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g 发帖数: 3001 | 1 最近在网上读到辛子陵先生的一篇新作,文章叫做《走出<共产党宣言>的误区》(以下
简称“辛文”)。依我看,这是一篇内容非常反动而又包含许多谬误的文章。毛泽东说
,“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
泛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页)。毫无疑问,对这
样一篇内容反动而又充满谬误的文章应该进行批判。
一、从辛文的“引子”说起
辛文开头有一个“引子”,引用了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六)》里的一段话: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
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
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辛文没有说引用这段话的用意,但是,读者当然很清楚,那是要把《共产党宣言》比作
鲁迅说的 “阻碍这前途者”的旧文化、旧传统,也要“全部踏倒他”。从这里,人们
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对于《共产党宣言》的仇视程度是多深。
但是,鲁迅在《忽然想到(六)》里所言要踏倒的是阻碍人们前进的那些旧传统、旧文
化,而对于《共产党宣言》所代表的新理念、新思想,鲁迅不但不会“踏倒他”,而且
还是衷心拥护和实地践行的。他曾十分明白地说,他“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
它的消灭,后来又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却是的确的。”(
《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51页)这里体现了作为伟大的无产
阶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对于《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坚决拥护。他“憎
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它的消灭”,就是决心践行《共产党宣言》里概括的“消
灭私有制”,“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
的决裂”;他“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也是因为他坚信《共产党宣言》所揭示
的伟大真理,认识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293、284页)
辛文如此引用鲁迅的话来否定《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对鲁迅的莫大的歪曲和侮辱!
二、王震所言不足为训
除了引用鲁迅的话以外,辛文还在文章的第一部分着重引用了王震的一段话:“'我看
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
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在我的记忆里。辛引用王震的这句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反复引用王震此话,是想利
用王震的个人威望来让人相信他的错误观点。我们知道,王震作为一位老一辈的革命家
,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率领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而得到过毛泽东的赞扬,解放后,在
建设新疆和屯垦戍边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是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有功之臣。但是
,“王胡子”毕竟是一个赳赳武夫,是一位实干家,而不是一个理论家;他理论水平不
是很高,政策观念也不是很强,有些话说得不那么对,有些事也做得不那么好,我们显
然不能把他的话当作经典。事实上,他对于英国的历史和现实并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
他的话是即席随便讲的,看来还具有一定的开玩笑的性质,肯定是一句不足为训的话,
辛文作者到处引用它是完全不适当的。
实际上,我在去年针对谢序辛著文章里未指名引用的王震的话就已经在《社会党、工党
是无产阶级政党吗》、《瑞典是社会主义国家吗》等文章里进行过批判,辛子陵先生自
然不会不知道。他如果要继续坚持把王震的话作为自己的“论据”,就应该针对我在这
些文章里所做的批判进行回应,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只是再度重复这句已经说过的
话,这就显得太没有水准了。
不过,既然辛文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也要再说几句。在我看来,英国经过几百年
的资本主义发展,由于对内剥削本国工人阶级,对外掠夺殖民地,社会财富确实是大大
增长了。但是这些财富主要是集中在资本家阶级的手中,工人阶级的生活较之过去当然
也有所改善,但是比之于资本家,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是无法相比的。王震看到
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比他这个副总理高,心里似乎感到不平衡,但是他没有想到,英国
是一个经过几百年发展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还是一个才发展了几十年的发展
中国家,存在着这样的差距应该是很自然的。在这个问题上,还要看到,在英国这样一
个剥削全世界的国家,资产阶级有可能从他们所得到的超额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收买工
人贵族,而一般工人也能从中分占一个部分好处。早在1858年10月7日,恩格斯在写给
马克思的信里就指出,“英国无产阶级实际上日益资产阶级化了,因而这一所有民族中
最资产阶级化的民族,看来想把事情最终导致这样的地步,即除了资产阶级,还要有资
产阶级化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化的无产阶级。自然,对一个剥削全世界的民族来说,这在
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344-345页)马克思对恩格斯的这一看法也很赞同。1872年9月3日,当马克思在第一国
际海牙代表大会就巴里的代表资格证发言时,他也说,“如果巴里不是所谓的英国工人
领袖之一,这是他的荣幸,因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被资产阶级或政府收买了。”(《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724页)1885年2月,恩格斯在《
