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北斗总设计师孙家栋:卫星导航是智能化社会的基础 民用需要政府帮助
相关主题
北斗的野心:2015年攻下三成市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0月下旬完成亚太织网
第八颗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基本建成2018年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将发射4颗
中国成功发射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十二五”末可基本摆脱对GPS导航的依赖
中国成功发射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总师:北斗精度可达毫米级 让国外万元设备降到白菜价
准备好揍日本了:第16颗北斗卫星昨夜发射 已具备区域服务能力 来源: Remote 于 2012-10-25 19:59:10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北斗全球组网为何让欧美恨得牙痒?近日传出更大猛料
伽利略系统崩溃,24颗卫星全出事中国终于可以跟GPS说拜拜
中国北斗系统:还没到挑战美国GPS的时候中俄再次联手,“世界的北斗”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将向全球提供服务一支穿云箭,北斗迎来第42,43号成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北斗话题: 孙家话题: 卫星话题: gps话题: 颗卫星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i
发帖数: 4877
1
北斗系统和探月一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本月22日至23日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中巴双方有望签署
有关北斗系统在巴使用的合作协议;5月22日,十六届北京科博会开幕,中国航天科技
集团将第一次参展,展示北斗系统最新成果;5月15日至17日,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举行;芦山地震发生后,北斗终端设备为抗震救灾提供应急导航定位保障。已正式运行
半年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一次成为焦点。
日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接受新京报专访,详说北斗,回忆自己的科技
人生。
孙家栋,1929年4月生,今年84岁。辽宁省瓦房店市人,中科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总设计师,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两项国家科技
进步奖特等奖,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小行星第148081号正式命名为孙家栋
星。
【谈北斗建设】
北斗二期可以很好地工作8年
目前的区域网能用到2020年,届时14颗卫星基本完成工作,全球网络将组成
记者:北斗系统正式运行半年了,系统的性能怎么样?精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
孙家栋:北斗系统建设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天上这部分表现不错,到现在为止没有太
大问题,精度也都达到了预期。
卫星在轨道上飞会受到各种干扰,就要调整,在天上也有个磨合的过程。时间越长运行
越稳定,调整的时间就越少,得到的精度也会越来越高,这个网能很好地工作8年。
记者:这8年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孙家栋:从去年正式运行开始计算。北斗二期的第一颗卫星和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时间差
了两三年,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承诺的8年,是组成网工作8年。
记者:8年以后呢?就不能用了吗?
孙家栋:这是一个长远的建设,不像手机,过一段就换个新的。北斗作为国家的一项空
间基础设施,就像电网,社会开始用电了,你的电网不工作了,没有电了,这绝对不行
。所以国家现在正式安排第三期,全球组网,不仅要保证区域性能衔接上,同时还要过
渡到全球,扩大应用。
现在的计划是到2020年要把全球网络组成,替换这个网。因为目前的区域网保证能用到
2020年,届时这14颗卫星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当然,这之后区域网也还能再用一段时
间。
记者:2009年以来,北斗卫星的发射保持了每年4颗左右的频率。以后发射密度还会像
以前一样吗?
孙家栋:发射的频率密度比之前还要高。因为使用寿命是从组网成功以后开始计算的,
将来全球性组网,很可能要到30多颗卫星。按照之前的密度,发射第一颗星到最后一颗
星,可能要5年,那么第一颗星就在天上白白浪费掉了5年寿命。
【谈北斗民用】
“必须有一个市场对北斗的认可过程”
孙家栋称,北斗国产芯片还有差距;在推动民用上一定要有政府的影子;北斗的建设成
本很难收回
记者:在导航领域已经有GPS了,而且是免费的,为什么还要做北斗?
孙家栋:经济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打个比方,中国汽车这么多,如果你自己
国家不生产汽油,你的汽车工业将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要有个风吹草动,会面临怎样的
状况?现在大家对信息危害理解不深,实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将来各行各业管理
和控制都要智能化,智能化有一条,就是需要定位和时间标准。
记者:北斗能竞争得过GPS吗?
孙家栋:美国的GPS在几十年以前就投入使用了,空间信号是免费的,占领了全球大量
市场。在我国也是,北斗没上天以前,基本上导航就是GPS,GPS就是导航,这个工程的
代号成了这个行业的代名词。
在这种情况下,你在民用领域推进绝对有个过程。老百姓会问,你天上的卫星可不可靠
?性能稳定不稳定?他们会拿GPS和北斗比较。说句实在话,当年电视机刚国产化的时
候,买电视机我也要想想,是买外国的还是买国产的,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有没有爱国心
的问题。所以,必须有一个市场对北斗认可的过程。
记者:是不是需要国家强制推行?
