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中国在地球建“月宫一号”:为移居月球做准备
相关主题
中国秘密启动月球生物圈计划叶培建院士:嫦娥一号拍到世界最大月球三维图
这么个小房子每平米得多少万?中国完成最清晰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
“月宫一号”密闭循环基地建成 可在太空种植农作物嫦娥之父:输给印度就是无能
神舟八号一个月后发射 将与天宫一号对接嫦娥一号现在在哪里啊?
中国首个"月球站"占地36平方米 今年对外开放欧阳自远发狠誓言:被阿三超越,就是中国科学家无能
土共太空加油机试验成功中广网:嫦娥二号模型将携最新月球照片参展航展
中国人造生物圈“月宫一号”成功试验105天谈美国登月,中国将是真正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国家
今年6月“嫦娥一号”将获取完整月球表面图 (转载)现在看来美国登月的确是科学骗局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实验话题: 月球话题: 植物话题: 月宫话题: 蔬菜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g
发帖数: 30882
1
中国在地球建“月宫一号”:为移居月球做准备(图)
来源: 5W40 于 2013-12-17 15:56:05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
阅读:1397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
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图片来源:南都网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爆料:中国已能独立探测火星
嫦娥三号探测器探访月球,“嫦娥”和“玉兔”在“月宫”中互拍,人类什么时候也可
以在月球上长期生存?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地面隐藏着一个刚建成的“月宫一号”,正
在为此做着超前准备。
“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
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负责人刘红教授介绍,为满足实验人员生命需要
,密闭的“月宫一号”中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
美国宇航局近日传出2015年“带植物去月球”的计划,而我国在近20年的研究中,已经
完成了人和植物封闭共存的部分自给自足小型实验,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甜椒、
胡萝卜、西红柿、芫荽等十余种蔬菜粮食也已经通过了模拟环境的考验,等待着到月球
生长的那天。
负责人刘红透露,在宽阔的“月宫一号”,不仅种有蔬菜,还将有粮食和水果,满足实
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生保系统核心:植物
“我们小时候,觉得人登上月球是不可想象的梦,可现在我国也能轻松实现,很难说有
一天,人类不会把植物种上月球。”刘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空间
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中心主任,她对自己的研究很乐观。她多次实验的空间生物再
生生命保障系统,就是要解决土生土长的地球人,登上太空后吃什么,呼吸什么,能生
存多久的难题。
如何支持人类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科学家的共识是必须依靠一套
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国内也称之为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
这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可以被通俗地解释为,在月球或火星等
太空环境中,将有限资源进行反复处理与再生,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食物、氧气和水,
确保为航天员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因为航天时从地面向空间补给物资十分昂贵,
在美国每千克花费1万-10万美元,而到月球和火星的长期空间飞行,几乎不可能再补给。
在科学家基于空间环境特点,人工设计建造的密闭微生态循环系统中,绿色植物,尤其
是蔬菜,承担了主要节点的重任。
光合作用下,绿色植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又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变废为宝”,植物
还是水净化的功臣,根系吸收和叶片蒸腾参与系统的水循环。微生物则担负着下游的收
尾工作,降解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乘员排泄物和生活废水等,使他们再生为植物提供水
分和养料,为动物提供部分食品,使食物再生循环。
早在20世纪60年代,载人航天开启之前,俄、美等国就在考虑人类未来在外太空长期驻
留的生命保障问题。建立由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以及其他构成的物质流不断循环更
新的闭路生态系统,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
但最初开展的封闭的BLSS设计和空间应用研究,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美国的实验中,绿
色植物都是缺席者。
担此重任的是单细胞藻类,但俄罗斯科学家后来发现,尽管藻类放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
能力较强,但吃起来却口感差,营养单一。如何建立包含粮食蔬菜等高等植物的“太空
农场”成了俄美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高辐射和微重力极难模拟
但如何让绿色植物在残酷的月球环境里生长,忍受从零下175摄氏度到零上120摄氏度巨
大温差,忍受长达十几天的漫漫黑夜,以及微重力等环境?