1845年和1885年的英国》一文中对这个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当英国工业垄断还
保存着的时候,英国工人阶级在某种程度上是分沾这一垄断地位的利益的。这些利益在
工人中间分配得极不均匀;取得绝大部分的是享有特权的少数,但是广大群众有时也能
沾到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31页)
至于说英国已经消除了三大差别,我在前面提到的一篇文章里曾说,“城乡之间、工农
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对立的基础是城市对乡村、工业对农业、脑力劳动对体
力劳动的剥削。从一定意义上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乡村居民成为城市居民,
随着农民变为农业工人和体力劳动者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对立会有一定程度的缓和。
但是,如果我们从全世界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世界范围
的城市,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就是世界范围的乡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了世界范围
的城市、工业和脑力劳动,而发展中国家则代表了世界范围的乡村、农业和体力劳动。
如果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些国家内部,三大对立会有某种程度的缓和,那么
,在全世界范围的这三大对立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这只要看一看世界上南北之间、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的事实,就
很清楚了。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他们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大
搞不等价交换,对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剥削,结果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种富者愈富、贫者
愈贫的局面,这实际上是三大对立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现在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的都是发
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社会主义不仅没有消除三大对立,反而使三
大对立更加严重了。”另外,“三大差别还包含在工作条件方面的差别,这在生产力发
展的现阶段也是不能解决的。这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特别是
教育的高度发展和旧的分工的消灭,那时,人们将无须固定从事某一种职业,可以随时
变换各种各样的工作,——只有在这时,才谈得上消灭三大差别,”
实际上,英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它连社会主义都谈不上
,又哪里谈得上是什么“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呢?当然,王震的话里有“如果加上
共产党执政”这个前提,但是他没有想到,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国家消灭
了,那里还有什么政党?哪里还有什么“共产党执政”?毛泽东早在《论人民民主专政
》里就说过: “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是这样。经济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
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
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版,第1408页)看来,王震在讲这 话时没有想到毛泽东的这些话。
总之,王震的这句话是不足为训的。不过,此事也不能怪王震,他只是即席随便讲了这
句话,但却被有人利用,到处宣扬,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此事的始作俑者是曾任驻
英使馆商务参赞的于日,他在《旅英十年》一书中披露了此事,一些人如辛子陵者即如
获至宝,奉为圣旨,到处宣传;但是稍微严谨一些的人,包括在宣传瑞典民主社会主义
方面也颇为积极的吴江教授就不以为然,吴在介绍《旅英十年》的一篇文章里就批评了
王震的说法是“纯属信口开河。”(见《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1期)
三、关于所谓 “早期思想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和所谓“过激主张”、“暴力社会
主义运动”
辛文说,“发表《共产党宣言》时,马克思三十岁,恩格斯二十八岁。恩格斯二十三岁
来到曼彻斯特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曼彻斯特资本主义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
还陪同马克思参观了曼彻斯特的血汗工厂,他们认识资本主义是从这里开始的,不能超
越曼彻斯特资本主义给他们带来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表现为《共产党宣言》中
的一些过激主张。”还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正是英国宪章派准备在伦
敦发动起义的前夕,接近爆炸的阶级斗争形势,对工人的同情和对资本家的义愤,使他
们在定稿时带上了道德感情色彩,错误地给资本主义判了死刑,要消灭私有制,消灭资
产阶级,结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一定要用暴力。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社会主
义革命,由此成为一种打着解放工人阶级的旗帜摧毁先进生产力的暴力社会主义运动。”
辛子陵先生把《共产党宣言》说成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思想”,认为其中包含有
“空想社会主义成分”;更有甚者,他甚至认为《宣言》提出的是“过激主张”,把马
恩根据《宣言》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运动歪曲为“摧毁先进生产力的暴力社会主义运动”
。这种谩骂的语言和历史上一切反动派对《共产党宣言》的污蔑几乎完全一样,毫无二
致。
我们要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宣言》时他们的思想处于“早期”阶段吗?他们的思
想还包含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吗?
