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g 发帖数: 30882 | 1 摘要: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领先的高校和
院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又
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严重脱节。中国面临被低端锁定的严重危
机。
===================================================
各国机器人发展现状
2016-04-26 14:19 产业观察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NI智能嵌入式系统加速工业物联网(IIOT
» NI模块化数字万用表技术资源包
» NI InsightCM 全新企业级状态监测解决
» NI源测量单元(SMU)和可编程电源资源包
导读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领先的高校和院
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又存
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脱节。
美国:引领智能化浪潮,明确提出以发展工业机器人提振制造业
美国早在1962年就已开发出第一代工业机器人,但受限于就业压力,并未立即投入广泛
应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日本汽车企业对美国构成威胁,美
国政府才取消了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限制,加紧制定促进该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政策。此
后,美国企业通过生产具备视觉、力觉等的第二代机器人,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较快增
长,但仍未摆脱“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也未能打破日本和欧洲的垄断格局。到
2013年,美国工业机器人生产商的全球市场份额仍不足10%,且国内新增装机量大部分
源于进口。
2011年6月,奥巴马宣布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提
振美国制造业。根据该计划,美国将投资28亿美元,重点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第三
代智能机器人。世界技术评估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在工业机器人体系结构方面处
于全球领先地位;其技术的全面性、精确性、适应性均超过他国,机器人语言研究水平
更高居世界之首。这些技术与其固有的信息网络技术优势融合,为机器人智能化奠定了
先进、可靠的基础。
以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美国企业一方面加大对新材料的研发力度,力争大幅降低机器人
自重与负载比,一方面加快发展视觉、触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如视觉装配的控制和导航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美国有足够的潜力反超日本和欧洲。值得注意的是,以谷
歌为代表的美国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进军机器人领域,试图融合虚拟网络能力和现实运动
能力,推动机器人的智能化。谷歌在2013年强势收购多家科技公司,已初步实现在视觉
系统、强度与结构、关节与手臂、人机交互、滚轮与移动装置等多个智能机器人关键领
域的业务部署。若其机器人部门能按照“组织全球信息”的目标持续成长,未来谷歌既
可以进入迅速成长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市场,又能从机器人应用中获取巨量信息来反哺其
数据业务。
日本:产业体系配套完备,政府大力推动应用普及和技术突破
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劳动力供应不足和以汽车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
展刺激了工业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上世纪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后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于1980年率先实现了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并将产
业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维持至今,以发那科、安川为代表的日系工业机器人与欧美系工
业机器人分庭抗礼。2012年,受益于下游汽车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大幅增长,日本
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密度高达332台/万人,为全球最高。
日本工业机器人的产业竞争优势在于完备的配套产业体系,在控制器、传感器、减速机
、伺服电机、数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均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有力推动工业机器
人朝着微型化、轻量化、网络化、仿人化和廉价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还呈现出以工
业机器人产业优势带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趋势,并重点发展医疗/护理机器人和救
灾机器人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自然灾害等问题。
日本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起飞阶段,日本政府就通
过一系列财税投融资租赁政策大力推动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并通过“研究与开发”政策
推动技术突破。正式成立于1972年的日本机器人工业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组织以鼓
励研究与开发、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主办博览会等方式推广普及工业机器人。进入新世
纪以来,日本政府更加重视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002年,经济产业省开始实施“21世纪机器人挑战计划”,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产业
加以扶持,采取了加大研究与开发支持力度、发展公共平台、开发新一代机器人应用和
人机友好型机器人等扶持措施,力图将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拓展到医疗、福利和
防灾等社会事业领域。2004年,经济产业省推行的“面向新的产业结构报告”将机器人
列为重点产业,2005年的“新兴产业促进战略”再次将机器人列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
此后,经济产业省借助各类产业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成为常态。日本总务省、文
部科学省、国土交通省等部门积极实施机器人相关项目,并通过举办“机器人奖”“机
器人竞赛”等社会活动,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德国: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政府资助人机交互技术及软件开发
虽然德国稍晚于日本引进工业机器人,但与日本类似,二战后劳动力短缺和提升制造业
工艺技术水平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除了应用于汽车、电子等
技术密集型产业外,德国工业机器人还广泛装备于包括塑料、橡胶、冶金、食品、包装
、木材、家具和纺织在内的传统产业,积极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2011年,德国工业
机器人销量创历史新高,并保持欧洲最大多用途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工业机器人密
度达147台/万人。
