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e 发帖数: 5443 | 1 东北经济困境背后的人口危机-《东方早报》
2015-04-23 02:26:28|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东北经济困境背后的人口危机-《东方早报》 - 易富贤 - 易富贤的博客 易富贤 发
表于2015-04-21 09:06
http://www.dfdaily.com/html/8762/2015/4/21/1262061.shtml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东北只剩下40万人口,清廷于康熙七年(1668年)开始,将东北视
为龙兴之地,限制汉人移垦。从此,东北地区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封禁”。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东北只剩下40万人口,清廷于康熙七年(1668年)开始,将东
北视为龙兴之地,限制汉人移垦。从此,东北地区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封禁”。
与此同时,全国人口形势却发生了巨变。由于推广玉米、红薯、土豆、南瓜等美洲
高产作物,加上“摊丁入亩”等税收政策,全国人口从1652年的3000多万快速增长到
1741年的1.43亿、1794年的3.13亿、1820年的3.8亿。此后由于耕地短缺、战乱等原因
,人口增长缓慢。尤其是山东等地“地少人稠”,又旱灾、涝灾、兵灾、匪患不断,迫
于生计,大量难民纷纷“闯关东”。
同一时期,国际人口形势也发生了巨变。彼得大帝的革新,使俄国走向强盛之路。
从1700年到1870年,俄国人口从2655万增加到8867万,人口占全球比例从4.4%提高到7.
0%,经济占全球比例从4.4%增加到7.5%。崛起的俄国对人口稀少的中国东北虎视眈眈。
1860年,沙俄侵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国际、国内形势迫使清朝政府于1860年开始逐渐解除对东北的“封禁”, 于是“
燕赵齐鲁之民负耒而至”, 东北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增加到1911年的1841万、1940年
的4068万。“各省商贾亦辐辏来集”, 于是“地日以辟, 民日以聚,繁庶之象渐异曩时
”。
从1870年到1940年,中国人口只增加了45%,但是中国东北人口却增加了1123%!可
以说,当时东北是世界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并且移民的
综合素质好(青壮年比例高、身体素质好、开拓精神强)。
崛起的两个工业大国俄国和日本给临近的中国东北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东北像
吸水机一样吸引着内地移民。充足的人口资源“面粉”在东北的“擀面杖”下被制作成
美味的“面包”,东北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1943年东北煤的产量占全国49%,生铁
产量占87%左右,钢材产量占93%,电力占78%,铁路线占42%;农业也比较发达,
1938年大豆产量占全国的51%。1942年东北城市化水平达到23.8%,而全国城市化水平
1986年才达到23.7%。东北在1945年时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其生产总值
在全球仅次于美、苏、英、德等发达国家。
东北人口外流的原因
1949年后,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在全国最先建成涵
盖全面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建设工业化的样板和标兵。
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东北的计划经济“船大惯性大”
,掉头不易。
国际经济形势也对东北不利。美国、欧洲、日本长期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给中
国东南沿海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国经济中心往东南沿海移动。中国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
贸易比重在1985年曾高达23.6%,但是由于隔着韩国和朝鲜,中日贸易走的是海运,东
北并没有地缘经济优势。1980年代中苏贸易并没有全面恢复。
2000年、2003年国家相继提出了“开发西部”、“振兴东北”,加上发达国家老龄
化后占国际贸易份额的下降,2005年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占全国比例开始下降。从
2005年到2013年,广东、上海、浙江经济占全国比例从12.2%、5.0%、7.3%下降到10.9%
、3.8%、6.6%;两湖(湖南、湖北)、川渝(四川、重庆)、陕西、贵州经济占全国比
例从7.1%、5.9%、2.1%、1.1%提高到8.6%、6.8%、2.8%、1.4%;东北只是从9.3%提高到
9.6%。
东北经济占全国比例不断下降,意味着东北占领国内、国际市场能力偏弱,导致“
产业结构性”劳动力过剩。
如图所示,横坐标是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下往上依次是:0-4岁
、5-9岁、10-14岁……85岁及以上。左侧是男性,右侧是女性。
东北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纺锤形,2010年20-59岁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
