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环球时报》不该给新疆贴上“恐怖主义”标签
相关主题
环球时报再临危关 标签化暴徒自毁报格实力提升! 中国人已不能忍受美军航母进黄海 环球时报
新疆每个派出所应配一个武警班美韩军演最新报道:演习可能取消
土耳其总统:俄罗斯炸我们亲人ZT环球时报网站貌似被人装了木马
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和留法大学生被发过学生殴打维基解密设“中国词条” 声称曝光中国政府文件
印媒猜测中印联合军演可能取消 两国官方未证实日使馆证实日本青年世博访问团活动被推迟
环球时报:谷歌真的讲正义吗环球时报:诺贝尔和平奖又砸自己的牌子
日本色情业输出招欧美多国不满 文化根源令西方费解(图)越南专家:中越应像美英那样特别
南都周刊说:福建杀人狂爱看环球时报外媒怒骂《环球时报》总编:他是最恶毒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环球时报话题: 标签话题: 新疆话题: 恐怖分子话题: 皮山县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s
发帖数: 452
1
对于前几天的新疆暴恐袭击,《环球时报》用了《探访5·22暴恐分子老家》做题目。
文章开头就有这样的话:“4名实施犯罪并被当场炸死的暴恐分子均为新疆皮山县人”
,“当得知《环球时报》记者准备去皮山县后,各种善意的劝告纷至沓来,‘你不会要
去皮山县吧,这次的暴恐分子全是那儿的!’”。这似乎是在告诉读者:他们用“暴恐
份子老家”做题目是有一定道理的。此行为伤害了新疆当地人的感情,导致新疆网民强
烈要求《环球时报》道歉。一个自诩世界大国的官方媒体,在用语上如此随便,对特定
群体擅贴歧视性标签,让国民蒙羞!
“贴标签”是这几年才流行的词,意思是给特定的人、群体、地域做个定义、下个判断
。“贴标签”之所以让人感到不舒服,是因为这当中往往有刻板印象(stereotype)、
歧视和负面暗示成份;同时,“贴标签”行为本身也是对被定义者思想和行为的绑架,
即让他们按照标签的内含去想问题、做事情,如果不这样,就会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
。比如“老毛子”、“山东棒子”、“南蛮子”等,往往让人想到的都是关于这些群体
的负面印象,从而加深偏见和矛盾。如果还意识不到“贴标签”对当事人的伤害,那么
换个文革常用词“扣帽子”,大家就能体会到定义这个东西的可怕威力,这造成当年许
多“臭老九”、“黑五类”、“牛鬼蛇神”羞愤自杀,也为很多人的暴力迫害正了名。
这是一种语言“冷暴力”,也是一种制度性歧视。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公众用语,特别是官方发言、媒体用语,都要避免给人随便下定义
。比如一个英语国家的政客,如果用了“黑鬼”(nigger)、“小日本”(little Jap
)、“中国佬”(Chink),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被捕捉到,都会导致其下台,因为他/她
不懂得平等待人,还制造敌意。这些词只有一些没有教养的粗鄙之人才会在私下使用。
但是中国缺少这样的环境,甚至官方和媒体都在助长这种“贴标签”风气,“标签”制
造者也没有得到相应惩罚。《环球时报》在上次昆明暴恐袭击的文章中用了“黑寡妇”
一词,已经饱受诟病,这次还没有吸取教训,用了“恐怖分子老家”、“恐怖分子大本
营”,将新疆皮山县一棒子打死,怎能不让新疆同胞们气愤?
不可否认,标签化的文字的确比那些客观、冷静的文字更吸引大众眼球;有争议的话题
也往往更能引起高度关注和讨论。但高点击量、高回贴率和转载量并不代表大家都认同
这些文字要表达的思想,而是某种集体情绪的反映。《环球时报》用“暴恐分子老家”
做标题的确引来了关注,但这反而加深了矛盾,引来新疆网民的集体反感。其原因就是
《环球时报》缺乏最基本的形式逻辑知识,也缺少运用数据的意识。很难想象一篇缺少
理性和逻辑的文章不会将读者带入非理性思维的怪圈。
“4名实施犯罪并被当场炸死的暴恐分子均为新疆皮山县人”并不代表皮山县就是“恐
怖分子老家”,因为“老家”内含“盛产”的意味。但文中并没有可靠数据去有力证明
该地“盛产”恐怖分子。纵观全文,当提到恐怖份子和汉人数量时,《环球时报》用“
不少”、“非常少”、“多数”、“很多”这些模糊的词,而且都是来自记者一路走访
的主观印象,并没有提供科学的统计数字。如果基于这样的“事实”就判断皮山县或其
它新疆地区是“恐怖分子老家”的话,不但有失报道的专业水准,而且伤害了新疆那些
安份守法老百姓的感情。一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走访调查,却因为用语不当而引起新
一轮舆论争端,这是得不偿失的。
这种标签化用语还会使一些本不是恐怖分子的人转变为恐怖分子。正如前面所说,标签
,特别是负面标签所承载的文化负担,使特定群体无意识按照标签的内含“自觉”扮演
某种角色。即使这角色并不讨人喜欢,但有时违背社会期望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比如人
们通常认为东北人豪爽、酒量大,于是酒桌上对东北人劝酒更凶,如果一个东北人忸怩
推辞称不能喝酒,会被认为是“装”。一些承受不住压力的东北人,就主动去扮演酒量
大的角色,以维护这种刻板印象。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官方和媒体不注意用语,可
能使一部分新疆人自尊心受伤,破罐破摔,真转变成恐怖分子,与人民为敌。
所以,请《环球时报》这样有影响力的媒体注意自己的行文方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不要随意“贴标签”。特别是在当下这种敏感时期,如果因为要吸引眼球去使用争议
性强的词汇,就会破坏了本来良好的动机,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K**********i
发帖数: 22099
2
河南人发来贺电。
l****p
发帖数: 27354
3
畏首畏尾到这种地步,还反恐个球啊?