孙家栋:在推动北斗民用上,一定要有政府的影子。到底用什么方式推动?确实是一个
新课题。现在完全靠企业自己办这件事确实很难,GPS的价格、产品占的优势比我们多
得多。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下再多的工夫,产品搞得再好,芯片再小,跟GPS的芯片
性能是同等的,但它的量也上不去。量多和量少,价格的区别非常大。
记者:政府以什么形式推动更合适?
孙家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地方管理部门做了很多工作,用了很好的形式。他们
把有关的企业联合起来,从芯片开始,一直到最终的产品,互通有无,重复的地方不搞
无序竞争,不让企业投入很大的代价做自己不擅长的环节。
记者:很多人有疑问,现在北斗不是运行了吗,我们的手机怎么还没用上?
孙家栋:还要有个过程。最简单的问题,接收北斗的信号要有个芯片,这个芯片要小到
一定程度,功耗小到一定程度,手机才能接受。如果不管你芯片有多大,我都想办法给
你装进去,技术上是可以做到,但手机会像当年的大哥大一样大,大家肯定不接受。
现在深圳有的企业生产的北斗芯片已经可以在手机上用了。用手机接收北斗信号,这绝
对是发展方向,将来还会和互联网结合。
记者:北斗民用市场很大,但是建设北斗系统投资也很大,成本什么时候能收回?
孙家栋:恐怕美国GPS也收不回来成本。建这个网的出发点是国家安全,不是挣钱。在
这个基础上,可以提供民用,谁会用这个信息就可以开发产品,民用这块发展起来以后
,国家可以从这个市场收税。
但是要靠收税收回建设成本,那做不到。如果像高速公路一样,按多少年收回成本来定
收税标准,那就把这个领域的产业都给打死了,谁也承受不了。
【谈航天队伍】
航天队伍平均不到40岁
现在只要国家提出任务,给足经费,中国的航天队伍完全能满足国家各方面需要
记者:每次北斗卫星的发射您都要亲临现场,为什么一定要去?
孙家栋:作为航天工程技术的主要负责人,到产品最关键的时刻,你不到现场,你在家
里坐着踏实吗?发射卫星,就是成功和失败的博弈。打不成,就是十几个亿的损失,上
千人、甚至上万人多少年的劳动付之东流。
你受国家的委托来办这件事,能不到现场吗?说老实话,像我这样的人,到不到现场影
响不大,因为现在这支航天队伍非常成熟,已经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程序、制度和规划了
。只是一旦有风吹草动,大家觉得有这么个人在场,心里踏实一点。
记者:现在的航天队伍有多成熟?
孙家栋:就像足球队,我们中国足球,球员个人水平可能都很高。但中国足球不如人家
,我感觉就是磨合的水平不行,别人还没领会到,你这球就踢给他了。
现在航天已经发展成了队伍,不是单兵,磨合得很好,绝对不像上世纪70年代我们搞第
一颗卫星的时候,大家热情很高,但没有经验,今天不知道明天该干什么。
记者:如果拿足球队来打比方,中国航天队伍的水平是个什么层次?是巴西队、阿根廷
队这种水平?
孙家栋:这个不好比,大家也没在一起联赛过。总的来讲,中国现在的航天队伍已经做
到了这一点:只要国家提出任务,创造一定的条件,也就是经费,都可以做到。这支队
伍,我认为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各方面需要。
要跟其他国家比,我认为中国航天最大的优势就是队伍年轻,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关键
岗位也就是40岁,一般一个项目周期是5年,到他60岁退休,还能干4个回合。
【谈科技人才】
“社会应更尊重科技人才”
在社会上,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到底是什么分量?
记者:您80岁大寿的时候,近百岁的钱学森给您写过一封鼓励的信。
孙家栋:他那封信我收到后非常感动。从上世纪50年代跟钱老接触,我就感觉到他既谦
虚又和蔼可亲。平时跟我们一起研究问题,从来不拿出他是权威的架势,而是非常诚恳
地和大家交换意见。只要你有一点突出的地方,他就把你选出来,让你发展。
记者:您是不是扛起了钱老留下的大旗?
孙家栋:我绝对起不了钱老的作用,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回想起来,在钱
老的领导和培养下,我在航天队伍几十年,也尽了自己的力量,只能这么说说而已。我
反复说,航天是靠集体力量,任何一个人进入到这里,他都这么成长。
记者:钱学森留下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从自己
的经历来看,您怎么回答他这个问题?
