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我不过是贴个LINK,给大家普及一下...
相关主题
眼镜要被砸碎 原来飞夺泸定桥也是假的 我党谎话连篇啊草原英雄小姐妹文艺作品中偷羊贼”实为其救命恩人
谁动了语文课本: 来自民间对课本真实性的质疑国军精锐74师的美式装备还不如人民掷弹兵师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个国军精锐74师比美军强多了
方舟子的逻辑四川建筑物防震标准 ZT
我记忆最深的英文课文就是“there is danger ahead!"[KJPT]新书披露撞向地球苏联宇航员临终遗言(图)
18大中委名单,看有你的发小,同学或者战友吗?历史揭秘·一位前苏联航天员的不归路
中小学课文的真实性?原来我们从小都被骗了那个以前日本孩子内蒙古夏令营的文章
47年74师的火力还不如44年的人民掷弹兵师四川首批藏区干部完成挂职锻炼 半数获提拔重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课文话题: 红军话题: 英雄话题: 扁担话题: 爱迪生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9
发帖数: 3241
1
我不过是贴个LINK,给大家普及一下当年的课本是如何骗人的.
小将害怕事实,所以不肯也不敢正视它们。这是典型被洗脑的表现。不愿意面对事实是
被洗脑的典型特征。
参考文献: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土改前某地各阶级人数和占土地百分比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1 02:50:02 2013, 美东)
我不过是贴个图片,给大家普及一下当年阶级划分的感性认识,比如地主土地大概是贫
农的50倍,中农3。5倍,富农10倍等,大家都长点历史知识。
老将害怕真实数据,所以不肯也不敢正视它们。这是典型被洗脑的表现。看不得数据、
不愿意面对事实是被洗脑的典型特征。
前言:空洞的说教、随意的删改、模凌两可的事实、甚至杜撰一个个“名人故事”,这
样的课文竟然在语文教科书里时有出现。
用名人轶事、好人好事勉励小学生“学习他人好榜样”不断向善向上,出发点和落
脚点固然很好。不过,为达此目的就罔顾故事的真实性,在事实基础上“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有意塑造出榜样的“一张张脸谱美佳佳”供学生们敬仰膜拜,人为扭曲
地树立道德标杆以期成为孩子效仿的准则,这已然违背了教人求善求真的初衷。
本期雅虎学堂将帮您挑出了过往语文课本里的刺,相信这是大有裨益的。正如著名
教育家陶行知曾极力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只要活
的书,不要死的书;只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
内容提要:
是不是地主都像课文中那样为富不仁、阴损恶毒?扁担到底是朱德的还是林彪的?
听说小二黑死于情杀,他到底结没结婚?
本期雅虎学堂着眼于语文教科书中的史实与常识错误、随意删改、另类解读几个方
面,将那些曾影响过我们的课文重新剖析,找出背后的真相。
《半夜鸡叫》:周扒皮实是勤俭致富典范
节选自高玉宝的自传体小说的《半夜鸡叫》现在多以课外读物的方式出现,而在50
年代中期,这篇“立足现实”“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曾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课文里的地主名叫周扒皮,原型周春富,东北辽南地区的地主。
文中说,这个可恶的家伙为了催促长工们早起去干活,半夜三更偷偷摸摸趴到鸡笼
子里学雄鸡打鸣,引起雄鸡纷纷啼叫,鸡一叫,长工们便不得不提早起床。后来,长工
们设计,故意将周扒皮当作“偷鸡贼”痛打了一顿……
这个戏剧性的故事,在嬉笑声中使大家的仇恨得以发泄。“地主是农民不共戴天的
仇敌”这一概念,深深植入了那时孩子们的心灵。周春富等地主的名声也随着《半夜鸡
叫》的流传,变得丑恶不堪——“人人横眉冷对,个个切齿痛恨”,多与刻薄、恶霸等
贬义词联系在一起。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文中漏洞颇多。有个小学生就曾问道:半夜把长工赶
到田里要干嘛?锄草还是锄苗?
真相如何:周春富祖上是闯关东过来的穷人,到了周春富这一代,他勤俭到了苛
刻的程度。无论吃穿都很寒碜,裤腰带都不舍得买,是用破布条搓的。夏天从来不 穿
上衣,后背晒得黑紫。五个儿子各有分工,都非常能干。对几个儿媳也非常苛刻,所有
孩子都穿打补丁衣服。他省吃俭用去买地,见任何人都问:你卖地不?可以 说是勤俭
致富的典范。而史料中并未见他苛刻长工的记载,更有人说他对长工很厚道,吃穿都很
好……
《悲壮的两小时》:宇航员死前真的很淡定?