【在 e********s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前几天的新疆暴恐袭击,《环球时报》用了《探访5·22暴恐分子老家》做题目。
: 文章开头就有这样的话:“4名实施犯罪并被当场炸死的暴恐分子均为新疆皮山县人”
: ,“当得知《环球时报》记者准备去皮山县后,各种善意的劝告纷至沓来,‘你不会要
: 去皮山县吧,这次的暴恐分子全是那儿的!’”。这似乎是在告诉读者:他们用“暴恐
: 份子老家”做题目是有一定道理的。此行为伤害了新疆当地人的感情,导致新疆网民强
: 烈要求《环球时报》道歉。一个自诩世界大国的官方媒体,在用语上如此随便,对特定
: 群体擅贴歧视性标签,让国民蒙羞!
: “贴标签”是这几年才流行的词,意思是给特定的人、群体、地域做个定义、下个判断
: 。“贴标签”之所以让人感到不舒服,是因为这当中往往有刻板印象(stereotype)、
: 歧视和负面暗示成份;同时,“贴标签”行为本身也是对被定义者思想和行为的绑架,

l****p
发帖数: 27354
4
看来,以后哪里发生了恐怖袭击,新闻报道的时候也不能提地名,防止地方歧视,造成
当地人纷纷悲愤成恐怖分子。

【在 e********s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于前几天的新疆暴恐袭击,《环球时报》用了《探访5·22暴恐分子老家》做题目。
: 文章开头就有这样的话:“4名实施犯罪并被当场炸死的暴恐分子均为新疆皮山县人”
: ,“当得知《环球时报》记者准备去皮山县后,各种善意的劝告纷至沓来,‘你不会要
: 去皮山县吧,这次的暴恐分子全是那儿的!’”。这似乎是在告诉读者:他们用“暴恐
: 份子老家”做题目是有一定道理的。此行为伤害了新疆当地人的感情,导致新疆网民强
: 烈要求《环球时报》道歉。一个自诩世界大国的官方媒体,在用语上如此随便,对特定
: 群体擅贴歧视性标签,让国民蒙羞!
: “贴标签”是这几年才流行的词,意思是给特定的人、群体、地域做个定义、下个判断
: 。“贴标签”之所以让人感到不舒服,是因为这当中往往有刻板印象(stereotype)、
: 歧视和负面暗示成份;同时,“贴标签”行为本身也是对被定义者思想和行为的绑架,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外媒怒骂《环球时报》总编:他是最恶毒的印媒猜测中印联合军演可能取消 两国官方未证实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媒体应主动回应西方误读环球时报:谷歌真的讲正义吗
清华大学生举报《环球时报》谷歌新闻造假记事 转载日本色情业输出招欧美多国不满 文化根源令西方费解(图)
国际先驱导报驳斥环球时报虚伪造假报道!转载南都周刊说:福建杀人狂爱看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再临危关 标签化暴徒自毁报格实力提升! 中国人已不能忍受美军航母进黄海 环球时报
新疆每个派出所应配一个武警班美韩军演最新报道:演习可能取消
土耳其总统:俄罗斯炸我们亲人ZT环球时报网站貌似被人装了木马
环球时报记者说他和留法大学生被发过学生殴打维基解密设“中国词条” 声称曝光中国政府文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环球时报话题: 标签话题: 新疆话题: 恐怖分子话题: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