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d 发帖数: 9770 | 1 http://theory.gmw.cn/2017-10/26/content_26613176.htm
2017-10-26 14:46:12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山东省德州市委副书记 刘贵堂
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
决策部署看齐,是对全党的基本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
齐。向总书记看齐,是坚定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的现实需要,是引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
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现实需要,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立志成才、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向总书记看齐,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总书记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总
书记系统科学、丰厚卓越的执政经验,切实深化发自内心的崇敬和爱戴,真正把看齐意
识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如何理解和把握“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我认为,主要有十
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向总书记坚定信仰信念看齐
坚定的信仰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为什么总书记在事
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有那么强的政治定力?就是因为有坚定的、钢铁般的
信仰。
首先,总书记的信仰来自“红色血脉”。总书记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父母都
是一生追随共产党的老革命。父亲习仲勋,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身处逆境,对共产主义的
信仰坚定不移,革命风骨初心不变,毛主席曾给他亲笔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母亲齐心13岁就参加革命,17岁入党,几十年转战南北,一心向党、矢志不渝。父母的
奋斗经历,对总书记的影响极其深远。他在给父亲88岁生日的拜寿信中写道:“无论是
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
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总书记还经常谈起五六岁时跟着母亲买
《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的故事,他说,“‘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
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正是这种浓郁革命氛围的熏陶,使总书
记从小就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始终
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很多外国
人都感叹,“习近平先天具有爱国主义和忠于信仰的基因”。
其次,总书记的信仰来自“真理支撑”。总书记从小到大一直怀着对马克思主义和
无产阶级革命真理的执着追求。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就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国
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无产阶级革命真理在总书记年轻的心灵
中就已经深深扎根,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挫折考验,不但没有丝毫动摇,而且
越是艰难困苦,越是信念坚定。总书记青年时代经受了曲折经历,受过批斗,挨过饥饿
,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最终到陕北插队当农民,一家人天南地北、骨肉分离。他在
1995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那时候什么活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
、挑粪……几乎没有歇过。他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是不换肩的。正是由于共产主义
信仰、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支撑,使他有着坚定的目标、从容的自信
、宽厚的品质,才能做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总书记几乎在所有讲到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时,都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
的命脉和灵魂,是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和真理支撑,并旗帜鲜明地批驳“共产主
义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指出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
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与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革命理想、根本
宗旨格格不入。
第三,总书记的信仰来自“砥砺磨练”。总书记1969年下乡,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
时的44年间里,从农村大队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
军委主席,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他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
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特别是在当
年上山下乡的全国知青中,总书记的经历可以概括为“三个最”,即“老三届”中年龄
最小的,插队去的陕北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在农村待的时间是最长的极少数知青
之一。总书记也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
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正是这些丰富的经历,这些重要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积累,
使总书记对我国的国情更加了解、对中国发展阶段的判断更加清晰、对改变国家、人民
、民族命运的抱负和担当更加毅然决然。总书记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
主义并不矛盾,我们党的最高理想还是实现共产主义,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共产
党人的天经地义,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也是
共产党人的天经地义”。
第二个方面,向总书记崇高思想境界看齐
思想境界决定事业的高度和人生的厚度。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会有大作
为。
首先,要学习总书记“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的崇高境界。和总书记一起在梁
家河共同生活的人这样评价总书记:“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一步
一个脚印,每一步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
才能做出的选择。”总书记在回忆梁家河的往事时曾动情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
