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生不逢时、半途而废的运10
相关主题
31讲武堂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解放军第三架歼20原型机曝光 至少8处重大改进
血与泪的运输十当年运10飞机下马的真正原因
解密航空最大间谍疑案:“运十”究竟被谁暗杀? (转载)哪些梁山好汉的排名与实力严重不符?
项目前期论证不足俄罗斯T50到底行不行
当年成都飞机公司从美国偷学的小故事揭秘中国大飞机“运十”下马真相:令人悲愤!
辟谣啦~国产大灰机延迟的原因是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研制难度第三架ARJ即将交付成都航空
新舟60使用加拿大发动机,ARJ21使用美国发动机国务院集中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ARJ21-700新支线飞机完成高温高湿试飞谈了没多久就冷了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10话题: 研制话题: 技术话题: 麦道话题: 飞机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v***o
发帖数: 1554
1
(运10)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战斗之后,为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中苏冲突,林彪提出“大搞
轰炸机,大搞运输机”的指示,国防科委第六研究院在此前承担的研制远程运输机的10
号任务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研制远程轰炸机的12号任务,研制和生产工作由603所和西
安飞机制造厂承接。
1970年,毛泽东同志视察上海时说,“上海的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同年
,中央军委、国家计委向上海市下达了研制大型客机的708工程,并成立飞机制造公司
:飞机设计由640所牵头;总装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703厂;发动机制造放在上海发动
机制造厂;起落架制造在118厂;雷达制造在上海无线电二厂。
1971年林彪坠机后,10号任务和12号任务相继搁浅,最终与708工程三者合一,在全国
大协作的模式下开始了国产大飞机的研发。期间,英国曾向中国兜售客机,国内也有人
呼吁引进英国三叉戟客机和相关技术进行仿制,高层决心自主研发——周恩来同志曾批
示“同意不买这种专利,我们进口飞机品种已够多了”,引进的呼吁遂腹死胎中。
第一架运10原型机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被用于静力测试,分别加载到102%和105%设
计载荷时,机身在预计部位破坏,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第二架运10原型机于1980年完成首飞。
第三架运10由于经费不足,仅完成2/3。1980年,上飞厂写信给中央,报告运10的研制
情况和实际困难,请求中央予以扶持。
一直以来,运10就颇具争议,有观点认为运10下马是理所当然的,并从运10的经济性、
飞行性能以及安全性上对运10予以完全否定性的看法。也有观点认为,运10下马是时代
的悲剧,运10副总说程不时对运10下马感到无比惋惜。那么,在当时的专家在实地考察
了运10之后,究竟对运10做了怎样的评价呢?
1981年,三机部和上海市政府召开运10论证会,邀请了包括范绪箕(航空老专家,原南
京航空学院院长,时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吴仲华(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俊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等专家,以及经济、冶金、化工方面的专家共55位同志
,对运10飞机进行实地考察后举行了评审会议。
会议认为:“运10飞机经过研制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培养了一
支设计、工艺、研究、管理队伍,首次按照英美航空规范进行设计;建立了出局规模的
设计、试验、制造大型客机的设施和能力,为进一步发展中国民航工业打下了初步基础
;取得了一百吨级的大型客机、大型发动机以及配套的航空新材料、新成品和器件的初
步研制成果,填补了中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现在运10飞机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
起点,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就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民航飞机。这个队伍和基础建立起来
不容易,停下来损失太大。”
会议得出结论:“运10的研制工作不要停,队伍不要散,成果不要丢”,并向国务院报
告,“建议运10应走完研制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技术成果”,并提出,“再研制3架;
再研制2架;再研制1架;对第三架已制零部件做必要的疲劳试验四个方案。”但这些专
家提交国务院的报告上报后,并未获批复。
同年,三机部正式向中央请示,申请拨流动资金1.6亿元,表示如果资金到位,运10可
于1990年可交付16架,但该请示依旧杳无音讯。
1982年初,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和市国防工办向国家计委作了报告,请求立即回复和继续
完成第三架飞机的研制工作,并表示上海可承担一半研制经费,但仍未获批复。
从1980年9月首飞至1985年2月,运10总共累计试飞130架次,最远航程3600千米,最大
起飞重量110吨,最高飞行高度11,000米。足迹遍布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
广州、昆明、成都,在西藏受灾时,运10七赴拉萨运送救灾物质。
虽然运10采用了部分美国零件,比如使用了美国发动机,但其国产化程度高达96%,配
套的国产发动机涡扇8于1982年4月在波音707上试飞。
不过,由于中国航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运10项目本身存在一定技术风险、经济风险。
比如在材料方面,航空铝合金、复合材料等方面存在不足(现在航空铝合金、碳纤维复
合材料已经不是问题了,C919的带动下中国突破了第三代铝锂合金预拉伸厚板的制造和
