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发帖数: 12072 | 1 今天是西方圣诞前夜,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浪漫机会,至少可以为通宵娱乐
和表白提供一个理由。在这么宝贵的晚上,大家来这里听讲座。我感谢大家来捧场。我
也尽量讲一点和浪漫相关的话题。希望大家能喜欢。
我读大学是在同济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大学四年,平均每个星期会和女生说一句话
。那时候我对东华大学的印象,就是经常和同济大学的校队在大学生足球联赛里碰上。
所以我以为东华大学也和同济差不多,是个全校只需要一座女生楼的地方。直到这两年
,我到在离东华大学不远的番禺路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锻炼都路过东华大学。经常能看
到东华的美女同学出来逛街,而且身边多半已经有了小伙子陪伴。这才对东华大学有了
新的认识。
虽然我谈恋爱比各位起步晚,但毕竟我是2002年毕业的,工作十多年了,结婚8年,孩
子都能打酱油了。就此我还是想倚老卖老,说说爱情问题。
我在12月20日的晚上,搜了一下微博话题。看看各种关键字组合的微博数量。
用金钱+爱情 搜到1560万条,比其他关键词和爱情的组合都多
1560 3520 条结果金钱+爱情
这个不难理解,现在是市场经济,金钱意味着一切物质基础。所以接下来我还想查查,
哪种物质基础和爱情最相关。
数据给大家念一下:
40 2514 条结果 相貌+爱情
106 3764 条结果 长相+爱情
252 1065 条结果 身材+爱情
251 6764 条结果 汽车+爱情
268 8911 条结果 钻戒+爱情
507 2843 条结果 房子+爱情
这个粗略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房子比身材重要2倍,和汽车或钻戒加起来都重要。事
实上,这个研究可能还低估了房子的重要性。因为钻戒和汽车受品牌影响非常大,有大
量的广告微博。房子主要看地段,所以广告微博少。房子的重要性应该比微博搜索显示
的结果还大。那么,下一个问题,怎么解释房子的重要性?
我从心理学角度是这么理解的。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爱上一个人可以是在人群中
发现目标。一旦感情产生,你就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彼此了。需要在心理感受上隔出一个
空间来单独相处。我读大学的时候,同宿舍有个幸运的家伙,在华师大这边找了个女朋
友。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经常被这个同学赶出宿舍,给他们俩留一个独立空间。
不过,不能总是让整个宿舍的人给一个人让地方。所以还得到宿舍之外找地方。比如说
公园,只要足够空旷,环境也不差。我读书的时候,说吃在同济,玩在复旦,爱在华师
大。这最后一句,说的不是华师大女生多,而是华师大靠近长风公园,在那个上海绿地
很少的年代是个非常重大的优势。
90年代的时候,上海人均绿地面积是2平方米,再往前还要少。80年代末不到0.5平方米
,就算把20个人的绿地拿出来给一对年轻人,也就是半个房间大的面积。这显然不够用
,上海人就利用人的心理错觉。在夜幕掩护下,假装周围没有别人,找一个约会空间。
当时最著名的空间就是外滩情人墙,就是当时的防汛堤。有个很著名的统计,从北京东
路到南京东路,200米左右,有600对恋人,整个外滩据说有一万对。
这么密集的空间可以用来约会,就是因为在暗淡的光线下,大家可以糊弄自己的潜意识
,说服自己这里其实是个很空旷的私密空间。更重要的是,你也同时欺骗了表白对象的
潜意识,让对方觉得已经和你进入了一个私密空间,更容易对你的言论和行为产生归属
感。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给对方买一杯热饮料,可能比平时请一顿大餐效果还好。所以
今晚的街头会有那么多人。外滩这种地方,情侣的密度可能会比80年代还大。
我们这一代人读中学的时候,县里的学校经常是从早晨6点到晚上9点不间断上课。没时
间也没空间给学生玩浪漫。我和同学们聊天,在网上看别人回忆,好多人都说过,停电
,然后点蜡烛上课是最温馨最浪漫的记忆。因为两个人一支蜡烛,正好在黑暗中照出一
个暖色调的空间。从心理感受上说,你如果对你的异性同桌有好感,这个时候最好赶紧
表白。来电了,毕业了就没机会了。
现在条件虽然好了,但即便不是平安夜,我们还是经常利用这个心理暗示,比如带着女
友去电影院和酒吧。尤其是电影院,在黑暗的环境中,给你开了一个虚假的“窗户”,
让你的潜意识误以为你们俩单独相处,同时还能单向观察整个世界,这和野营时候的篝
火是一个效果。所以,从50年代到现在,或者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谈恋爱的方法变了
很多,唯独看电影是不变的招数。
电影院毕竟还不是真正的私密空间,说点悄悄话还凑合,进一步要想干点啥事就要考虑
别人的感受了。所以我的舍友当年经常会赶我们去网吧包夜。大家还是需要一个专属自
