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 发帖数: 43 | 1 如果雾霾成为长期的,如北京这样的都市将发生什么?或许我仍可想象经济学家习
惯于想象的某种长期均衡状态。
首先,人口将从大都市向雾霾尚可忍受的中小城市或山区迁徙,前提是雾霾被医学
确认为肺癌和抑郁症的长期主因——极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和心脑系统疾病的短期主
因——极不利于中老年人养生。
互联网技术普及和成本降低,有利于人口从密集到疏朗的迁徙过程。
其次,如果国内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势必诱致中高收入群体(以及低收入但年轻
的群体)移民海外——这一效应十分类似于持续战争诱致的移民潮。
谁也无法阻拦,因为在马斯洛需求层级当中,基本的安全感,是最低需求,如果一
个社会不能满足这一最低需求,这一社会就不再是适合人类生活的。
与战争难民的年龄结构类似,在成本制约下,雾霾难民更多由儿童和年轻人组成,
因为这些人以更高概率延续他们的家族(这是人性的生物本能)。
关于人口迁徙的各种学说当中,适用于雾霾移民的是“pushing-pulling”与“移
民成本”的联合作用模型。所谓“pushing”就是被本国的恶劣条件“推出去”的那些
人。所谓“pulling”就是被他国的优厚条件“拉出去”的那些人。
如果移民成本足够高,不难想象,最适合移民海外的是那些敏感地不喜欢本国生活
条件并且具有高学历从而很容易被他国“拉出去”的那些人。可是,这就是所谓“脑流
失”呀。
我的同事胡大源,根据报道,估计北京地区的雾霾导致的经济损失大约在700亿(
每年)的水平。我估计,大源的估计无法考虑如“脑流失”这样的长期损失。类似地,
我们也缺乏数据来预测长期雾霾导致的各类健康损失。依照我的另一同事宋国青常用的
拇指规则,家庭收入的六倍,大约是家庭财富。与此类似,我估计,每年700亿元的收
入损失,它的六倍,也就是大约5000亿元,是长期的损失——中国转型期社会的折现率
很高,未来各年的经济损失折现到当前时刻,六年之后损失的或可忽略不计。
上述估算仍远未表现持续雾霾的长期影响,因为这些估算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并未
考虑政治的和社会的影响。
不论如何,我们姑且承认5000亿元是雾霾导致的北京地区的经济损失。于是我们可
以询问北京的政府,用这样一笔钱(5000亿)可能做哪些事情来降低雾霾?
我很悲观,我不认为这笔钱可使北京的雾霾消失或减少至能忍受的水平。
根据科学院的一份报告,北京地区的雾霾成分主要(例如70%)来自汽车尾气排放
,可是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成分主要(例如50%以上)来自燃煤。
我们记得2015年9月的蓝天,被称为“阅兵蓝”。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据报道,京
津冀地区完全停产的(或许可疑)企业数目大约5000家。
这些企业养活了多少人口?或许有很多小企业,或许,平均而言,一家企业养活
100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五口之家),那么,50万工人家庭总共有大约250万人口。
不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损失,单纯命令这些企业永远停产,中国社会可能需要完全
负担250万人口的生活费,假设每年每人4万元,一共要支付的费用是1000亿元。试问,
北京市政府愿意每年损失700亿元还是愿意每年支付1000亿元?
其实,也可以干脆由北京市转移支付每年700亿元给这些企业,前提是永久停产。
不过,动态而言,这一方法无效,因为它可能诱致更多的污染企业到北京的政府来“索
赔”。更何况,这些完全停产的企业还有“乘数”效应呢。
能否诱致对抗雾霾的新技术?当然可以。问题是,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西方
社会负责研发而中国负责制造。雾霾是中国现象,西方研发部门没有积极性研发对抗雾
霾的新技术。
于是,中国必须,这一次是真的,自主研发对抗雾霾的技术。我很怀疑德国研发的
过滤雾霾的纱窗,之所以一年多没有进入市场,是否合用?
