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a 发帖数: 6723 | 1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6/1002/c1004-28755048.html
经济发展不是“数学题” 坐而论道不如聚力改革
柴哲彬 刘阳 李海霞 章斐然 吕骞
2016年10月02日00:28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width=500height=393/>
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
为《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演讲中,他回应回应外界对中国经
济质疑:“行胜于言。中国用实际行动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新华社记者马占成
摄)
编者按: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国出游人数预计近6亿人
次。旅游消费火爆的背后,是民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众所周知,67年间,特别是改
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世界瞩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
还存在种种疑虑,不时抛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与全国人民共同欢度国庆的同时,人民网通过调查采访,专家访谈,形成“问中
国”系列稿件,从今天起开始刊发,解疑释惑,凝心聚力,助推发展。
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告: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
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
;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
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
然而,面对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风险加剧,恰逢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国
内外对于国内当前经济形势的关注从未如此聚焦,对于中国未来经济走向的讨论从未如
此热烈。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能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提供动力吗?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会一帆风顺,取得成功吗?
这一系列发问的背后不仅是对经济大局信息的渴求,更是对切身利益的关切与焦虑。
面对质疑,习近平总书记在B20上自信回应:“行胜于言。中国用实际行动对这些
问题作出了回答。”
经济增长不能只看GDP
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6.7%,同比增速创七年新低。而此
前公布的2015年全年数据显示,GDP增长6.9%,为25年来的最低水平。一时间,悲观情
绪再度蔓延,“唱空”论调甚嚣尘上。然而,事实究竟如何?
同样的GDP数据,再看!
2016年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好于预期的6.6%。这一速度尽管不及此前
的两位数增长,但仅次于印度,排名全球第二。然而,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基数较大,世
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远超排名第三的日本,印度仅为我国的仅1/5。以2015年GDP
总计67万6700亿元人民币计算,上半年我国GDP为340637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度仍远远高出其他经济体。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表:人民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015年,经济总量位列我国之后的,如日本,德国、法
国、英国、巴西等经济体,GDP增速高的仅仅在2.3%左右,低的则已跌至负增长。中国
已是世界经济的绩优生,只是过去一次进步10分,现在进步8分,但仍是进步速度第二
快的。考第二名就不是好学生了吗?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制表:人民网)
正所谓“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GDP数据既不是衡量宏观经济的唯
一指标也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事实上,从最近的一系列经济指标综合地来看,我国经济
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8月,我国包括PMI、CPI、工业增加值、社会融资规模等在内13项宏观经济指标,
有10项呈现上行态势,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与上期持平,仅房地产销售出现下行。
而同样的一组指标,在6月、7月仍以下行指标为主,充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总体有企稳
向好的底气越来越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表:人民网)
在一些重点的改革领域,经济结构调整效果已有所显现。
例如,在产能过剩行业,1-8月份,中长期贷款减少27亿元。其中,钢铁业8月中长
期贷款余额2651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月末扩大0.2个百分点;建材业8月中长
期贷款余额1240亿元,同比下降6.8%,降幅较上月末收窄1.5个百分点。
同时,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增速较快。截至8月,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128
亿元,同比增长14.1%,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高出全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14.2
个百分点。
改革深水区成果初显
经济发展不是数学题。“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经济数据好不好看,亮不亮眼并
不重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社会稳定才是宏观调控的目标,而数据提供了客观的参
考标准。
从最新统计来看,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05%的稳定水平;与之相比,欧元
区今年以来失业率一直处在10%以上的高位;美国失业率虽有所缓解,6-8月维持在4.9%
的水平,但仍然不足以支撑美联储的加息决定。
在老百姓最具切身感受的物价方面,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从年初同比增长2.3%
的水平回落到8月1.3%的水平;与之相比,日本重新陷入通货紧缩陷阱,今年3月至8月
CPI跌至负值;欧元区同样面临通缩风险,CPI挣扎于正负之间。
此外,欧洲难民问题、英国“脱欧”事件、美国大选闹剧等政治社会事件频繁扰动
宏观经济,令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危及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坚持对内贯彻落实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外倡导自由
贸易,避免全球市场分割,无意通过打“货币战”、“贸易战”来刺激出口,保持人民
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向世界传递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明确信号和
坚定决心。
在国内,尽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阵痛还在释放,但改革的速度从未放缓,改革
的力度从未放轻。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了
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制定并实施了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
业”的方案,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强化了降成本、补
短板的制度保障等。
改革成效已初显,最新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已呈现出“十大亮点”,即:工
业企稳回升、投资增速呈现企稳迹象、消费和出口出现回升、就业总体稳定、工业生产
者出厂价格降幅大幅收窄、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回升、“三去一降一补”继续取得新成效
、新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推进、需求结构有明显改善。
习近平和彭丽媛同外方代表团团长及配偶在室外草坪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姚大
伟摄)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就在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上,中
国也为低迷中的全球经济贡献了“中国智慧”。峰会成果数量多、分量重,在深度和广
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在国际上树立起新的“全球标杆”。特别是,峰会聚焦全球
增长中长期动力,制定了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核准《二十国集
团创新增长蓝图》,紧抓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要素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
从根本上寻找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之道;围绕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制定《二十国集
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开出极具针对性的“病症”
调理方案。
勿忘供给侧改革初心
已有的成绩来之不易,须要倍加珍惜,更须要全社会凝聚共识,摒弃杂音,不忘初
心,继续前进,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为引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三
去一降一补”任务,将改革进行到底。
纵观历史,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噪音,我国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运行
也为这些噪音提供了弹药。但是“退一步”为了“进两步”。从1978年的小岗村“包产
到户”到1983年的企业承包制;从1984年打破“商品经济”的话题禁忌到1987年取消价
格管制;从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央地分税制、汇率并轨制改革
,从90年代国企改革到加入WTO,每一次改革都极大地解放了国内生产力,为我国带来
巨大的发展红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然而改革的历史任务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我国建国以来的几次大改革中,生产
力解放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后产生的更高需求又要求生产力进一步
解放,两者互为矛盾,相伴前行。
当前,国内的“唱空”舆论事实上正反映了老百姓在吃饱穿暖后更高层次的需求与
经济增速不匹配的失望情绪,正是社会生产力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矛盾的结
果。
去日本买马桶盖、去美国留学、去香港买保险……这些需求的背后是国内中产阶级
的崛起,而这恰恰反映了上一轮改革的成功,使得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已在一定水平之
上,而国内的商品生产供给没有跟上这一步伐。
当前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抓住了“七寸”。尽管新起点上,中国发展不
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但“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空谈无用,行胜于言。在历史机遇面前,要发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的精神,推动改革发挥实效,让中国经济之水深流不息,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推
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