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城镇化遭遇二次空心化:部分农村新社区宛如鬼楼
相关主题
温家宝求是撰文:任何人无权剥夺农民土地财产权
中国农村城市化一窝蜂,山东也掺和进去了。
靠,各大日报各大网站天天都是全国人民表忠心,歌颂裆中央,烦不烦啊
青天白日旗这个颜色搭配真鸡吧晦气 像是出土文物
所谓的清零是为了复工:广东通报湖北输入确诊病例,
强烈建议国家拆分人口大省河南省
国内流行吃像运动员一样肌肉发达的“健美猪”
央视曝光双汇子公司收购含“瘦肉精”猪肉
内蒙古已为延安特大交通事故拨付一千万
全国最高温,都被我豫承包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农民话题: 社区话题: 农村话题: 城镇化话题: 建设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m
发帖数: 14194
1
城镇化遭遇二次空心化:部分农村新社区宛如鬼楼
2014年02月24日 01:47 经济参考报 我有话说(289人参与)
盲目开建新区 缺乏产业支撑 “农民上楼”藏隐忧
城镇化遭遇“二次空心化”之痛
记者 张兴军 刘彬 郑州 南昌报道
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豫、赣、皖等多个省市调研时发现,在农村地区开展
的撤村并点有喜有忧:一些地方通过转移就业、土地流转,成功实现了农民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的转变;但也有些地方在缺乏产业支撑的情况下,盲目开建新型农村社区,导
致农民上了楼却留不下来,或者干脆拒绝上楼,最终形成农村的“二次空心化”现象,
亟待引起重视。
旧村难拆新村无人 局地农村现“鬼楼”
新型农村社区,因规模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备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有的农村社区欣欣向荣,而其他社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河南新乡市红旗区,记者发现
,一些新社区建成多年,可愿意上楼的农民少之又少,形成老村拆不掉新村无人住的局
面。一到晚上,空旷的新社区就陷入黑灯瞎火,宛如乡村“鬼楼”。
几位白发老人坐在超市门口打牌,年幼的孩子围着健身器材嬉戏追逐,不远处一位
保洁员正在清扫路边的落叶——这是记者在位于河南滑县的锦和新城看到的一幕。如果
没有旁边联排的农家小院提醒,你很难相信这里居住的是当地农民。
有关资料显示,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全的新型农村社区,锦和新城撤
并整合了33个行政村12747户农民,规划建筑面积209.7万平方米,可容纳5.4万人居住。
49岁的保洁员景柏枝告诉记者,以前住在老村,每到夏天猫[微博]狗遍地,蚊蝇乱
飞,现在搬到新小区,水、电、煤气、网络啥都有,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
然而,记者在河南新乡市红旗区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关堤乡油坊堤村共有2800多
人,2009年动工兴建名为和旺社区的新村,至今已完工多时。但记者在现场发现,偌大
的新社区连个院门都没有,从外面沿着一条水泥路进来,约有10多栋5层高的楼房,多
数都空无一人。楼房之间的空地上,有的种着蔬菜,有的是荒草和建筑垃圾,甚至还能
看到尚未收获的庄稼。
57岁的村民李纯江是社区不多的住户之一,全家住在4层一套130多平米的房子里,
从购房到装修共计花费了16万元。他告诉记者,新社区建起来后,好多楼都一直空着,
主要是上楼以后不方便了。
李纯江说:“作为农民,粮食、农机具总得有地方放,我买的是第一期楼房,好歹
还附带个一楼储藏室,二期开发的就只有地下室了,收了粮食抬上抬下很麻烦。”
因为农民上楼不积极,开发商资金周转不灵,一些在建的农村社区甚至成了“烂尾
”工程。
在同属关堤乡的庄岩村,2010年开建的新小区共有9栋楼,占地30多亩,能容纳500
户居民。村民曹同本介绍,新小区楼房售价每平米600元,但买的人很少,现在还拖欠
着建筑方几百万元的款项,施工已基本停止。
还有村民反映,按照当初的规划设计,小区将要建设一条污水处理管线,直接与市
区的主管网连通,但由于没钱投资难以落实,最后只好在小区里挖个简易排污池了事。
记者在庄岩村老村看到,当地农民大多建有两层楼房,有的外墙还贴上瓷砖。每家
每户分开来看,房子硬件都不错,但整体而言缺乏规划,房屋之间挨挨挤挤,且单个院
落占地面积较大。
一位曹姓村民对此表示,老村条件尽管有待改进,但毕竟住了几十年。“新社区说
得再好,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打眼一看就知道不靠谱,你说谁还敢搬到楼上去住?”