在辛文看来,1848年,马克思才30岁,恩格斯只有28岁,都还是青年人,这时的马克思
和恩格斯的思想当然还不成熟,当然属于“早期思想”。这显然是一种“想当然”的说
法。一个人的思想或理论成熟与不成熟,显然不是由年龄决定的。人们都知道,爱因斯
坦1905年就独立而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当时他只有26岁
,完全是一个青年人,你能够说他当时的理论还不成熟,还只是“早期思想”吗?对于
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说也是如此。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
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比发表《共产党宣言》的时间还早,那是在1843年,其时
,马克思是25岁,恩格斯是23岁。列宁曾说,“早在1843年,当马克思刚刚成为马克思
,即刚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比以往一切形式的唯物主义无比丰富和彻底的现
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的时候,它就异常明确地指出了哲学上的根本路线。”(《列宁全
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第352页)
当然,除了年龄这个根据以外,辛文还提出了另一个根据,这就是认为马恩的《共产党
宣言》和马克思的《资本论》里还包含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在辛文看来,“马
克思和恩格斯同情失业工人,为失业工人鸣不平,想制止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在道义
上百分之百的有理。但是,为了维持工人就业,保持工人稳定的生活,要求厂主不得添
置新的机器设备,不得采用新技术,这就取消了生产力的发展,取消了财富的增加,取
消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空想社会主义胎记。”为此,
辛文还引用了《资本论》里的一段话。看来,作者虽然也引用了《资本论》的话,但是
他并没有弄懂《资本论》的思想。我们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论述
了 “机器和大工业”,在其中第五节还专门讲了“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但这并
不是马克思要组织工人反对使用机器,而是在叙述一段历史,指出工人应该把机器和机
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别开来。马克思说,“十七世纪,反对所谓Bandmuhle(也叫做
Schnurmuhle或Muhlenstuhl)即一种织带子和花边的机器的工人暴动几乎席卷了整个欧
洲。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一个荷兰人在伦敦附近开办的一家风力锯木厂毁于贫民的暴行
。十八世纪初在英国,水力锯木机好不容易才战胜了议会支持的民众的反抗。1758年埃
弗雷特制造了第一台水力剪毛机,但是他被十万失业者焚毁了。5万名一向以梳毛为生
的工人向议会情愿,反对阿可莱的梳毛机和梳棉机。十九世纪最初15年,英国工场手工
业区发生的对机器的大规模破坏(特别是蒸汽织机的应用),即所谓鲁德运动,为西德
默思、卡斯尔里等反雅各宾派政府采取最反动的暴力行动提供了借口。工人要学会把机
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别开来,从而学会把自己的攻击从物质生产资料本身转向物
质生产资料的社会使用形式,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第468-469页)在马克思看来,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
的。他说,“随着机器生产在一个工业部门的扩大,给这个工业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那
些部门的生产首先会增加。……随着英国机器体系的进展,注定要落到煤矿和金属矿中
去的人数惊人地膨胀起来,尽管最近几十年,由于矿业中使用新机器,这种增加变得缓
慢了。”(同上,第485页)他还说,“尽管机器生产实际地排挤和潜在地代替了大量
工人,但随着机器生产本身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同种工厂树木的增多或享有工厂规
模的扩大)工厂工人的人数最终可以比被他们排挤的工场手工业工人或手工业工人的人
数多。”(同上,第492页)马克思怎么会反对使用机器呢?辛文竟然无中生有,硬说
马克思出于对失业业工人的同情,反对使用机器,取消生产力的发展,取消社会进步,
等等,不仅暴露了其学识的欠缺,也暴露了其为人的卑劣。
至于辛文把《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消灭私有制”说成是“过激主张”,把马克思
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说成是“暴力社会主义”,就更不值一驳了。文章把《宣言》
“消灭私有制”归之于当时的近乎爆炸的阶级斗争形势,其实,1848年的革命并不是社
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更加重要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1848年
提出了“消灭私有制”,他们一直到生命的结束,从来也没有否定过这个思想。马克思
就不用说了。他在《资本论》里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研究,——根本不
是辛文说的是什么“对工人的同情和对资本家的义愤”,这里没有任何“道德感情色彩
”,——所得出的结论是: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他面对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
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1-832页)
这里的剥夺剥夺者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这和《宣言》“消灭私有制”的结论完
全一致的,当不会有任何疑义。值得注意的是,辛文居然把“消灭私有制”说成是“《
共产党宣言》的根本性错误”,是所谓“误区”,按照这个说法,“剥夺剥夺者”也成
了《资本论》的“根本性错误”和“误区”了!
