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x**********g 发帖数: 3276 | 1 我们为谁而战?——柴静《穹顶之下》存在的问题以及舆论争议背后的政治博弈
作者 李晓鹏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去质疑柴静的《穹顶之下》?就算有一些数据上的
瑕疵,呼吁环保、消除雾霾的大方向总是正确的嘛。是不是受了利益集团的驱使?收了
中石油的钱?或者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来挑柴静一些技术上的毛病?
我是在《穹顶之下》发布的当天(2月28号)晚上十点到十二点看完这段视频的。看了
之后,觉得很佩服柴静的纪录片制作水平,把雾霾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但也觉得有点
恐慌——雾霾这么严重,我是不是不应该在北京呆下去了?赶紧移民美国或者回到重庆
老家乡下去?
第二天早上起来,这个视频的点击总量已经超过一个亿。这个量太惊人了。如果继续这
样不受节制的发酵和传播,可能在公众中间制造出一种非理性的“雾霾恐慌”。所以我
就利用自己一点可怜的科普知识,把柴静片子中最容易引起恐慌的部分“雾霾和癌症的
关系”做了一些澄清。中午就发了出来,名字叫《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
高——对柴静穹顶之下中一个误导性说法的澄清》。
这篇文章在我的微博上被阅读了四百多万次,但是和《穹顶之下》比起来仍然微不足道。
非常幸运的是,几乎就是与我同时,还有很多朋友也在不辞辛苦的做着同样的工作——
尽快的从技术层面指出《穹顶之下》的一些误导性问题,不是为了反对治理雾霾,而是
为了促进公众在这一场精心策划的“雾霾风暴”中尽快冷静下来。只有公众的情绪冷静
下来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些关于治理雾霾价值上的、方法上的问题,才可能有人听得
进去。
总之,这一次舆情反转的速度令人吃惊:在一两天的时间内,无数批评的文章就从四面
八方钻了出来,而且有好几篇转发量惊人,让网络舆论从一边倒的刷屏式的狂热转发,
变成了一场褒贬参半的观点之争。显示出了一种难得的理性。
那么,这些向《穹顶之下》发起进攻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对《穹顶之下》的一些“技术性错误”做一个总结分析。
首先,柴静的女儿的“肿瘤”是不是与雾霾有关?
根据华中医科大学博导、教授肖传国的说法,没有新生儿一生下来就必须动手术的“良
性肿瘤”。新生儿患良性或者恶性肿瘤都是可能的。但是没有一种良性肿瘤是必须刚一
生下来,连母亲“都来不及抱一下(柴静原话)”就被拿走去做手术的。就像柴静说的
,刚出生就全身麻醉是可能醒不过来的,良性肿瘤切除没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可以等
出生一个月以后再动手术,可以显著降低婴儿死亡率。所以,柴静的女儿不太可能得的
是良性肿瘤,更不要说是由雾霾引起的了肿瘤了。
根据肖传国的分析,她的女儿得的应该是一种叫做“脊膜膨出”的新生儿常见病。
“脊髓脊膜膨出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由于先天性椎板发育不全,同时存在
脊髓、脊膜通过椎板缺损处向椎管外膨出。全球发病率约0.05%一0.1%,是新生儿致残
和致死重要原因之一。”
“婴儿出生时,背部中线,颈、胸或腰骶部可见—囊性肿物。从枣大至巨大不等。包块
呈圆形或椭圆形。”
这个“脊膜膨出”看起来很像是肿瘤,但是跟肿瘤不同。它是唯一一种看起来像是肿瘤
,同时又需要一出生就立刻进行手术的新生儿常见病。因为这个地方靠近脊椎神经,脊
膜很薄,如果膨出比较厉害,一旦脊膜破裂损害脊椎神经就很容易造成瘫痪。这就解释
了柴静的女儿一出生就要被抱走进行手术的原因。
“脊膜膨出”这个病,跟雾霾是没有关系的。它的主要诱因是孕妇缺乏叶酸,一般怀孕
之前3个月就要开始吃补充叶酸的药,才能显著的降低新生儿的脊膜膨出发病率。此外
,高龄产妇(35岁以上)也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这种病的发生率也会直线上升。
所以,比雾霾导致女儿肿瘤更靠谱的解释应该是:柴静由于长期工作劳累(她经常半夜
起来发博客),而且高龄(37岁)产子,或者是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吃补叶酸的药,
这才导致了她女儿还没有出生就患上“肿瘤”。
“脊膜膨出”和“良性肿瘤”这两个病的区别,作为一个普通母亲,是不是很难搞清楚
呢?确实是很难搞清楚的,也没有必要搞清楚。但是,柴静既然投资一百万、耗时一年
做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在片子里面分析雾霾的各种危害,把中科院等权威机构的
物理学、气象学方面专家请来当顾问,为什么就没有请一位肿瘤学专家来分析一下她女
儿的病和雾霾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她都到医院去拍摄了肺部手术的过程,为什么不能在
医院找个专业医生来采访一下,说明她女儿的“肿瘤”和雾霾的关系呢?
女儿的“肿瘤”,是她整个片子的起点。她并非一笔带过,而是详细的描述了女儿从出
生前的B超照片到手术麻醉等等细节,并且由此带出了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片子
中间不停的穿插她和女儿的故事和女儿的背影照片,把煽情的事情做得很足很足。作为
一个专业媒体人,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叙事在片子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母亲,她不可
能不关心女儿的病情。既然有如此强大的资源,在两个小时的片子中,在长达一年的采
访制作过程中,为什么没有找个肿瘤方面的专家来从医学的角度说明一下:这个“私人
恩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这是不能用“疏忽”来解释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柴静和她的团队明知她女儿的病和雾霾关系不大,但是为了达到
煽动观众情绪的目的,而故意省略了对女儿病情的医学讲解?或者说,其实是找了医生
来采访的,但是采访的效果不好,医生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说这个病跟雾霾关系很大
,所以后期就干脆剪掉了?甚至故意把“脊膜膨出”说成是“良性肿瘤”,以突出雾霾
的危害,并为后面强调雾霾和“恶性肿瘤(癌症)”的关系做好铺垫?