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
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在2000年第7期《中华儿女》杂志中刊登过一篇对总书记
的专访,时任福建省长的他说,从政初始自己就订下了几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要立志
当“公仆”、做大事。总书记发表于2003年6月18日的一篇文章写到,做人要有人品,
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
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总书记还说过,“
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绩;勿忘人民,甘作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
为”。这些话,都是总书记从政经历的真实写照。
其次,要学习总书记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境界。在延安插队的7年,环境闭塞荒凉
,生活极端困难,一开始来延安的26200名北京知青到最后只剩下了590人;总书记插队
的梁家河,到1974年10月就只剩他一个人。但他却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不急不躁、不
慌不忙,依然是该干活干活、该吃苦吃苦,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村大队书记,完全是
一付“铆足劲扎根干”的坦然心态和无私境界。以至于一位同期知青的朋友这样说,“
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总书记常说,无私才能无畏,那些事先考虑
个人得失、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
不想出力,是没有资格做领导工作的。2013年11月,总书记在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市
、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
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上联就是说做官要不
计个人荣辱得失。总书记常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
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
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不是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社会主义事
业是一项前赴后继的事业,如果每个干部都想挂功勋章,都想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那
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每个干部都要扎扎实实工作,做到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第三,要学习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总书记多年的从政工作经历,
一直坚持大格局、大理念、大作为、大贡献,为事业而“忘我”,为“大我”而弃“小
我”。2000年他在接受《中华儿女》杂志社采访时,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提出了自
己的看法,他说,“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有时还给添点冷水,而不是烧三把火”
。意思就是说,为民谋福利要眼界宽阔、从长计议,要有长远目标、追求长远利益。主
政浙江时,他的评论汇编《之江新语》中有一篇《要敢于做铺垫之事》的文章,开篇就
写道:“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
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十八大以来,有一件事,总书记一直强调要“
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件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他明确指出,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这些论
述告诫我们,做好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定要有耐心耐力、持久发力、久久为功。
第三个方面,向总书记勤奋好学精神看齐
总书记反复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
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
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在学习这方面,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示范。
首先,总书记求知若渴,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2014年2月,总书记在俄罗斯接受
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总书记坦言,“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16岁的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别的知青带衣服
带吃的,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
着书”。总书记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
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几乎梁家河的每一位乡亲在提到总书记时,都用“爱
看书”“好学”来评价他。有两个故事广为流传。一个是“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
事,总书记当知青的时候,可以走30里地,去向另一个知青借一本《浮士德》,看完之
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一个是“夜找书店”的故事。总书记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一次
到寿宁县最边远的下党乡调研,到住处已经是晚上10点多,大家疲惫不堪,都回房休息
了,总书记处理完脚上的血泡后,问地委随行人员:“知不知道哪里有书店?”大家都
回答不清楚。于是,他决定自己到街上找找,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一家书店,看到
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赶紧买下来,回到宾馆品读。
其次,总书记博览群书,养成了深厚文化积淀。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
讲话、文章、访谈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人们爱听、爱读、爱看,有吸引力,能
记得住,海外媒体纷纷称之为“习式风格”。为什么总书记的语言能够引人入胜?一个
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这得益于他博览群书、积淀深厚。
从经史子集到马列经典,从唐诗宋词到中外文学名著,从汤显祖到莎士比亚……近年来
,在国内外的多个场合,习近平提到了100多本经典著作。无论在哪国演讲,总书记的
引用都让人印象深刻,这其中绝大部分是作家、思想家的话,帮助总书记拉近了与世界
的距离。比如在巴西,他引用国宝级作家保罗·科埃略的名言:“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
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在阿根廷,他引用阿根廷史诗《马丁·
菲耶罗》中的话:“兄弟之道是团结同心。”在韩国,他引用该国古代诗人许筠写下的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诗句。每次出访,他都以大量诗文贯穿始终,发出友好
声音,展示了一个底蕴十分丰厚的中国形象。
第三,总书记学思践悟,形成了科学学习方法。总书记不仅爱读书,还善读书。在
读书方法上,提出要“用巧力”,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把读书作为一种爱
好”,要“利用好时间,坚持不懈”,要“提高效率和质量”,等等。在读什么样的书
上,提出要“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结合工作和兴趣”,要“缺什么补什么”
