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3 发帖数: 8598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nston (stone king),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专访饶毅:做科学史评价 不是诺奖推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6 16:17:55 2015, 美东)
http://china.caixin.com/2015-10-06/100860471.html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后,一些人认为《知识分子》主
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是屠呦呦获奖的推手,《知识分子》就此专访饶教授。他特
别声明:“对于青蒿素和屠呦呦,我和研究生、同事是科学史的研究者,可以说是科学
史家,但不是屠呦呦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推手。”以下是访谈实录。
知识分子:饶教授,您于2002年发布您认为《值得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文章
,列举了二十多项国外值得获奖的工作和科学家,其后在2010年您再有补充。十几年来
,这些项目大多数都已经获奖,有人认为您很能预计诺贝尔奖。
饶毅:不是预计得奖,是评价哪些是优秀的科学工作,是科学评价。预计得奖含有
对诺贝尔委员会判断力和决策的估计,而评价是否值得得奖,是我对科学优秀程度的判
断。
知识分子:您对国外的科学研究判断准确率很高,而对屠呦呦这样国内几十年前的
工作判断力也很强,为什么?
饶毅:在你对科学有比较深、而且比较广的理解后,两者结合自然应该有比较好的
判断。
知识分子:您是否很高兴实际“预计”成功率很高?
饶毅:我不以预计谁得奖为荣。我是科学家,评价其他人的工作有一些意义,也可
以好玩,而不是科学家的主业。
知识分子:评价其他人的科学工作有什么意义?
饶毅:科学评价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无论是给科学刊物审稿、给其他人晋升进行评
审、决定研究经费,都需要很多科学评价。思考科学的优秀与否,也有助于自己看科学
的全貌,也有助于了解科学进展、科学家。还有助于日常与其他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能
否提出合适的建议。
知识分子:您的文章为什么用诺奖作为尺度?
饶毅:因为容易比较,也比较值得一般读者注意。至于我认为值得得奖的后来确实
得了奖,不过是大家意见相同,我说值得得奖而没有得的,一般是因为委员会水平很次。
知识分子:屠呦呦得诺奖有推手吗?
饶毅:如果有,肯定不是我。我在2000年代初,曾带一个科学史的研究生,我建议
他研究青蒿素的科学史。他后来去做记者去了,没有安心研究科学史。我回国后,与北
大医学部的张大庆合带黎润红为研究生,我再次提出应该研究青蒿素。我提出课题,掌
握方向和质量。国内很容易把科学史变成宣传,我们一开始就明确,我们只重事实,不
重任何个人,要以事实理清中国科学的一个经典。青蒿素有很多争议,我们不在乎、也
不担心,而是收集材料、多听多记,以事实为准。
知识分子:您知道一些情况吗?
饶毅:国际大奖的情况是保密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屠呦呦的工作,很长时间
在中国得不到清晰的认可,1990年代,近几十年来我最尊重的中国科学家、当时的科学
院院长周光召先生曾力图奖励青蒿素有功的科学家,并不容易,后来好像是给了十个人
以“求是科研成就集体奖”,那是香港的基金,周光召先生起了很大作用。周光召先生
后来在知道我带研究生研究青蒿素历史时,也告诉过我一些他遇到的问题。
所以青蒿素的工作长期是集体得奖,而个人难以得到认可。我曾和其他人于2011年
9月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给屠呦呦和张亭栋争颁发GSK药厂给的杰出科学奖,但它既不是
国内奖项、也不是国际大奖,而是我们一些人试图给他们公正的一个结果。而美国的拉
斯卡奖,是国际大奖。屠呦呦获得是国外的科学家推动,特别是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
苏新专和米勒。拉斯卡奖委员会在获得推荐后,咨询了一些科学家,当然都是幕后咨询
不会公布。拉斯卡奖之前之后,一些国外科学家也看过一些中文翻译成为英文的资料。
这些都与诺贝尔委员会有关,只是不会现在公布。
知识分子:“求是科研成就集体奖”的材料可以公布吗?
饶毅:可以。我们征得了求是基金会同意,获得他们1996年的资料,在此公布。可
以看到,周光召先生当年的努力。
1996年《求是》年刊序言/周光召
1996年求是奖于8月30日在新落成的中国科技会堂举行。
由于在白血病治疗原则和白血病发病基理的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求是个人杰出
奖颁给了王振义教授。
中国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位置。为了保护中国的种质资源,
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一批生物分类学家,进行了几十年报深入研究,在集体努力下,
从事中国生物志的编辑和发行工作。他们是中国当代的李时珍。他们的工作将造福子孙
后代。为了鼓励把这项工作进行到底,求是基金会授予吴征镒等八人求是集体成就奖。
中药是中国医学的宝库,70年代中,在国家统一组织下,开展大协作,寻找新的抗
疟药物。大量科技人员对多种中草药进行了节选,寻找其结构,进行人工合成和改性,
终于找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并实现了规模生产,成为当今世界最好的抗疟药物。为
了表彰科技人员的功绩,求是基金会授予屠呦呦等十人求是集体成就奖。
本年度还继续向数学、物化、化学和生产医学领域的二十位青年科学家颁发了杰出
青年学者奖金,以鼓励他们在中国土地上为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而努力奋斗。
尚不为人知的是,1994年求是奖第一次发奖大会选在邓小平先生九十寿辰的那一天
,这是查济民先生一家和求是基金会全体同仁对邓小平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所表示的由衷
的敬佩。邓小平一生致力于中国的繁荣富强,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科学教育,实事求是,
无私无畏,带领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在写这篇序言的时候,邓小平先生已经不幸与
世长辞,离我们而去。他未能亲临香港,共享回归的欢欣,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非常的遗
憾。伟人已去,事业长存。求是基金会将继续按照原定的宗旨,在中国提倡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促进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此来寄托我们的哀思。
基金会的颁奖活动已持续了三年,在中国社会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我想
颁奖仅仅是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而已,目的是借此来促动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愿我们
与过去的、将来的所有获将者共勉。谨以此记作序。
文章转自微信公号知识分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