我认为至少第一和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这是这个片子的第一个“技术性”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在《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里面提到的。中国的
癌症发病率,包括肺癌发病率在过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在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
生活和医疗条件改善了,人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了。和癌症的发病率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人
均寿命,而不是空气污染。
发达国家空气质量好、医疗条件好、人均寿命长,所以不管是肺癌还是总体的癌症发病
率,都比中国要高。印度的污染比中国更严重,但是人均寿命大大低于中国,所以不管
是肺癌还是总体的癌症发病率,都比中国要低。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地方是非洲,
那里人均寿命最短。
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早就说过,人类之所以会得癌症是跟年龄有很大关系。近
代以前的人类几乎没有癌症记录史,这是因为那时候经济落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太短了
,癌症细胞还没开始出现,这个人就死掉了,哪儿有机会得癌症这种高级病?
世卫组织《全球癌症报告2014》指出:中国新增癌症病例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中国
并未进入癌症发病率最高国家行列。中国在吸烟率高和空气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肺癌比
率实际上低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除了寿命之外,和癌症相关的第二大因素是吸烟和做饭的烟雾。抽烟比雾霾更容易诱发
癌症,特别是肺癌。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但是不抽烟,肺癌发病率一定大大小于你生活在
空气最好的丹麦、澳大利亚等地区但是抽烟。戒烟或远离二手烟,都比雾霾时候把自己
关在家里更能降低肺癌发病率。
中国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第一名是云南、第二名是东北,而不是雾霾污染最严重的京
津冀地区。此外,柴静那张雾霾分布图上,另外一个雾霾严重的地区——四川盆地也不
是中国肺癌最高发的地区。
柴静在片子里面专门拍摄了一个女性肺癌患者的手术过程,并且强调这个女性只有五十
来岁,不吸烟,而且家人也不抽烟,不断的把观众诱导着认为她的肺癌是雾霾引发的。
但请看这篇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的论文:
“中国云南省宣威县的一些地区的不吸烟女性有全世界最高的肺癌发病率——是中国其
他地方的20倍。该地区的女性用敞开的燃煤炉为家庭取暖和做饭,这些炉子并不把烟排
往室外。”
东北肺癌发病率仅次于云南,是因为他们冬天很多地方必须每家每户自己烧煤取暖。如
果你住在北京,虽然有雾霾,但是不吸烟,家人也不吸烟,也不用煤炭烧火煮饭,而且
厨房通风条件良好或者有抽油烟机。在同等年龄段,你的肺癌发病率就会低于中国平均
水平,低于雾霾很少的云南和东北地区。所以雾霾并不值得那么恐慌。那个女病人跟柴
静是“一个地方来的”,也就是山西人,那里烧煤做饭取暖都很普遍。柴静只排除了年
龄和抽烟的因素以后,就把那个女肺癌病人的发病原因往雾霾上靠,这是一个很大的疏
忽。
决定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个,或者说并列第二大因素是肥胖和不健康的饮食。中国过去几
千年都是农耕文明,是以素食为主的民族,主食是蔬菜和米面。这几十年经济大发展,
家家户户都能吃肉了,胖子数量激增。这必然导致癌症发病率大幅度提高。
中国的宁夏、甘肃等地是全世界少数胃癌发病率高于肺癌的地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
饮食习惯,喜欢吃烧烤的牛羊肉和含盐量极大的熬茶等;此外我国四川湖南等地区胃癌
直肠癌等消化道癌症高发,则跟这些地区的人喜欢吃腌肉腊肉和辛辣的食物有关。
总之,简单来说,就是癌症,主要是“富贵病”。医疗条件好,其它各种病都能治好了
,人的寿命延长之后,癌症的发病率就直线上升了,这是决定性因素,所以“空气质量
越好的发达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因为那里人均寿命更长。
此外,生活条件好了,以前天天吃素的,突然变成大鱼大肉,各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
、腌的、烤的、爆炒的……天天往肠胃里灌,被身体吸收,灌个十年二十年,我们的肠
胃受不了、身体受不了,就发生了癌变。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遗传给我们的基因,
是习惯于吸收素食而不是肉食的,突然这几十年之内食物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
应的癌症发病率增加,并不奇怪。
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之后,我们再来看柴静所说的:过去十年,中国的肺癌发病率上升
了百分之三百多。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我不是说雾霾跟肺癌无关。柴静自己也说了“肺癌的高发,虽然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
和抽烟导致的,但是雾霾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个说法跟我的说法意思完全一
致,我只是换了一下顺序,改成“肺癌的高发,虽然雾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但老
龄化和抽烟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顺序。柴静这句话是一带而过的。试问有几个人在看完两个
小时的雾霾专题片之后,能够记住“虽然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抽烟导致的”这句话
?在看到我的文章之前,有几个人能够理解“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这句话里面包含
的意思?
真正的效果是:癌症和肺癌的最重要发病原因被一带而过了,几乎不会有观众去注意这
句话。在《穹顶之下》中,柴静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博取观众的同情心,故意忽略医学
专业知识,直接把女儿的“肿瘤”和雾霾联系起来。然后用巨大的字幕告诉大家:过去
十年,我国的肺癌发病率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多,耸人听闻。并且大谈雾霾的致病机理和
对人体的危害,找到了一个不抽烟的肺癌患者就说这跟雾霾有关,然后直播手术过程来
震撼人心。在这中间,比雾霾更重要的肺癌致病原因,要么被一带而过,不做任何解释
,要么根本就不提。这就只能给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人留下一个印象:过去中国十年的
肺癌发病率暴增百分之三百多,主要就是雾霾或者空气污染导致的。
这就是这个片子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它也确实达到了这个效果。
如果这是一部真正客观的片子,在两个多小时的长度中,在提到了“肺癌发病率增长超
过百分之三百”这么耸人听闻的数字之后,简单的向观众介绍一些肺癌的发病机理,以
及它和老龄化、抽烟的关系,作为一个补充说明,是不是更合理一些?不用长,一分钟
就能说清楚。因为观众是不了解癌症机理的。没有这些基本的常识,不进行简单的科普
,就会被百分之好几百的癌症增长率吓到(在这里柴静刻意选择了最吓人的发病率的“
增长率”这个数字,而不是直接说“发病率”,因为增长率是百分之好几百,而发病率
则只有百万分之多少,前者听起来要吓人的多)。
在这个吓人的数字被亮出来之后,是该停下来稍微介绍一下诱发肺癌的其它重要因素?