,要“读点哲学和历史”,等等。上大学前,总书记就三遍通读了《资本论》等马克思
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中注重分析对比,经常就一些问题与朋友探讨,从不同侧面去了解
和解剖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仅阅读《资本论》就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走上领导岗位后,总书记多次就如何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新观点、新论断
。比如,2013年12月,中央政治局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
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总书记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
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而提出的。
第四个方面,向总书记宽广战略视野看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当代,总书记是一位当之无愧
的战略家,观大势、谋大事,站得高、看得远。我们不管什么层次,在什么岗位,从事
什么工作,要创出一番成绩,都要认真学习总书记那种宽广的战略视野。
首先,总书记放眼全球、运筹帷幄。杰出的政治家必定有世界眼光,必定善于用智
慧处理国际关系。总书记在引领当代中国融入世界和构建世界新秩序上,充分展示出一
个战略家的大气度、大胸襟、大智慧,展现出东方大国领导人的大视野、大运筹、大气
势。中国在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原则下广交朋友,截至2016年底,已同
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
全覆盖。总书记系统提出“亲诚惠容”等外交理念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主
张,使中国展示了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为国家发
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特别是,2013年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4年来,
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
组织参与,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2014年至2016年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
超过3万亿美元。今年5月,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0多个国
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取得270多项合作成果,国际上盛赞“一带
一路”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改善和加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其次,总书记高瞻远瞩、把握规律。总书记善于把事物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
史进程中进行思考,努力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不断抬高事物发展的层次
和水平。关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分析,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的阐释,关
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审视和汲取中国
历史智慧的阐述,都体现了总书记深邃的思维、高超的站位。十八大后,总书记提出了
一个“中国梦”的宏伟愿景和“两个一百年”的阶段性目标,以及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
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基于科学把握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尤其是“发展起来后”的
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元华教授长期关注中国改革进程,他这样评
价总书记:“自2012年底以来,习近平的一举一动都被世界瞩目。他外表温文尔雅,却
具备卓越领导人的魄力和坚定的政治决心,是一位能够把握国际局势,也是当今中国必
需的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新加坡基层组织和公共管理专家傅琼花,曾经在外交部工作
10多年,她说:“近年来,我也常因讲课去中国。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
施政方针为中国政坛注入了新风。”
第三,总书记掌控全局、引航发展。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充分显示了极强的全局掌
控力,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党情国情世情吃得透,对党和国家治理的方向、路径、难
点、重点洞若观火、了如指掌;二是布局谋篇格局大,十八大后治党、治国、治军三方
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无不体现了总书记把握
大局的能力;三是掌控全局落脚实,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决不搞政绩工程,决不
求虚假繁荣。大家都知道,当前德州正在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京津冀协同
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是总书记亲自推动的,也是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
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今年4月设立的雄安新区,在2015年2
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明确提出了在北京之外建新城的
思路;此后,他多次提出在河北合适地方建设一座新城。总书记的战略考虑,为雄安新
区的最终设立提供了战略指引。可以说,如果把中国比作一艘巨轮,总书记就是这艘“
中国号”巨轮的领航人,引领我们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目标不断前进。
第五个方面,向总书记坚强意志品格看齐
印度著名思想家瓦卢瓦尔说过:“一个人的力量在于顽强的毅力,没有毅力的人无
异于草木。”坚强的意志、笃定的品格,是保持自身奋斗能力、成就各项事业的基本保
证。不管是人生经历,还是治国理政,总书记身上无不体现着坚强意志品格。
一方面,总书记人生经历展示了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我们都知道,总
书记的父亲习仲勋从1962年受冤屈,被关押审查长达16年之久,与家人一别就是七个年
头,下放期间回家探亲已分不出两个儿子哪个是近平哪个是远平。总书记只有15岁多就
到陕北梁家河村插队当农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当地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连肚子都填
不饱。试想,一个在北京长大的15岁少年,孤身来到穷乡僻壤的黄土高坡,其中有多少
困难、多少委屈需要他去面对、需要他去适应。短短几年,他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
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思想得到淬炼、品质得到升华。现在看,这些曲折经历和艰苦
磨砺,恰恰是总书记当年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的人生第一站。2003年,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等机构编撰《福建博士风采》丛书,总
书记在书中《自述》说道,“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相当深的,使我形成了脚踏
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
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
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另一方面,总书记治国理政展示了坚如磐石、自信笃定的政治定力。党和国家主要