己的空间。具体而言就是属于自己的房子。首先要包括一个卧室,其次要有独立的卫生
间和浴室,再往下还要有厨房,然后才是客厅。总之是把最隐私的事情放在最优先的地
位。在这种环境下培育感情。这就是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学生租房子的顺序。
我不敢说没房子就有爱情,但总的来说,缺乏私密空间,爱情产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会停留在人群中看一眼,有好感的层次。我看电影,看动画,发现很穷的主角往往是在
其他地方穷,吃穿都很差,但不管是买是租,总有一套自己的小房子。这就是为主角创
造私密空间的预设。作者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总之是发现没这套房子,许多情节
就会很牵强。狠一点的作者还会让主角父母双亡,因为孤儿最容易拥有独立空间。所以
各种文艺作品里,孤儿主角的比例特别高。
房子是怎么来的
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任务了,给大家准备房子。
在汉语里,生产房子的过程,最常用的一个动词是“盖”。盖房子。这个“盖”字顶上
的“羊”字实际上是草的形象。就是把草和藤编织的顶部放到下面的器皿上的意思。几
千年前,从国王到老百姓都是用草来做房顶。直到我出生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住
在草房子里。我家的草房到80年代末才拆掉。这几千年里,中国人盖房子,最看重的就
是搞一个屋顶,放到四面墙上。
从私密性的角度来说,竖着的四面墙是最重要的。但为啥造房子最重视这个横着的房顶
呢。这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我读土木工程第一课,就说土木工程是一门和重
力对抗的科学。竖着的墙也好,柱子也好,都是直接承受压力,而横着的房顶,或者从
你楼上的视角来看是地板,则是一半承受压力一半承受拉力。具体来说,就是下半部有
被拉长的趋势,是受拉的,上半部有被压缩的趋势,是受压的。
能承受压力的东西,世界上很多很多,比如说石头。水泥其实就是把特定的石头磨碎再
烧一下,加水重新凝结成石头。随便挖点土,晒干了就是土坯,可以拿来砌墙。用火烧
成砖,建十几层高的房子也毫无问题。全世界几十个文明,几乎没有哪个文明为砌墙费
太大的力。
这是因为地球有万有引力,任何地球上出产的固体天然地已经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压
力的固体都被重力压垮了,压缩成能承受压力的状态。在地上挖个坑,从十米处挖出来
的东西就能承受十米土层的压力。山有几千米高都不会倒,我们在石头上堆几十米高的
石头,肯定不会出问题。
能承受拉力的东西就不太好找了,因为几十亿年来,重力把大多数东西都压缩到一起。
大多数从地里面挖出来的东西都很重。一旦横着架空起来,自身的重力就把自己压断了
。跨度不能太大,隔几步就要设一个柱子。我们看雅典卫城,修的那么高大,门前密集
的排列柱子。就是怕上面的梁断掉。实际跨度并不比一个草房大很多。论内部采光和保
温可能还不如土房子。所以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给神庙用,脑袋正常不会住这种性
价比极差的房子。
还有一种办法是住窑洞。在比较稳定的地层里挖洞。不过,除了陕北那种降水少,坡地
多的地形。其他地方并不适合挖洞。因为采光不好,下雨就容易塌掉。原始人不会造房
子才会住窑洞。文明人只要有办法住房子也不会住窑洞。包括陕北的农民,一旦富了。
首先的选择就是盖房子。只有穷的没办法的人才住窑洞。我们注意一下传统的文艺作品
,窑洞往往和“寒”字联系起来。叫寒窑。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句“寒窑虽破能遮风雨
”,秦腔王宝钏的故事里,也说“寒窑十八年”。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黄梅戏流行的地
方是安徽,王宝钏虽然是陕西人,但她那个寒窑的遗址现在还在,不是在陕北黄土高原
上,而是在西安南面,是标准的平原。这些文艺作品无意中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穷的
没办法才住窑洞。正常的夫妻是不会去住这种地方的。所以我们还得盖房子。找点能承
受拉力的材料来解决屋顶问题。
真正可靠的方式是靠木头。树不是长在地层里的,长那么高,受风影响很大。凡是不能
承受一定拉力的木头都被风拔起来了。所以我们横“梁”的“梁”字下面是木头。
不过木头也有问题,容易着火,容易烂,强度不够。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在中国大部分地
区非常稀少,直到90年代初,一套家具还是结婚时非常重要的筹码,当时讲究说多少条
腿,32条腿就非常有面子了。我们是农业民族。农业发达的地区没什么森林,所有人都
用木头盖房子的结果就是生态崩溃。中国森林覆盖率到1949年已经低到8%了。考虑到当
时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没法开发,这意味着中国有人住的地方已经没什么树了,水土流