还是一带而过,始终只强调雾霾对肺部的严重危害?这取决于对以下问题的回答:制作
者的主要目标是想客观的向观众讲授雾霾的危害,还是想通过煽动观众的恐慌情绪来制
造轰动效应?
作为传播专家,柴静和她的团队不会不明白这一点。经过慎重考虑,他们最终选择了后
者。
——雾霾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网上网下都已经讨论了好多年了。上至总书记、总理,中
到各级官员和媒体,下到各种草根微博、鹏友圈账号,都在关注和讨论这个话题。习近
平也早就表态,要铁腕治污,要把APEC蓝在北京保持下去。北京市长已经给王岐山立下
治理雾霾的军令状。中央已经下令河北省必须在2017年前压缩钢铁产能六千万吨。2014
年,河北已经压缩了了三千万吨。此外,河北还出台文件,到2017年,要压缩六千万吨
水泥、四千万吨煤炭、三千万标箱玻璃产能。而这些产能足以养活数百万人。在治理雾
霾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已经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有很多人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经济损
失。
2015年1月,中国动力煤进口已经下降了58%,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钢铁产能大幅度
压缩,需求下降。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从1月1日开始正式
实行,对我国境内商品煤的有毒有害指标作出了规定,导致了大量不达标的煤无法进口。
以上这些事情,全都发生在《穹顶之下》播出之前。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政府以及整
个社会,都在关注和讨论雾霾,一直都在努力消除雾霾。这个时候站出来大声讨论雾霾
,不会有什么风险,不需要什么勇气,也损失不了任何东西,只是一个收获大小的问题
:搞的好了,就出大名、牟大利;搞的不好,也无所谓。
一个话题,如果大家都不敢说,你站出来说,才能算是有勇气;大家都被蒙蔽了,你站
出来辟谣澄清,那叫有良心。一个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的话题——雾霾有害、雾霾要治理
,政府要关停落后产能、要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都已经开始动手
改正了,这个时候出来说两句,需要什么良心和勇气呢?
所以,这部片子如此轰动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代表了良心和勇气,而是因为它足
够吓人。说雾霾谁不知道?说雾霾有害谁不知道?但是,雾霾像柴静说的那么恐怖,以
前我们还真不知道。把癌症这种绝症和“穹顶之下,无处可逃”这种修辞手法结合起来
,还直播肺癌手术,当然很吓人。用未经过仔细推敲的数据和结论,通过精致的修辞、
巧妙的剪辑和女儿的病情来来把公众引向恐慌,是这部片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柴静纪录片的第三个技术上的问题,是在讲国际经验方面有失偏颇。
英国治理雾霾成功,当然有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的原因。这方面在《穹顶之下》里被反
复强调:我们可以不牺牲经济增长就能治理雾霾,可以在汽车持续增加的同时减轻雾霾。
这些道理也许是不错的。但是有很多数据被故意夸大了。
柴静在视频里面说:“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仅没有倒退,
GDP反而增加了一倍。”
这句话是在说谎。1960年英国的GDP是4178亿英镑,1970年英国的GDP是5440亿英镑。只
增加了30%,离“增长一倍”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为什么她一定要说增加一倍呢?因为她没有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
计算GDP的增长率是一定要扣除通货膨胀的,不然前几年津巴布韦滥发货币制造恶性通
货膨胀,面额都是好几百亿的,GDP一下子就能增加几百倍。所以,这要么是一个低级
的经济学错误,要么就是为了凸显“治理污染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个结论而故意夸大
了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哪一个原因呢?
——我宁愿相信是前者,但是又觉得这么专业的纪录片、请了那么多专家、制作了一年
,要说连计算GDP增长率要先扣除通货膨胀都没人想到,又觉得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柴静还说,在治理污染二十年后(1960-1980年),英国用石油代替了20%的煤炭,用天
然气代替了30%的煤炭。以此说明英国治理雾霾的成功。
实际上,这中间正好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英国1965年开始开发北海气田,1975年开始开
发北海油田。北海后来被证明是世界上第三大油气存储区域,仅次于中东的波斯湾和委
内瑞拉海湾。这个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和开发,让英国顺利的用石油和天然气代替了煤炭
,而无需承受经济增长的损失。
如果中国现在发现一个能代替20%的煤炭的油田和一个能代替30%的煤炭的气田,那么,
中国当然也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毫无困难的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问题是,我们不仅没有发现这种大型油气田,反而是现有的大油田大庆、胜利等还面临
着产量逐渐下降甚至枯竭的严重困境。在这个情况下,柴静用被夸大的英国经济数据告
诉我们:“治理污染无需担心经济增长,无需担心工人失业”,实在是很不负责任的。
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很容易误导公众:治理污染是很容易的,也不用担心经济增长的
问题、也不用担心工人失业的问题,关键是政府不行,是政府没有下决心,没有勇气打
破中石油中石化这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只要打破这些干扰,把中石油中石化干掉,像英
国的一样搞油气私有化,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哪里有这么简单啊?
柴静在片子中还提到了底特律、匹兹堡这两个美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它们以前污染非
常厉害,后来把重工业取消了,污染就没有了。
但是,她的话到此为止了。按照介绍英国的逻辑,难道后面不是应该说“在重工业取消
了以后,产业升级成功,经济继续发展”了吗?