再看恩格斯。恩格斯于1894年11月15-22日间写了一篇《法德农民问题》,其中说:
“紧接法国纲领中关于占有生产资料是生产者自由的前提这句话之后,应该添上下面这
几句:或者是个人占有,这一形式无论何时何地对于生产者来说都从来没有作为普遍形
式存在过,而且一天天地越来越被过夜的进步所排除;或者是公共占有,这一形式的物
质的和精神的前提都都已经由资本主义本身造成了;所以,必须以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
切手段来为生产资料转归公共占有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迪卷入某出版社
1995年版,第490页)
请注意,这时的恩格斯已经74岁,是他逝世的前一年,当然已经是晚年,但是其思想仍
和《宣言》一样,要用“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为生产资料转归公共占有而斗争
。”这里的一切手段当然包括“暴力革命”在内。试问,此时的恩格斯思想还是“早期
思想”、还包含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吗?
写到这里,我还要特别引用去年被谢序辛著称作是所谓“恩格斯的最后遗嘱”的《卡
8226;马克思“1848年至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在这个《导言》里,
恩格斯说::
“使本书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是,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世界各国工人政党都一致用以扼
要表述自己的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在第二章中,讲到被称
作‘初次概述无产阶级各种革命要求的笨拙公式’的‘劳动权’时说:‘但是劳动权就
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的工人阶级
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可见,这里第一次表述了一个
现代工人社会主义既与形形色色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等等的社会主义截然
不同,又与空想的以及自发的工人共产主义所提出的模糊的财产公有截然不同的原理。
如果说马克思后来把这个公式也扩大到占有交换手段上,那么这种扩大不过是从基本原
理中得出的结论罢了,况且,按《共产党宣言》来看这种扩大也是不言而喻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08-509页)
恩格斯这段话清楚地表明,直到写作《导言》的1895年的2月14日和3月6日之间这个离
他去世不到半年的时候,他也没有改变《共产党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的观点。谢
序辛著曾把《导言》说成是“恩格斯的最后遗嘱”而大加肯定,现在怎么又说直到此时
恩格斯所肯定的《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早期思想”,“过激主张”和“暴力社
会主义”呢?这岂不是说,恩格斯直到去世前几个月,其思想还只是所谓“早期思想”
,他的思想从来就没有成熟过?显然,这样说不仅不符合事实,也是自相矛盾的。
四、驳所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教训”
辛在文章里说,“‘科学社会主义’误导了包括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内的几代共产
党人,从革命理论变成了许多国家共产党的政纲,变成了千百万人的政治诉求和社会实
践,最终成为震撼全球的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人以为只要凭借手中的暴力夺取了政权
,就能随心所欲地改造社会,创造历史。”他还语带讥讽地说,“列宁在《伟大的创举
》一文中曾经盲目地自信:‘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
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列宁这篇文章的副题是《论共产主义星期
六义务劳动》,他想通过发动群众加班加点、不领工资的办法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
”的劳动生产率,布尔什维克的政治鼓动很快就失灵了。经过七十多年的拼命努力,苏
联也没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来。”
一句话,在辛子陵看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将彻底失败了,它给人类社会留下的只是
一堆谈笑资料。而在我们看来,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
当代和各国的实际,在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的领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得到了迅
猛的发展,苏联、中国和一系列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取得了伟大
的成就。这个历史事实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人们不会忘记,社会主义曾经使革命人
