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q***7 发帖数: 2011 | 1 Xiconomics(习近平经济学)正式登台。如果不知此为何物,请读人民日报1月4日头版
头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一文。对所有打算在股市讨生活的投资者,建
议仔细读两遍。习大大主导中国三年有余,在经济政策思维上除了“新常态”概念外,
缺少明确系统的阐述,笔者看来此文是他治理中国经济的政策纲要,将对今后若干年的
经济政策、经济走势和经济转型带来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至少在三个层次上,北京在
经济管理的思路上出现了重大的改变。
首先,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文章首次提到短期刺激措施无法带来经济V型反弹,中国
经济可能出现L型增长阶段。相信文章所提的L型不是指如同日本那样失去的二十年,而
是中国需要一个结构性的调整才能走出U型困境。对中期经济走势的表述作出重大调整
,意味着北京的政策布局转向结构性改革。在中国说出L型,需要政治勇气,更需要改
革的决心。通过制度上的突破,为中国经济的中期发展打下新的基础,是笔者所见到的
Xiconomics的第一个看点。
其次,供应侧改革成为突破口。文章强调目前政策是供应侧与需求侧并举,但分主次。
需求侧政策意在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供应端则是突破口,是主攻方向
。去产能、去供应、去杠杆,其实都是通缩的,降成本(尤其是减税)则试图对冲“三
去”的短期负面影响,补短板就力图建立起适应新时代新需求的供应。文章的主要落墨
仍放在结构性调整,放在通过供应侧调整建立起一个更高层次的供需关系。
三者,政府打算忍痛发力。文章认为在经济调整的过程中,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是
值得的,只要应对得当,阵痛未必很大。这种提法与过去十几年一切政策受到社会安定
的掣肘有明显的不同。“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预示着政策动作幅度加大,以短
痛换长好。不搞强刺激,扎实做好结构性转型。
笔者十分赞赏此文,认为这是打破目前经济僵局的良方。过去十余年,经济政策一直以
凯恩斯理论为基础,作宏观总量的逆周期运作。凯恩斯经济学对稳定经济有其短期效果
,但是并不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增长动
力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制度上的突破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经济走到今天的繁荣,主要归
功于三次制度上的突破(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90年代初的经济特区和2002年的加入
WTO)。时至今日,过去供给侧革命所带来的红利已经大体消失,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新
的推动力。政府年复一年的财政扩张无法产生这种推动力,人民银行巨额货币扩张也无
法产生这种推动力,唯有痛下决心推动体制改革,推动经济转型,才能重新激起民间投
资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辉煌。
许多人将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归为需求不足,其实中国游客在海外每年消费超过一万亿
人民币。中国游客从日本搬回马桶盖、到韩国做整容,是因为中国还停留在生产钢铁水
泥的工业化时代,是因为中国自身的供应无法满足迅速改变的产品需求和质量要求。政
府过去的思路是“政府做什么菜就喂别人吃什么”,而不是“别人想吃什么市场就做什
么”。改变产业结构,消除僵尸企业,消化库存,建立适合新的消费需要的供应,政府
功能转为辅助,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Xiconomics。通过体制上的突破,提高生产力;通
过市场主导的资源分配,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是笔者所理解的Xiconomics。
供给侧改革,容易理解,但是并不容易实行。三中全会推出林林总总的改革大计,有纲
要,有细节,还有实施时间表,不过至今真正见到实质性进展的不多。既得利益无言的
阻挠是第一个原因。许多政策本身对经济带有负面冲击是第二个原因。笔者认为供给侧
改革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不过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甚至一些经济阵痛)才能见到效
果。每隔十来年,中国经济都会面临一次瓶颈,接下来都有一次结构性的突破,带来蝉
变,让生产力上到新的台阶。成败取决于政治决心,取决于执行力。轮到Xiconomics上
场了。
-------------------------------------------------------
这应该是2016年第二个热门词汇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