领导人有定力,领导集体才能坚守立场、坚持原则,不被表象所惑,不为干扰所动,不
为风险所惧。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充分展示了坚如磐石、自信笃定的政治定力。重点
表现在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方向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对关乎国家
前途命运、人民福祉等大是大非问题,立场坚定,毫不犹豫;对任何政治风浪考验,始
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赤胆忠诚,毫不动摇。总书记上任伊始,面对风云变幻的
世界局势,坚定地向世人宣示坚持“四个自信”,既不走老路,更不走邪路,及时粉碎
了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重挫了别有用心者的嚣张气焰。面对经济新常态下部分外国舆
论从个别数据和局部现象“唱衰中国”的论调,坚定地“换档调速”,实现了我国经济
发展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并继续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世界各
国普遍认同我们提出的新常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确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
常态,全球经济发展都已进入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期望。从总书记治国理政
的时时处处,我们不难看出,自信而从容,笃定而执着,成为习总书记领导风格的重要
品质和个性特质。
第六个方面,向总书记深厚为民情怀看齐
当年,毛主席在延安称赞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如今,陕北老
乡称赞总书记是“贫下中农的好书记”“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十八大以来,我们看到
,“人民”二字是总书记提起次数最多、频率最密、场合最多的词。在坚持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总书记为全党树立了典范。
首先,在总书记心目中群众位置最高。总书记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始终坚持把群
众放在最高位置。在梁家河,从来不自称知青而是自称农民,曾立志“这辈子就当个农
民”。在正定,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大锅饭,一起蹲在树下吃饭聊天,一起骑着自行
车往乡里跑。在宁德,倡导开展“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在福州,大力倡导“四个家”活动,即进
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在浙江,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
开辟“之江新语”,撰写了232篇短论,回应的都是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用大白话
,谈大事情”,被网友誉为“中国第一博主”;5年时间,“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
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在上海,履新感言就提出要“当好公仆”
,反复强调“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十八大后,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庄严宣示,“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小康路
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明确要求,亲自研究、指导和推动了一大批普惠性、基础性、兜
底性民生项目的实施。由此可见,人民在总书记心目中有着多么重的分量。
其次,在总书记感情中群众情结最深。大家还记得,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
深情地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
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总书记从小就有农村情结,他常说“我的爷爷是农民,我
的父亲是从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当了七年农民。”总书记讲过,当年7年
多的上山下乡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形成了一种情结
叫‘黄土情结’”,“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是让我获益终生
的东西”。梁家河当年的知青梁玉明谈到,习近平作为一名外来知青为何大家推举他当
支部书记时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处事非常公正,社员们都信服他,都跟他
亲”。村民石春阳回忆,当年习近平对村支部全体成员说,“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
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
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总书记正是怀着“要始终与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
一起”,“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深厚感情,才始终在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
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在知行合一当中。
第三,在总书记工作中群众距离最近。大家还记得总书记2011年对我市陵县信访工
作作出重要批示,“山东省陵县把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里是亲民之举,也体现执政为
民之意”。这就是总书记与群众距离最近的最好体现。总书记在谈到如何拉近与群众的
距离时,曾形象地说“要跟着群众跳火坑”。总书记说:“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
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施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
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
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距离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
是这样做的。1988年6月,总书记一到宁德赴任地委书记,就一头扎进基层,第一个月
只带着三个人下乡调研;第二个月,还是调研,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
基本是2天一个县,到任不到3个月走遍了闽东9个县。当时有政研室的同志总结总书记
不知道“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当总书记后依然如此,无论
是庆丰包子铺与市民一起排队就餐,还是雾霾天里在南锣鼓巷与老街坊亲切交谈;无论
是在兰州养老餐厅给老人端菜送饭,还是到河北阜平在农民炕上盘腿而坐,那种与民相
近、与民同乐的情感由内而发、纯朴自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总书记到家里,就
跟亲戚串门、邻居唠嗑一样,没有一点架子,特别亲切”。
第七个方面,向总书记强烈责任担当看齐
十八大一闭幕,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说,“全党同志的
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
、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总书记在一次接受外媒采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
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首先,责任担当体现在强力反腐上。这里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