民为之欢呼雀跃,也曾经使各种反动势力为之闻风丧胆。在这方面,包括爱因斯坦、萧
伯纳、凯恩斯、罗曼•罗兰等世界级的顶尖人士,也都给予苏联的社会主义以肯
定的评价。就连辛子陵自己也不得不说社会主义曾经“成为震撼全球的共产主义运动”。
辛文讥笑苏联拼命稿了七十多年也没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这显然是不
符合事实的。我们知道,沙皇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要比其它一些国家为晚,沙
皇直到1861年才宣布废除农奴制度。由于资本主义的起步较晚,所以到1913年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夕,俄国的工业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也是落后的:居欧洲第四、世界第五的
位置。但是,经过十月革命,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苏联只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努
力,其工业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就上升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试问:这是不是
已经赶上了以前比它发达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了?至于在世界范围,它虽然还比美国落
后,但是,其差距也做缩小,这是不是也是一个逐步赶上的过程?
不能认为,赶上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要一下子赶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美国是
1776年建国的,建国虽然较晚,但是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晚。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
从欧洲特别是从英格兰向“新大陆”的移民,这样,他们在带去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带
去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实际上,美国早先其实是一个欧洲衍生国。由于新大陆的土
地、森林、水力和矿产资源丰富,又没有封建制度的障碍,于是移民大量涌入,使其经
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以下,是一个从1750年到 1968年世界各个地区的人口估计(单位:百万人):
年 代世界总人 口欧洲与苏 联北美洲大洋洲亚 洲拉 美非 洲
19683493 693 222 18.5 1946 267 336
1960 3008 640 200 16.5 1685 211 255
1950 2509 576 267 13.0 1384 162 207
1940 2249 573 146 11.3 1212 131 176
1930 2015 532 135 10.4 1072 109 157
1920 1811 487 117 8.8 966 91 141
1900 1590 423 81 6 886 63 131
1850 1135 274 26 6 698 33 98
1800 912 192 6 2 596 21 95
1750 507 144 1 2 456 10 98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统计资料。(转引自H•N•沙伊贝等著《近百年美国
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页)
上述数字表明,从1750到1968年,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北美洲,从 100万增加到
2亿2千2百万,增加了221倍。这显然不是自然增长的结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机械增
长(移民)的结果当然由于移民多为青壮年,这样的年龄结构也促进了人口的自然增长
。。毫无疑问,这对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移民主要是现成的劳
动力,而且来自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必然会把那里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带到
新大陆来。
还要提到的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都在欧洲进行,而不是在美国领土上进行,因此美国
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反而可以通过与交战国做生意大发战争财。这又是它得天独
厚的一个条件,是苏联所不能比拟的。
尽管如此,由于苏联的发展速度超过美国,其与美国的差距还是缩小了。这不也是一种
赶上?事实上,苏联由于社会制度优越于美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学技术的一些领
域,比如航天领域,已经赶上和超过了美国。苏联在1957年就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
,一下子就把美国拉到了后面。后来在载入飞行、建立空间站等方面也是走在美国前面
的。这难道不是赶上?