德国政府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初级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后,产业需求引领工业机器
人向智能化、轻量化、灵活化和高能效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国政府在
推行“改善劳动条件计划”中,强制规定部分有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
器人来代替人工,为机器人的应用开启了初始市场。1985年,德国开始向智能机器人领
域进军,经过10年努力,以库卡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占据全球领先地位。2012年,
德国推行了以“智能工厂”为重心的“工业4.0计划”,工业机器人推动生产制造向灵
活化和个性化方向转型。依此计划,通过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人类可借助物联网对下
一代工业机器人进行远程管理。这种机器人还将具备生产间隙的“网络唤醒模式”,以
解决使用中的高能耗问题,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升级。目前,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已开
始资助人机互动技术和软件的研究开发。
韩国:使用密度全球第一,多项政策支持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
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政府为应对本国汽车、电子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爆发性需求,以
“市场换技术”,通过现代集团引进日本发那科,全面学习后者技术,到本世纪大致建
成了韩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2000年后,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第二轮高速增长
期。2001年至2011年间,韩国机器人装机总量年均增速高达11.7%。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的数据显示,2012年,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世界第一,每万名工人拥有347台
机器人,远高于58台的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韩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已占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现代重工已可供应焊接、
搬运、密封、码垛、冲压、打磨、上下料等领域的机器人,大量应用于汽车、电子、通
信产业,大大提高了韩国工业机器人的自给率。但整体而言,韩国技术仍与日本、欧洲
等领先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韩国政府近年来陆续发布多项政策,旨在扶植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2003年
,产业资源部公布了韩国“十大未来成长动力产业”,其中就包括智能工业机器人;
2008年9月,《智能机器人开发与普及促进法》正式实施;2009年4月,政府发布《第一
次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计划在2013年前向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五个机器人研究方
向投入1万亿韩元(约合61.16亿元人民币),力争使韩国在2018年成为全球机器人主导国
家;2012年10月,《机器人未来战略战网2022》公布,其政策焦点为支持韩国企业进军
国际市场,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化的先机。
中国:面临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等挑战,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首先,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部分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涉及的技术较
多,大体可分为器件技术、系统技术和智能技术。我国在通用零部件、信息网络等部分
器件和系统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10年左右,而对智能化程度要求不高的焊接、
搬运、清洁、码垛、包装机器人的国产化率较高。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
也有所突破,中国科学院和多所著名高校都培育出专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团队,机器
人学习、仿生识别、数据挖掘以及模式、语言和图像识别技术比较成熟。
其次,我国企业具有很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这种能力在电子信息等高度模块化产业和高
铁等复杂产品产业都得到体现。系统集成的意义在于根据具体用户的需求,将模块组成
可应用的生产系统,这可能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打破国外垄断的突破口。
第三,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较低,制造业万人
机器人累计安装量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服务和家庭用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
,机器人应用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二代机器人仍然是主流,机器人向第三代智能机器人
升级换代空间巨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产业,机器人向其他领域扩展空间巨大。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机器人的
顶层架构设计和基础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在机器人成本结构中比重较大的减速机、伺
服电机、控制器、数控系统都严重依赖进口,国产机器人并不具备显着成本优势。
其次,存在低端锁定的风险。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会轻易向中国转移或授权机器人核心
技术、专利,我国机器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合作研发进入中高端市场的
阻碍很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产业的盲目投资可能形成过剩产能,导致重复建设和
低价竞争。
再次,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领先的高校和
院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又
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脱节。 | w*********g 发帖数: 30882 | | a*****y 发帖数: 33185 | 3 没事,以后华为机器人肯定把欧美机器人干翻,就像智能手机一样的路线图 | w*********g 发帖数: 30882 | | d****o 发帖数: 32610 | 5 破熊你好像是专家,
讲讲这个物联网到底好在哪?
最近的热点里面就这个俺没觉得特别有吸引力
智能家居或许能带来一点方便,
但好像远远达不到革命性的程度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摘要: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领先的高校和 : 院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又 : 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严重脱节。中国面临被低端锁定的严重危 : 机。 : =================================================== : 各国机器人发展现状 : 2016-04-26 14:19 产业观察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 » NI智能嵌入式系统加速工业物联网(IIOT : » NI模块化数字万用表技术资源包 : » NI InsightCM 全新企业级状态监测解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