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b****a 发帖数: 4465 | 1 江西省副省长多年的熊盛文,在退休后客居广州,他在每日接送外孙上学的途中,偶然
走进附近的城中村。
一片片低矮的平房,被高楼环绕,与四周的景象似乎格格不入。随后半年多的时间里,
熊盛文日夜游走在城中村的逼仄巷道,用镜头记录下隐匿其中的热闹生活。
虽然处于城市之中,城中村仍保留了村的建制,土地属于集体,房屋属于家庭。城市与
村庄的风景在这里相互交叠,新款汽车与老式三轮擦肩而过。裸露的电线在自盖楼房间
交织成网,连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出租屋和小型工厂。
城中村是大多数打工者通往城市的入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负担得起的居所。落脚此地
的不仅是形形色色的打工者,还有一脸青涩的大学毕业生,身家不凡的小老板,以及满
口“煲冬瓜”的本地人。图为在街上打牌九的人们。
城中村的生活属于城市的中下游,当然本地人除外。他们能从自盖楼房中收取可观的租
金,还可以从村集体分到不菲的股息。尝到了甜头的本地人热衷盖楼,且越盖越高,越
盖越大。图为一栋新的自建楼即将拔地而起。
这些房屋,常常会被用作企业提供给打工者的免费宿舍。还有些出租的,几家合住一个
单元,每家分一间卧室,租金在600元以上。也有独自租住的白领,白天在不远处的高
楼上班,下班回到村里的小屋歇脚。图为住着十多人的宿舍,只有一个卫生间。
忙碌的打工生活,使城中村的人们喜欢在外就餐。早点摊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边走边吃
更是常态。剩下的两餐,有的交由企业自备,也有的由企业出资,在餐馆搭膳。
人才市场,招聘者扎堆,工人寥寥无几。
成千上百的小微企业,是城中村的坚实基础,源源不断地吸纳着全国各地的打工者。这
里早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个厂家都不乏上下游的配套。小到一个塑料包装袋,也
能生产。
这些隐没在居民楼的各式作坊,少的三、五个员工,多的二、三十人。也有一些夫妻档
,几台机器,单一产品,配套全靠外购解决。
企业的骨干一般是老板同乡,乡情维系着忠诚。老板也是从打工仔做起,慢慢积累经验
、资金、人脉,最后开办自己的工厂。老板也有抱怨,操心的事太多,不如打工仔省心
。当然,让他们再去回去打工,肯定不乐意。
企业基本实行计件工资,要想每月挣六、七千元,每天工作须在10小时以上,还得本人
手脚灵活,企业订单饱满。这里以年轻人居多,中年人也占了三分之一。随着人力成本
的增加,许多订单都转去了东南亚和非洲。不少老板担心,生意难以为继。
从腊月开始,打工者就着手准备回家的事项。首先是买票,这是回家最难的一道关。这
段时间,工友们每天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抢到票没有?"到了腊月初十,人们陆陆续
续拖着行李出门。
腊月的最后几天,城中村门可罗雀,大街小巷空空荡荡。人去楼空,过街老鼠也无人喊
打。
还有少量的外来工没有回家,有的因为工作离不开,有的老婆孩子都在这里,有的是不
习惯家乡的寒冷。留下的年轻人用娱乐代替了守岁,迎接新年的早晨。
新年开工,当地企业往往会搞"摘青",庆贺新一年开张大吉,但外乡人办的企业,基
本没有这个规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