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转一个北朝的《前进,达瓦里希》的影评
相关主题
感动我们逝去的理想的小电影--难以置信的作品:前进,达瓦里希!中国职场就是那样子摆谱的
消逝的单位成都:行李超重没?上地铁前先过秤
美国车间医院中国车间医院咱都干过谈一下改开以来的先富吧
【转载】 是谁制造出了不买日货的蠢货?说了几句外国人有的和畜生没啥区别,竟然
五块钱,一条命--经历文革后第一次工资调整作为西安人,聊聊对农民的歧视
必须坚决粉碎走资派企图通过国企私有化公开违宪的 政变最近接待了一个国内访问团
刘云枫:当马克思遇见孔老夫子 (转载)今天,我们亲身尝试了一块切糕zz
[KJPT]马云:最讨厌天天说公司不好 还不走的人 (转载)据说现在大陆的大学,每年都会挑选新生处女,让中层干部破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生活话题: 苏联话题: 角度话题: 个人话题: 积木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T
发帖数: 5156
1
本帖最后由 人胖鸟瘦马毛长 于 2013-6-22 10:57 编辑
作为一个80后,很惊异这个作品出自一个90后之手。在我看来,这个短片表面上是在缅
怀苏联,描写苏联解体前后,其实是“贾宝玉叹晴雯,哭的是自己。”描写的是一个孩
子眼中80-90年代北方城市的生活变迁。没错,正是我的童年和经历。
苏联的这条线索不提了,我打算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是80-90年代这个时期
儿童的个人生活感受。
作为个人,小女孩的经历和感受,就是很多人经历过的感受过的,在这个时期,有无数
的人经历了“拆迁上楼”这个过程,以孩子的视角反映了这前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感受。
1 开篇第一句台词:”这就是我的家,当然不是这些破烂的平房“。
个人角度:这句其实是正话反说,拆迁前的物理意义上的“家”,就是破烂的平房。帝
都南城二环外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都是这种样子。当然比画面里稍微现代点。
虽然在50年代初爷爷奶奶那辈就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虽然父母在工厂、机关工
作,但其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难说是现代的,或者工业化的。和片子里一样,家里也养
过很多小动物:猫,鸡,鸭,刺猬,乌龟,青蛙,至于夏天,还有各种草虫:蝈蝈,蛐
蛐,油葫芦……这种半乡村的生活对我来说一直持续到拆迁为止。
2 积木的大楼
个人角度:这个“家”是小孩子玩游戏、展开想象的精神家园。
可能是积木,可能是工厂学校的沙石堆,煤堆,或者是某处废弃的房子的房顶。总之,
往往是大人不关注的角落,只有小孩自己才知道的“秘密”的地方。
3妈妈上班,把楼踢了:小孩子茫然说“再见,同志”
个人角度:小孩长大了,大人不再陪小孩玩了(或者,不再像小时候那么认真地陪小孩
玩了)。大人也不会重视孩子游戏的感受:泥巴、沙土堆出来的“房子”会被踩掉;小
儿书、漫画书会被忽然卖掉,丢掉。
4 妈妈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支持我们的建设,但并不能否认他的伟大,我们的战
士,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
个人角度:那时候接受的教育作为一种惯性,还是重视社会主义的:红领巾是烈士的鲜
血染成的,为了抢救山林而死的赖宁是少年英雄。挖社会主义的墙角是要被BS和批判的
,老师会因为学生写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严厉批评,找家长来一起挨训。
5游戏,捉贝利鸭
个人角度:父母是双职工,儿童时是很自在的,可以和小动物玩,也可以和其他小孩子
玩。
不像现在的小孩很早就要学英语,参加各种补习班(当年奥数是小学四年级了才去学的
)。那时的孩子的精神生活,游戏时间其实是很多,而且那时的城市还没有这么多多楼
房和汽车,有很多这样的空地或者安静的角落,所以,童年其实还是很幸福的。
