笑张国宝: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世界第一
英媒体称中国将建立超级能源部委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再启动 自收自支减少财政补贴
神州维新变法: 多地试点“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薄熙来和习近平哪个好点?
中编办:计划生育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sohu铁路体制改革或将加快 政企分开迫在眉睫
大部制改革方案或已起草完成 交通部将优先调整铁路部门被指成独立王国 集中公检法等多个系统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改革话题: 管理话题: 大部话题: 监管话题: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