68.3%,仅低于北京的73.4%、上海的71.4%、天津的71.0%,高于全国的62.6%。其实劳
动力比例在50%左右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因为正常社会是2个人的消费提供1
个就业机会。东北劳动力比例太高,意味着内需严重不足,“人口结构性”劳动力过剩。
北京、上海、广州虽然同样存在“人口结构性”劳动力过剩,但是由于有产业优势
,能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解决就业问题。但是东北的产业还处于劣势,劳动力的双重过
剩导致东北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驱使年轻人大量外流。
东北生育率低的原因
导致东北目前纺锤形人口结构的原因是长期的超低生育率。要保持人口的世代更替
,发达国家需要生育率达到2.1,而中国目前则需要生育率接近2.3。2000年人口普查显
示全国生育率为1.22,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只有0.98、0.84、0.88。2010年人口普
查显示全国生育率为1.18,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只有0.74、0.76、0.75。
东北生育率全国最低,有下面一些原因:
1.东北的城镇化水平高。东北的生育率在1980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时,就已经低于
更替水平。也就是说,1980年东北不但不应该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而且应该采取措施防
范生育率的过度下降。
2.城镇化质量不高。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比重高,改革开放以来,东北
的经济占全国比例不断下降,大量工人下岗,很多人生活比较困难。比如2010年吉林省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11元,低于全国平均的19109元。
3.传统生育文化传承较差。南方很多地方有上千年、数百年的祖坟、宗祠,传统生
育文化保留得比较好。而东北大多为移民后裔,传统文化根基浅。另外,由于是能力较
强、敢于闯天下的移民后裔,相对来说,养儿防老的观念就弱一些。
4.政府对计划生育抓得比较严;而东北体制内的人口比例高,一方面没有超生的条
件,一方面也没有超生的意愿。
5.结婚率低,离婚率高,婚育年龄晚,大龄未婚男女比例高。
6.东北人因为是“共和国长子”,两代人对国家形成了过度的信赖,国家政策最容
易深入人心。
由于这些原因,东北民众已经完全习惯了一胎化政策,少生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年轻人如果想超生,很多人面临的最大阻力还不是计生委,而是双方父母。很多人符合
生二孩的条件,但是放弃生二孩的机会。
比如,黑龙江、重庆2010年总人口分别为3831万、2885万人,而且黑龙江符合单独
二孩的比例高,两省市分别于2014年4月22日、3月26日开始实行单独二孩政策,截至12
月31日,分别批准5156例、40823例申请,日均批准20例、146例。
东北目前0.75的总和生育率虽然部分是因为政策限制,但是政策只限制二孩或以上
孩次,一孩都是合法的、“自然”的。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一孩次生育率与总和
生育率直线正相关。201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一孩次生育率分别只有0.58、0.58、
0.60,比东京还要低(1995年以来总和生育率只有1.0-1.1之间),意味着即便是停止
计划生育,东北的总和生育率也难以达到1.0,人口将急剧萎缩,今后鼓励生育的任务
非常艰巨!
从人口结构看东北经济困境
如果说过去30年东北的衰落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原因,那么
今后东北将面临人口结构本身所造成的经济困局。东北的人口结构将从目前的纺锤形演
变为高度不稳的倒三角形。
20-64岁劳动力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日本、欧洲都是在20-64岁人口达到止涨回
跌的拐点前夕就出现经济危机。东北在2013年达到拐点,经济也开始减速,辽宁、吉林
、黑龙江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12.2%、13.8%、12.3%,下降到2012年的9.5%、12.0%、
10.0%,再到2013年的8.7%、8.3%、8.0%(全国倒数第三)。2014年前三季度黑龙江、
辽宁、吉林经济增速分别只有5.2%、6.2%、6.5%,位居全国倒数第一、第三、第五。
2010年全国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16.6%,东北三省该比例只有11.8%,意味着东北后备
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今后劳动力下降的速度将远超过其他省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根据日本和德国等国的先例,劳动力负增长后,由于经济减速和结构性失衡,失业
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会更高、劳动参与率会更低。因此东北一方面劳动力严重短缺,
另一方面失业率还将上升、劳动参与率也将下降(隐性失业),“用工荒”和“就业难
”将长期并存,劳动力将继续外流。
2010年东北45-64岁、30-44岁、15-29岁、0-14岁人口分别占全国10.2%、8.8%、7.