而且游戏的时候是很有投入的,就像小学课文里那个站岗到天黑的苏联小男孩一样。扮
演李向阳和铁道游击队,把废弃的工棚当成火车车厢,把房顶当成车顶。像《桥》里一
样,模拟大家对表,然后特务进来……
6突然早回家的妈妈、死宠物、卖书
是一个转折,孩子眼中的生活从此急转直下。
个人角度:87-88和92-95的涨价。同时 “第二职业“开始兴起。机关单位流行”下海
经商“,孩子当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此外,宠物死了或者小朋友搬家转学了,也确实是我当年最痛苦的时刻。因为陪自己玩
的玩伴又少了一个。养的两只猫死的时候,哭了好几天,以后再也不养动物了。
卖书。好熟悉的台秤。当时科研单位军工单位都普遍不景气。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
的。
7 拆迁。
个人层面:无数家庭经历了拆迁上楼。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大多数人,大多数家庭来说
是喜悦的,欢天喜地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但就是有片中小女孩一样觉得生活方式改
变并不好的。对“大杂院”“筒子楼””城中村”的生活依依不舍,对新的生活感到陌
生和不舒服的人。比如我。
而且,妈妈对宠物的看法和态度就是包袱和累赘
而这时的中层干部,除去少数参与瓜分国资的盛宴的之外,更多的就和这个小姑娘一样
,只是在被动跟着走。自己也茫然,不理解。
8 上楼
“我们的大楼会不会被美国炸掉?”
这句明显是今人才能问出来的,是一种后人追记和讽刺了。当时“上楼”的人们可没考
虑这么多。在当时大多数人的眼里,“美国”就是伟光正,先进,发达,完美的象征,
直到99炸馆。
从这点上来看,现在还有很多人对美国的看法停留在80年代,永葆青春乎?冥顽不化乎?
9 ”积木被忘记了“,床上的新玩具。
个人角度:随着成长、搬家,总要丢掉很多旧的,很珍惜的东西。对我来说是养青蛙的
水缸,养刺猬的木箱子,福万的1/48的坦克模型,发黄的小儿书……
国家角度:上楼是经济起步了。而积木是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象征着共同富裕,群众路
线……渐渐的,人们开始发现:这些“不会忘记带了吧”?
妈妈的答案是“新家要有新玩具”,新的经济基础要有新的上层建筑嘛。方方面面都在
与西方接轨,从城市面貌,到生活方式,到思想。此外,80后是在“中日夏令营”这种
段子下成长的,从小最讨厌的就是“一个叫外国的地方住着一群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
何”:
这种落差之下,基层干部群众“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也就是自然的了:
10看到苏联解体消息,妈妈“背叛”了。
个人角度: 更多是反映一种随着成长,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感受。苏联解体的消息其
实对当时的小孩子到没这么大冲击。听到大人们讨论各种洋玩意其实好奇跟风的更多。
国家层面:“妈妈”对于苏联解体是开着静音,没有任何感觉的。而且正在切磋“资产
阶级生活方式”,嗯。社会主义理想消失,腐败盛行,和西方接轨,引进各种新鲜东西。
“妈妈背叛了我们,他们都背叛了我们!”。我立刻想起下岗改制过程中,街头巷尾那
各种骂声。从以前“爱厂如家”,“心贴布,布贴心”到“谁家孩子谁抱走”“腾笼换
鸟”“买断工龄”……在大多数基层群众眼里就是背叛。而很多中层干部,可能今天在
劝说工人下岗,明天下岗的命运就落到自己身上。感受和“小女孩”差不多:
11小女孩飞奔到拆迁工地,回忆起想象中和小动物们参加卫国战争,保卫倒塌的积木。
为什么不哈苏的人看了这段也会感慨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幻灭”吧。
个人角度:我确实回到已经被拆掉的“家”去看过,回忆以前“好时光”。消失的是整
片街道,大部分小时候的活动空间。通过对童年自在生活的美化的回忆,由此一种对成
长过程的反思和回忆,对现在长大以后“压抑”“紧张“的生活的排斥与质疑。
从小到大这个过程,失去了什么?有些再也找不回来了,值得吗?