失导致中国年年成灾,已经是一个自取灭亡的状态。
当时北京城外就是沙丘。离城有多近呢?从天安门往西走,现在房价3万块的地方当时
都是流动沙丘,步行3个小时就能见到小型沙漠。北京隔几年就会有一两次沙暴刮到白
天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现在北京南面,要修北京二机场的地方也是沙丘。焦裕禄在河
南兰考县,对付的是货真价实的沙漠。所以,靠木头盖房子,我们中国人就必须在居住
拥挤和饥荒人吃人之间做一个两难的选择。至于说每对恋人都能有独立的房间,那想都
别想。
解决这个问题靠什么呢?靠钢铁。只有钢铁才能在建筑里承担拉力,而且给每个中国人
都提供自己的房间。大家有空可以观察一下工地上的预制板,可以看到,钢筋靠下承受
拉力。水泥主要承受压力。就是因为有了足够的钢铁用来造房子,我们才能在保护生态
的同时,让大多数人有房子住。让年轻人都有自己搞浪漫的空间。
没有钢铁的时代 中国人怎么谈爱情
中国现在每年造七八亿吨钢铁,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所以,中国现在虽然应付
的手忙脚乱,但还是给每年两三千万结婚的人准备了婚房,给你们谈恋爱提供了基本的
空间。不过,中国达到这个钢产量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我小的时候,钢铁产量都是以千
万吨为单位的。直到1996年,就是在座各位都已经有记忆的年龄。中国钢产量才达到一
亿吨。不过那时候中国已经有12亿多的人口了。再往前,中国钢产超过1000万吨是在
1965年,那年中国已经7亿多人了。如果说钢铁可以制造爱情,之前中国的爱情是谁造
的?
这个问题极端一点说,依照今天的定义。在中国有了像样的钢铁工业之前,绝大多数中
国人就是没有爱情这个概念的。而且原因还不仅仅是缺造房子的钢筋。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不存在普遍教育,尤其是不存在男女同校的普遍教育。现在中国13亿
人口,每年小学和中学入学人数都是2000多万人——和每年结婚人数差不多。这意味着
所有人在结婚之前,基本都和同龄男女相处过十几年了。这是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没有过
的宝贵经验。
为啥以前的人不这么干呢。首先是送孩子上学没效益,尤其是送女童读书没啥效益。中
国没有足够的钢铁,所以必然没有足够机器,也没有技术。不管你学了多少知识,出来
还是手工劳动,还是扛着锄头挖地。所以上不上学的也没啥区别。其次呢,中国人均粮
食产量超过200公斤,是我父亲这一代人才做到的事情。之前的中国按照现在的标准,
每年都饿死几百万人,大多数人都在饿不死和吃不饱之间的状态。大部分人只能活个四
五十岁,40出头已经老的开始丧失很大一部分劳动能力了。送十几岁已经能干活的孩子
脱产读书十几年,实际是上浪费了1/4的劳动力。在中国传统社会来说,这差不多能让
一个家庭破产了,下一步就是卖身为奴或者饿死街头。所以没人读书。
不上学,就是说在童年和成年之间没啥过渡段。十四五岁,一旦能承担劳动,你就是个
成人了。可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20岁左右不结婚,就有人操心你是不是有啥问题。这
等于说你十二三岁的时候,家人就要开始给你找对象。十二三岁的孩子显然既谈不上懂
感情,也谈不上懂人生。给自己选配偶显然是胡闹。所以那时候都是父母帮你选配偶。
或许你们会有感情,或许不会,但起码父母能从过日子的角度考虑,选一个性格和家庭
背景都合适的人和你搭伙过日子。这肯定不是在座各位想要的爱情。
当然,我也看到许多人在网上赞美包办婚姻,还用自己的父母和祖辈来举例,说他们一
辈子也过的好好的,相敬如宾,到老了也如何如何,比现在大多数夫妻好多了。我不否
认这样的例子,但这里实际上有个样本选择的问题。社会普遍的道德观是家丑不外扬,
如果你的先辈家庭矛盾很多,你并不会拍一大堆照片去宣扬。所以你只能看到幸福的包
办婚姻上网,变成传奇故事。当然现在天涯这样的网站也流行现代人的八卦帖子,你到
那里能找到许许多多父母操办婚姻导致的神奇例子。最简单的道理,如果限制你在一个
公司干一辈子,辞职就要被人当精神病,再恶毒的老板,你也会努力去适应它,想方设
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但你不能把这种努力解释为敬业。
大多数人以农业作为主要生活方式,肌肉越发达,工作能力就越强。这种社会是不可能
有男女平等的。这种性别歧视从基层延伸到社会中上层,结果就是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完
全不一样。我前面强调男女同校的义务教育影响婚恋方式,这是和过去的农业社会教育
相对比。那时候少数男人能受教育,受教育之后还有机会去科举,去当官,参与整个社
会的管理和规划。但是几乎全部女人都没这种机会,就算读了书,也没法把自己获得的
这部分生活之外的知识和家庭之外那个广大的世界相结合。结果就是受教育的男女之间
很难找到日常生活之外的共同话题,很难建立共同的精神生活。你们可以设想一下,如
果你和同校的异性同学只能谈论食堂的菜价,谈恋爱是不是特别怪异?