2%、5.8%,意味着今后东北总人口占全国比例将快速下降,今后占全国经济比例、在全
国的政治地位也将下降。
2010年30-49岁/0-29岁人口之比,全国为1.39,东北为2.09,全国最高;意味着
2030年50-69岁/20-49岁人口之比,东北在全国最高,老年化非常严重。并且气候和饮
食习惯还导致东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全国最高。一方面是庞大的老年人口,一方
面这些人还疾病缠身,将严重阻碍东北的经济发展。
东北的总人口也将在2017年前后开始负增长。总人口的减少、劳动力的外流,东北
的房地产市场将面临危机,中小城市将出现空城危机,地方政府可能将出现债务危机。
国际人口形势也不利于东北
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2014年中位年龄为41岁(日本46岁),劳动力负增
长,经济开始衰退,给中国东部沿海提供的机会将减少。而南亚(包括印度)、东盟、
西亚2014年中位年龄只有26岁-28岁,年轻而丰沛的劳动力正在驱动经济增长,给中国
西部带来发展机遇;这20多亿人口的大市场与中国通过铁路的贸易将非常繁忙。
中国西部的人口结构也比东部要年轻,比如2010年0-14岁儿童占总人口比例,全国
、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分别为16.6%、11.8%、14.9%、15.4%、18.3%;而贵州、云
南则分别为25.2%、20.7%,西部地区后备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城市化水平也低于全国
,将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日本在1990年爆发人口危机,经济开始“日”薄西山,出口占全球比例从1993年的
9.9%下降到2009年的4.8%。
韩国的劳动力将在2016年开始负增长,经济也将走下坡路;2001-2013年平均生育
率只有1.20,今后经济前景还不如日本。中国对韩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从2005年的
7.9%下降到2013年的6.6%,今后还将继续下降。
俄罗斯的生育率虽然已经从1999年的1.17上升到2013年的1.7,但是仍然远低于世
代更替水平,并且俄罗斯的人口还在流往莫斯科附近。
也就是说国际、国内人口形势决定了中国经济中心开始西移。中西部劳动力目前开
始回流,而东北的人口流失将是有去无回。东北要避免被边缘化,必须在人口上下足功
夫,一方面,在停止计划生育后要及时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并合理布局城市和产业,
让年轻人养得起三个孩子;一方面通过产业转型留住人口。
东北兴也人口,衰也人口。几十年前东北曾是世界上的重要经济体,但是由于人口
形势的变化,很快就丧失了昔日的辉煌。同样,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人口、经
济大国,但是近两百年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比例其实是不断下降,从1820年的37%下降到
1950年的22%、2010年的19%。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只占全球的12%了(印
度占全球21%)。即便停止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也很难将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稳定在
10%以上。■ | t*****e 发帖数: 412 | 2 五毛说人口减少是好事。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东北经济困境背后的人口危机-《东方早报》 : 2015-04-23 02:26:28|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 : 东北经济困境背后的人口危机-《东方早报》 - 易富贤 - 易富贤的博客 易富贤 发 : 表于2015-04-21 09:06 : http://www.dfdaily.com/html/8762/2015/4/21/1262061.shtml :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东北只剩下40万人口,清廷于康熙七年(1668年)开始,将东北视 : 为龙兴之地,限制汉人移垦。从此,东北地区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封禁”。 :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东北只剩下40万人口,清廷于康熙七年(1668年)开始,将东 : 北视为龙兴之地,限制汉人移垦。从此,东北地区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封禁”。
| u*********r 发帖数: 7835 | 3 去年辽宁人口净流入9万,山东人口净流出10万。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东北经济困境背后的人口危机-《东方早报》 : 2015-04-23 02:26:28|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 : 东北经济困境背后的人口危机-《东方早报》 - 易富贤 - 易富贤的博客 易富贤 发 : 表于2015-04-21 09:06 : http://www.dfdaily.com/html/8762/2015/4/21/1262061.shtml :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东北只剩下40万人口,清廷于康熙七年(1668年)开始,将东北视 : 为龙兴之地,限制汉人移垦。从此,东北地区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封禁”。 :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东北只剩下40万人口,清廷于康熙七年(1668年)开始,将东 : 北视为龙兴之地,限制汉人移垦。从此,东北地区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封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