加工工艺,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工艺方面,比如焊接技术对比西方
也存在差距。在设备方面,中国当时缺乏巨型模锻水压机......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上,
如果民航单位采购运10,无论是经济性还是安全性都无法与同时期的波音飞机相较量。
最终,中国方面选择与美国麦道公司合资,第三架运10原型机及其生产线被拆毁,运10
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团队也随之解散。从此中国放弃了大型客机的自主研发,选择了
“造不如买”的道路,组装货和洋货也就取代了自主研发。
运-10首飞现场
在市场换技术中沉沦
1985年,中美开始合作生产麦道82客机,但中国在合作生产麦道82飞机的过程中仅仅扮
演了大部件组装的角色,技术含量很低,只占全机工作份额的6%-8%。合作生产的麦道
82/83总计35架,而且价格比从美国进口还贵。
1987年1月,原中国航空工业部与中国民航总局联合向波音公司、麦道公司、空客公司
等国外6家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公司发出联合研制干线飞机的邀请。
空客公司允许授权中国组装A320,但禁止中国基于A320进行改进,这等于是堵死了中国
以A320为基础,发展自己的民用机型的路子。
同理,波音公司也拒绝授权中国对波音飞机进行改进,只允许中方组装150架波音737飞
机,还附带了波音飞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能够达到70%的条件。
只有麦道提出同意中国对麦道90-30进行改进,但仅限于将起落架变成4个,其余原封不
动。
市场换技术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相比之下,小汽车产业还算是幸运的,合资车厂至
少能赚钱,而且赚钱能力还颇为不俗,但中国的大飞机就没这么幸运了——1996年12月
,波音公司用133亿美元合并了麦道公司。1997年,波音宣判麦道MD-11、MD-80和MD-90
系列飞机死刑。最后,麦道90-30只生产了2架就夭折。
1988年中国与MBB公司合作的MPC75项目,耗资2600万马克,从1989年到1992年,共组织
176人前往德国接受技术转让,虽然培养了一批人才——FAI院长吴光辉、FAI民机总设
计师陈俊章、FAI负责适航的副总设计师朱余华;学到了国外技术——总体优化设计技
术、强度载荷滚动设计技术、符合民机适航要求的强度分析与校核程序、民机气动弹性
分析计算、复合材料设计方面的技术......但最终没有出成果。
同样和空客合作的AE100项目也因外方在合作方面缺乏诚意,加上外方要求技术成果全
部归属于空客公司等附属条件而告吹。
在运10下马后的15年里,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一直处于市场换技术的阵痛之中,和欧美各
国15年的合作,虽然通过给波音、空客、麦道制造机身零部件,学会了机身制造技术,
但在发动机、航电、飞控等核心系统上,西方从来未对中国倾囊相授。
市场换技术不仅耗费巨资,而且始终没能制造出一架国产化率和技术指标双双达到运10
水平的民航客机。从1980年到1998年,中国购买国外飞机共耗资150亿美元。截至2010
年,中国拥有的1560架大飞机中,53%由波音公司制造,中国民用航空市场也随着市场
换技术逐步被波音和空客垄断。
在这个时期,除了国内民航市场被外资垄断外,技术人才流失同样触目惊心——在高层
决定放弃运10后,研发团队遂告解散,研制运10的技术人员只能各回各家,但因80-90
年代军工项目下马和“军队要忍耐”,科研院所陷入困境,只能整天“忙生活”,以
603所为例,因工资发放困难,不得不实行半天工作制——半天上班,半天打工养家糊
口,甚至还把节约下的能源经费用来发工资,生活上的窘迫直接造成了大量技术人才流
失。
同样处于困境中的上飞则选择了曲线救国之路——因为技术是需要反复实践的,一旦长
期不练就荒废了,为防止技术人才流失或荒废,上飞选择将技术人才以劳务输出的模式
送到国外公司锻炼——90年代,上海飞机制造厂执行副厂长王文斌以税后年薪18万赴美
,后因国家召唤回国,遂以6万年薪为国效力。但像王文斌这样的在祖国召唤后回国的
人仅仅是一部分,很多技术骨干一去不复返了。
l**d
发帖数: 189
2
矮贼祸国殃民!

10

【在 v***o 的大作中提到】
: (运10)
: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战斗之后,为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中苏冲突,林彪提出“大搞
: 轰炸机,大搞运输机”的指示,国防科委第六研究院在此前承担的研制远程运输机的10
: 号任务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研制远程轰炸机的12号任务,研制和生产工作由603所和西
: 安飞机制造厂承接。
: 1970年,毛泽东同志视察上海时说,“上海的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同年
: ,中央军委、国家计委向上海市下达了研制大型客机的708工程,并成立飞机制造公司
: :飞机设计由640所牵头;总装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703厂;发动机制造放在上海发动
: 机制造厂;起落架制造在118厂;雷达制造在上海无线电二厂。
: 1971年林彪坠机后,10号任务和12号任务相继搁浅,最终与708工程三者合一,在全国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谈了没多久就冷了场当年成都飞机公司从美国偷学的小故事
黑龙江省讷河市破获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杀人辟谣啦~国产大灰机延迟的原因是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研制难度
贾文革,黑龙江省讷河市生人新舟60使用加拿大发动机,ARJ21使用美国发动机
土击落第三架叙战机,俄制防空系统被摧毁ARJ21-700新支线飞机完成高温高湿试飞
31讲武堂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解放军第三架歼20原型机曝光 至少8处重大改进
血与泪的运输十当年运10飞机下马的真正原因
解密航空最大间谍疑案:“运十”究竟被谁暗杀? (转载)哪些梁山好汉的排名与实力严重不符?
项目前期论证不足俄罗斯T50到底行不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10话题: 研制话题: 技术话题: 麦道话题: 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