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u 发帖数: 15526 | 1 给n多无知id科普一下
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始末
1932年,日本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
政府惊慌失措,立即于1月30日迁都洛阳。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时间虽然不长,但迁都
毕竟是件大事。而正史对于这件大事,却都一笔带过,或寥寥数语,说明一下而已。这
就使人产生了不少疑问:堂堂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什么仓皇迁都洛阳?又为何于同年迁回
南京?
1932年1月28日,国民党召开临时中央会议,改组南京政府,由汪精卫代替孙科
继任行政院院长,罗文干代替陈友仁继任外交部部长,并指定尚未复职的蒋介石为刚恢
复的军事委员会常委。1月29日蒋介石通电全国将士,慷慨激昂地说:“中正与诸同
志久共患难,今日身虽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以与破坏和平蔑弃信义之暴日
相周旋。”怎样“周旋”呢?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逃跑了。
1月30日,汪精卫代表南京政府宣布迁都洛阳。同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
汪精卫等首脑人物由南京出发,经开封而往洛阳。南京除留下何应钦维持治安,罗文干
主持外交外,其余1000多国民党军政要员均迁往洛阳。党国大员们原来把洛阳想得
很美好,以为那里有名胜古迹可游,黄河鲤鱼可吃,没有日寇威胁。但是当他们抵达洛
阳后,却大为扫兴。原来洛阳不仅远非宁、沪能比,就连办公居住的场所都难以安排。
国民党中央部及国民政府占据了河洛图书馆,行政院及中央政治会议挤进了职业学校。
党国人员们并不在洛阳办公,而是在陇海、津浦路上窜来跳去。当时的名记者陶菊隐有
这样一段记述:“那里只有少数闲散机关派了几名不重要的职员,挂了一块招牌,摆摆
样子,至于事务较繁的各部会,则均留在南京未动。那位不负实际责任的国府主席林森
,却已光临此地,因此洛阳荒货摊上,经常看见这位白须飘忽的老人,前来选购古董,
路人指而相告:‘这位就是林主席’,‘这位就是林主席’。当时的中枢要人蒋介石、
汪精卫、宋子文之流,则一点影子也看不到。汪蒋二人也确实离开了南京,他们各住在
一节火车上,沿着陇海线各要站开来开去。今天停在开封,明天停在郑州,有时也停在
洛阳,都是来无踪去无影,对外绝对保密,这就是南京政府摆下来的‘迁都洛阳’的龙
门阵。”
国民政府为什么仓皇迁都洛阳呢?蒋介石在1月29日的日记中说:“余决心迁移政府
,与日本长期作战,将来结果不良,必归罪于余一人。然而两害相权,当取其轻,政府
倘不迁移,随时受威胁,将来必作城下之盟。此害之大,远非一人获罪之可比。余早有
志牺牲个人,以救国家,他复何所惜哉!”话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实际上完全是自欺欺
人。同年3月1日至6日,由汪精卫主持,在洛阳西宫东花园召开了国民党四届二中全
会,三○二次中央政治会议,正式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
,军权完全交给了蒋介石。蒋汪完成了政治分赃。蒋介石重新掌握了军权后,与汪精卫
密谋的第一件事,就是力主对日妥协。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
停战协定》。
《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得以暂时苟安,加之国民党党政
军大员,这些“自称革命的新贵们”,自来到洛阳,失去了奢侈的生活条件和享受,立
即垂头丧气,表示不满,于是,5月30日,国民政府各机关自洛阳迁返南京。南京国
民政府迁都洛阳实际上只有4个月时间。
(摘自《金陵晚报》王天庆 /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