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讲述的是前苏联“联盟1”号飞船
宇航员科马洛夫,在飞船突发故障无法正常降落,即将坠毁前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安
排工作以及身后事的故事。
文中科马洛夫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无怨无悔。生死离别前的母子对话、夫妇诉请、
父女洒泪等镜头,还有那段面对全国小朋友的忠告,都无比的“悲壮”——
“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先把这次飞行探险情况向您报告,这是比生命
更重要的东西。”……被举国关注的科马洛夫,却目光泰然,就像坐在办公室里正常工
作一样,神色是那样认真,态度是那样从容……
“谢谢!谢谢最高苏维埃授予我这个光荣称号!我是一名宇航员,为宇航事业献身
是神圣的,我无怨无悔!……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
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
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
!”
文末,在科马洛夫来世还当宇航员的自白中,飞船爆炸,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向着
飞船坠毁的方向默默地哀悼……
真相如何:课文中,宇航员临终前泰然自若、无怨无悔,事实果真如此?最近出版
的一本书披露,当年美国情报机构监听到了科马洛夫的临终遗言。当他得知自己将不久
于人世时,美国情报机构的人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绝望的尖叫。科马洛夫大声诅咒地那
些让他乘坐这艘飞船的人……
此外,科普作家叶永烈等也对这篇课文提出数点疑问:1,“联盟1”号升空的时间
不对;2,此次飞行是冷战期间苏联的绝密行动,怎么可能进行电视直播……
《收租院》:刘文彩是四川个人投资办学第一人
1949年大西南解放后,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大地主刘文彩的豪华庄园被开辟成展
览场地,用来展示地主生活的奢华和农民所受到的剥削。刘文彩是四川军阀刘文辉的五
哥,称雄一方,有良田千顷、广厦万间。展览吸引了大量民众前来,反响不错。1965年
,地主庄园陈列馆决定扩大规模,在用来收租的院子里添加一些雕塑,反映农民交租的
情景,目的是对农民进行阶级斗争教育。这便是《收租院》的由来。
《收租院》以当年“恶霸地主”刘文彩收租的场景,述说农民的血与泪……这组雕
塑,在那个强调意识形态的特殊年代,大红大紫,甚至在70年代中期进入小学课本。
作为反面典型的刘文彩,也因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提起他,我们的脑
海里就会有一些词扑腾扑腾往外冒:恶霸地主、剥削农民、水牢、收租院、强奸妇女、
喝人奶……然而,近年证实,刘文彩家中从来就无水牢、地牢、行刑室等,那些都是后
来造的。许多关于他的恐怖记忆和联想,都是由于时代需要虚构的。
那么,真实的刘文彩是怎样的?
真相如何:据刘文彩家乡的不少农民回忆说,刘待人厚道,常对邻里乡亲扶危济困
,特别是到晚年,他个人出资2.5亿元(折合当时200多万美圆)兴办了当时全四川师资设
备最好的文彩中学,并刻碑明示:学校成立之日,刘家不再对校产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
。1945年春,文彩中学第一期招生300余人,全部免费入学。以后各期学生,每期学费
也不过6斗米,收费远低于当时的公立中学。不仅如此,刘文彩还设立“清寒补助金”
,资助贫寒子弟完成学业……
《飞夺泸定桥》:本故事纯属虚构?
红军“飞夺泸定桥”是长征英雄史诗的代表,美国作者索尔兹伯坚的《长征》一书
封面一书封面,赫然就是这座桥。
“重现”红军此举的《飞夺泸定桥》曾是一篇语文课范文:22名红军战士在没有任
何器物的遮掩下,从国民党军队机枪和迫击炮控制的光秃秃铁链上冲过去夺桥,并且无
人牺牲,实为壮举。无掩体、火力扫射、光铁链、无人牺牲……这一切已经超越壮举,
堪称神迹了。文中还有大量言之凿凿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
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
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
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课文中为表现红军战士的英勇,特别交待“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
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而当红军战士到达泸定桥边时,守
城的敌人更是疯狂地叫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真相如何:关于此事,说法不一。有一种观点是,红军过泸定桥时并没有战斗。
支撑该观点的史料是: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故 事
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不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
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离 开了。又
有传闻言,邓小平曾亲口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
实没有打什么仗。”各种说法交织,真相扑朔迷离。
《长城砖》:从太空真的能看到长城吗?