辛文说,“一场以消灭私有制为结局的革命,一种以排斥先进生产力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无论以什么堂皇的名义,都是没有前途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无
论遭到多大误解,无论怎样被妖魔化,最终都会被人类认同,脱离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一
步一步地走向文明,走向更高生活水平的平等和正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代表先进生产
力,是不能消灭的,消灭了还得请回来。这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留给后世
的最根本的教训。”
这是最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社会由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进入私有制社会
之后难道就不再向前发展了,就永远是私有制了;当资本主义社会代替了封建社会之后
社会就到顶了,就永远是资本主义社会了,就再也不会向前发展了。我们说,私有制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在历史上曾经是进步的,曾经推动过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也曾经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它不可能永远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在今天,它已经暴露了
那么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已经对其作了那么多的分析与批判,辛子陵对此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却拿着一些叛徒和败类讲的陈词滥调大肆宣扬,其实是很可悲的。
辛文讥笑列宁用加班加点、不领工资的办法来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毫
无道理的。我们知道,1918年夏,14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发动了武装干涉,而国内的
白卫分子也里应外合进行叛乱,妄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新生的苏维埃处于四
面被围的极端困难的境地。1919年4月11日,列宁在《俄共(布)中央关于东线局势的
提纲》中写道:“高尔察克在东线的胜利给苏维埃共和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必须
竭尽全力粉碎高尔察克。”中央委员会提出:“⒈从各方面支持1919年4月11日想不到
动员”;“⒉在临近前线的地区,特别是在伏尔加河流域,应当把全体工会会员仍然武
装起来,武器不够时,动员他们用各种方式帮助红军,或弥补不对的减员等等”;“⒊
应特别主义待应征者、已应征者和红军战士中间的鼓动工作”;“⒋用妇女代替所有男
职员”;“⒌ 通过工会、工厂委员会、党组织、合作社等等,立刻成立地方的和中央
的援助红军委员会或协助委员会”。(《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第
263-264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7日的《真理报》发布了一篇题为《用革命精神
从事工作(共产主义星期六)》的文章,其中讲到铁路手段许多共产党员职工走上了前
线,但是大多数人不能离开重要岗位,于是莫斯科-喀山铁路分局的共产党员和同情分
子提出了一个建议:从自己的休息时间里每天多工作一小时,在星期六这天进行六小时
体力劳动。这一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列宁看了此文后,认为“这篇文章很重要”,
于是写了《伟大的创举》一文,高度肯定了这件事。我们要闻:在战争的情况下,在苏
维埃危急的情况下,难道不应该这样吗?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灾,许多人都不分分内
分外,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地工作,这样一些英雄行为,难道也错了吗?辛子陵用讥笑
的态度对待列宁,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感情?
问题还在于,列宁赞扬铁路职工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针对当时特殊的情况说的
,并不是用它来赶超资本主义的。这本来是很清楚的。当然,这样的精神是可贵的,列
宁希望用这样的精神来考验党员,这不仅对于完成一定的具体任务是有意义的,对于保
证党的先锋队的性质也是有意义的,又何错之有?。
至于辛文用东西德来说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也是毫无道理的。不错,东德有不
少人曾经越过柏林墙逃到西德,但是,仅从这件事就说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结论是
下得太早了。我们比较东西德,很快就会发现,两个德国的基础是大不一样的。西德的
面积是东德两倍多,人口是东德的三倍多。更重要的是,西德的自然资源比东德丰富,
工业基础也比东德发达得多。像鲁尔、萨尔这样的开采业和重工业中心斗争西德。鲁尔
曾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在西德战后起飞中错觉发挥了重要作用。萨尔
也是主要的煤炭和钢铁工业基地,在西德的经济中也发挥作重要作用。相形之下,东德
就缺少这样的重工业基础。问题还在于,尽管西德的基础比东德要好,但是,东德的经
济增长速度却不把落后于西德。
以下是东欧国家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增长速度的对比(1950-1980年):
东欧国家增长倍数
(1950年=1) 主要西方国家 增长倍数
(1950年=1)
保加利亚 24 英国 2
匈牙利 3.4 意大利 6.6
民主德国 9.4 美国 3.3
波兰 14 联邦德国 5.3
罗马尼亚 33 法国 .9
捷克斯洛伐克 8.4 —— ——
南斯拉夫 12 —— ——
资料来源:《苏联1980年统计数字》第57页。(转引自萧海泉:《世界经济概论》,南
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7页)
上述统计数字表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增长一般都远远高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工业的增长速度,而东德1980年的工业是1950年的9.4倍,西德1980年的工业只是
1950年的5.3倍,哪个快哪个慢还不清楚吗?
