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d 发帖数: 9770 | 1 http://blog.sina.cn/dpool/blog/newblog/mblog/controllers/articleapp.php?articleId=4b8102e10102xbsh
刘巽达
2017-11-21 20:14:44
自从有了微信公众号“阿达曰”,我就严重怠慢经营了11年的新浪博客和微博。没有想
到的是,这回它创造了奇迹——由于“阿达曰”彻底死翘翘,只得返回来发文于新浪。
那篇《求上帝原谅他们吧,那些“比左”与“比忠”的人》破天荒在短短几天内获得了
近四万的点击率。可见只要有共鸣,管你发在哪个平台,都会有知音的。于是,继续在
新浪上码字,趁这两天有新闻发生,把这个大家关注的话题深入阐发一下。
新闻说的是,某省某州最近犯了一个错误:自说自话自作主张将“伟大”之类的定语弄
到挂像上,造成一种“文革再现”的紧张感。吃瓜群众一时有点楞逼,以为既然敢这么
大张旗鼓地操弄,大概得到了什么尚方宝剑,或者让他们先行一步,或者在眼开眼闭中
等待各方的反应。大家就有点人心惶惶:这个架势,好生熟悉,是不是又要刮一次文革
风了?
好在很快有了纠正的消息:一律撤下含有“伟大”字样的挂像。鼓噪一时的“比左与比
忠”风习暂时有所遏制。可这是暂时的尘埃落定呢,还是下一波卷土重来的安静期?不
好说。既然在这块土地上,各级头头脑脑都懂得所谓的政治规矩,懂得口径高度一致,
怎么在西南偏隅,有人敢撇开一向严格的“规定动作”,自作聪明地搞出一套“自选动
作”呢?其间奥妙令人玩味。
不揣冒昧地推测,可能有人在“比左与比忠”的劲风中,误判形势,以为宁左勿右是永
远不会错的:右就走向反面了,左最多是分寸感问题,大方向不会错。博一下,或许还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大伙都在表忠心的当口,倘若没有出奇制胜的绝招,咋能显示自
己的重要性?于是,熟门熟路的“伟大”之类就上墙了。
我说“熟门熟路”是有依据的。最近丁晓宇先生《红卫兵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希望?》的
博文在网上点击量惊人,这位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的研究文章,对红卫兵的剖析可谓入
木三分。他开宗明义坦率地说:“本人也算是半个红卫兵,对红卫兵的批判,也是对自
身的批判。”敢于自我批判,就不会隔靴搔痒。他的动机很纯粹:“前三十年活在谎言
中,后三十年当然要与谎言较真。不然的话,我的子孙后代还要活在谎言中,我有何面
目去见我的祖先?”
根据他的研究,今天的中国,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真正掌握话事权的人几乎都是50以
上岁数的人,大到国家政局,小到民间私企,甚或一个家庭,真正掌握决策权的大多属
于这个岁数层的人,而这个岁数层的人恰恰就是三十前的红卫兵红小兵。当年的红卫兵
司令,而今已成党国栋梁;当年的红小兵小将,而今至少也当了家长;也就是说,整个
中国从上到下几乎都是红卫兵出身的人掌控。显然,红卫兵已经全面接掌中国,今日之
中国才真正进入红卫兵时代。
他追问,红卫兵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希望呢?我捋一下他的观点要而言之:红卫兵的成长
过程和思想教育,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也基本上决定了红卫兵的本性。这个
本性,就是阶级斗争思想,核心是鼓动仇恨、宣扬暴力和鼓吹强权政治。他们缺失宗教
信仰、传统修养和人文素养。结论是:“红卫兵身上有什么?无论是人品,还是文品,
有哪一个人可以与民国时代的精英比肩?与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比,比堕落则有过之而无
不及,比修养则望尘莫及矣。”也就是说,这样的红卫兵不可能给中国带来正面的希望。
“红卫兵时代”来临,“熟门熟路”的“比左与比忠”就会此起彼伏地涌现。在我看来
,说到底,这样的乱象,都是“否定文革”不够彻底闹的。虽然在“文革50周年”之际
,最权威的党报一如既往发出了“彻底否定文革”的声音,但是由于没有跟进“制度性
否定”,就不免沦为纸上谈兵,于是沉渣泛起的迹象就不可遏止。
如果全民至今还形不成共识——文革是这个国家的“负资产”——那么它的卷土重来就
很难说一定不可能。德国将否定希特勒法西斯铸成了全民“思想基因”,谁想为它招魂
,那就是自己找死,人人唾弃之。而我们这儿并未形成这样的氛围,还有很多“当年红
卫兵”堂而皇之地大跳忠字舞,大唱文革歌。路人见之,熟视无睹,更不见有权威机构
跑出来阻止。
前一时期这条新闻很热火:两名中国游客在德国国会大厦门口行纳粹礼并彼此拍照,结
果遭到拘捕。难道德国警察不知道这些中国人只是为了“好玩”,难道他们误判为这两
个人有危险行动?非也,人家又不傻,咋会不知道你们是傻逼行为。而是他们的“思想
基因”里,这个底线是绝对禁区,根本“玩不得”。你一玩,那个禁区就被破了,这不
是挑战底线么?