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辨
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这个为几代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曾被收录在了人教版的小学教科书里,题目为
《长城砖》。
自上世纪70年代此话题被一名美国宇航员以个人化的方式无意提及,它便以令人费
解的传播模式和轨道,迅速占领了国人的想象力空间。“长城是太空中惟一视力可见的
人工建筑物”的说法流传甚广。
太空真的能看到长城?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返回地球时,有记者问,你在太空中
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回答:没有。杨利伟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为真言喝彩
,有人坚持“没看到不代表看不到”……
真相如何:平均宽度不足10米、狭窄而不规则的长城,在20公里外就很难分辨,如
果说能从月球上看到长城,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到一根头发丝,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小学生基本知识的形成,教科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太空看长城”误说进入教
科书,也许正是它得以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如果说教科书中的散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诗意表达”,那就需要注释、说明。但教材中并没有。这对学生获得正确知识十分
不利。
《我的战友邱少云》:“未来战士”一号
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李元兴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他曾和邱少云一
起参加抗美援朝中“391”高地的战斗,亲眼看到邱少云英勇牺牲的全部情况,以下来
自他的回忆: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
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
,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邱少云为了大局壮烈牺牲的故事震撼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尤其是他在剧痛之下一
动不动、一声不哼的表现更是成为坚毅、刚强的典范。
邱少云是英雄,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是英雄也是人,不是未来战士,英雄在烈
火灼烧之下,真的能做到一动不动一声不哼吗?
真相如何:有一些常识性的资料可供参考:国外某研究机构把疼痛划分为十级,
灼烧排位很靠前,正常人根本无法长时间忍受,叫喊和移动是自然反应,因为那时 已
经不是大脑说了算的了。所以说,邱少云半个钟头里一动不动活活被烧死的可能性极低
。果真如此,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邱少云在身上起火前或者起火后不久就当 场牺牲了
,燃烧弹燃烧的是他的遗体而不是活体。当然,人死后是不存在什么“顽强的革命精神
和坚强革命意志”的。
《黄继光》:“未来战士”二号
几乎一想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就会想到“堵抢眼”。
1952年,黄继光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
射击。为消灭火力点,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 友阵亡
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
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课文中这样写道: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 米,10米
……近了,更近了……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
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黄继光就在这“冰雹一 样”“暴风雨一样”
的子弹中牺牲了。
黄继光无疑也够得上英雄的称号,但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有人提出了不一样
的看法。
真相如 何:我们且不论一个人在“冰雹”一样的子弹中能爬多远,据史料载,美
军在朝鲜使用的M1918A2轻机枪,弹丸初速为853.4米/秒。高速枪弹遭遇人体 骤然减速
时,造成比弹丸直径大许多倍的严重破坏。当子弹穿过人体而去时,弹道周围组织又将
刚刚吸收的动能向体内猛烈扩散,造成类似“爆炸”般的效应,使人 体内瞬间爆出一
个比弹丸直径大十几倍的伤腔。一颗子弹即足以打烂一个拳头大小的区域,黄继光不可
能“举起右臂”,子弹从离心脏十几厘米远的地方通过,心脏 也可能在瞬间伤腔出现
时遭到强烈挤压而破裂甚至被捣烂。
《爱迪生救妈妈》:大发明家也爱玩穿越?
爱迪生七岁时,有一晚,妈妈得了急病。医生诊断后决定立即手术,那时还没有电
灯,爱迪生把所有的煤油等都点亮,光线还是不够。爱迪生急中生智,利用镜子的反光
原理,使屋子亮了很多。医生成功做了手术,爱迪生的妈妈得救了。医生夸爱迪生用智
慧救了妈妈。
作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总是与各种启迪小朋友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论起
善于观察和积极思考,谁能比爱迪生更有说服力呢?
但是如果这些美德故事没有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恐怕效果会适得其反。毕竟,如果
教材都撒谎了,要怎么教会小朋友不说谎?
真相如何:世界上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在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
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的爱迪生已经是一个40岁的已婚男人 了。也就是说,爱迪生
小时候根本不可能有阑尾炎手术,更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得了
急性阑尾炎的的妈妈做紧急手术。显然,这个故事是虚 构的。
《草帽计》:假故事能不能弘扬真精神?
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长征期间,贺龙用计谋,不费一枪一弹,使敌人自相残杀的故
事。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
州进发。战士们面临着空中敌机和身后白军的双重压力。那时,正是炎夏,贺龙令大家
把草帽丢给追赶的白军。汗流浃背的白军带上有红星标志的草帽后,被自己人炸死……
一边是镇定自若神机妙算的红军,一边是疲惫不堪愚蠢之极的敌军,两厢对比之下
,贺龙的高大形象立现眼前。在很多资料中,这个故事被解读为要教给小朋友善于观察
和思考的好习惯。
贺龙作为开国元帅之一,久经沙场,他的军事才能和聪明才智毋庸置疑,是值得我
们学习的。以名人为榜样、弘扬伟人精神是好事,但是榜样首先应该是客观真实的,一
个虚假故事塑造出的榜样,值得我们去热爱吗?