产业支撑力度弱 “二次空心化”待重视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农民上了楼留不下来,或者干脆拒绝上楼,
类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二次空心化”现象,多数是在缺乏产业支撑的情况下简单
造楼所致。
在江西黎川县熊村镇,当地政府正试图通过“镇村联动”模式,打造全市小城镇建
设示范点。在此背景下,一些农民从山里迁到镇政府所在地,住上了整齐划一的两层楼
房。
46岁的村民万增云告诉记者,因为没别的挣钱门路,集中居住后很多村民继续外出
务工,看起来很新的村子依然是空心的。“更要命的是,新村距离山上的耕地更远了,
对于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来说,种地更不方便了。”
一段时间以来,安徽怀远县涡北新区五岔村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当地不少村民
忙着在夜间翻建新房,或是在原有楼房的屋顶上额外加盖一层,或者在已经住了多年的
老院旁边再建配房。密密麻麻毫无规划的胡搭乱建,一度让返乡过节的村民都找不到回
家的路。
60岁的老余一语道破天机:村里马上就要进行大范围拆迁,大家随后将搬到政府统
一修建的新社区楼上,“上了楼,没了地,以后的日子咋办?大家心里没数,只能想着
投机取巧临时建房,到了拆迁的时候多赔点钱。其实说到底上不上楼不重要,关键的是
能就业。”
滑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韩旭波说,从锦和新城案例来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
将产业集聚区和社区建设相互捆绑:农民集中居住后,依托集聚区完成就业;同时集聚
区成立田园公司,以每亩地每年1100斤小麦的价格,对原有2.5万亩承包地全部流转,
实行规模经营。
“通过对原有宅基地进行复垦,节约耕地5575亩;入住新社区后,农民享受到了以
前分散居住难以实现的基本公共服务。最重要的,通过多行业、多渠道的充分就业,人
均纯收入由整合前的4910元提高到2012年的12560元。”韩旭波说。
在锦和新城采访期间,记者碰巧参加了社区物业公司召开的一次例会。孙秋菊在会
上有条不紊地发言:“16号楼东边的路灯螺丝掉了,4区后面的井盖没盖好,这些都需
要相关人员立马到现场处理;还有,4、5、6号楼目前没完工,楼群外部堆放了一些乱
七八糟的东西,希望社区卫生要搞好……”
事实上,4年前,孙秋菊还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留守妇女,全家3口人只有2亩地,
丈夫常年外出务工;村庄被锦和新城整合后,她成了社区保洁经理,和同在物业公司上
班的丈夫一样,月工资2000元,全家收入跟以前比翻了一番。
滑县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33个行政村总劳动力人数为36699人,约占总人口
的68%。2012年在集聚区企业就业15124人,从事运输业、建筑业8548人,分别占劳动力
总数的41.2%和23.3%。此外,从事商业、服务业4950人,外出务工4282人,在田园公司
就业2930人,公益岗位就业865人。
农民用脚投票 倒逼城镇化纠偏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从2008年以来,孟州市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城镇化道
路,此间也曾尝试过撤村并点等就地城镇化模式,但因为多数农民对此“不感冒”,最
终不得不叫停纠偏。
据介绍,2008年,本着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目的,位于丘陵地区的钱沟村社区开工
建设,规划合并周边6个行政村,占地50亩,计划建房750户聚集人口3000多人。到2011
年底建成4栋楼,各级政府相继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因为没有
一户农民入住,社区建设被迫停止。
2009年,东孟庄村规划到乡政府所在地建社区,结果建成3栋楼后仅有10户入住,
社区建设也被迫停建。同时叫停的还有2007年在全市规划的36个中心村建设和2008年规
划的17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布局在城镇范围以外的社区。
2010年,南庄镇政府围绕中心镇、中心村分别规划建设占地约500亩,可容纳2万人
规模的驸马庄和广安苑2个商品房社区。驸马庄社区已试点建成1栋12层楼房,可容纳
110余户400余人;广安苑社区已试点建成1栋17层楼房,可容纳130余户500余人。但由
于前期没有对农民入住意愿进行充分调查摸底,目前两个社区签订入住协议的农户仅有
20多户。
孟州市委农办主任郭启东介绍,由于接连走了弯路,为全面了解农民意愿,2012年
初在全市274个行政村入户发放调查问卷约2.3万份。以南庄镇为例,9700多被调查农户
中,80%的表示愿意进城,其中20%的有能力进城购房。
为此南庄镇有针对性地在城区启动滨河新村新型社区建设,该项目规划占地70亩,
建筑面积14万平米,建设13栋11至26层不等的住宅楼,可容纳904户、4000余人。目前
社区尚未开盘,但已经有500余户农民主动签订了入户协议。
58岁的李守钰是河南孟州市五中的一名教师,妻子是当地农民,儿子在市里从事运