在客观上,人是需要和家庭成员有足够的交流的,精神生活要有足够的交集。我们现代
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这个需求,所以我们说现代的婚恋关系相对进步。古代的受教
育阶层也有这个需求,但实际上很难满足。他们怎么办呢?
古代受教育的妇女,还能抛头露面到外面,还能积极地和不同男人交流。这种女人基本
限于高级妓女。所以古代文人喜欢泡妓院。客观来说,这些人真的不是因为纯粹的生理
欲望跑到妓院去的,真的是为了找几个能说说话的同龄女人。
不过实际上,大部分妓女也是不受教育的,就算受教育的那部分,和正式的教育也没法
比。所以文人只能在文艺作品里虚拟一个理想伴侣。比如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
女扮男装的同学谈恋爱。还有黄梅戏女驸马-的传说,希望自己的女朋友考状元、当高
官,以男学霸的方式来拉自己一把。其实就是希望女性也能像男性一样,受教育,走向
社会。
现实中当然没有那么多女扮男装的同学。所以许多男性士大夫采取了折中方案,就是同
性恋。远一点的历史资料没那么多,明清士大夫搞同性恋几乎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我
们看反应那个时候的文艺作品,文人出门,带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书童,那是标配。前面
说的那些女扮男装的文艺作品,实际上也是同性恋文化进入主流的一种努力。
这种现象不止在中国有。只要是少数受教育人口局限于男性的社会,都会出类似的现象
。比如说古希腊,从雕塑到文艺作品,再到历史都认为同性伴侣很正常。甚至认为同性
恋比异性恋更高贵,因为起码同性恋能更促进精神交流。一个正常的男人都应该娶个妻
子传宗接代,操持家务,同时寻找自己的同性精神伴侣。底比斯有一支同性恋军队,只
许贵族加入。亚历山大大帝公开承认自己的同性恋伴侣,认为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日
本战国时期,武士道的一种公认的表现形式叫“众道”,就是把受过教育的武士之间的
同性恋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川家康的孙子,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就是半公开的双性恋。
我个人并不歧视同性恋,实际上我知道我有几个朋友的同性恋身份。但是呢,我认为,
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生理因素,而是因为社会压力,因为找不到理想化的异性伴侣就选
择做同性恋。这样的社会实在是不值得向往。在座各位都是受教育的年轻人,你们能按
照今天的婚恋标准去谈恋爱,本身就得感激社会的进步,感激现代工业社会给你们的浪
漫创造的物质基础。我们中国今天拥有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每年也给适龄的年轻男女
提供全世界最多的婚房。从这个角度说,世界最浪漫的东西,就是钢铁,就是发达的工
业社会。
工业社会怎么来的
前面我谈了那么多,总结下来可以这么说。今天的现代人,尤其是在中国钢产量超过一
亿吨以后上小学的这一代年轻人。你们的婚恋模式,你们认为天经地义的婚恋观,都是
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的一个副产品。你们认同的生活方式,或者说你们的世界观不是从天
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的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基本工业品人均产量超越世界平均值的结果。
这个社会是怎么来的呢?我上学的时候,历史书上有一句话。说用机器制造机器是工业
革命完成的标志。我们中国建成工业社会,也绕不过这一关。差不多55年前,我们中国
在搞大跃进,搞大炼钢铁。把各家多余的锅碗瓢盆,把许多花园洋房前面的铁栅栏都拆
下来,送到小高炉里去炼铁炼钢。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觉得很荒谬。把已经
存在的钢铁拿去充钢产量,有啥意义呢。钢铁折腾一遍不还是钢铁么。
后来多读了点书,我才意识到大炼钢铁的意义。我们现代社会的钢铁不是靠小炉子烧出
来的,而是要有现代化的露天铁矿采矿、要有铁路和火车来运输,要有现代化的钢铁厂
来炼钢。这些铁矿、钢铁厂、铁路,本身又需要大量的钢铁。我们如果想有足够的钢铁
,建造一个能让人人都有浪漫生活的社会,必须把已有的钢铁拿出来投入生产,用钢铁
制造钢铁,用煤炭发电去采更多的煤炭。这样我们最终才有足够的钢铁去造房子造汽车
。这个负责用用钢铁制造钢铁,用煤炭发电去采更多的煤炭的工业部门,一般就叫重工
业。我们这个国家,从大炼钢铁、土法上马开始,搞了几十年的重工业,终于有了完整
的工业体系。这才有各位的浪漫。
工业社会并不一定讨人喜欢
不过,我从最近的网络趋势看。重工业、或者“工业”这个词并不太讨人喜欢。大炼钢
铁到现在也是个负面名词,最近几年不管哪个地方新建工厂,建核电站,总有人上街抗
议。这一阵子雾霾厉害,只要有雾大家就说这是工业的恶果,我们再也不能搞工业,搞
gdp了。
这个说法对不对,我暂时不评价。我今天最后想谈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喜欢工业社
会呢?