真相如何:据史料记载,1934年的“炎夏”,贺龙和夏曦领导的红三军还没有开
始长征,而是在湘黔川交界地区游击战。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10 日,此时的贺龙
,并不在江西中央苏区。当“长征”、“飞机”、“从湘西向贵州”,这些条件都可以
满足了,已经是11月了,并非“炎夏”。没了炎夏,草帽计 怎么可能实现呢?
《达芬奇画蛋》:名人再次“被”励志
达芬奇的父亲送他去跟名师学画,老师让他画鸡蛋,开头达•芬奇还挺 感兴
趣。第二天,还是画鸡蛋。第三天,还是画鸡蛋。达•芬奇不耐烦了,扔掉笔不
想画了。老师让他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鸡蛋,看到的鸡蛋果然不一样。达•芬奇用
心地画画,画了好多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鸡蛋。渐渐地,达•芬奇的画越画越
好,超过了老师,老师高兴地笑了。后来,达•芬奇画的《最后的晚餐》和《蒙
娜丽 莎》,成了全世界人民非常喜欢的名画。
名人的号召力不言而喻,尤其是达芬奇这样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绘画大师。他的巨大
成就让这则励志小故事更有说服力。文中所提倡的持之以恒、打好基本功、从小处做起
等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切切实实地影响过很多人的学习生涯。
问题是,这样没有事实基础的美德,值得提倡吗?
真相如何:达芬奇画蛋,除了这篇课文外,在他个人的传记和其它资料中,都找
不到任何相关信息。让人不得不对其真实性有所质疑。此外,达芬奇成为韦罗基奥 弟
子的时候已经十三四岁而且有绘画功底,画蛋故事的可信度有多高呢?文艺复兴时期的
画家们确实和鸡蛋分不开,不过他们不画鸡蛋,他们是把鸡蛋打碎,从蛋黄 来调制颜
料。古往今来,和鸡蛋有关的艺术家只有一个,是建造佛罗伦萨花之圣母教堂大圆拱顶
的布鲁内莱斯基。
《朱德的扁担》:一根扁担里藏政治
作为新中国启蒙教材的著名篇章。长久以来,《朱德的扁担》成为了全体中国人童
年记忆的一部分。
《朱德的扁担》叙述了一段小战士为了阻止朱德亲自挑粮而藏扁担的往事。由于其
内容的真切、感人,被收录在1958年出版的《星火燎原》中。随着《星火燎原》书系的
热销,《朱德的扁担》一文也很快传开。这篇同名短文与其他35部作品也共同编入了当
时的小学课本。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林彪接替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随即成为政坛最为炙手可
热的人物。1967年2月,当全国各地小学生结束寒假,重新步入课堂时。 老师们翻开书
本时惊奇的发现,新版《红小兵》课本中原来题为《朱德的扁担》一篇的题目已经改名
换姓成为了《林彪的扁担》。而内容上除去把“朱德”换成了 “林彪”其他全无变化。
数年之后,林彪事发,《朱德的扁担》再次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一条扁担,就这样
反反复复的被改换姓名,出现在两代中国儿童的记忆中。
真相如何:政治对教材的影响绝不仅此。新中国第一批教材中,选取了一些国家
领导人的作品。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曾让编辑们好生为难:标题有歧义,到底是 谁
的回忆?叶圣陶无权拍板,最后在请示中央后,获准改为《回忆我的母亲》。闻一多《
最后一次演讲》中,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位和蔼可 亲的学者
,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那样的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
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谁给阶级兄弟投毒了?
入选多个版本语文教材的新闻特写《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曾经感染、激励数代
中国人。在近半个世纪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它是一段“千里救急”的故事:
1960年2月3日深夜,一箱来自北京新特药商店的二硫基丙醇,被及时空投到山西省
平陆县,当地六十一个中毒民工因此脱离了生命危险。
事件发生后,2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报道中毒事件时,将这一事件上升为“
崇高的阶级友爱精神”:
阶级友爱,情深似海。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
不相识的人,热切地向你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但是,六十一个农民工为何集体中毒?投毒者又是谁?这个事件的内幕和当事人的
命运,却被刻意抹去了。
背后隐情:投毒者名叫张德才。他本是太原钢铁厂的一名工人,老实本分,但肃
反运动袭来时,这个曾在建国前替“反动政府”当过差的中年人,失去了工作,进 了
劳改所。之后,因表现很好,他成了排长。但再后来,他的“罪恶历史”又被揭发出来
。一场接一场的批判会,张德才被定性为“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企图破 坏,蓄谋已
久”。被批臭后,张德才想为女儿买双鞋都借不到钱……
《草原英雄小姐妹》:阶级敌人怎能当英雄?