根据一份报告,各种口罩的抗雾霾实验,其中3M专业口罩(带气阀的)大约可降低
PM2.5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目前室外污染指数500,带着这种口罩可使进入鼻腔的空
气的污染指数降低至大约50,仍然不健康,但凑合活着吧。
我的观察,绝大多数开车的中国人,更愿意继续开车,同时在车内安置一台或更多
空气净化器(几百元的那种)可降低污染指数百分之七十以上,然后,在室外或车外戴
口罩。所以,最终的受害者仍是他们的孩子(更易污染,更缺乏戴口罩的习惯,更喜欢
户外活动)。
最后,我意识到雾霾在北京地区似乎有一种类似“收益递增”的趋势:严重雾霾导
致更严重的雾霾。这就意味着开篇所述的第一阈值在持续下降,直到使北京地区永远笼
罩于雾霾之中。这当然是一种可能的均衡,或许是最可能出现的长期均衡。
那时,根据以上分析,北京的大街小巷能见度不过五米,昼夜灯火通明,防毒面具
和氧气筒(至少在新技术出现之前)成为与iPad同等重要的日常可穿戴设备。由于终年
不见阳光,“雾霾抑郁症”成为北京地区最常见且最高发的心理障碍。
因此北京地区工作人群的必要劳保条件之一就是每年要有更多时间在外地度假,每
年这样的假期可能长达半年。
继续想象:由于“脑流失”,北京地区将只有科技含量很低的产业。第一流的教师
和学校将最早迁徙到污染更少的外地——例如张家界。接送孩子的校车,将从市内大巴
改为跨市包机。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京津冀一体化,借助于政治强势,将大部分污染企业南迁。
这也是中国历史的常态,生存困难的北方人不断侵扰南方,可以一直侵略到亚洲大
陆的最南端,或任何天然屏障(喜马拉雅山)。污染的南迁,很可能是一种选择。 |
l*******1 发帖数: 16217 | 2 北京应该帮助河北产业升级,不要总是那么自私,好事儿总是自己,首钢总是河北,完
了还骂河北是个大污染源,你说对吧 北京就是个嫖客,河北就是妓女,也不能这样吧 |
l*******1 发帖数: 16217 | |
l*******1 发帖数: 16217 | 4 2016年初,经济学家王福重在广东卫视的一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
王福重称,工业生产是雾霾的第一大来源,河北正在工业化前期,如果想让北京消
灭雾霾,河北省的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北京倒霉就倒霉在生活在穷人中间”。
此番言论引起部分河北籍人士的不满,王福重一度成为“河北公敌”。
抛开涉嫌歧视穷人不谈,王福重实际上道出了一个事实:河北省为了经济发展,是
能够容忍“两高”企业在本地发展的。
这里有数据为证:
自2011年11月实施“百家央企进河北”战略以来的3年多时间里,河北省推进实施
的589项央企合作项目,累计到位资金已经超过4000亿元。
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有冶炼能力的钢企148家,粗钢产能2.86亿吨,除钢铁外,
电力、热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等行业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50%,煤炭约占河
北能源消耗总量的90%,远高于全国的近70%的水平。
2
发展,最好把它理解为经济发展,是30多年来每个地方的第一要务。而一个地方以
什么样的方式发展经济,形成何种产业形态,与该地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
河北为代表的环京津地区有这么多“两高”企业,与该地区人才、科研院所和资金
稀缺有关,而这些正好是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东西。因为当任何地方的政府谈论产业转
型升级时,人才和资金来源,都是被当作当地优势,反复提及。
仍以河北为例,该省人口7300多万,但211高校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辖区,华北
电力大学校本部迁到了北京,保定的华北电力变成了一个校区。河北的“211”高校尴
尬如此。网上流传着2014年、2015年河北省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量,多名业内
网友称,全省相加,比不上一所好大学。
在高层次领军人才方面,全国2000多位“两院”院士,北京市一个城市就占了1/3
左右,而河北省现有“两院”院士不足10人,远不如北京,也少于天津的36人。
环京津地区的资本也会流向京津。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韩劲认为,受首都地
区高利润率吸引,环首都地区原本不充裕的资金通过银行存贷差、横向投资和股票交易
等多种形式,流向北京。
尽管抽空了人才、资金,但民众的发展需求和官员的GDP考核指标,使地区内积聚
大量其他地区不要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是有其必然性。
3
环京津地区水资源少得可怜,也必须牺牲自己保京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称,河北与京津,同属海河流域的“难兄难弟”。三兄弟面临
同样的缺水困局,且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漏斗群,河北却要供应北京81%的水,天津
93%的水。
官厅水库汇水面积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境内,原本是由河北省和北京市共同修建,水
源由京冀共享。但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用水吃紧,河北几乎无偿放弃了每年9亿立
方米的用水权,当地的水库渔业和旅游业也被禁止。自2006年开始,官厅水库上游承德
、张家口地区18.3万亩水稻改种玉米等低耗水作物(即“稻改旱”)。
本来严重缺水的环京津地区,还需要大量外调保证京津地区用水,使问题雪上加霜
。而众所周知,农地的过于干旱,一经风吹,土壤中的微小颗粒也会大规模扩散到空中。
4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曾形象地表示,河北的“企业做大一点就搬到北京去
,做得好一点就搬到天津去,河北处在包围着北京、天津的地理环境,所以优秀的人才
,包括各种资源都被大城市像一个吸盘一样吸走”。
“北京有一个政策,就是户口政策,什么样的企业要落户到北京,我能给你几十个
、几百个北京户口,就这一条吸引力就不得了。”
吸走河北为首的环京津地区人才、资金和水资源之后,首先形成了著名的“环京津
贫困带”。 |
s****r 发帖数: 31686 | 5 只能放舔屎官小手了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2016年初,经济学家王福重在广东卫视的一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 : 王福重称,工业生产是雾霾的第一大来源,河北正在工业化前期,如果想让北京消 : 灭雾霾,河北省的工业生产就要停顿。“北京倒霉就倒霉在生活在穷人中间”。 : 此番言论引起部分河北籍人士的不满,王福重一度成为“河北公敌”。 : 抛开涉嫌歧视穷人不谈,王福重实际上道出了一个事实:河北省为了经济发展,是 : 能够容忍“两高”企业在本地发展的。 : 这里有数据为证: : 自2011年11月实施“百家央企进河北”战略以来的3年多时间里,河北省推进实施 : 的589项央企合作项目,累计到位资金已经超过4000亿元。 : 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有冶炼能力的钢企148家,粗钢产能2.86亿吨,除钢铁外,
|
k**u 发帖数: 10502 | 6 扯淡,你咯屁了,雾霾照样存在。
人类在自然面前,啥都不算,还同归于尽呢。 |
D**d 发帖数: 1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