遗憾的是,这一次连把通货膨胀率算进来的GDP增长数据她都不说了。原因很简单:在
重工业衰落以后,这两座城市,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
匹兹堡的衰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不知道还可以找理由解释。而底特律的汽车制造
业的衰落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座“鬼城”。这个事情,前两年美国闹
金融危机的时候,被国内外的诸多新闻媒体翻来覆去的报道。我不认为柴静和她的团队
有任何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儿。
这是一则2013年底特律城市申请破产时候的新闻报道:
“底特律的破产申请为这个汽车城描绘了一幅惨淡的景象:逾10万个债权人、超过180
亿美元的应付款以及处在近40年来最高水平的谋杀犯罪率。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在授权
申请破产的备忘录中写道:决定宣布破产以前,底特律经历了长达60年的衰退,在这段
时期内,现实情况常被忽略。
……
摩天大楼、漂亮干净的河边大道是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之城的象征,然而,如今这
些也只局限于通用总部所在的市中心区,只要转过一个街角,破败的景象就会扑面而来
。豪华与衰败,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
……
底特律的各个角落都有东西提醒人们,汽车业衰落对这个城市的冲击有多大,以前人潮
熙攘的火车站,现在却像一片废墟。工厂多半已经关闭,或者破落不堪。”
现在,那里确实彻底绿色无污染了。只剩下黑人和毒品了。那些把《穹顶之下》捧上天
的人们,你们敢去那个地方哪怕住上一周吗?
至于柴静当作重点报道的美国洛杉矶,号称“汽车数量增长了三倍,但是空气质量却得
到了改善。”其中就有一个例子,被采访的警察现场抓获了一个没有安装减少尾气排放
装置的墨西哥司机,当场罚款一千美元。而这个司机月收入才四千美元,还要养六个孩
子。而这个尾气装置他买不起,只能撞运气认罚。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估计会是
大报小报一起臭骂交通管理部门没人性,简直就是逼人造反。
其实美国人也造反,著名的1992年洛杉矶大骚乱就是有色人种起来造反。这里面有没有
这种污染罚款的一份功劳呢?有一篇论文这种写道“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不是一次偶发
事件,而是60年代以来洛杉矶地区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骚
乱爆发的过程中,中心城市人口的贫困化、社会上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日益复杂的民族
关系、不公正的社会司法和媒体炒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洛杉矶骚乱的爆发。”
洛杉矶开始大规模治理污染也正好是从60年代开始的,这二者之间会有联系吗?那个被
罚了1000美元的墨西哥司机的生活状况让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有联系的。
还有一个情况柴静忘了介绍,我给大家补充一下:洛杉矶除了是“汽车轮子上的城市”
,还有个外号,叫做“犯罪之都”。它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几个城市之一。它的谋杀案
发案率是北京的好几十倍。按照柴静采访的那个警察的说法,对于那个没钱装尾气排放
装置的墨西哥司机,抓一次罚一次,屡教不改就不准他开车谋生了。真的不让他开车了
,他还有六个孩子需要养活,这个时候他会怎么办?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洛杉矶的谋杀案发案率是每万人六起,洛杉矶有五百万人,每
年就有三千人死于谋杀;如果雾霾导致的肺癌发病率是万分之一,每年就有500人得肺
癌。那么如果财政用一千万来增加警力,可以把每万人的谋杀案发案率降低到万分之五
,每年就会减少500人的死亡;如果花一千万来补贴汽油品质的提升,可以降低雾霾污
染,从而将肺癌发病率降低到万分之零点五,每年就会减少250人死于肺癌。那么,这
一千万是该用到提高警力上还是用到补贴汽油上?
还有,假如一千万用来建设医院,每年能够治疗好几万人次的疾病,从而每年减少死亡
500人,那么这一千万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建设医院?假如这一千万可以用来修建集中
供暖管道,让五千户家庭冬天享有可靠的供暖,可以降低自己烧煤得肺癌和煤气中毒的
概率,那么这一千万是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该用来改善供暖?
——真实的政治经济决策,面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诸多“两难选择”:财政就那么多钱
、政府就那么多人,是不是要全部投入到雾霾治理上大家才觉得满意?那治安恶化怎么
办?医疗设备跟不上怎办?
北京计划未来几年要花7000亿来治理雾霾,如果这7000亿用到中西部地区去建设医院,
可以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来治理雾霾,而是用来治理农村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又可以
救多少人?如果不是用来治理雾霾,而是多建一些养老床位,又可以让多少老人延长寿
命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用到东北来建设集中供暖设施,又可以降低多少肺癌发病率?
中国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有很多人养不起老,凭什么就该花
7000亿来优先解决雾霾这一个问题?
我讲这些,不是说我们不要治理雾霾,而是想告诉大家:作为一项影响巨大的公共政策
,洛杉矶或者伦敦的雾霾治理“经验”远远比柴静介绍的复杂的多。雾霾治理和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之间的 关系,远远比《穹顶之下》所告诉我们的复杂得多
还有人跟我说,人家这是自费花钱、花时间做公益,就算有点错误,也不该这么责怪。
总体来说是增进大家对雾霾的认识和警惕嘛,对不对?
如果说,柴静只是提醒大家:如果发现空气污染的隐患,比如加油站的油气挥发处理器
坏了,或者工地里面有没有覆盖的扬尘点,记得打12369。那么,就算她前面犯了那么
多的错误,我们都可以说这其实是在做公益。反正就是呼吁大家记得从我做起,降低雾
霾嘛,对不对?这些东西,确实是公益。无非是一个公益做的好或者不好的问题。
关于避免癌症,网上早就在疯传一个什么“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说碱性
体质就不会得癌症,然后劝大家多吃碱性食品,不吃酸性食品。这东西完全没有医学根
据,而且传播量极大。但是我从来没有转发、评论或者写文章来辟谣什么的。因为没那
个功夫。总的来说它劝大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大鱼大肉,就算讲错了医学道理也没啥
关系嘛。
但是,柴静在片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她要求增加环保部门的
权力,她呼吁改革中国的能源市场格局,用腐败问题来攻击中国能源体制,提到了英国
油气市场私有化的经验,她要求不惜牺牲就业来关闭很多落后产能和调整能源结构——
因为根据她 找到的“国际经验”,治污以后产业一定会升级、失业的工人会很容易找
到新的工作……这些建议,使得这个片子超出了“做公益”的范围,从而变成了一种政
治宣传。
过去几年,中国在能源领域确实爆出了一些腐败大案,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
弃现有的能源体制,改走西方的私有化道路呢?柴静没有说的很明白,但是她的倾向很
明显:
首先:中国雾霾很严重,跟能源体制密切相关,能源领域垄断严重、腐败严重,不改就
没法提高油品,不提高油品就不能消除雾霾,吸了雾霾就很有可能要得肺癌,孩子没出
生就要得肿瘤。
其次:美国和英国的能源体制很先进,能保证不污染空气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群众
也不用担心失业;
第三:她没有提到除了中国的现行体制和西方体制之外的 其它任何选择;
第四:她没有提到英美现行能源体制有任何问题或缺陷。
所以,我们应该……
这里面的很多关键点,有些是直接说的,有些是通过暗示传达的,有些是通过夸张的方
式表达的,每一样都很有讲究。如果细抠具体的表达方式,她还可以辩解说:我又没有
说吸了雾霾就会得肺癌啊,我说的是发病率,而且主要因素是老龄化,对不对?