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一段话:“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
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
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十三亿人民?不得
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总书记的这段话振聋发聩、力重千钧
。总书记从党的历史使命出发,鲜明提出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当前的反腐,零容忍、
无例外。一是地方没有例外,任何省份都不能“放他一马”;二是领域没有例外,从党
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到企业、军队,再到媒体、高校等事业单位,有
腐败的领域就有反腐败的利剑;三是级别没有例外,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
、苏荣等纷纷落马,7月24日中央又决定对孙政才立案审查。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共
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00多人,纪律处分领导干部100多万人,追回外逃人员近3000人。国
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1%增
长到2016年的92.9%。许多干部群众说“现在中央是腐败分子的克星、人民群众的福
星,党和国家更加充满希望”,有人评价“反腐败为中国共产党重新赢得人心至少20年
”,有国外媒体认为中国当前的反腐败成绩是“足以同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极大地消除贫困相提并论的一个巨大贡献”。正是总书记的坚强
决心和责任担当,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人民群众对党中央越来越
信任,也越来越信赖。
第二,责任担当体现在强力改革上。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总书记后
,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随后广东省的考察中,他明确表示,“这次调
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
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中共中央关于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将之媲美十一届三中全会,形容是“新的
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总书记经常讲到这样两句话,一句是“
事非经过不知难”,一句是“大事难事看担当”。对于改革,总书记亲自挂帅中央全面
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多个领域的改革都亲任一把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3
年12月30日成立,到2017年8月29日已召开会议38次,每次都是总书记亲自主持、亲自
部署。尤其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重要领域和
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解决了许多曾经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到了许多
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总书记亲自领导和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其力度、广度
和深度自建军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少有的,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不多见,正是改革
的深化,使人民军队从领导体制到工作机制、从战斗力到精气神、从思想作风到工作作
风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价总书记为“中国新
一轮革新的中心人物,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第三,责任担当体现在强力维权上。总书记深刻把握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坚决维
护国家核心利益,反复强调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
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并以
政治家、战略家的智慧和担当妥善处理了一系列复杂棘手的难题,亲自领导指挥了一系
列扩大战略优势、维护国家权益的伟大斗争。比如,在钓鱼岛问题上,针锋相对,宣布
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实行常态化巡航,一举打破了日本多年来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
控制”。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亲自决策造岛固礁,设立三沙市,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海
方向战略态势,为最终赢得南海维权斗争胜利打造了一个牢靠的战略基地,等于筑起了
一座海上长城。针对美菲上演的“南海仲裁”闹剧,立场鲜明,综合施策,斗争有理有
据、有利有节,使这个裁决成为废纸一张、“国际笑谈”等等。这一系列伟大创举和英
明决策,展示出总书记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担当精神。英国亚洲问题专家阿福塔布
·西迪齐长期关注中国外交政策,他在谈到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成就的感受时这样说
:“中国近几年外交政策体现出大国担当精神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令人印象深
刻。”
第八个方面,向总书记实事求是作风看齐
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一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
的重要思想方法”。可以说,在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始终体现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
主义品质,始终体现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首先,总书记十分注重求实。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
使点子、决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领导
干部要坚持政贵有恒,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要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
”。总书记提出的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实”要求是求实精神的最好
诠释。比如,在抓经济工作上,强调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要摆脱“速度情结”
“换挡焦虑”,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抓得
紧而又紧、实而又实,既注重战略思考,又注重办法务实,多次就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防控金融风险、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长效机制、振兴实体经济等重点任务
作出具体指导。
其次,总书记十分注重务实。对于务实作风,总书记有过很多生动的论述,比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
子加油干”,等等。早在正定工作时,就提出“要坚决改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唱高
调、尚空谈等假大空恶习”。主政浙江期间,浙江省曾专门为“四套班子”配备律师顾
问团,陪同下乡接访,一名律师回忆说,有一次他陪总书记赶到接访处,当天设立了15
个来访接待室,由于事先在媒体进行了播报,群众几乎挤满了所有接待室,但总书记都