输工作。因为老家村子在县城建了新型社区,这个“一头沉”的家庭不久前顺利购房落
户成了“城里人”。
李守钰介绍,因为土地流转,全家20多年都没种过地了。“如果在原有村庄附近建
社区,对于农民来说无非是从一楼小院变成了高层楼房,吸引力不大,现在从农村一下
子住到了城里的小区,不光交通方便,就医就学条件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大家打心眼里
欢迎。”
“孟州市总人口38.17万,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1.68%,低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
点,目前仍然处在大量人员进城落户的潮流中。政府要做的是培育壮大产业,增加农民
转移就业人数,同时制定各项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变市民。如果看不清这种大
形势,不掌握农民真实意愿,一味强调就地就近上楼,很容易南辕北辙。”郭启东说。
推动生产方式转变 城镇化拒绝“贴标签”
三农学者李昌平认为,要避免“农民上楼”发生跑偏,需要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进行再思考。“从已经实行撤村并点的地方来看,很多都提出‘就地城镇化’的概念。
但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没有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一厢情愿地推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容
易导致农民‘被上楼’,埋下诸多隐患,因此要全面理解城镇化,避免简单的贴标签。”
中午时分,64岁的钟兆武和女儿在厨房生火做饭。屋外群山环抱,满目青翠。淅淅
沥沥的小雨中,大片大片的土坯房在山腰静默着,空无一人。
这里是江西省安义县新民乡合水村南坑村民组。村支书钟兆柳介绍,南坑村民组原
有30多户125人,全组200亩耕地,1700亩山林。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陆续外出务
工,现在整个村子完全空心化了,仅剩钟兆武父女两人。
有关专家认为,在当前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村庄聚落形态的改变是必然现象
。在此过程中,类似南坑这样的空心村将会逐渐灭失,还有的村落则会重新改变自然形
成的方式。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前司长李兵弟说:“当前整村拆迁兴建社区的现象,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有的行政村10来个自然村落,一个村落只有两三户,进行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太高,理应迁建集中。但在撤村并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因地制宜。”
安徽省住建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当前开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依
据在于有关部门此前推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用地指标不增加的情
况下,让农民自发上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的延伸,这个思路是好的。但从实际
结果看,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导致撤村并点盲目扩大化。”他说。
江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志提醒,农村工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
句话是“尊重农民意愿”,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这一说法落到实处,不妨换个
角度看问题。
“无论撤村并点还是兴建新社区来说,领导干部不要站在马路上由外往里看,而是
要深入农家,从内向外看,耐心了解老表家里有没有自来水,生活方便不方便,收入来
源如何,这样做决策时才能实事求是。”他说。
a*******m
发帖数: 14194
2
简单分析新农村城镇化运动的前因后果
http://www.mitbbs.com/pc/pccon.php?id=6913&nid=144133
作者:awaydream
发表时间:2010-11-11
更新时间:2010-11-11
1.缘起
2006年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城镇化”思路。
这个政策是国务院和中央研究提出的,不是某个地方政府拍脑袋的结果。
而且,这个试点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铺开了。所以,如果出了大问题,
胡温和中央是没法推辞的责任的。
2.前因
为什么要进行农村城镇化改造?