而咱们这儿,没有谁设置底线,好像一边“彻底否定”着,一边载歌载舞地赞扬,都不
是事儿!很多现实问题,都是这种“清算不足”带来的。所以前一时期有人向文革中被
红卫兵殴打的老师道歉,我是非常乐见的。假如从具体的道歉开始,一块一块地垒基石
,“否定文革”才会落到实处。现在显然做得很不够,因此才有前些时“红卫兵老青年
”街头啸聚的现象。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我们这个民族,会
不会愚蠢到“在同一条河里淹死两回”?我心存疑虑。看到“比左与比忠”的气象,就
觉得氛围堪忧。如今对某省某州的“自选动作”及时纠正,能不能变成向左转的刹车制
动?倘若在“轻轻放过”后,其它形式的“自选动作”依旧可行,那么“叩跪文化”盛
行,将是必然。
说到“叩跪文化”,看到记载说,曾经教同治、光绪两个皇帝认过字的翁同龢,下班后
“每夜必在房行三跪九叩头五次乃卧”,声称如此可健身醒脑。乍听之下,以为他是找
到了两全其美的“忠字健身操”。可经专家研究,其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叩跪达标”,
可谓心诚吧?然而翁师傅的头磕得虽好,最后呢,还是被一道上谕革职回了老家,而且
被严加看管,原因呢,是得罪了太后老佛爷。
所以呢,叩跪文化再了得,也比不上“讨老佛爷喜欢”。讨喜欢光靠嘴皮子或叩跪术,
未必就有用,你还得真刀真枪有政绩。你出了事,坏了大局,再怎么三跪九叩也无济于
事,最多换个从轻发落,发落还是免不了的。正派的官员当把心思放在真抓实干上,而
不是揣摩圣意上。
我一直不明白,在清帝逊位、民国诞生后,跪拜叩首之陋俗已然废除,可为何很多人心
里的陋俗依然顽固?难道有什么动因使之经常借尸还魂?我们这个民族,假如愚蠢到“
在同一条河里淹死两回”,那也实在是无药可救了。我是看不得大伙前赴后继去“淹死
”的,我至少要在奔赴淹死的路上,大声地劝说几句,不管有用没用,沉默是可悲与可
耻的。
我记得马丁•路德金的著名语录:“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
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他将“好人的沉默”视作“最大的悲剧”,无疑是有切
肤之痛的感受。因为,沉默就意味着“民意未予表达”,既然你的心意无人知道,自然
就被忽视,剩下的只能是“被代表”。
我所心仪的政治学学者刘瑜举例说: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
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
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
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
,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
所以她说,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很多时候,人会被习惯和情绪所无形控制,
沉默久了就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中国社会习惯明哲保身,说多错多,活着就是好事。只
要自己和家人没受伤害或大伤害,对很多恶事也是无所谓的。“莫管闲事”就是一个很
好的理由。直到有一天,当黑暗延伸到自己,才奋力嘶喊……
这层意思,可能源于另一位马丁(马丁•尼莫拉)的“名诗”,他是一位德国新
教牧师,这首诗被镌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大伙耳熟能详:“开始他们
来抓共产党/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他们来抓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
不是工会成员/然后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然后他们来抓我/
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
这是在告诉我们,有时候你在“为别人说话”,其实就是在“为自己说话”。沉默和冷
漠看起来可以明哲保身,但一场运动席卷而来时,渺小的个体是没有什么避风港的。所
以——你可以不勇敢,可以不说真话,可以逃避;但是不要阻止那些善良而又有勇气的
人们说话,以及为了他人而付出的血汗。当一些人为了这个社会在付出的时候,请不要
嘲笑他们的“卑微”和“不自量力”。
就在刚才,我看到著名法学家江平又发出了呐喊:“中国法治在退步”!这位年已80的
老人,他说他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呐喊,为私权呐喊。他身上那些理想的火花,随着时
光流逝,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日益耀眼。记者问他:有些人的理想随着时光流逝会被冲
走,为什么你反而会加深?江平答道:我虽然不像原来那么忙了,但是我还仍然有我的
主业,这个主业是我能够以此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东西,这些我还都在坚持。
“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东西”——法学家有法学家的东西,别的家有别的家的东西。如果
有良知的知识者都像江平先生那样,把自己擅长的“东西”拿出来,“为人民服务”,
无论是用呐喊还是用实绩,有力的出力,有声的发声,或许就能阻止更多的人随波逐流
,避免族群“在同一条河里淹死两回”……
而当下,最需要警惕和遏止的,就是愚不可及的“比左与比忠”。 | c*********d 发帖数: 9770 | 2 可能是觉得把“伟大领袖”跟报人名书名和“宽衣”对比,有强烈的喜剧效果,不太妥
当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