但是,她通过艺术手法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们跟着这个逻辑主线走进这个最终的结
论,而忘掉那些“无关主题”的细节。
她的观众,绝大部分是对于国家能源体制完全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普通人,他们只
关心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当他们看完这个视频,被恐怖的肺癌发病率和恶心的肺
癌手术吓得不行,激动万分的点击“分享”的时候,能够记住有关这个国家能源体制的
恐怕就那么简单的一条:中石化太坏了,害我全家吸雾霾,什么时候像英国美国那样就
好了。
这就够了。
煽动有很多种形式,不一定都是像希特勒那样,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者像李阳那样,让
大家跟他一起疯狂的说英语。柴静式的煽动,就是以一个弱女子、一个受到伤害的母亲
的形象侃侃而谈,温柔的、平和的慢慢的调动你的情绪,让你进入她给你指引的那个方
向。但它同样也是一种煽动:用诉诸情绪而不是理性的方式来让大众接受自己的 观点。
刚开始分析雾霾来源的时候,她是很有理性的,讲科学、讲证据。而从理性到情绪的转
择,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女儿的良性肿瘤和雾霾的关系,第二关键是雾霾和肺癌
发病率的关系。把这两个关系糊弄过去了,观众就从理性状态进入恐慌和愤怒的状态了。
在第一个问题上,她用现身说法加说谎的方式把医学问题隐藏了起来;在第二个问题上
,则用舍本逐末的方式把肺癌最重要的诱因忽略了。
她最终成功的达到了目的,带着观众在愤怒而恐慌的状态中来到了影片的末尾。在这里
,她向大家亮出了最后的底牌,上面写着七个大字——能源行业私有化。
这就过分了。
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讨论、研究。但是,绝对不应该用煽情、煽动、制造恐
慌的方式来向大众灌输。
能源,是国家的命脉;能源体制,是国家的根本。夸张的传播技巧、避重就轻的艺术手
法、小清新、文艺范……这些东西不适合用来讨论如此关系重大的话题,反而可能授人
以柄,或者被人利用。在这个问题上,柴静是有失稳重的,是欠考虑的。
而且,事实也不支持柴静的结论:
——中国并不是像柴静说的那样:不允许私人企业开采那些国有企业开采不出来的天然
气。相反,对于她提到的页岩层天然气,中国政府不仅不禁止,还会提供补贴,鼓励私
人去开采。但是,中国的页岩层天然气埋藏深度是美国的好多倍,开采难度极大,所以
有补贴私营企业也不去开采,因为不赚钱。
——中国的油气开采和勘探技术并不落后。去年非常火的“年轻时候长得像吴彦祖”的
帅哥院士吴德民,他在大庆搞出来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地采
油技术,采油率可以比国外最高水平高出10%以上。去年到越南附近的中国海域去勘探
石油天然气的981钻井平台,是世界上载荷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了世界上最先
进的防喷射技术。2010年,英国BP石油公司就是因为这方面技术不过关,造成了墨西哥
湾5000平方公里的海洋污染。
——以前,中国矿难事故频发,主要是很多地方私人小煤矿为了赚钱,减少安全投入造
成的,年年都要死好几百人。最后,政府被矿难逼得没办法了,才在山西大规模的整顿
收编私人小煤矿。结果,煤炭产量没有降低、煤炭质量也没有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反而
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这些东西,也许不能说明中国的国有能源体制是最好的。但起码说明,柴静列举的数据
是缺乏说服力的。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能源行业的私有化能够提升石油质量,能够增
加天然气产量。
一个国家的能源市场、能源体制的变革,从来都不是一个公益话题。大家还记得2008年
中国奥运会的时候,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拒绝给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当导演的事件吗
?斯皮尔伯格的理由是为了抗议中国在达尔富尔侵犯人权的行为。
达尔富尔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跑到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去侵犯人权?
达尔富尔在苏丹。
中东地区的产油国早就被美国纳入势力范围。中国后来发展起了,也需要大量的石油进
口,只能去别的地方开拓。后来就看中了苏丹。这个地方也产石油,但是油品很差,含
硫量很高。就这样,中国还是当个宝一样,进去建油田、建基础设施,为的就是把美国
人看不上的低品质石油搞到手。结果美国人一看不高兴了,就挑拨达尔富尔地区开始闹
独立,愣是把苏丹给搞分裂了。中央政府和达尔富尔地区爆发了战争,美国人就说苏丹
政府侵犯人权,中国跟苏丹做石油生意,就是在支持苏丹政府侵犯人权。就这么一闹腾
,美国媒体就跟着起哄,斯皮尔伯格受到影响,就正义凛然起来,借着北京奥运会这个
事情来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所以,能源体制是一个公益话题吗?为了阻止中国取得不受美国控制的石油来源,美国
人甚至不惜分裂一个国家。这种话题,能在用女儿的病情和癌症恐慌来煽动起公众情绪
之后去讨论吗?
所以,当柴静结束演讲,在影片最后的感谢名单中,出现了美国某些机构的名字的时候
。有一些人愤怒了,忘记了雾霾,转而开始怀疑、开始质问:你柴静是不是收了美国人
的钱,利用雾霾来煽动中国走俄罗斯那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道路,把国家推入动乱和衰
退的深渊?
