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浙大“最年轻教授”事件中扭曲的人才观
相关主题
媒体:中小学教师也将出现教授职称千人到底是怎么玩儿的
女处延长退休时间啦今年的千人评审结果出来了么?
看看可笑的清华人事改革的标准 (转载)zt 27岁女博导”的美国导师:她解决持续40年难题
中美的科研体制(转载)上海否认因养老基金压力试行延迟退休年龄
可通过参加学校职称评审取得副高(副教授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人才观的异同
蒲慕明批评施一公和饶毅,呼吁科学家自律 (转载)最大的垄断是能掠夺国企,掠夺银行的封建家族势力zz
ZT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党要管人才 归国要慎重
评审9个月,取消只需9小时,这所谓千青计划也太随意了吧深圳拟安排10亿元资金用于人才租房补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博导话题: 教授话题: 头衔话题: 职称话题: 我国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8
发帖数: 24594
1
近日,27岁女生陆盈盈成浙大教授、博导一事备受媒体关注,而26日上午9点49分,浙
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发布《致歉》,声明陆盈盈的职务是特聘研究
员,并非教授、博导,全文如下:“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陆盈盈博士被浙江大
学聘为特聘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之前的网页内容有误,致歉。”(南方都市
报2月26人)
从网友对这一事件的反应看,主要有三个关键词,“最年轻”、“教授”、“博导”,
而分析这三个关键词,恰恰反映出我国对人才的评价和管理,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讲资历
、重头衔的问题。
网友首先质疑的是陆盈盈的年龄,因为媒体称,其“或恐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博导
。”其实,就是其被聘为教授,这个年龄在中国高校教授中,早已不是最年轻的了——
2012年,中南大学曾出现22岁的教授。这是典型的又拿年龄说事,一个人如果有担任教
授的贡献和能力,应该不问年龄,可近年来,年龄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早
在20年前,我国高校就曾出现过26岁的正研究员,当时曾轰动舆论,可20年后,二十七
八岁被聘任为正高职称,这还会成为热门话题,可见人才观念还停留在20年前。要知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只有25岁,按学术标准评价人才,应该英雄不问年龄。
至于“博导”,浙大的解释,有些莫名奇妙,也暴露我国博导是头衔而非职务——具有
博士生招生资格和博导,在国际上就是一回事,因为博导根本就不是什么学术头衔,就
是职务,一个人招收博士,就是博导,不招收博士,就不是博导,在国外一流大学,博
士刚毕业担任助理教授,就可以带博士,就是博士导师。可在我国,博导成为一级学术
头衔,是要担任教授之后再遴选为博导,这导致本有能力带博士的讲师、副教授无法名
正言顺带博导,而只有帮有博导头衔的人带博士。近年来,我国国内不少大学,包括北
大、清华、浙大在内,都在进行博导制度改革,即取消博导头衔,将其回归为职务,讲
师和副教授也可申请当博导。按照浙大的解释,原来可以招博士,却不是博导,这岂非
怪事?这表明,改革并不彻底,一旦遭遇“质疑”,学校就不能理直气壮地正确回应,
在人们的脑海中,博导还是重要的头衔,这是必须消除的观念。
浙江大学把陆盈盈的从教授改为特聘研究员,更耐人寻味,在目前的职称评审体系中,
教授和研究员其实都是正高级职称,是需要由高级职称评聘委员聘任的,陆本人可能没
有走完这一程序,但特聘研究员却不是职称,而是职务。学校有权直接聘任某人担任特
聘研究员,可其却没有研究员职称,这听上去很是别扭,但却是我国高校的现实,有的
高校的二级学院进行改革,可以直接由学院聘请教授,给予教授待遇,但学院聘请的教
授,在学校校一级职称评审中却可能只是讲师。这种情况在所有机构的人才管理和评价
中都存在,比如媒体机构把某位编辑聘为高级编辑,但这一高级编辑并非出版编辑系列
的高级编辑职称。
这是职务异化为职称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我国的职称评审,就是对人才进行行政管理
和评价。目前的教授评审,并非学术评审,而是行政评审,获得教授职称之后就享有与
之对应的待遇和福利。而教授其实也该是职务,被聘在教授岗位就是教授,而离开教授
岗位就不是教授。我国人才发展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都强调要打破人才评价中的官本
位问题,推进人才管理和评价去行政化,可现实中,行政化的思维极为牢固。由于实行
行政评审,因此人们很担心这会有权势交易、潜规则,因此,会特别在乎年龄、头衔等
——每次对最年轻教授的关注,其实,都存在这方面的因素——甚至有人呼吁,行政部
门要为晋升教授、博导,确定明确的年龄和年限,不能由学校自主决定,这完全与推进
去行政化背道而驰。
我国推进“千人计划”,意图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回国,以提高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
员素质,但更迫切需要解决的,其实是改良我国的学术土壤,实行以学术为本的管理和
评价,按学术标准和原则对学者进行评价,不能再在人才评价、管理中讲资历、重头衔
,而应该关注真实的学术能力与学术贡献,关注职务表现,而不是有何职称和头衔。只
有实行学术管理和评价,高校才能形成自己的公信力,不是动辄遭遇质疑,而我国的社
会舆论,也应该摆脱传统的人才观,从关注人才的身份、头衔,到关注人才的真实能力
和水平。
w*****s
发帖数: 2896
2
这世上, 除了同人打交道, 搞政治的头面人物外, 就是要年轻有为的人成为领头人.
总统:45+
省长:40+
市长:35+
其他的领域, 若不是同政治和人事相关的, 就是不要[限制]让真正有才的年轻人出来挑
大梁, 这样部门, 公司, 地区和国家才会有活力, 才有创新, 才能真正的快速发展.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深圳拟安排10亿元资金用于人才租房补贴可通过参加学校职称评审取得副高(副教授
党要管人才 归国要慎重 (转载)蒲慕明批评施一公和饶毅,呼吁科学家自律 (转载)
新华网两会访谈:解码“拼爹拼不过就拼儿子”ZT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四读“女神读书会”文章:何谓毛泽东?评审9个月,取消只需9小时,这所谓千青计划也太随意了吧
媒体:中小学教师也将出现教授职称千人到底是怎么玩儿的
女处延长退休时间啦今年的千人评审结果出来了么?
看看可笑的清华人事改革的标准 (转载)zt 27岁女博导”的美国导师:她解决持续40年难题
中美的科研体制(转载)上海否认因养老基金压力试行延迟退休年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博导话题: 教授话题: 头衔话题: 职称话题: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