这些即将承担大任的植物,需要满足一系列在狭小、密闭、微重力、超真空、强辐射的
空间环境生存特点,还要能发挥食物生产、大气再生与净化、水分再生与净化和废物处
理与再生等一种或几种作用。
植物是整个生保系统的核心部分,筛选的植物合适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试验的成败。
那些体积小、培养技术简单、易于繁殖和移植,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周期短、产量
高、可食部分比值高,抗病和抗逆性强的植物优先被挑选,科学家还注意到,主要作为
食物的它们,要符合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并能满足食谱的多样化,还要具备一些本国
特点。
微生物领域的金针菇、平菇、酵母菌,藻类中的螺旋藻、小球藻等,还有研究中我国首
次引入的水生蕨类植物红萍成为科学家选中的第一批实验者。
研究初期,欧美各国均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希望为宇航员提供新鲜蔬菜,实验中生
菜成为外国科学家的最爱。
我国也把目标集中在叶菜类上。1997年,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联合中科院的多家研
究所进行了植物选育,从十几种叶菜类蔬菜中选出生菜、油菜、白菜和豌豆苗,实验证
实,其中更符合我国人口味的油菜和白菜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太空食品”。而豌豆幼
苗则勉强通过了密闭环境的考验。
联合研究团队在试验结论中不无担忧:“这些通过地面实验或短期空间搭载实验筛选出
的物种,是否确实可行,还必须进一步通过大量地面模拟和空间飞行试验进行验证”。
上月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报道称,美国航天局正在开发一个含有5天空气用
量的密封种植罐,罐内的植物种子可以在浸泡过营养液的过滤纸上发芽。这个重1公斤
的小“温室”将成为某次不载人的登月行动中的一个付费搭载项目,行动很可能计划于
2015年底由月球捷运公司完成。
这次行动成为人们对真正的植物在月球上生长最切近的期盼,受限于航空器的空间和重
量限制,我国实验室里的植物还没有登上月球的福利。
“因为月球高辐射和微重力的环境在地球上极难模拟,目前地面实验只是在做生命保障
系统的封闭性物质循环实验上完善。”刘红介绍说,但十年前,俄罗斯就在国际空间站
建成了“空间温室菜园”,20余次植物培养试验培养了甜豆、番茄、小麦和生菜等多种
植物。
“月宫一号”种蔬菜、粮食、水果
36平米的植物舱内,高亮度的红光照射在在翠绿的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苦菊4种
可食用蔬菜上,30多岁的试乘员唐永康、米涛呼吸着蔬菜提供的氧气,每餐还亲手采摘
30-50克新鲜蔬菜充饥,“这些蔬菜在进舱前已培养好,新鲜采摘后涂抹甜辣酱后美美
地生吃,但两人根本吃不完36平米的蔬菜。”他们出仓后总结。
这一幕出现在去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持开展的2人30天BLSS集成技术试验成功
后。经过近20年单项关键技术攻关,我国逐步拉近与国外的研究差距,建成了BLSS集成
实验平台。
“试验突破了‘人-植物’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动态平衡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废水综合处
理与循环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分别达到100%,901%和10 .4%
,并证明种植面积为13.5平方米的共生蔬菜能够提供1人的呼吸用氧,并能清除其呼出
的二氧化碳,试验期间保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参与实验的中国航天员中心载人航天
环控生保室主任郭双生撰文总结道。
郭双生在今年6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中介绍,中国航天员中心先后研制成三代
空间站植物装置地面样机,并进行了充分的地面验证考核,正等待时机进行空间在轨验
证。
各国科学家研究月球种植物的初始,都是在地面营建模拟月球环境的实验装置。俄罗斯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用于研究BLSS的大型地基综合实验装置———BIOS系统,系统从藻
类培养到增加植物生长舱,四年实验证明,氧气完全能自给自足。
其后连续十年的升级实验表明,63平方米的植物种植面积使系统在气体、水循环方面完
全自给自足,并满足3名实验人员约70%的食物需求。
“BIOS-3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BLSS实验系统,它为后来其他国家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
础。”刘红教授撰文评价说,她曾带领团队进行了近10年的BLSS研究,上世纪90年代就
在国内首次完成了“人-莴苣——— 藻-蚕”地面小型实验系统。
11月初,刘红主持修建的“月宫一号”也得到了类似的评价,在多国专家参观了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后,认
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系统之一,将对生物再生
生命保障系统的研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月宫一号”还披着神秘的面纱,“10月底刚刚全部安装完成,目前刚开始启动
性实验,我们将利用‘月宫一号’开展有人密闭实验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中国特色的月球基地B LSS技术。”刘红说,“月宫一号”将在2014年春节前后向公众
公开。
刘红透露,在宽阔的“月宫一号”,不仅种有蔬菜,还将有粮食和水果,满足实验人员
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
BLSS技术虽然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至今该技术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远未实
现工程化应用。但美、德等国却进行了各种月球基地B LSS的概念设计:它建在月球南
极常年光照的阿特肯盆地的山峰上,藏于月壤覆盖的地下或半地下,全封闭的系统中,
低压接近1/2的地球海平面大气压,人和植物共同克服高真空、高辐射和陨石撞击,植
物的生长保障着航天员长期封闭生存和自给自足。
T**********e
发帖数: 29576
2
还“月宫一号”,这些名字都透着中餐馆的味道。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现在看来美国登月的确是科学骗局中国首个"月球站"占地36平方米 今年对外开放
中国的登月看来也是造假了土共太空加油机试验成功
阿三还是烂泥糊不上墙啊中国人造生物圈“月宫一号”成功试验105天
上海残酷的医闹事件:24万换来的葬礼今年6月“嫦娥一号”将获取完整月球表面图 (转载)
中国秘密启动月球生物圈计划叶培建院士:嫦娥一号拍到世界最大月球三维图
这么个小房子每平米得多少万?中国完成最清晰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
“月宫一号”密闭循环基地建成 可在太空种植农作物嫦娥之父:输给印度就是无能
神舟八号一个月后发射 将与天宫一号对接嫦娥一号现在在哪里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实验话题: 月球话题: 植物话题: 月宫话题: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