孙家栋:钱学森之问,我确实有点回答不上来,好像钱老他也没回答上来。我认为这不
足为奇,因为中国社会最近这一二百年,科技事业方面确实是受到外国的压迫和影响,
没得到很好的发展。
再有,社会上对科技的风气,有点问题。比如说尊重人才,不是说领导非常着急就能解
决的。仔细观察观察,在社会上,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到底是什么分量?我到过一
些国家,不管你是哪一行,只要工作干得好,就都受社会尊重。
现在咱们这个社会,还不好说,可能还需要有个过程。现在国家不断提倡,社会的认识
也在提高。
【谈晚年生活】
“把北斗当做最后一站”
每天活动活动,散散步。但是说实在的,在家的时间也不多。
记者:您现在的工作还那么忙吗?有退休的打算吗?
孙家栋:院士没有退休制度,只要我愿意,就可以继续工作。现在大部分时间在搞北斗
,他们有事就找我来参加一下,没事的时候我就在家,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
我现在想,把北斗当做最后一站,努力跟大家一起推广北斗的应用成果。其实北斗的地
面应用,应当说不是我们搞工程建设的任务。就像广播电台建起来之后,你就不用操心
人家买电视机的事了。但北斗有点特殊,它带来一个新的安全问题,包括社会安全和经
济安全,可能有些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你认识到了,就要为国家负责,尽量帮助推动。
记者:现在的业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孙家栋:每天活动活动,散散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搞航天起,就没有不加班加点的
时候,周末基本没有休息过。现在比过去在家的时间要多一些了,但是说实在的,在家
的时间也不多。
记者:除了北斗,您还关心其他方面的科技进展吗?
孙家栋:现在北斗我还说点话,其他的事情,只要能不说,我就不说了。我怕没帮忙,
反而添乱了。
■ 最新进展
北斗二期将研制4颗备份星,其中两颗生产完毕后将尽快发射;到2020年还将发射30余
颗卫星,覆盖全球
已于去年10月正式运行的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将研制4颗备份卫星,其中两颗生产完毕
后将尽快发射。日前,北斗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透露,到2020年,
北斗导航系统还将发射30余颗卫星。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计划分三步走,先建立试验系统,
2012年实现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网络。
2003年,北斗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含一颗备份卫星)的试验系统;2005年,系统正式启
动建设;到2012年10月,北斗二期工程共发射了16颗卫星。
据孙家栋介绍,16颗卫星中有一颗为试验星,有一颗因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其余卫
星组成了“5+5+4”的导航网络。北斗二期预计正式的组网星为12颗,但在研制过程中
考虑到我国周边地区的平均覆盖,就增加了两颗组网星。
他表示,该网络正式运行以来,卫星工作正常,提供信号稳定。虽然14颗卫星已经留有
余量,但考虑到为用户负责,卫星研制单位已经提出再补充研制4颗,作为备份星。
“卫星从生产、组装到发射,需要6至8个月,一旦在轨卫星出现问题再考虑补充,时间
过于紧张。因此4颗备份卫星生产完成后,将发射两颗‘以备万一’,其余两颗在地面
准备,确保系统工作绝对可靠。”他说。
孙家栋称,北斗系统卫星工作寿命为8年,到2020年,北斗区域导航系统的14颗卫星基
本完成工作。在此之前,将再发射30多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接替北
斗二期。
孙老的几句话
●我们提倡大家用北斗,但不要排斥GPS。以后我们的设备要做成可以兼容的,一旦GPS
发生风吹草动,北斗完全可以独立正常工作。只有这样,在信息安全上我们才有自主权。
●从载人航天以后,中国航天在质量上有了一个飞跃。给你交代个任务,告诉你这是杨
利伟上天要用的,你心里明明白白的,这要是出了错,杨利伟可就回不来了。
●现在航天技术发展非常快,你一手研究当前的产品,一手还要研究下一步的需求。要
搞原始性的创新,搞别人没干过的,我自己想出新道道,一步就走到前面了。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3_05_21_146110.shtml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一支穿云箭,北斗迎来第42,43号成员准备好揍日本了:第16颗北斗卫星昨夜发射 已具备区域服务能力 来源: Remote 于 2012-10-25 19:59:10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国一消息,让美国太空领域地位难保伽利略系统崩溃,24颗卫星全出事
北斗导航发威,美国GPS“地位不保中国北斗系统:还没到挑战美国GPS的时候
tg的北斗能用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将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的野心:2015年攻下三成市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0月下旬完成亚太织网
第八颗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基本建成2018年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将发射4颗
中国成功发射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十二五”末可基本摆脱对GPS导航的依赖
中国成功发射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总师:北斗精度可达毫米级 让国外万元设备降到白菜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北斗话题: 孙家话题: 卫星话题: gps话题: 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