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x*********o 发帖数: 64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1938年意大利籍犹太科学家弗米发现了用中子轰击重元素铀
可以产生新的放射性元素。同时有两位德国科学家哈恩和史特来斯曼也做了相同的实验
,得出了“铀核被中子击碎放出了能量”的结论。奥地利女科学家丽泽•曼特娜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裂变反应”的存在。弗米和其他科学家们证实了“链式核
反应”原理;1939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指出了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适宜的元素是铀-235。
核裂变的发现在美、英、德、苏等国家引起了关注先后组织科学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
研究。
这些国家,最先起跑的是德国。1940年初,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哈恩和史特来斯曼的实验
引起了德国军方的注意:铀既可以作为一种能源,当然也可以用来做成爆炸物。在德国
军械局武器部的管辖之下开始了研究工作。
二战催生原子弹,人类的福还是祸?然而德国的和研究计划进行得并不好,科学家大多
自己的研究工作持有消极的态度,甚至在工作中消极怠工。德国战败后,被盟军俘获的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冯•魏茨泽克在听说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后,对其他人说:
“我之所以没有制成,首先是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真正想搞,……如果我们希望
德国获胜,我们不会造不出来”。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很快的制造出希特勒想象中的战
争利器,希特勒便把注意力放到了V-1和V-2飞弹方面。到了1942年希特勒更是下令停止
一切不能在战争期间为军事服务的科学研究。直到战争后期,德国的研究仍处在低水平
上,离原子弹的完成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德国政府和军方各机构之间的权限争夺、纳粹侵略者众叛亲离、纳粹对犹太科学家的迫
害,使大量优秀科学家逃离德国,导致核研究方面的人才匮乏(同时也成全了美国的核
计划)。大量既懂得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又能从事具体技术和组织工作的人,不是逃亡就
是被转入其它军事研究部门,造成了德国核研究的脱节,虽然铀和同位素分离和重水生
产等问题的研究最初进展迅速,但没有人有效地将它过渡到工业规模的生产,也没有人
有效地组织与原子弹有关的爆炸、辐射等问题的综合研究。这更是导致德国的核研究工
作由起步领跑的第一名变成落后的重要原因。
紧随德国起步的是前苏联。1939年初,铀裂变可能用于军事的情报送到了斯大林的办公
室,斯大林决定立即采取措施加速核研究,争取4年内搞出原子弹,并就此成立了“铀
研究委员会”。
1942年情报机构获得了美国“曼哈顿计划”的情报,促使斯大林下令“全力以赴”地研
制原子弹。这可说是美苏核争霸的开始。
苏联遇到的问题同样是铀原料的问题,地质学家和工程师们费尽周折、动用了一切方法
和手段终于在中亚的乌拉尔、阿尔泰、菲尔干那地区找到了铀矿。卫国战争爆发,研制
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43年初才逐渐恢复。1945年纳粹德国即将灭亡时,苏联派出的专
门的突击部队到德国搜罗科学家,在德国被苏联占领的所有地区,有许多纳粹时期进行
科学研究的大型机构,突击队把这里所有的科学家、设备统统地掠回国内。这些被掠到
苏联的德国科技力量在战后为发展苏联的火箭和原子和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奠定了苏
联核争霸的基础。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原子弹爆炸试验。
德、苏的核研究工作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重视。当时还是后座议员的丘吉尔很有预见性的
提出“看来似乎有可能根据这项发明研制一种具有毁灭力量的爆炸装置”。1940年5月
,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面对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决心加速实施自己的原子研究规划,
并在资金方面增加较大的投入。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英国投入资金和人力还比不上美国和苏联。尤其在研究刚刚起步时
,伦敦受到了德国大规模的空袭,国家首都被人肆意轰炸,英国军界的眼睛更多的关注
的是防空用的武器装备,比如雷达、高射炮等,影响了英国的核研究工作。
说到这里,有个在战争中不甘寂寞的国家出场了,它就是日本。1941年5月日本陆空力
量科技局指派“物化研究所”进行制造铀弹的可能性研究,成立了代号为“二号工程”
的研究机构,实验室设在了东京空军大楼。研究遇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铀原料日本
本土根本解决不了。无可奈何的日本决定向德国求助。1943年末,德国派一艘潜艇运送
一吨铀矿石前往日本,结果由于情报泄露,潜艇被埋伏在马六甲海峡的美军击沉。
时至1944年6月,东条英机和日本最高军事当局幻想用新式武器扭转战争的败局,加紧
了“二号工程”的工作。然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历史的步伐,也挽救不了战争狂人
们失败的下场。美军对日本本土接连不断的饱和轰炸炸毁了“二号工程”所在的大楼,
全部研究资料、设备化为灰烬(有一说是日本自行销毁)。自此,日本的“二号工程”
已经无力进行,到了1944年7月下旬,“二号工程”负责人二阶一男宣布:“日本已不
可能造成原子弹了”。日本在第一场原子弹研制的竞赛中败下阵来,直至战败之日日本
的研究工作仍处在分离铀-235的回旋加速器的研制阶段。
二战催生原子弹,人类的福还是祸?有一段史实:8月6日,广岛在核弹“小男孩”降临
后成为一片废墟。日本军方经过探查确认正是原子弹所为。几近疯狂的日本军方在大本
营召集“二号工程”科学家们说:“一旦美军登陆,日本军队和民兵将不惜任何代价坚
持6个月。如果你们能在这个期间研制出原子弹,我们就可以把美军赶下大海。”二阶
一男唉声叹气地说:“不要说6个月,就是6年也不够。我们既无铀,又没电,什么也干
不成。”历史无情地宣告“二号工程”彻底破产。
日本虽然没有原子弹,却用刺刀和步枪在南京一座城市屠杀了30多万名中国军民,比广
岛、长崎两个城市死于原子弹爆炸的人数总和还多。战后,日本一直把自己视为核弹攻
击的受害者,但对南京大屠杀等侵略罪行却百般抵赖。日本右翼势力拒不承认南京大屠
杀的事实、怂恿军国主义幽灵死灰复燃,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在这场原子弹研制的竞赛中,参加的各国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取得较大的成果。只有美
国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又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经济能力,异军突起后来居上。
二战催生原子弹,人类的福还是祸?一部分特别是受到纳粹迫害流亡到美国的科学家们
,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担忧,认为反法西斯国家必须赶在纳粹之前造出原子弹。弗米和从
欧洲迁来的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以及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奔走运作,
1939年8月由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这封信几经
周折到了罗斯福的手中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指着这封信说“……需要行动起来了”。两
天后成立了代号为“S-11”原子武器的专门研究机构,爱因斯坦是非正式成员“顾问”
。这个机构到1941年12月6日本袭击珍珠港前一天才被批准扩大规模,将分散的研究工
作统一起来。1942年8月命名为“曼哈顿工程”,直属美国总统。参加“曼哈顿工程”
的十多万科技人员和工人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的工作计划。“曼哈顿工程”投资20多
亿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7月制成 3颗原子弹,美国成为第一个拥
有原子弹的国家。
1945年7月16日凌晨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取得成功。8月6日8时14分第一颗用于实
战的原子弹“小男孩”投向日本广岛。8月9日11时2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投向长崎
。日本军国主义的末日到了,一场核争霸竞赛也开始了。
转载于铁血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