前面我说,大家的婚恋观,大家追求浪漫的权利本身就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这实际上是
我读中学时,政治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结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上的价值观是
物质生活变动的结果。我不知道你们的政治教科书是不是还谈这个概念。但就我而言,
这十几年的生活经历,就是对这个概念先抵触再认同的一个过程。
不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一个宏观的过程。从几百年,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说
,这个说法一般没什么问题。不过,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两代人之内,经济基础和社会
主流价值观并不一定同步。在现代教育体系出现之前,往往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落后于
物质基础,新的生活方式的好处,大家必须试过了才知道。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大众传
媒出现之后,这个规律开始反过来,在某些场合会出现价值观领先物质基础的情况。
这里的逻辑很简单。对于年轻人来说,接受新思想,比创造新思想所需的物质基础要容
易。我们从小学读到大学,还没有参与过物质生产,还不知道自己这些想法能不能落实
下去。但是意识形态已经赶上来了。我们前面说机器制造机器是工业社会,但现代重工
业包含大的门类几十种,小的门类上千种,每个门类都需要几十年培养的专家来主持,
需要成千上万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落实细节。一个工程师从毕业,到能够编写新的技术规
范,给下一代工程师制定标准,起码需要二三十年。中国从50年代搞一五计划,搞大炼
钢铁搞到今天,也不过是刚刚进入工业社会。
但是呢,培养工业化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就容易多了。师范院校四五年就毕业,就可以
培养新的学生。中国六七十年代搞中学教育普及化,往往就是中学生毕业,到简易师范
培养一两年回去就教中学。或者干脆用高中生去初中当老师,用初中生到小学去当老师
。再加上肥皂剧和偶像小说潜移默化的宣传。中国人的人生观用了二三十年,一代人时
间就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了。
啥是人生观?通俗的理解就是给“活得像个人”这个概念下定义。我们前面说的,年轻
人需要自己的独立住宅,需要自己决定和谁结婚,自己决定和什么性别的人结婚,这就
是现代人生观的一部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了这个意识,但是我们的工业物质生产还
没跟上。没法让每个人都在繁荣的城市买一套房子,更没法让我们在老家,在度假区,
在工作单位附近各买一套房子。所以许多年轻人觉得这个社会有问题,乃至于认为这个
社会向后转,回到传统生活模式会更好。极端点说,一个人如果在监狱里过了一辈子,
他可能不会恨这个监狱,但如果他每在监狱里住一年,就放出去半年,他就该痛恨自己
的监狱生活了。我们今天对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不满,不是因为工业化发展错了,而是因
为工业化改变我们的思想比改变我们的生活更快。我们今天能租的起房子,能请自己的
暗恋对象看电影,掏出手机上网,就能和你喜欢的人即时通话。所以我们比我们的父辈
对浪漫的需求更高,反而会抱怨这个社会扼杀了我们浪漫的需求。
我这么说,不是让大家不要抱怨。实际上,这种抱怨是好事儿,有这种抱怨说明我们在
发展。比一团死水的农业化社会要好得多。我刚才说,意识形态领先物质基础发展,集
中体现在师范学校。因为师范院校是完全的上层建筑到上层建筑。所以,师范院校容易
出反贼,出革命者。比如说毛泽东,他就是师范生,他是大清朝和民国搞近代教育的一
个成果。但是民国的工业实在满足不了他那一代人对国家的要求。所以毛泽东带头,把
那个旧社会砸了,带着我们大炼钢铁,最终有了我们今天这个繁荣的工业社会。
明天就是圣诞节,后天就是毛泽东诞辰。他这个人,这辈子善于破坏,更善于建设。他
49年就说,砸碎旧时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挑战。这句话
放到今天来看,就是抱怨很容易,拿出一个更好的社会方案很难,实践这个方案更难。
比如说,我们今天抱怨空气污染,说烧煤发电是重要的问题。但我们砸了火电厂,问题
是不是就解决了呢?显然不是,中国差不多3/4的发电要靠烧煤,没了火电厂,我们就
没有现代生活,就要自己去挖土种地,用粗粮当主食,40多岁就把牙齿磨光了。就得过
那种住土房子,毫无隐私的生活。反对火电厂的人,完全没考虑过这些问题。所以怎么
反对也是白反对。相对而言,发展核电厂,甚至把太阳能电厂建到太空去,才是更有建
设性的方案。