坚持亲自接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总书记和接待团就接待了300多人次的来访群众,
当场解决了70多个问题。无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总书记始终一贯地保持
着强烈的务实工作作风。比如,在脱贫攻坚方面,他要求坚决防止层层加码、提不切实
际的口号指标,防止搞形式主义、搞花里胡哨的东西,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
字脱贫”,并大力推动实施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
党政正职稳定、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机关定点扶贫、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
作队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
第三,总书记十分注重落实。贵在落实,是总书记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执政理
念,也是一贯倡导的执政理念。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四个“抓好落实”:即抓好落实要
有好的精神状态,抓好落实要有好的工作能力,抓好落实要有好的领导班子,抓好落实
要有好的机制保障。在《之江新语》撰写的《抓落实如敲钉子》文章中提出了钉钉子精
神,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
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
颗钉子才能牢固。”我们从实践足可以看出,总书记抓任何工作,都有一种久久为功的
耐心耐力,有一种钉钉子的信心决心。比如全面深化改革,在启动之初就提出“抓铁有
痕、踏石留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也成为改革工作的金句,有这样一个统计
,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35次会议的时候,公开报道中“落实”一词共出现219
次。比如八项规定精神,总书记态度明确,“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做到”
,截至2017年4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6万起,给予纪律处分11.
89万人,平均每天就超过100起,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总书记还高度
重视督查,提出“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今年6月,在总书记指导下,中央印发了《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督查工作的明确要求,保证全
党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第九个方面,向总书记锐意开拓创新看齐
我们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家有
目共睹的是,“新”是最突出的特征,体现了开时代先河的创新、创造、创举。
首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当前,有一本书可以说在国内外“圈粉”无数,有的人
说它蕴藏当代中国的发展之道,有的人说它深藏解决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这本书就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目前已累计发行642万册,发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
海外受欢迎程度是“4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
高超的政治智慧,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
历史性飞跃。我们通过学习,看到这些创新理论,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
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构
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发展新境界。实践来看,这一系列的创新理论,是纲领,是旗帜,是方向,是指引“中
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的明灯。
其次,不断推动制度创新。治国有常,治党重纲。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制度建设
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
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仅就党内制度创新来说,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近50
余部党内法规,超过现行党内法规总数的三分之一。党内法规不仅在数量上实现跨越式
发展,而且在立规质量和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党内法
规体系已经形成,构建起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
第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对于科技创新,总书记殷之切切,布局深远,一再强调
,要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正是在总书记科技创新
思想的指引下,国产大飞机、高铁技术、“嫦娥玉兔”、“天河”二号、量子通讯、北
斗导航、载人深潜、航空母舰,一个个高精尖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3年9月,中央
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学习了解3D打印、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
环保、高端服务器、水处理、纳米材料、生物芯片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提出要“让
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随之诸多
创新的利好政策落地生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成风气。
第四,不断推动文化创新。总书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高度重视文化创新,不
只一次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多次倡导“推动中
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
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两
位数增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
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7%;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截至
2016年底,已在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1073个孔子课堂,建成海外中国文化
中心30个、中国馆14个。
第十个方面,向总书记科学工作方法看齐
实践证明,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就能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把各项
工作顺利推向前进。总书记在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
列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我们要自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首先,总书记始终坚持率先垂范。亲力亲为、身体力行,是总书记一惯工作方法。
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浙江,他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多个县市区。谈到这
个问题,总书记常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
