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e 发帖数: 10963 | 1 周恩来道出遵义会议的真相 1975年11月15日:“我想在生命最后时期,还是要自
我反思、检讨、澄清若干事件。尽管是晚了,但总不能让其错、假继续下去。历史谁也
篡改不了。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是确立了张闻天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是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要把歪曲的历史更正过来,好在当年参加会议的同
志还健在。”
周恩来在临终时跟邓大姐所说的一句话:“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这说
明周总理是带着“一肚子意见”去见马克思的。在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是谁也不敢说一
个“不”字的。当然对周恩来来说,已经到了临死前夕,没有什么“敢不敢”的问题,
但是他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把这“一肚子意见”说出来以后,将会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带来又一场的大灾难,因此他只好“忍”了。我想:在与毛泽东同一代的领导人中,
周恩来的这一段话是有代表性的。
2007年4月,看到《邓颖超日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周恩来在临死前夕与他相儒以
沫几十年的夫人邓颖超的私下谈话内容。虽说不上“一肚子意见”,但也算得上是周恩
来的内心自白,而且主要是对毛泽东的批评意见,具有深沉的反思内涵。邓颖超以“日
记”的方式记录了周恩来发自肺腑的话。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周恩来的“最后遗嘱”。
至于所谓“一肚子意见”没有说出来,是指没有公开讲出来。不但场合不同,而且
广度与深度也不同。
万幸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像《邓颖超日记》那样过去属于严格保
密的档案材料,终于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传阅。而在当前信息时代,要完全控制住是不可
能的。这样,今天的中国老百姓就有可以获取这类信息。
* * * *
《邓颖超日记》——记载周恩来的内心自白
《争鸣》记者
2004年3月,中共对邓颖超日记作了启封,有限范围内作党史研究用。邓颖超日记
,记录了周恩来病危期间与邓颖超的谈话,真实地表现了晚年周恩来的形象。他对自己
的一生进行了反思,反思自己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后历次政治事件中,作出了违心的
抉择。
周恩来逝世30周年的“周恩来思想研讨会”:今年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30周年。
中央党校、中央理论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曾召开“周恩来思想研讨会”。开了四
个下午。会上首先公开了邓颖超日记档案、周恩来病危期间与邓小平、叶剑英的谈话档
案。会上,对周恩来一生予以较高评价,但对周恩来在多次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
时刻,背弃了原则作出迁就,造成历史性灾难,感到沉痛。这一切,可以从邓颖超日记
中得到印证。
1978年10月,邓颖超就自己的日记,向中央政治局请示:“如何处理有关资料档案
?”叶剑英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告知邓颖超:“现在工作繁多,也很复杂,还是你
保管好。”
1981年7月2日,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后,邓颖超又提出有关资料问题。中共中央总书
记胡耀邦,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邓颖超说:
“常委和部分政治局委员都看过,还是由你保存比较合适,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党内团
结、党的形象、毛主席的功过七三开评价、人民对总理热爱等方面。”
直至邓颖超逝世后,她的日记一直由中央政治局属下的机要局保管。
2004年3月,中共对邓颖超日记作了启封,有限范围作党史研讨,不作政治结论。
周恩来病危期间,毛泽东拒往探视
1975年1月24日,周恩来病情恶化住院,直至1976年1月8日逝世。在这一年中,中央医
疗小组先后在5月7日、7月11日、9月25日、11月12日、次年1月5日发出五次病危通知。
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叶剑英、陈锡联提出:“主席能否
安排到医院探望一下周恩来?”毛泽东迟疑一下说:
“我可不是大夫。” 1975年9月28日,在第三次发出周恩来病危通知后,叶剑英
、李德生、朱德、李先念、许世友、陈锡联等联署上书毛泽东:“盼主席能到医院看望
自己五十年的战友。”毛泽东委托毛远新传话:“我从不勉强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来勉
强自己。”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2日,中央政治局请示毛泽东的意见:
“主席是否出席追悼会,是否由邓小平致悼词?”毛泽东口述指示:
“不要唯心,也不要勉强”,“邓致悼词恰当。”
病危期间周对邓颖超嘱咐“三不要”
以下是邓颖超日记中,有关病危期间与邓颖超谈话的部分内容摘录:
1975年5月10日:“小超,我百思不解的是:斗争没完没了地搞下去,马克思哲学
是一部斗争哲学吗?斗谁,和谁斗?”“怎么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1975年9月12日:“我快走了,快了。走后,一不要过问政治;二不要住在中南海
;三不要留在北京,回老家养病,休息。记住,记住了,我也可放下些心。”
“这还叫人民作主的共和国?”
