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a 发帖数: 3173 | 1 郁闷极了披马甲吐吐槽,去了一次印度人家里的party
单位有一个印度同事,和我年龄差不多大,人非常好,和我关系也很好。
上周她邀请我周末去她们家开party,因为之前她邀请过我好几次,都不凑巧我有这样
那样的事没有去成,很不好意思,所以这次我专门提前调开了孩子们的课后班,准时兴
冲冲的去了。
一进门,乌泱泱一群一群的穿着民族服装的印度人挤满了他们townhouse的一层到三层
的每一层,同事领着我们从人群中挤过,大家都好奇而冷漠的看着我们,我试图和其中
几个人打招呼,人家也不愿意搭理我。这时候我隐约觉得,也许今天不应该来。
接着同事热情的让我家两个孩子和包括她家孩子在内的其他孩子一起玩,我儿子过去问
能不能和他们玩,其中,几个印度小孩都纷纷问“你们是chinese吗”,我还笑呵呵的
说是啊,他能和你们一起玩吗?结果一个稍微大点的印度小男孩冷笑(真的是冷笑啊)
了一下,说“stupid Chinese”,然后其他几个小孩都嘟嘟囔囔的说了几句Chinese什么
的,我也没听清,但应该也不是什么好话,然后就跑去别的地方玩了。我真是没料想到
会有这种情况,也来不及反应说什么,人家就都跑了。
总之,全程我和两个孩子除了那个同事外都没人搭理,我如坐针毡的待了一个小时,找
了个借口赶紧落荒逃走了。
越想越生气,平生第一次被人赤裸裸的歧视,来美国快10年了,参加过白人,欧洲人,
韩国人,日本人,菲律宾人各个人种不少的party,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
而且很懊悔,当时真应该说那几个小孩几句。反正以后再也不去这样的party了。
看完这个老中汇报,真心堵心。如果我以后遇到类似的,我该如何反击呢? | k****u 发帖数: 1686 | 2 河南苟姓因和狗同音 其子孙上学被歧视后改姓敬
发稿时间:2015-04-20 08:18:00 来源: 大河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原标题:郑州一市民因姓和“狗”同音 上学、找对象都麻烦
《我从哪里来》新书品阅会现场,郑州市民苟先生(右)说起了他的故事
因为姓苟,他和孩子没少遭白眼因为姓爨,他总是容易被人“记住”
《我从哪里来》新书品阅会,不少姓氏代表也参加了他们身上都有啥故事?
记者丁亚菲首席记者李肖肖实习生彭大龙程亚龙刘慧丽王苗苗张雅露/文
首席记者陈亮记者唐韬刘鸿翔/图
在说到《我从哪里来》这本书时,很多专家、学者喜欢用“趣味性强”“语言生动
活泼”等来形容。
而我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和很多姓氏宗亲代表以及读者的支持不无关系。所以,
昨天举行的《我从哪里来》新书品阅会暨姓氏文化峰会,特意邀请了一些姓氏代表和读
者参与。他们的姓氏故事和经历,打动了现场很多人。一起来看看吧!
故土寻根
带着两辈人的遗愿
新加坡老人来寻根
在昨天的《我从哪里来》新书品阅会暨姓氏文化峰会上,郑朝增作为《我从哪里来
》栏目的读者代表,讲述了他和姓氏文化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掀起寻根热的时候,郑朝增还是一家服装企业的老板。他
说,当时南极考察队的人身上穿的,就是他们公司生产的服装。因为挣了些钱,有海外
姓氏宗亲来荥阳寻根,郑朝增总是负责接待他们。当时,接待郑姓宗亲,只是他推广自
己服装品牌的途径之一。
郑朝增真正对姓氏文化感兴趣,是在1988年。那一年,一位来自新加坡的郑姓老华
侨到荥阳寻根。他带着老人,来到了郑国京城遗址现存的一段古城墙参观。“他问我要
了一个塑料袋,想要装走一把城墙边上的土。”
郑朝增没想到的是,老人拿着塑料袋,跪在城墙边上放声痛哭,“他说:‘我来荥
阳寻根,是带着爷爷、爸爸两辈人的愿望。’”
最终,老人带走了一把土。临走前,他跪在城墙边说:“爷爷、爸爸,你们放心吧
。我拿到咱们老家荥阳的土了,回去就供奉在你们的牌位前。”
从那以后,郑朝增真心喜欢上了姓氏文化,开始一心一意地为姓氏宗亲服务。
在他看来,姓氏所具有的凝聚力,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比拟的。“你们的这本书
出得太及时、太好了,我一定要介绍给海内外的宗亲们。”