这些怀疑和质问,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这是柴静自己
的跑题太厉害造成的。她完全可以避开这个问题:在这个片子里面用煽情的手法来呼吁
大家参与有利于降低雾霾的公益行动,然后再另外做一部专题片,里面用更加客观冷静
的态度来讨论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不是把煽情、公益和政治混到一起讲。公益
的归公益、政治的归政治,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就在《穹顶之下》发布前一天,俄罗斯前副总理涅姆佐夫在大街上被人枪杀了。这个副
总理,就是搞环保宣传起家的。他原来是一个物理学研究员,1986年在家乡领导了一次
反对修建核电站的运动,取得了成功。由此得到西方的赏识,资助他参与政治活动,从
物理学家摇身一变成为政治活动家,为推动苏联解体出了一把力。俄罗斯成立以后,新
总统任命他当了州长。在州长任上,他又卖力的参与国有企业私有化,把一家价值700
万美元以上的水厂以70万美元卖给外国投资者。这种大力私有化的行为受到了俄罗斯总
理、“休克疗法”的推行者盖达尔的赏识,于是把他提拔到了副总理的岗位上来。他个
人平步青云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国家分裂解体、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过程。从1989年苏
联解体到2000年普京上台这十年间,俄罗斯人均寿命从69岁下降到了65岁,人均GDP下
降了50%。直到今天,苏联原来的领土乌克兰还在遭受分裂战乱之苦。
所以说,从能源领域入手,打着环保的旗号干扰国家经济建设,然后进一步干预国家政
治,推动能源等公共事业的私有化,达到掠夺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搞垮一个国家经济
甚至政权的目的,这种手法,是有历史教训的。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警惕。
其实,利用环保话题来达到一些不那么光彩的目的,长期以来,就是很多国家或者机构
,非常惯用的一种手法。他们之所以要选择环保话题,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直接指向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身体健康。特别是癌症,人
类医学现在既不能治愈癌症,也不能准确的解释什么因素才能致癌,所以啥环境问题都
可以往上靠一靠。不管是博同情,还是制造恐慌都比较容易;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环境科学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它在科学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研
究清楚,操纵和糊弄的空间比较大。
我举一个例子: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我们的总理被世界发达国家代表围攻,要
求他在减排协议上签字。因为,根据欧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果不控制碳排放,就会
发生全球气候变暖这种不得了的环境灾难。在《柴静对话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这个视
频里面,丁院士说的很清楚:发达国家划定了8000万吨的全世界碳排放总量限制,然后
自己要先划走44%,剩下56%留给占全世界人口比例83%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最终
目标是让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权利维持在发展中国家人均的2.3倍这么一个水平上。
我们的总理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因为这是一个明显不把中国人当人的协议:一个中国人
只有相当于一个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二点三分之一的化石能源使用权利——规定了你有多
少碳排放,实际上就是规定了你能够烧多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如果治理空气污染真的就是一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死守2.3
倍这个底线呢?反正治理污染不影响经济发展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也是有雾霾的,不
过情况好一些而已,干脆把那多出的1.3倍也压下来,大家都一样的排放标准,更加绿
色无污染行不行?发达国家说:不行。
我们的总理说,2.3倍真的太高了,我们的人均碳排放只占你们的80%行不行?发达国家
说:不行。
——减少碳排放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这个事,大家想必都还记得以前有这么一个说法,
就是全球气候每年都在升高,导致北极冰盖每年融化2%,而且还在加速。照这样下去,
再过二三十年就会出现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涨、海洋温度变化、大气环流被破坏等
等,造成生态灾难,人类都有可能灭亡,比雾霾恐怖多了。
但是,2012年,这个预测被打破了:由于全球气候变冷,北极的冰盖一年就增加了161
万平方公里,总面积增长了60%。也是这一年,南极海冰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覆盖面
积。2013年和2014年也是基本保持了这个情况。受这个影响,好多传统的北极和南极航
道都被冰封住了,俄罗斯有艘船被围困了,咱们的雪龙号跑去营救,结果自己也被困了
好几天。这个新闻大家都还记得吧?
从此以后,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就基本不谈北极和南极的冰盖问题了,转而开始宣传格
陵兰岛的冰盖在融化了。简单来说,就是哪里融化的快我就宣传哪里,没融化或者增加
的就当它不存在。
实际上,根据另外一部分“非主流”科学家的研究,全球变暖的趋势早在1997年就已经
停止了,从此之后的趋势是全球变冷。地球什么时候变暖、什么时候变冷,是有一个历
史周期的,跟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没有显著的关系。
为什么科学的预测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呢?丁仲礼院士在接受柴静采访的时候解释了:
哥本哈根那个8000万吨的排放量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而计算机
的模拟,就是一些科学家根据当前人类能够掌握的一些数据来建立的模型来进行的。但
是,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因素其实只掌握了一部分,甚至是很小一
部分,有很多很多潜在的影响因素,我们还不了解,也缺乏相关的数据。所以,这个计
算机的模拟是不全面的。它模拟出来的结果,稍微改变一下一些预设的参数,其结果就
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这个8000万吨的碳排放,看起来是科学研究的结论,其实就是一个拍脑袋拍出来