1975年10月3日:“我常在总结自己走过的道路。我坚信马克思主义道路,坚信共
产主义是人类奋斗理想的目标。建国26年了,政治斗争一个接一个;这样下去,把国家
带到灾难境地,这还叫社会主义社会,还叫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我的一生还留
着书生气、失望走向归宿。”
周后悔给毛抬轿子
1975年11月17日:“1944年5月21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选出朱德、刘少
奇、任弼时、周恩来组成主席团会议,有通过决议:得票最高为主席团主席。刘少奇最
高,朱德第二,毛泽东是第四。但是在内部由我提议:主席还是由毛泽东来担任。朱老
总是很反感的。我又一次做了唯心的政治上错误的抉择。”
周成全了毛的终身领袖地位
1975年11月19日: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会上总结人祸带来
灾难的教训,强调要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有不少同
志提出:主席(指毛泽东)退下。在2月10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表示:愿服从
会议决定,辞去主席退下,搞社会调查。朱老总、陈云、小平表态:欢迎毛泽东辞去主
席。是我坚持:主席暂退二线,主席还是主席。”
1975年11月22日:“1956年9月29日,中共八届全会后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
二项决议:党的主席规定连任一届;要限制领导人权力,加强对领导人的监督,党内要
体现民主集中制。是林伯渠、罗荣桓、彭真提议的。十七名政治局委员,十五名赞成,
惟有二人弃权(毛泽东、林彪)。决议都给个人意志废了,我们也有责任和罪过。”
周对毛泽东路线的质疑和否定
1975年12月3日:“一场政治风暴要降临,还要斗,斗到何日何时方休呢?共产党
哲学是一部斗争哲学吗?社会主义社会是靠斗争能建成的吗?”
1975年12月28日:“国家很不幸,建国26年,还有6亿人口饭也吃不饱,只会高歌
共产党、颂扬领袖,这是共产党败笔。”(当时的全国人口是8亿)
周对1976年元旦社论的反应(1976年1月1日):
“不许放屁,内外树敌,国家正陷于经济危机。谁主沉浮?人民,醒悟了的人民。”
1976年1月2日:“记住,不留骨灰,不建墓碑,要远离中南海!”
原编后议:
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邓颖超日记提示了周恩来临终前的悔恨:不该一次又一次地给毛泽东抬轿子,违心
地把这个独裁者捧成终身领袖,以致给有中国造成严重灾难。
但他并不是晚年才明白过来。他是个聪明人,早就明白是非善恶,但在关键时刻一
再违心地去捧毛,这是不能原谅的大错。因为这是对国家民族的命运不负责任。
以周在党内的经历、地位和威信,如果他不去低三下四地给毛泽东抬轿子,毛是很
难把领袖位子抢到手的。即使当了领袖,如果不是周处处阿谀屈从,毛也不可能那样胡
作非为,毛之所以能成为绝对权威的独裁者,所以能把国家命运玩于股掌之上,周恩来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教训太深刻了。然而后来在政治中心的一些人物,却一再重覆周恩来的错误。
* * *
编者的话:
本文作者似乎低估了毛泽东的能量,在玩弄权术(权、势、术三者相结合)这一点上,
周恩来远不是毛泽东的对手。从另一角度看,编者也高估了周恩来的地位、威望(指与
毛相比)。应该承认:从延安整风后,毛泽东在1943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毛
泽东获取了“最后决定权”,实际上,已经处于“凌驾”于党中央之上的地位。
从后来的历史进程看,唯一的一次机遇(如果有可能撤换毛泽东的话)是1956年的
“八大”,那时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股强劲的反对个人崇拜的大潮流,倒是有可能
成功的。“毛泽东思想”这一命题,就是在那次党的代表大会上,从《党章》中撤下来
的,可是那个时候,毛泽东本人也没有犯后来的“反右”、“大跃进”、“反右倾”,
乃至“十年浩劫”那样一系列的严重错误和罪行。因此那时撤换毛泽东的可能性与必要
性,也是微乎其微的。毕竟毛泽东在创建新中国是立下不朽功勋的,而且在老一代领导
人中,谁也不能跟毛泽东相比拟的。
(《邓颖超日记》引自强剑衷主编《历史大趋势》一书,详见该书第318~322页)。 | i*****9 发帖数: 698 | | m**d 发帖数: 21441 | | M******8 发帖数: 10589 | 4 周恩来死了将近40年,他的“遗嘱”还在与时俱进啊。 | c*****g 发帖数: 3871 | 5 真换了张闻天上台,估计更加坏,很可能在40年代就会杀1000万共产党,和10亿中国人
... ...,如果那个时候有这么多的话,反正从张闻天品性看,远远不如毛,所以让毛
当最高统帅,对中国是最有力的。
既然最有力,牺牲一下他个人又有什么。更何况他是个坏人,也不存在牺牲的问题。
思路如此,具体细节各位补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