不过,就算有了核电厂,问题也不是不存在。但那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现在大家都抱
怨pm2.5,去年习近平开十八大的时候曾经说,他年轻的时候或许没有pm2.5,但有
pm250。那时候家家户户用小炉子烧煤,烧秸秆取暖,冬天在县城里,穿白衬衣2个小时
领子就黑了,嘴里时刻都有煤黑子的沉淀。相对而言,在保证冬天取暖的前提下,我觉
得空气质量还改善了不少呢。最起码,现在的县城也能穿白衬衣了。
最后,我总结一下。社会总在进步,我们必须用进步来解决进步制造的问题,而不能用
倒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无论如何,我对未来抱有希望,我相信你们这些大学生会在抱
怨中长大,给你们的弟弟妹妹,你们的子女制造更浪漫的生活,同时也给他们制造更多
的问题。我们每一代人都是在进步和抱怨中长大的。我工作了十几年,刚刚过了只会抱
怨的年龄。今天给大家做一个也许不必要的提醒。希望没有耽误大家平安夜的浪漫安排。 |
b*******h 发帖数: 2585 | |
n*******w 发帖数: 6708 | 3 谁的演讲,连个人名都没有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是西方圣诞前夜,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浪漫机会,至少可以为通宵娱乐 : 和表白提供一个理由。在这么宝贵的晚上,大家来这里听讲座。我感谢大家来捧场。我 : 也尽量讲一点和浪漫相关的话题。希望大家能喜欢。 : 我读大学是在同济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大学四年,平均每个星期会和女生说一句话 : 。那时候我对东华大学的印象,就是经常和同济大学的校队在大学生足球联赛里碰上。 : 所以我以为东华大学也和同济差不多,是个全校只需要一座女生楼的地方。直到这两年 : ,我到在离东华大学不远的番禺路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锻炼都路过东华大学。经常能看 : 到东华的美女同学出来逛街,而且身边多半已经有了小伙子陪伴。这才对东华大学有了 : 新的认识。 : 虽然我谈恋爱比各位起步晚,但毕竟我是2002年毕业的,工作十多年了,结婚8年,孩
|
r******y 发帖数: 3838 | 4 扯淡,古代中国人比现代过的好的时候多了,房子大大的有,连武大郎都住别墅。哪需
要什么钢筋水泥。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是西方圣诞前夜,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浪漫机会,至少可以为通宵娱乐 : 和表白提供一个理由。在这么宝贵的晚上,大家来这里听讲座。我感谢大家来捧场。我 : 也尽量讲一点和浪漫相关的话题。希望大家能喜欢。 : 我读大学是在同济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大学四年,平均每个星期会和女生说一句话 : 。那时候我对东华大学的印象,就是经常和同济大学的校队在大学生足球联赛里碰上。 : 所以我以为东华大学也和同济差不多,是个全校只需要一座女生楼的地方。直到这两年 : ,我到在离东华大学不远的番禺路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锻炼都路过东华大学。经常能看 : 到东华的美女同学出来逛街,而且身边多半已经有了小伙子陪伴。这才对东华大学有了 : 新的认识。 : 虽然我谈恋爱比各位起步晚,但毕竟我是2002年毕业的,工作十多年了,结婚8年,孩
|
w*********e 发帖数: 6093 | 5 对,连挑摊卖烧饼的三等残废武大郎都住双层别墅,操一流美女,还能补贴小弟。
【在 r******y 的大作中提到】 : 扯淡,古代中国人比现代过的好的时候多了,房子大大的有,连武大郎都住别墅。哪需 : 要什么钢筋水泥。
|
w****2 发帖数: 12072 | 6 古代人住房一向很困难的,武大郎的板壁屋子我外婆家就是,拿到今天就是危楼。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对,连挑摊卖烧饼的三等残废武大郎都住双层别墅,操一流美女,还能补贴小弟。
|
r******y 发帖数: 3838 | 7 你听说有几个古代人因为楼倒砸死的。一个唐山地震砸死多少人。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古代人住房一向很困难的,武大郎的板壁屋子我外婆家就是,拿到今天就是危楼。
|
w****2 发帖数: 12072 | 8 古代人常常因为破窑被冻死,这可比地震砸死的人多太多太多了,连杜甫的房子都一阵
风来就卷走了屋顶的茅草。你以为杜甫吃了没事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中国哪个房子不是“风雨不动安如山”?古代就没有了。
【在 r******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听说有几个古代人因为楼倒砸死的。一个唐山地震砸死多少人。
|