因为,在中国大兴土木了好多年之后,城市的建设用地越来越有限,
很多拉动GDP的项目没法上马,地方政府很着急。中央政府也很着急,因为
要保8,要GDP来给自己贴金。
用地的需求很大,供给却是有限的。土共虽然胆子已经很大,做了很多
不计后果的事情,包括断子绝孙的一胎化计生政策等,中央的有些人还有
那么一点点理智,提出了农业的18亿亩土地红色底线,严厉保证农田数目。
这样,就卡死了占用农田这条路。
新的建设用地,就必须要在现有的建设用地的基础上调整出来。怎么调整出来
呢?那就是城市的强制拆迁,和农村的城镇化改造。
3. 农村城镇化改造的流程
农村农民居住的房子,相对来说占地面积比较大。像我老家那边,一个农家院子
的,大体上要19*13, 大概有250平米的地方大小。如果集中居住,住进楼房,分
给80平米,假定5层楼房,(土共舍不得钱,不会建再高了,否则要装电梯了)
那样就可以节省出,1200平米的地方,或者节省出1200平米的建设用地指标。
然后,地方政府再把这1200平米的用地指标拍卖给用地的人,如房地产商,
企业等等。表面上看等于节省了用地,可以创造更多的GDP,其实不然,具体的
分析在后面。
4. 利益的分配流程
第一级,被拆房子的农民,就现在看到的消息来说,政府的补助非常少,只有
几万块,根本不够建房子的本钱,要是新建的房子,亏得更多。简单点说,农民
自己花6万建起来的房子(我老家的成本价),给2万补助,这里面净亏至少4万。
第二级,集中的社区是地方政府自己选的工程队建造的,也由政府来卖。农民
没有参与或者自建的权力,一切都是地方政府说了算。这里面政府再捞一笔,80
平米的房子,1300一平米,要10万。这样,农民还要净支出10万。政府从中可以,
每户再捞5万以上。
第三级, 地方政府拆农民房子之后,搞到的用地指标,可以再卖给高一级的
城市,或者需要的城市,很多省,比如安徽,江苏正在搞土地指标省内流通,
就是准备干这个。一亩地的指标,至少卖到20万以上。地方政府至少到手
15万每亩。这个钱,跟农民没有关系了。
第四级, 市一级的城市从下面地方政府20万每亩买到的指标,再以翻几倍的
价格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卖给企业,再捞一笔。
第五级,省一级地方政府,由于有了建设用地指标,搞房地产,搞GDP,官员
又可以从建设里捞一笔,再从GDP政绩里面捞一笔,升官发财。
第六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各地GDP继续猛涨一阵,中央的领导成为先富一族,他们的亲戚朋友比如温家宏,
潘石屹之类,继续快速聚敛财富。一旦中国崩盘,他们拿出早就办好的各种颜色
的外国护照,迅速跑路,哪怕他们走后中国洪水滔天,他们也不关心了。
5. 各方损益
整个流程里面,农民,是受损的一方,纯粹地被剥夺的一方;
各级政府,是受益的一方,而且是暴利的一方,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那么积极地
搞这种丧尽天良的政策的原因,都是被钱拱的。
6. 利弊得失
弊:
一个国家要想长时间繁荣强大,就不能没有强大的农业,没有足够吃的粮食
蔬菜,和水果。中央这样的搞法,就是把农民往死里整,断农业的后路,
挖农业的根基。
(1) 省不出多少土地
因为,农村院子虽然面积大,但是真正的农民居住面积并不大。房前屋后,大都
种有数目;院子里面,也有养的鸡鸭牛羊。其实,农村的院子,有很大一块是农业
生产的场所。把他们强拆了,相当于农业生产场所减少了很多,农产品的供应就
会减少。
(2) 农民生活不方便,影响农业生产
很多集中的社区,都是上万的人口,收集了10里地以内的农民。这样,居住地离
农田就会比较远,耕种收,都很不方便,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成本。
对中国农业发展,不是一个好消息。
国家不能以为,划条18亿亩的红线就完了,就什么都搞定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也很重要。如果农民种田不方便,或者开始撂荒,18亿亩红线就完全是狗屎。
(3)农民受损严重
在这样一轮操作中,农民属于金字塔的最底层,不仅没拿到应得的利益,
还要赔了棺材本,会导致农民的财政状况更加恶化,不利于拉动消费,也不利于
社会稳定,也不利于农民更好的为国家生育和教育下一代。中国新生人口持续
下滑,在大城市人口已经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
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25%),如果再把农村的人口生产完全弄糟,我们国家就
真的没有未来了。
利:
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大批官员,捞到大笔的财富,可以全球考察,到处挥霍;
发展地产GDP,升官发财!
7. 结局
农业,农村加速凋敝,农村人口形势加速恶化,农产品供应逐步减少,农产品
价格逐渐失去控制。大城市进一步膨胀,建设大批房屋住宅,企业。但是,人口
老龄化,和新生人口减少导致的需求减少,最终刺破中国地产的泡沫。中国进入
经济不增长,通货膨胀高企的滞涨时代,国家走向衰落!
提示: 本博文来自于 Military 版
a*******m
发帖数: 14194
3
发信人: awaydream (大剑一挥风雷动,不畏豪强斩蛇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原创】简单分析新农村城镇化运动的前因后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2 12:15:51 2010, 美东)
如果这个原话真的是李昌平说的,我真的很鄙视他的水平,
研究农村问题这么多年,才到这个水平,真他妈够差的。
比照日韩两国的道路?有那么好比照的吗?