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十八大后,总书记先后亲自担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7个领导小
组组长,并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推动督办,解决了一系列深层次、交织性、顽固性问题
。我们一定要学习总书记这种率先垂范、亲力亲为的认真劲,切实把各项决策执行好、
把各项工作落实好。
其次,总书记始终坚持顶层设计。香港《大公报》等媒体发文称,习近平总书记已
经成为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
议上总书记就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
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做到‘蹄疾而步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
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必须增强各项改革发展举措的关联性、系统性、协
同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十八大以来,改革涵盖了经济、政治、社
会、文化、生态、党建等多个领域,具体到财政、金融、价格、国企、保障、简政等诸
个环节,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覆盖之广、力度之大、影响
之深,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同时,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
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了巨大化学反应,产生了共振叠加的实际效
果。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在推进工作上要整体考量、全面谋划,善于抓重点、补短板、
强弱项。他在1992年主持制定的“福州3820工程”,分3年、8年、20年提出了不同阶段
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步骤措施,充分体现了全面、协同的发展思路,为福州近20
年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在浙江工作期间,经过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发
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重要举措”的“八八战略”,既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又着力
如何补齐短板,为浙江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浙江已经成为全国全面发展的
样板、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
第三,总书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谋篇
布局、推动工作,都是从问题入手的,贯彻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做到了有什么问题就解
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出台的第一项
规定就是八项规定,针对的就是当时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比如,先后部署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教育,也是从解决突出问题出发,党的群众路线教
育实践活动聚焦的是“四风”问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的是“不严不实”问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聚焦的是有些党员“不合格或者不够合格”问题。
第四,总书记始终坚持矛盾观点。总书记谋划和指导工作,非常善于抓重点、抓关
键、抓牛鼻子。比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工作怎么抓,总书记深刻阐明我国经济发
展中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从而作出了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比如,对新闻舆论工作,针对互联网给舆论生态带来的前所未
有的复杂变化,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强调把网上舆论
工作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比如,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推进工作落实,
特别要求抓好“关键少数”,发挥好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树旗
立标,重锤常擂,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第五,总书记始终坚持精准发力。总书记反复倡导精准发力这一工作方法,强调要
精确聚焦,精准发力。大家都知道,总书记高度关心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五六七”
的精准扶贫方略。“五”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
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六”就是“扶
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
精准”等“六个精准”;“七”就是“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
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等“七个强化”。正是
这些举措具体扎实、精确精准,从而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
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
2016年底的4.5%。
第六,总书记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总书记强调,“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
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正是基于这一思维,总书记在
诸多方面都划出了底线。比如,法律的底线,是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
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制环境。比如,经济
增长的底线,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
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
增长底线是6.5%以上。比如,环境保护的底线,是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对破
坏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比如,文艺发展的底线,是不能在市场经济
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比如,新闻舆论工作的底线,是
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等等。
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是一项重大而严肃的政治要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要认
真对照十个方面,做看齐的模范实践者。具体做到“五个务必、五个不能”:务必要系
统全面地看齐,不能单项对标、以偏概全,甚至支离破碎、简单机械;务必要发自内心
地看齐,不能心存迟疑、人云亦云,甚至虚于应付、口是心非;务必要不讲条件地看齐
,不能敷衍塞责、讨价还价,甚至掺杂水分、变通执行;务必要具体实在地看齐,不能
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甚至坐而论道、不切实际;务必要持久不断地看齐,不能时紧时
松、不紧不慢,甚至走走停停、止步不前。相信,大家只要始终保持看齐的思想自觉和
行动自觉,就一定能够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工作成
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