w********h 发帖数: 12367 | 9 这是什么狗P东西?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是西方圣诞前夜,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浪漫机会,至少可以为通宵娱乐 : 和表白提供一个理由。在这么宝贵的晚上,大家来这里听讲座。我感谢大家来捧场。我 : 也尽量讲一点和浪漫相关的话题。希望大家能喜欢。 : 我读大学是在同济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大学四年,平均每个星期会和女生说一句话 : 。那时候我对东华大学的印象,就是经常和同济大学的校队在大学生足球联赛里碰上。 : 所以我以为东华大学也和同济差不多,是个全校只需要一座女生楼的地方。直到这两年 : ,我到在离东华大学不远的番禺路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锻炼都路过东华大学。经常能看 : 到东华的美女同学出来逛街,而且身边多半已经有了小伙子陪伴。这才对东华大学有了 : 新的认识。 : 虽然我谈恋爱比各位起步晚,但毕竟我是2002年毕业的,工作十多年了,结婚8年,孩
|
w****2 发帖数: 12072 | 10 跟不上国内大学生的步伐了吧?你out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什么狗P东西?
|
|
|
w********h 发帖数: 12367 | 11 我不齿为伍,光荣地out。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跟不上国内大学生的步伐了吧?你out了
|
s*****r 发帖数: 43070 | 12 那是乱世,宋朝人民的平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多两倍
了。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古代人常常因为破窑被冻死,这可比地震砸死的人多太多太多了,连杜甫的房子都一阵 : 风来就卷走了屋顶的茅草。你以为杜甫吃了没事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中国哪个房子不是“风雨不动安如山”?古代就没有了。
|
w****2 发帖数: 12072 | 13 被历史淘汰的都是像你这么“光荣”地out的。连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福山都不愿意
out,承认自己的“历史终结论”是错误的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齿为伍,光荣地out。
|
w****2 发帖数: 12072 | 14 不可能,宋朝开国时5000万人,200年后人口只有一亿。如果宋朝平均粮食占有量比现
在还多,人口不会200年只翻一倍。清乾隆时期中国人口达到4亿,就是美洲进来的高产
作物让中国突破一亿多的人口上限。工业化的农业(如化肥生产)让中国在解放后50年
就能人口翻一番,就是粮食产量大幅飙升的结果。
【在 s*****r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乱世,宋朝人民的平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多两倍 : : 了。
|
c****r 发帖数: 372 | 15 扯淡,没有科技,老毛带人炼破铁就进入工业化了?这厮就会哗众取宠 |
w****2 发帖数: 12072 | 16 炼钢铁就是建立在科技上,小高炉是有手册的,和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时炼的高炉是类似
的。
【在 c****r 的大作中提到】 : 扯淡,没有科技,老毛带人炼破铁就进入工业化了?这厮就会哗众取宠
|
h****g 发帖数: 11365 | 17
你照着小高炉手册做个示范吧,看看都是什么质量的产品。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炼钢铁就是建立在科技上,小高炉是有手册的,和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时炼的高炉是类似 : 的。
|
w****2 发帖数: 12072 | 18 当然是一般农具的质量。
用小高炉炼钢铁是陈云提出来的,他的目的是让大钢厂可以脱出身来做质量要求更高的
机器用钢、铁路用钢、矿场用钢,而不用消耗大钢厂的资源来做普通老百姓用的农具和
生活用钢铁,从而加速工业化发展。
那些写伤痕文学的人不懂工科,所以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搞明白。可笑的是那些读者连
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明白。
【在 h****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照着小高炉手册做个示范吧,看看都是什么质量的产品。
|
