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n 发帖数: 8912 | 1 导语: 南京市民政局日前提出鼓励中介机构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以保障老年人生
活有切实收入。这种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用于养老的方式,历经十余年讨论终于进入实
践,但很难说在产权、市场、法规上已经准备就绪,此时的政府更像是将养老责任推给
市场的甩手掌柜而已。
以房养老也叫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倒按揭),简单说就是有这种意愿的老人,指房屋产
权拥有者,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每月给房主发放固定资金。
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要探讨”以房养老”在现阶段的可
行性,无非是考察多年来制约这项试点展开的各种因素是否消除。遗憾的是答案并不乐
观。
一、以房养老只让孤寡老人老无所依
“养儿防老”观念下,老人的房产难以切割,而且留给子女才是最大保障
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自主产权住房的城市老年人
为79.2%,表明看来有大量城市老年人将是”以房养老”模式受益主体。但问题在于,
对房屋有自主产权的老人并非有绝对的处置权。在数千年”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下,
“遗产”与“养老”问题让中国两代人之间存在着彼此心照不宣的特殊权利义务关系。
“房产证上写的是老子的名,但房子肯定也是要留给儿子,不能丢掉。”“如果老了没
钱花,起码也有儿子养着。”一旦老人加入“以房养老”后,子女或将一无所有,这将
导致老人晚年难以获得子女们的情感关怀,多数老人认为这样的选择得不偿失。
银行对“以房养老”业务设置高门槛,有两套房的不需贷款,缺钱的没房抵押
中信银行于2011年10月在国内率先公布实施”以房养老”方案,考虑到风险的防控和按
揭到期后的退出问题,该行的”养老按揭”要求老年人或法定赡养人有多套房屋,其中
一套房屋用于抵押,便于房产处置,贷款期限也不得超过10年。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高
门槛实际很难找到合适的服务对象。既然有两套住房为什么要抵押贷款呢,为什么不卖
一套,拿现金养老呢?养老贷款只给十年,55岁开始办理住房抵押养老贷款,65岁就到
期了,真的需要养老时,没有钱了,房子也归银行了。
就算拿其他以房养老方案来看,其适用范围也是十分有限的。一方面,对于那些退休待
遇十分优厚的城市人口(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依靠不菲的退休金便足以养老
,根本就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如租住在廉
租房、公租房中的城市低收入人口来说,虽然他们确实有养老之忧,但是又根本没有条
件和资格奢谈“以房养老”。也就是说,有房子的人大多不需要“以房养老”,没房子
或者没产权房的人根本没办法“以房养老”,富家水浇不了穷家田,这是“以房养老”
最大的局限性所在。
“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让即使孤寡老人也很少愿意将奋斗大半生的房子抵押给银行
排除上述条件,真正适合“ 以房养老”的就只剩下城市里那些退休金不够多,又拥有
产权房的人群,他们可能是独居或孤寡老人,或膝下无子女、子女定居国外的老人,这
些老人没有继承等问题。但即使这类老人也担心,一旦签订协议,即失去了对房屋的所
有权,落入“没房也没钱”境况。要知道买房子的观念在国人心里是何其根深蒂固,房
子对一个家庭的意义绝不只是简单的居住环境。特别是辛苦一辈子的老人,很少会愿意
临到头再把自己奋斗的成果交给银行,跟银行“借钱”生活。
二、产权到期时老人将一无所有
住宅70年使用权限制下,老人出售的房产使用年限将近到期,很难卖出好价格
谈及以房养老的障碍,多数分析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住宅只有70年使用权”。如果一
个现在25岁的年青人,贷款30年,等到他退休时,房产所在的土地使用权已经出让了至
少37年以上,因为这其中还要包括开发商的买地、建房、出售这段时间在内。如果以房
养老的话,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大都已经不多,而当老人身故
后,房子的使用年限更是所剩无几。将如此残缺的住房来出售很难卖出好价格,很可能
会出现产权到期时,人还活着钱却花光了的尴尬情况。
房屋产权到期后自动续期是否无偿尚不明确,银监会此前调研认为“以房养老”难推行
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虽然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但目前并没有任何规定能够明确,70年产权到期后,抵押房屋自动续期是否有偿,如果
存在续期费,这对金融机构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风险。银监会此前展开的调研也不
容乐观,由于我国现有的制度——房屋产权70年,“以房养老”难以推行。如果是房价