的结果。发达国家说,只有控制在这个量,才能保证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只
有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才不会发生生态灾难。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并不可靠。我们完
全可以改变几个参数,然后说:其实1亿吨的碳排放或者2亿吨的碳排放也可以,或者说
全球气温升高3摄氏度也问题不大。甚至还可以自己建一个新模型,模拟出来:即使人
类对碳排放不做任何限制,地球的气温也不会有显著上升,甚至还会下降……按照目前
的科技水平,这些结论都可以有充足的数据支持,谁也没办法推翻谁。
那么,到底选择哪一个作为结论呢?这就取决于政治需要。只要掌握了话语权,你说它
是8000万吨也可以,说它是1亿吨也可以,说它是5000万吨也可以,随便,都能找到科
学支持。你只需要在宣传的时候,把对你最有利的那个因素放大,有意无意的忽略其它
因素就可以了。就像柴静只强调雾霾的致癌能力,而不向观众介绍比雾霾更重要的肺癌
发病原因一样。用这种宣传把大众的情绪控制住,让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然后就可以
贩卖私货了。
对发达国家来说,这一次全球变暖大宣传的“私货”就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
的发展。只要中国在《哥本哈根协议》上签字,中国人的人均排放权就只有发达国家的
二点三分之一了。以后我们的经济再继续发展,人民要想过上跟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水
平,那就要花钱从发达国家手里购买碳排放指标才行了。他们就有办法卡我们的脖子了。
还有,我想很多人都还记得十多年前很流行“无氟冰箱”这个概念。因为根据美国科学
家的研究,人类排放的氟利昂会严重损害地球的臭氧层,已经在南极上空形成了一个
2800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大洞。如果地球失去臭氧层的保护,就会有大量的紫外线直接
照射到人的皮肤上,诱发皮肤癌,而且还会造成其它生态灾难,比雾霾可怕多了。所以
世界各国达成协议,大力降低氟利昂的排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冷剂的原料不再使用
氟利昂。
但是到了2002年,南极上空那个臭氧层的大洞突然缩小了一半多,只有1200万平方公里
了。这个跟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因为以前排放的氟利昂会在空气中可以存在
50年以上,不会因为几年内的氟利昂排放减少就产生效果。大家正在大惑不解,2003年
,那个臭氧洞又突然扩大到了2800万平方公里,然后2004年又缩小到了1200万平方公里
。后来大家才发现,那个洞它就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2004年以后又扩大,2012年又
降到比1200万还要小的水平。具体什么原因现在搞不清楚,反正基本不受人类氟利昂排
放的影响。
那为什么如此不靠谱的研究成果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美国的杜邦公司长期垄断
了氟利昂制冷剂市场,有一家公司想要挑战杜邦,研究出了非氟利昂的制冷剂,就搞出
来这么个理论。杜邦公司组织了一批科学家跟它对抗,说氟利昂跟臭氧层破坏无关。但
又过了几年,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制冷剂产业发展起来,对杜邦的垄断构成了挑战
,而且杜邦公司也研究出来了氟利昂制冷剂的替代品,所以它调转枪口,又雇佣了一批
科学家,开始大力宣传氟利昂对臭氧层有多么严重的破坏。这才有了一场声势浩大的“
无氟冰箱”运动。
氟利昂跟臭氧的化学反应是不是科学?确实是科学。它会不会破坏臭氧层?确实会破坏
臭氧层。但是这个破坏力究竟有多大?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准确回答。所以资
本的、政治的势力就可以在这里面作文章:需要氟利昂的时候,就说它的影响微乎其微
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氟利昂的时候,就说它破坏力极大,可以上升到人类文明生死存
亡的高度,你和你的家人会不会得皮肤癌就看氟利昂控制的怎么样了。
柴静在片子中说:雾霾浓度每增加多少多少,人群的死亡率就会提高百分之三十。这个
结论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
当柴静说完这个数据,背后的大屏幕就出现了几条不断向上攀升的曲线。她并未解释这
些曲线的含义。总之就是给人一个“随着雾霾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嗖嗖嗖不停往上涨”
的印象。
但是,我把那个地方截屏放大了来看,发现这个曲线的横坐标是年份,大概是从2008年
到2013年左右,纵坐标是死亡率。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反应过去几年人群死亡率变化的
曲线。里面根本就没有雾霾浓度这个指标。这个图是没法说明雾霾浓度和死亡率的关系
的。
然后我再仔细看,在图表的右边,有三个完全看不清楚的公式。应该是y=x+m+n+……这
个样子的。那么我就大概理解这个雾霾浓度和死亡率的关系她是怎么算出来的了。
是这样的:先找到过去几年某个人群死亡率的数据,然后搜集到可能跟人群死亡率有关
的几个因素的数据,包括雾霾浓度,但是也包含其它因素(比如吸烟之类的)。然后用
计算机来做一下模拟,算出来一个公式,把其它几种影响死亡率的因素给排除掉,然后
就得到了雾霾浓度跟死亡率的相关系数。
这个算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跟计算全球气候变暖一样,本质上是不可靠的。因为
,我们人生活的环境太复杂了,现在的科学水平不能完全解释导致人类死亡率变化的所
有因素。柴静那个公式,大概有四五个参数。也就是说,她只考虑除了雾霾之外的另外
三四个“其它因素”。把这几个“其它因素”排除掉以后,就得到了雾霾和死亡率的关
联性。
但实际上,这些因素是排除不完的。就跟欧美的科学家把他们知道的所有因素纳入计算
机模型之后,算出来南极上空的臭氧洞的大小跟氟利昂排放的关系、算出来北极冰盖的
消融速度跟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一样,并不十分可靠,只能是“仅供参考”。有可能死
亡率上升那百分之三十里面,只有百分之一是雾霾导致的,还有百分之二十九是其它未
知因素导致的。如果因为钢铁汽车产业的发展,虽然产生了雾霾,但是人均收入提高,
可以花更多的钱来看病,可以在厨房装上抽油烟机,或者把分散取暖改造成集中供暖,
反而降低了人群的死亡率或肺癌发病率,也是有可能的。柴静背后那条嗖嗖嗖往上涨的
曲线,证明不了她的结论。
回顾一下《穹顶之下》引来一片反对声的原因,从浅到深有那么几个:
第一,玩煽情玩的有点过火了,有点招人反感,但无伤大雅。
第二,有不少技术上的错误,可能误导观众对雾霾的认识。专业人士或者科普人士会出
来指正一下。但是这些人对于文艺小清新的公益宣传片感兴趣的不多,一般不会闲的没
事出来挑人小毛病,大部分是被后面三条引出来的。
第三,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有失偏颇,有些根本就做不到。比如用天然气大幅度的代替
煤炭,这在中国的能源地质特征条件下根本就不可能,属于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些建议
的相关利益方会站出来辩解。
从这一条开始,公益之争变成了利益之争。