r******y 发帖数: 3838 | 19 你听说有几个古代人因为楼倒砸死的。一个唐山地震砸死多少人。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古代人住房一向很困难的,武大郎的板壁屋子我外婆家就是,拿到今天就是危楼。
|
r****1 发帖数: 4301 | 20 上海西面的学校女生多,东面的学校男生多。吃在同济没错,连穆斯林食堂都有,玩在
复旦是舞会太多。 |
|
|
r******y 发帖数: 3838 | 21 现在人口多是因为:1. 老毛鼓励多生备战。2. 近代中国人愚昧人口多,要养儿防老。
听百家讲谈,辛弃疾这样的清官,都有几十套房子。虽然百家讲谈严谨度差些,也不是
完全没依据。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可能,宋朝开国时5000万人,200年后人口只有一亿。如果宋朝平均粮食占有量比现 : 在还多,人口不会200年只翻一倍。清乾隆时期中国人口达到4亿,就是美洲进来的高产 : 作物让中国突破一亿多的人口上限。工业化的农业(如化肥生产)让中国在解放后50年 : 就能人口翻一番,就是粮食产量大幅飙升的结果。
|
y******s 发帖数: 92 | 22 我靠,听这个讲座我肯定睡着了。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是西方圣诞前夜,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浪漫机会,至少可以为通宵娱乐 : 和表白提供一个理由。在这么宝贵的晚上,大家来这里听讲座。我感谢大家来捧场。我 : 也尽量讲一点和浪漫相关的话题。希望大家能喜欢。 : 我读大学是在同济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大学四年,平均每个星期会和女生说一句话 : 。那时候我对东华大学的印象,就是经常和同济大学的校队在大学生足球联赛里碰上。 : 所以我以为东华大学也和同济差不多,是个全校只需要一座女生楼的地方。直到这两年 : ,我到在离东华大学不远的番禺路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锻炼都路过东华大学。经常能看 : 到东华的美女同学出来逛街,而且身边多半已经有了小伙子陪伴。这才对东华大学有了 : 新的认识。 : 虽然我谈恋爱比各位起步晚,但毕竟我是2002年毕业的,工作十多年了,结婚8年,孩
|
w****2 发帖数: 12072 | 23 毛泽东50年代就提出计划生育,口号是“一个不少,两个正好”。毛泽东从来没有鼓励
“多生备战”。这是当今左右两派的共识,对历史事实的共同认知(见孔庆东和茅于轼
共同作序的《大国空巢》)。
你还停留在80年代初为了反毛而造谣的历史阶段。
【在 r******y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人口多是因为:1. 老毛鼓励多生备战。2. 近代中国人愚昧人口多,要养儿防老。 : 听百家讲谈,辛弃疾这样的清官,都有几十套房子。虽然百家讲谈严谨度差些,也不是 : 完全没依据。
|
w****2 发帖数: 12072 | 24 古代人常常因为破窑被冻死,这可比地震砸死的人多太多太多了,连杜甫的房子都一阵
风来就卷走了屋顶的茅草。你以为杜甫吃了没事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中国哪个房子不是“风雨不动安如山”?古代就没有了。
【在 r******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听说有几个古代人因为楼倒砸死的。一个唐山地震砸死多少人。
|
S*****s 发帖数: 7520 | 25 孔庆东和茅于轼
共同作序
看来还是有共同点的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毛泽东50年代就提出计划生育,口号是“一个不少,两个正好”。毛泽东从来没有鼓励 : “多生备战”。这是当今左右两派的共识,对历史事实的共同认知(见孔庆东和茅于轼 : 共同作序的《大国空巢》)。 : 你还停留在80年代初为了反毛而造谣的历史阶段。
|
b*******8 发帖数: 37364 | 26 没看明白。以前任何一代人都没有跟同龄男女相处的宝贵经验?逻辑怎么出来的?
现在中国13亿人口,每年小学和中学入学人数都是2000多万人——和每年结婚人数差不
多。这意味着所有人在结婚之前,基本都和同龄男女相处过十几年了。这是以往任何一
代人都没有过
的宝贵经验。 |
b*******8 发帖数: 37364 | 27 内容花哨,逻辑连贯性差,顶着个理工生帽子,说文科生的话。 |
w****2 发帖数: 12072 | 28 毛泽东50年代就提出计划生育,口号是“一个不少,两个正好”。毛泽东从来没有鼓励
“多生备战”。这是当今左右两派对历史事实的共同认知(见孔庆东和茅于轼共同作序
的《大国空巢》)。
一些人还停留在80年代初为了反毛而造谣的历史阶段。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孔庆东和茅于轼 : 共同作序 : 看来还是有共同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