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d 发帖数: 9770 | 1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heinglian-blog-china-marshall
11月10日,参加北京APEC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偕夫人在北京水立方拍的全家福。
何清涟
15.11.2014 18:20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
。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2014年APEC会议,中国寄予厚望的“亚投行路线图”仍然停留在纸面上,加上墨西哥政
府决定撤销中国企业37亿美元的高铁大单,以输出“过剩产能”为主要目标的中国版马
歇尔计划开局不利。面对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核威胁”,北京还得想方设法脱困。
*中国为何要实施马歇尔计划?*
国内不少评论谈到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时,基本着眼于中国向海外投资。虽然会言及“输
出产能”,却有意省略“过剩”这个关键修饰词。
这里得先介绍何谓“马歇尔计划”。所谓“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正
式名称是“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二战之后,欧洲各国遭
受战争重创,经济濒临崩溃。美国为了帮助欧洲盟国恢复经济,并防止苏联和共产主义
势力在欧洲进一步渗透和扩张,提出这一重建计划。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持
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
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约等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为战后复兴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因计划推行时,乔治•马歇尔担任美国国务卿,因此命名为“马
歇尔计划”。
中国试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规划,向国外大量输出过剩产能,评论者将此称之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不过,与美国马歇尔计划相比,无论是实施的国际环境、美国
与欧洲等国的关系,还是美国对欧洲援助的性质等方面,二者均很不相同,唯一的表面
相同点即输出产能(技术、设备)。关于两者的不相同,有心的读者可以去看童大焕那
篇《评中国高铁版马歇尔计划》,该文对两个计划有比较分析。我在本篇文章中想分析
的是:中国之所以需要马歇尔计划,原因是中国大多数产业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严
重威胁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产能过剩为何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核威胁”?*
所谓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即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与美国
当年主要是制造业设备输出不同,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铁路、公路等
基础设施)领域,以及房地产业的上下游产业。
中国的产能过剩几乎与中国经济增长相伴而生,其产生根源可以这样概括:投资是社会
主义的,需求是资本主义的。所谓“投资是社会主义的”,指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资金或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投资风险最后转化为银行坏帐,却无需借贷者真正承担风
险,国企老总无须承担责任,即使是民企老板,破产后跑路的大有人在;所谓“需求是
资本主义的”,即产能要有市场需求,如果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形成产能过剩。因此,
中国的产能过剩有两个特点:
第一,产能过剩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国经济的增长往往与政府刺激政策相关
,只要中央政府出台刺激政策,各地必然大上各种项目,这些项目具有极强的同构性,
结果必然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尽管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宏观调控抑止一些行业的过度增
长,但往往徒劳无功,旧的产能过剩还未消除,又会产生新的产能过剩。2009年,全国
人大财经委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披露,自2005年以来,就有19个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产能
过剩, 其时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部署抑制产能过剩。但由于地方追求GDP政绩的驱动,
产能过剩无法抑制。到了2013年,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被视为
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
“产能过剩”。
第二、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往往制造更多的产能过剩。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近十几
年来虽经几度“轮回”,但一些地方总能找到办法逃过抑制。例如前几年,政府政策规
定,对钢铁产能淘汰的标准是200立米以下高炉,本意是想将小钢厂淘汰出局,但很多
小钢厂就改成300立米、500立米甚至更大的高炉。后来,淘汰标准提高到300立米,企
业也水涨船高,再往大了改造。这种为适应国家标准的改建,结果造成国内钢铁的实际
产能越来越大。目前的情况是: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好几年,中国企业的增产
意愿仍然旺盛。2013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3亿吨,约为欧盟产能的2倍。据中联钢网统计
,2014年中国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虽比2013年新增加的
7000万吨减少了约一半,但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产能仍将持续被增强。
近两年房地产投资减速,与房地产相关的水泥、钢铁、平板玻璃、铝合金等无一不处于
产能过剩状态。不仅如此,根据发改委陆续下发的文件,焦炭、电石、甲醇等煤化产业
,多晶硅、维生素C、风电设备制造等无不如此。有分析称,中国已经找不到几个不过
剩的行业了,产能过剩成了中国经济的“核威胁”。
为何抑制过剩产能如此困难?除了前面分析过的投资体制问题之外,地方政府的考虑主
要有两点,一是淘汰产能会引起大量失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与政府维稳目标相悖。
以河北省为例,按该省任务安排,唐山市5年内要削减钢铁产能4000万吨,将导致十几
万人失业。二是债务风险。当前中钢协会员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0%左右,贷款总额达到1
.3万亿元。加上非会员企业,全行业债务总额可能超过2万亿元。如果让企业退出,债
务窟窿很大。
*亚投行筹建为何困难重重?*
从中国本身的情况考虑,向外输出过剩产能似乎是可行之道。这是习近平履任之后开始
与周边国家谈判筹建亚投行的主要动力 。
2013年,习近平在印尼访问时,提出为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愿向包括东盟
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
投资银行。按中国的设想,各国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是主要障碍。据估算,
2011-2020年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存在8万亿美元资金缺口,有强大的需求,
只要中国愿意做供应方,达成协议并不困难。此后经过数轮多边谈判,今年10月24日,
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越南等21国代表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预计亚投行
能在2015年内完成章程签署和生效工作,在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
中国倡建亚投行遇到的困难是多重的,一是一些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对此缺乏兴趣。亚
投行备忘录签署时,亚太地区的四个主要经济体日本、韩国、印尼和澳大利亚缺席该签
署仪式,其中印尼是东盟(ASEAN)10个成员国中唯一的缺席者。二是美国日本都持反
对态度。有报道称,美国曾要求其盟友谨慎考虑加入亚投行。亚洲开发银行总裁中尾武
彦干脆表示,不欢迎成立一家目的基本相同、由中国牵头成立的另一家区域性银行。没
有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从事贷款业务,中国向外输出过剩产能的计划实施会很困难。
(续篇将分析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为何将劳而无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