或问:既然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那东德的人为什么要逃到西德去呢?这个问题其
实也不难回答。在我看来,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好,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当然还是资本
主义好;在一些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当然也还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好
。他们逃到西德去是一点也不奇怪的。问题是一些青年,他们往往是由于听信了一些不
正确的宣传而逃到西德去的,真的到了那里,也并不就认为西德比东德好。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后,包括东德在内的许多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都强烈地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
情绪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五、辛子陵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面目的彻底暴露
本来,苏联也好,中国也好,东欧也好,他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但是,
正确的东西道路选中了那里全部变成了错误,而且是“根本错误”。在辛子陵看来,只
有走资本主义道路才是正确的,因为据说,“私有制和资产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是不
能消灭的,消灭了还得请回来。这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留给后世的最根本
的教训。”在这里,他的“资改派”的丑恶嘴脸已经暴露无疑。但是令我们感到奇怪的
是,辛子陵在讲了这些话以后,在其文章的最后部分又说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在讲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根本错误的以
后,现在又来讲“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难道辛子陵先生不感到这中间是
有矛盾的吗?
在我看来,这样的矛盾,早在谢序辛著里就已经非常清楚地表现了出来:它一方面把马
克思和恩格斯奉为“正统”,同时又对马克思主义的叛徒大加赞赏,把他们统统作为“
正统”对待;而与此同时,对举世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正传人,对列宁、斯大林
、毛泽东,一个个加以妖魔化,说他们是“布朗基主义者”,“最大的修正主义者”,
“暴力社会主义者”。但是,在过去的文章里毕竟还不敢否定马克思和恩格斯。现在不
同了。他的胆子更大了。他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羞羞答答地否定马克思和恩格斯了,——
他现在不仅是公开地宣称《共产党宣言》是马恩的“早期思想”,“包含有空想社会主
义的成分”,存在什么“误区”,而且还公开地批判《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这
一基本思想,认为马恩“要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结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
一定要用暴力。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由此成为一种打着解放工人阶
级的旗帜摧毁先进生产力的暴力社会主义运动。”辛文如此疯狂地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
,如此恶毒地攻击《共产党宣言》,这在建国以来的历史上恐怕是很少有的。
可能他自己也感到这样做是太过分了,于是在最后又假惺惺地说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企图掩盖自己的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
社会主义的真实企图。试问:如果像辛文那样,连《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都否定了
,还哪里谈得上什么“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呢?辛文讲了那么多极其反动
的话,又岂是这一句冠冕堂皇的话所能够掩盖得了的?
值得注意的是,辛文把胡锦涛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所强调的“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
的基本原则”篡改为“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是包藏了祸心的。我们知道
,无论是邓小平、江泽民,还是胡锦涛,他们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都没有忘记四项
基本原则,他们对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直都是强调的,从来没有看到他们对《共产
党宣言》有什么贬抑之词,辛文的说法显然是想把自己的错误思想强加在他们头上,其
目的就是为自己所梦想的以实现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所谓改革制造舆论。
我们认为,《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
宣言》的基本思想,把这一思想当作是《共产党宣言》的误区而要人们“走出”,这本
身就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彻底背叛。辛子陵们显然是走得太远了。俗话说: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相信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国的无产阶级和
各族劳动人民是绝不会让他们这样胡作非为下去的,他们的反动图谋是注定要失败的。 | M******a 发帖数: 6723 | 2 狗屁不通。
鲁迅说的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
全都踏倒他”。
所以说,再新的理论,只要阻碍着前途,就该踏倒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