心酸往事
因为姓和“狗”同音,上学、找对象都麻烦
昨天,郑州市民苟先生特意带着一幅自己写的字,来参加《我从哪里来》新书品阅
活动。
他说,之所以来参加这次活动,不光因为自己是《我从哪里来》的铁粉,还因为河
南商报的报道帮了他一个大忙。
因为“苟”和“狗”同音,苟先生和他的孩子,都有过堪称“屈辱”的经历。
苟先生的儿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老师、小朋友们喊作“小苟(音同狗)”、“苟
”、“汪汪”。后来,不管苟先生怎么打骂,儿子都不愿意去上学了。即便最终勉强去
了,也经常迟到。苟先生说,这个姓不光对上学有影响,甚至还影响“找对象”这种大
事儿。
他的一位朋友也姓苟,人长得挺帅,还写得一手好字。一个私人诊所的老板看上了
他,想让他做女婿。“他后来跟女孩儿见面了,双方都很有好感。但女孩儿一听说他姓
苟,就说啥也不愿意了。”
苟先生说,这不是个例。在他老家,很多男孩儿说媳妇儿时都受人歧视。
正因为这些原因,去年苟先生的孙子上户口时,他和儿子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给孩
子改姓“敬”,因为“苟”姓而是由“敬”姓演变而来的。
苟先生说,他想给孙子改姓的事儿,河南商报报道以后影响很大,中央电视台还专
门跑到他老家去采访了,“我的孙子现在已经改姓‘敬’了。真要感谢河南商报,你们
的功劳我要记在家谱上。”
爨姓故事
汪涵跟他开玩笑
说要改名“汪爨爨”
“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加火烧——这就是“爨”字。在昨天的互
动环节,作为读者代表之一,郑州市民爨先生给大家揭开了这个姓氏的神秘面纱。
爨先生说,有一种说法是,爨姓源于姬姓。周王朝时期,有一种官职叫爨官,就是
主管王室火灶之事的官员。爨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官职为氏,称爨氏。“‘爨
’的意思是烧火做饭。这个字上面看起来是两个人和一个做饭用的铜鼎,中间是一个灶
台,最下面用木柴烧火。”
据记载,还有一支爨姓,源于东汉末年的班固。当时,班固因军功被皇帝封赏,封
地被称为“爨地”,封地所有的百姓都姓爨。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50位,人口约2100人。
爨先生说,实际上,真正的爨姓人有几万人。上世纪50年代流行简化字,爨先生的父亲
将姓改成了“串”字。当时,郑州其他的爨姓人有的改姓为“炊”,有的改姓为“寸”
,也有的没改。
爨先生说,之所以改成简化字也是有原因的。在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和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编纂的《中国姓氏大辞典》里记载的23813个姓氏中
,“爨”是笔画最多的姓氏。“我们这个姓笔画有30画。人家的名字都写完了,我们一
个姓还没写完呢!”
因为“爨”字少见、复杂,这个姓没少给爨先生惹“麻烦”,也让他成了最容易被
记住的人。
爨先生还受邀参加过湖南卫视一期关于“姓得麻烦”的节目。“这个姓寓意非常好
,金木水火土俱全。汪涵还跟我开玩笑,说要改名叫汪爨爨。
?
原标题:河南苟姓因和狗同音 其子孙上学被歧视后改姓敬
责任编辑:西湖雨
【在 c****a 的大作中提到】 : 郁闷极了披马甲吐吐槽,去了一次印度人家里的party : 单位有一个印度同事,和我年龄差不多大,人非常好,和我关系也很好。 : 上周她邀请我周末去她们家开party,因为之前她邀请过我好几次,都不凑巧我有这样 : 那样的事没有去成,很不好意思,所以这次我专门提前调开了孩子们的课后班,准时兴 : 冲冲的去了。 : 一进门,乌泱泱一群一群的穿着民族服装的印度人挤满了他们townhouse的一层到三层 : 的每一层,同事领着我们从人群中挤过,大家都好奇而冷漠的看着我们,我试图和其中 : 几个人打招呼,人家也不愿意搭理我。这时候我隐约觉得,也许今天不应该来。 : 接着同事热情的让我家两个孩子和包括她家孩子在内的其他孩子一起玩,我儿子过去问 : 能不能和他们玩,其中,几个印度小孩都纷纷问“你们是chinese吗”,我还笑呵呵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