上行期,保险公司或银行将房产收回后无非出租或出售,都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以房养老”问题不大;但在房价泡沫破灭的时候,租不出去或卖不出高价的情况也
是可能发生的。
三、中国楼市风险高老人玩不起
中国楼市阴晴难测,房价涨太高养老者吃亏,房价持续下行金融机构不会做亏本买卖
“以房养老”的预设基本前提是,当一个人年老刚还清房贷时,他的房子仍足够值钱,
可以顺利地重新入市,并以高价出售给年轻一代的买房者,他才能拿到养老金。但现实
并不会如此理想,据专家推算,到2014年,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将首次超过少儿人口。
城市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增长缓慢,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变成二合一,年轻人不需
要再买房子,甚至许多因婚姻而节约出一套房子并把它推向市场。当这些房子和老人的
房子一起推向市场,将明显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房价将很难长期维持“上行”,才是
不仅不能靠房子养老,反而白白养了房子。
即使不考虑房价下行的因素,中国泡沫隐现的楼市背景下,“以房养老”依然注定充满
风险。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套房子动辄就上百万,很多人到60岁恐怕也还不上贷
款,60岁之后“人养房”都成问题,别说“房养人”了。如果涨速过快,则养老者要吃
大亏;如果价格形势急转直下,则银行机构又要当冤大头。业内人士称,以房养老的难
度在于,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中长期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关键因素的难以预测。对
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倒按揭”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他们对此项业务不积极并
非没有道理。
四、养老金亏空变相鼓励老人自寻出路
养老金万亿缺口持续扩大,号召以房养老就是用民众私人财产来弥补政府支出的不足
尽管各地在推进”以房养老”过程中,一直强调并不是替代目前的养老制度,只是作为
辅助和补充,养老金也不会全部来自房屋的抵押贷款。但在前述产权不明确、市场风险
高、传统观念难改的现实下,冒然将养老体制改革推给市场,热衷处置公民本就微薄的
私有财产,动机仍旧值得警惕。
由于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
很多被挪用去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导致个人账户的空帐运行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大关
,而且这一缺口仍在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少数拿着高额退休金的公务员阶层可以过着
衣食无忧的中等生活,而大多数普通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只有退休公务员的几分之一
,他们只能生活在中低水平之下。而这些同样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不计报酬和代价为国
家贡献了一辈子。老了退休后,国家却给不了他们体面足额的退休收入。在这样的情况
下,作为社保政府主管的民政部门,反而号召推广所谓的以房养老,本质上就是想用老
百姓的住房产权来弥补政府养老支出的不足。
“以房养老”补不齐公共养老体系的窟窿,老人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
炭”
事实上,无论”以房养老”前景多么美妙,都不能脱离养老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也不能
成为养老保险缺位的推辞。因为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在未来25年间将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
;养老金的收支困难阻力重重;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这三
大难题都不是”以房养老”能够解决的。而这些基本问题不能够妥善处理,”以房养老
”的探索就会显得无关痛痒,空中楼阁。毕竟,对绝大多数迟暮之年白发苍苍老无所依
之人,他们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最靠谱也最应该负起养老责任
的,除了有赡养能力的子女,就应该是政府出面担此重任。
结语:以房养老要保证有房没钱的愿意抵押房产,同时又要保证靠银行贷款能安度晚年
;既要保证能够买得起房,同时也要保证房价不往下降,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制定这样的政策就是想尽办法靠窥视民众钱包来填补养老亏空,基本和小偷没什么两
样。(出品:网易新闻另一面,编辑:鲁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