1964年2 月9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成就了两位家喻户晓的英雄——“草原英雄小
姐妹”。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为生产队放羊时遭遇暴风雪,为不使生产队遭受损失
,两 人始终追赶羊群,直至晕倒在雪地里。因为严重冻伤,二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截
肢。由于她们的英勇事迹,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经过报纸、刊物、舞台、银幕和课本的立体式传播,小姐妹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小英雄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关于英雄背后的英雄,课文中是这样写道的:“这时候,铁路工人王福臣叔叔发现
了她,连忙把她带进屋里,用雪搓她的双手。过了一会儿,龙梅暖和了些,才断断续续
地吐出几个字来:‘公社的羊……还有妹妹……在山坡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王福臣,仅仅是一名救人现场的目击者和事后照顾者,救助
小姐妹的另有其人。这个救人英雄为何被冷藏呢?
背后隐情:几十年后,不为人知的往事被人逐渐披露:原来,真正救助小姐妹的
是一个名叫哈斯朝鲁的中年男人。多年来他被冷藏的原因,和他的身份密切相关 ——
他是一名“阶级敌人”。哈斯朝鲁1957年被认定为“右派”,成了劳改犯。他的劳改地
点是茂旗草原。1964年,正是在这片草原上,哈斯朝鲁救了“小 姐妹”。但是,在当
时劳改犯是阶级敌人,怎能是救人的英雄?于是,救人的主角替换成了王福臣,他是一
名共产党员……
《小二黑结婚》:“被圆满”的情杀案
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进步青年小二黑、小芹追求爱情
自由,与落后父母二诸葛、三仙姑产生矛盾。在边区政府的做主下,一对有情人终成眷
属,双双投身革命。
2006年,作家赵树理百年诞辰。这年3月,《大众收藏报》举办收藏品拍卖。在征
集的拍品中,发现了一张山西省左权县政府刑庭于民国32年(1943 年)6月5日签发的刑
事判决书。经鉴定,这张泛黄的纸片,竟是作家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
小二黑原型岳冬至的真实案例判决书……
背后隐情:小二黑和小芹的原型——民兵队长岳冬至和妙龄女孩智英贤倒也的确
是追求恋爱自由的“进步青年”,不过两人却被定为“乱搞男女关系”。忽然有天,
小二黑岳冬至死了,吊在离家不远的牛圈横梁上。根据后来判决书所言,岳冬至是被谋
杀,凶手则是四名村干部,他们中的三位与智英贤也有微妙的情感关系,因而 “争风
吃醋,怀恨在心”。
结语:可怕的“教育洁癖”
我们自古就有一种 “教育洁癖”,就是喜欢把孩子放在无菌环境里,杜绝一切负
面信息,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出健康、纯洁的心灵。
其实,无知不代表健康,更不代表人格的健全和完整。孩子总会长大,总会到外
面世界接触细菌。如果之前的环境太纯洁无垢,可以想象,一下子接触现实的孩子 免
疫力将是何等缺乏,心灵会受到多大震撼?从童话世界走出来的他们,会不会抱怨长辈
过去的欺骗,就此埋下沟通的鸿沟?会不会因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而愤 世嫉俗,
叛逆不驯?
教育,从来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懵懂无知,再一下子长大,
还不如一开始就教会他们:现实总是不完美的,公平总是相对的,在此认知基础上,学
会辨析善与恶、是与非。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让每个人学会如何认知自己、如何
看待大千世界。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52&id=8457981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四川首批藏区干部完成挂职锻炼 半数获提拔重用我记忆最深的英文课文就是“there is danger ahead!"
我觉得马克思那一套18大中委名单,看有你的发小,同学或者战友吗?
小白兔要修川藏铁路了中小学课文的真实性?原来我们从小都被骗了
印度一男子为赎罪娶狗为妻(图)47年74师的火力还不如44年的人民掷弹兵师
眼镜要被砸碎 原来飞夺泸定桥也是假的 我党谎话连篇啊草原英雄小姐妹文艺作品中偷羊贼”实为其救命恩人
谁动了语文课本: 来自民间对课本真实性的质疑国军精锐74师的美式装备还不如人民掷弹兵师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个国军精锐74师比美军强多了
方舟子的逻辑四川建筑物防震标准 Z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课文话题: 红军话题: 英雄话题: 扁担话题: 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