国家角度:
通过小女孩去回顾苏联卫国战争(t34/76 La5)和内战的场景(装甲汽车,布琼尼帽),
体现了苏联对于中国意义:苏联从生到死都在给中国做老师,从正面老师到反面教员。
小女孩视角下的保卫国家的回忆+苏联解体的结局,完全符合悲剧的审美价值:创造->
幻灭。中国的中下层因为不希望自己真的经历苏联解体之后的结局,不由得不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不难想象,这种结局加之与我们会是怎样:
当年能造出T34的伟大工业化国家,现在堕落到了靠买资源能源过日子。要从中国大量
进口拖拉机和重卡了:
当年那些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流血牺牲的烈士们,如果最终就是这么个结局,那么他们当
年的奋斗和义无反顾,还值得吗?!
活着的人,对得起他们吗?!
“阶级的部队,阶级的英雄,阶级的意志,阶级的心”……随风而逝了吗
这段既是在缅怀苏联的成就,为解体而惋惜,同时也是在缅怀老一辈的TG和 担心中国
将来是否也要重蹈覆辙?我们也会经历去工业化,也会丢掉自己的英雄么?
用孔庆东在《国文国史三十年》里的话来说就是:”从理论上说,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但是如果哪天党不代表人民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断裂的时候(比如那个逯军)
,你选择站在党一边呢,还是选择人民一边?
显然片中的小女孩是选择了后者。她找回了积木,虽然已经倒塌了。她的衣服换成了卫
国战争时的军装,拿起了波波沙,守卫着这堆积木。反映了一种对曾经的”集体主义“
观念的肯定与认同。能找回来,别丢了,说不定以后就能重新搭起来。
12其他
Flex把“最高指示”交还给她:“前进,同志”。嗯《儿童团团歌》、《少先队队歌》
其实大家都会唱的,都能记起来的。
此外,对于“妈妈背叛了我们,他们都背叛了我们!”之后“怎么办”的问题,虽然片
中给出的回应是片名”前进,同志“。但是对于俺们这代人来说,国际歌就是现成的答
案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用革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前
汉亡了有后汉,他们不干我们干”。
以上,就是一个30岁的胡同串子的观后感,一个城市中下层对80-90年代社会剧变转型
期的经历与感受。
s**********e
发帖数: 33562
2
豆瓣上面的吧。
上面的打分要不是5分要不是1分,爱的爱死了,恨的恨死了。
g***j
发帖数: 40861
3
刚才你这贴怎么消失了?
z***y
发帖数: 13818
4
一个年轻女人,其意识形态犹如古董.
长叹.
D**********R
发帖数: 25234
5
此外,80后是在“中日夏令营”这种
段子下成长的,从小最讨厌的就是“一个叫外国的地方住着一群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
何”: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r******y
发帖数: 12263
6
我还比较幸运 有个哥哥 而且有老家亲戚 每年暑假都回乡下呆个3个月
r**********g
发帖数: 22734
7
潮流是循环的。

【在 z***y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年轻女人,其意识形态犹如古董.
: 长叹.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据说现在大陆的大学,每年都会挑选新生处女,让中层干部破处五块钱,一条命--经历文革后第一次工资调整
猥琐男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转载)必须坚决粉碎走资派企图通过国企私有化公开违宪的 政变
沈阳卫生局长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层干部学历低素质差混吃等死刘云枫:当马克思遇见孔老夫子 (转载)
”新常态“新解(无责任转贴)[KJPT]马云:最讨厌天天说公司不好 还不走的人 (转载)
感动我们逝去的理想的小电影--难以置信的作品:前进,达瓦里希!中国职场就是那样子摆谱的
消逝的单位成都:行李超重没?上地铁前先过秤
美国车间医院中国车间医院咱都干过谈一下改开以来的先富吧
【转载】 是谁制造出了不买日货的蠢货?说了几句外国人有的和畜生没啥区别,竟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生活话题: 苏联话题: 角度话题: 个人话题: 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