第四,忽略底层人民的利益,片面强调雾霾治理。
《穹顶之下》当中的那个英国矿工,当被柴静问道“煤矿关闭怎么办”的时候,他流露
出难过的表情:“还能怎么办?我并不是有钱的人,只能再找别的工作。我想应该还不
至于付不起账单。”最后那句话应该是一种无可奈可的自我安慰吧。但是柴静听完之后
显得很轻松:你看,没事吧,这些人还能再去找工作嘛。那就不用管他们了,该关闭的
煤矿钢厂都关掉就是了。表现的十分冷酷无情。
中国为了治理雾霾已经关闭了河北很多很多的钢厂。在河北,有些钢厂就是一个村全村
生计的来源。关停的时候全村人站在旁边流泪。面对这些为环境治理付出巨大代价的底
层人民,一句简单的“治理雾霾不会损害经济发展、失业的人还可以就业”,在感情上
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还有人指出,其实农村土壤和水污染的危害比雾霾更严重,但是由于城里人不能直接感
受到,所以大家不怎么关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中产阶级取得了比不会上网或者
不会刷微博的农民更大的话语权,如果因为这个片子给政府造成巨大的政治压力,迫使
政府把太多的资源集中到雾霾治理而忽视了农村土壤和水污染的治理,其实也是不好的。
从这一条开始,利益之争变成政治争论。
第五,触及了能源行业私有化的问题,而且倾向明显。
这一条碰到了中国社会目前最敏感的神经,终于把战火烧向了这个火药桶一样的政治话
题。至此,这部“公益片”已完全跑偏,政治宣传的意味超过了公益宣传,一场歪楼大
战已不可避免。由于柴静采用了大量非理性的手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所以参战的双方
也都带着情绪而来,使用很多非理性的方式互相攻击,也就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个人卷入这场争论,也就是因为这第四条和第五条。我相信,大部分批评柴静的人,
也都是因为这第四条和第五条。我是个学经济学专业的,但是第一篇评论文章却大谈雾
霾和癌症的关系问题,里面有些地方确实写得不够专业,为此挨了不少骂。这个情况很
正常,挨骂活该,但是我认为它巨大的转发量和阅读量说明这篇文章确实起到了一些降
低“雾霾致癌恐慌”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还很清晰的记得:三年前,2011年的7月23日,上海到温州的动车组列车发生事
故,39人死亡。无数的媒体蜂拥而上,借机攻击中国的高铁建设。其实那是一次时速
200公里的动车组事故,就不是高铁事故(高铁的标准是每小时250公里以上)。而就在
7·23前一天,河北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辆大巴车车祸,42人死亡。
但是,没有任何人去关心高速公路上的42条生命,全都一窝蜂的来夸大动车事故的灾难
性后果。各种谣言疯狂流传,其中就有什么柴静被带走调查这样的谣言。但是,在巨大
的非理性指责声中,中国的高铁在国际上被污名化,高铁“走出去”战略遭到严重挫折
,大量的高铁项目被迫停工,大量的相关企业被迫关闭,数十万农民工因此失去工作,
设计的安全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铁被迫降低到300公里运行。
实际上,高速铁路是一种很好的高速公路替代品。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全世界的高铁历史上发生的事故加起来,都不如京沪高速路上一年死的人多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高速铁路安全记录是最好的,从开始建设起,一直到现在,
高速铁路事故死亡人数都是0。
因此,利用一次动车组事故引起的非理性狂热,重挫中国的高铁建设,其实就是让更多
的人选择高速公路出行,只会害死更多的人。
2008年,胶济铁路发生火车相撞事故,72人死亡。死的人比7·23事故多得多,而且也
是铁路事故,为什么有些人就不那么狂热呢?因为那是一条老旧的普通铁路,正好能够
证明修建更好更先进的铁路的必要性,没办法用它来攻击中国的高铁建设和其它基础设
施建设。
所以,那些疯狂炒作7·23动车组事故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全部或者大部分—
—并不是真的关心中国人的生命安全、交通安全,而是为了把这个事故跟中国的高速铁
路建设联系起来,跟中国的国有铁路建设管理体制联系起来。通过这个事故,达到打击
中国的高铁建设、打击中国的国有铁路建设管理体制的目的。
在这场一边倒的舆论浪潮中,当时我也有疑惑,觉得有很多人“跑题”了:从动车组事
故扯到高铁建设,从高铁建设扯到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扯到政治体制
,扯得太远了,是不是在利用公众的恐慌来贩卖“私货”?但是,我没有站出来说话。
在那种非理性的狂热中,也没有几个人敢于站出来说话。在那种形势下,站出来骂政府
骂体制,并不需要勇气;站出来为中国的高铁建设说两句好话,反而需要勇气。
就这样,我们让那些人的阴谋得逞了。
现在,再一次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我就一定要站出来。三年前,我们没有发出声音;这
一次,我们一定要发出声音。我们为谁而战?我们为这个国家的十三亿人有一个更好的
未来而战。我们并不反对治理雾霾,我们反对用非理性的煽动来片面强调治理雾霾,借
此攻击国家能源体制,忽略底层人民的就业和生活的改善,忽略对医疗卫生等其它方面
的 投入来增进中国人的健康。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至于具体怎么治理雾霾,柴静的片子里面,除了几个关键的地方有贩卖私货的嫌疑以外
,有很多建议还是不宜偏废的。比如加强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和提高油品标准,我就觉得
挺好。这方面的 专业文献、科普文献也很多,轻松百度一下就可以了解。
还有就是在治理雾霾的同时,如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正确对待能源行业私有化
的问题?如何兼顾底层人民的利益?这些问题我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本书里
面已经回答过了,赞成我这篇文章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的同学,想必也会赞同我那本
书里面的分析和结论。这里也不再多说。
总的来说,雾霾所涉及到政治经济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中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
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环境……都需要投入
巨大的资源去做。环境也不仅包括雾霾问题,还有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处理、森林
退化……我们国力有限,每一个方面该投入多少,怎么分配人力物力,都必须非常小心
的权衡计算。
柴静的这个片子,错误和偏见都很多,好的东西也不少。它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促进公益
,在某些方面则可能会造成公害。到底是公益多一点,还是公害多一点,主要取决于我
们能不能够不被这部片子里面一些过分煽情的桥段所迷惑,理性对待它的正确和错误。 | x**********g 发帖数: 327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