日本的粮食自给率是多少? 40%!
韩国棒子粮食自给率是多少? 25%!
中国年产5亿吨粮食,还有很多的蔬菜,水果,这都需要
很多的人工。要是跟日本一样,农民全跑进城,粮食自给
率降到40%,中国就得进口3亿吨粮食,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粮食
给你买!你去火星进口吧。
中国农业能够在那么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产出这么多粮食,
靠的就是中国勤劳能干的农民,靠他们的精耕细作。美国的
大机械化作业,粮食单产只有我们的单位面积的产量的一半
都不到,而且,人家还是密西西比大平原肥沃的好地。
把中国农民都赶进城,等着大家吃天价白菜,天价萝卜,或者
等着饿死吧。
9 [awaydream 于 2011-01-15 17:32:50 提到][删除][修改] [FROM: 98.]
发信人: manman521 (潜水被人欺),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原创】简单分析新农村城镇化运动的前因后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2 11:55:32 2010, 美东)
这个问题我曾和某名人探讨过:下面是他给我的回信:
农村现在是450多万个自然村,9.4亿农民,村庄占地3。5亿多亩,农村现在至少有30%
以上的旧房子是空的、闲置的。
我们国家人口峰值将是16亿,耕地要守住18亿亩,城市化可用地不足3000万亩,可是城
市化实际所需要的土地至少还需要1亿多亩。如果村庄占地不整理,节约出一部份土地
出来,18亿亩耕地是守不住的。
按照比我们发达的日韩台所走过的路对比,30-50年后,农民应该在2亿以下,至少有7
-8亿农民要进城——市民化。农民将来不可能居住在450多万个自然村,多数农民集中
居住在中心村是必然的。
将来的农业,不可能家家户户养几头猪,不可能家家户户种一点点地,未来的农业主要
是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农业。这是因为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了,必须专业化。所谓的集中
居住影响农民农作和养猪,是近视的。
将分散居住在数百万个村庄的农户集中居住到中心村(两三层的小楼),不仅可以节约
土地,还有利于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有利改善农民生活品质。
至于说这样会增加农民生活成本,这是没有错的,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打柴不一定
比用秸秆煤气便宜。自己挑水喝(已经没有清洁水了)不一定比自来水便宜。
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和农村农民集中居住是大势所趋,当然这个大势所趋肯定有挫折的。
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集中居住,而是集中居住的强制性方式有问题,政府赚农民的土地
有问题。
我所说的大拆大建不是拆光一切,古村、特色村、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等等都是应该保
护的!
我认为,新农村建设、新城市建设,都必然是边拆边建的,大拆大建的。
防止政府官员因利益而对农民作恶是最紧迫的。
a*******m
发帖数: 14194
4
这种事情,我早就给你分析好了。
结果还是胡折腾,结果还是操他妈的蛋。
我的分析要是有人听的话,中国怎么也得多搞出个千八百亿来。
a*******m
发帖数: 14194
5
妈的,老子以后也要少来灌,等着看看我前面那些预言好分析就差不多了。
g****i
发帖数: 5287
6
gxfcai几年前就坚持反对盲目搞什么新农村,结果还是胡搞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城镇化遭遇二次空心化:部分农村新社区宛如鬼楼
: 2014年02月24日 01:47 经济参考报 我有话说(289人参与)
: 盲目开建新区 缺乏产业支撑 “农民上楼”藏隐忧
: 城镇化遭遇“二次空心化”之痛
: 记者 张兴军 刘彬 郑州 南昌报道
: 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豫、赣、皖等多个省市调研时发现,在农村地区开展
: 的撤村并点有喜有忧:一些地方通过转移就业、土地流转,成功实现了农民生产方式和
: 生活方式的转变;但也有些地方在缺乏产业支撑的情况下,盲目开建新型农村社区,导
: 致农民上了楼却留不下来,或者干脆拒绝上楼,最终形成农村的“二次空心化”现象,
: 亟待引起重视。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全国最高温,都被我豫承包了
荒唐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万人村:宅基地与新楼房的较量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95%
云南部分医院套取新农合资金 男性报销妇科费用
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今年覆盖率将达到40%
谢旭人:2010年中国国防支出5176.35亿元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7亿
中国成唯一老年人口超1亿国家 2014年将超过2亿
人民日报再谈中国税负 称财政支出2/3用于民生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农民话题: 社区话题: 农村话题: 城镇化话题: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