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先看诏书全文 我朝二百数十年
相关主题
向全世界宣战!空前绝后的清帝国宣战书全文美奥委会为罗切特道歉:谎称在里约遭劫,涉嫌酒后打砸加油站zz (转载)
大清向八国联军宣战诏书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清末新政在启动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第四集 从军 (zt)
大清皇帝的一种癖好根本不甩中国 美国航母高调进入黄海!
阴霾逼近 - 美日联合舰队巡弋太平洋!!!今天中国超过日本了
好好學著點當年對外宣戰的氣勢解放军少将罗援:美航母若进黄海将激怒中国民意
[转帖]穆斯林人口真相:再过70年,中国穆斯林人口达到5亿如果美军要登陆大陆,地点会选哪
冈村宁次谈日军军纪之败坏,是日本国民之罪八里桥:帝国首都最后的保卫战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使馆话题: 清廷话题: 公使话题: 宣战话题: 义和拳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a
发帖数: 4465
1
先看诏书全文
我朝二百数十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
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朝廷以其劝人为善,勉允所请。初亦就我范围
,讵三十年来,恃我国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枭张,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
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稍加迁就,彼等负其凶横,日甚一日,无所不至,小则欺压
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赤子,仇怒郁结,人人欲得而甘心。此义勇焚烧教堂,屠杀
教民所由来也。
朝廷仍不开衅,如前保护者,恐伤我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
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宿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乃彼
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挟,昨日复公然有杜士立照会,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归彼看管,
否则以力袭取。危词恫喝,意在肆其猖獗,震动畿辅。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于彼
,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恃兵坚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朕临御将三十年,
待百姓如子孙,百姓亦戴朕如天帝。况慈圣中兴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沦肌,祖宗凭依
,神祗感格,人人忠愤,旷代所无。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块雌
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
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尚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
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
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
朝廷不惜破格茂赏,奖励忠勋。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即刻
严诛,决无宽贷。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有厚望焉。
b****a
发帖数: 4465
2
这个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的诏书是耐人寻味的。
首先,清廷以洋人强行索要大沽口炮台为由,殊不知此时大沽口炮台早在6月17日便已
失陷,只不过被直隶总督裕禄隐瞒未报而已。换句话说,联军在6月17日攻占大沽口炮
台的行为,其实是构成了事实意义上的宣战,而清廷在6月21日的所谓“宣战”反落在
了后面。
其次,清廷在诏书中并没有指出宣战的具体对象,而只是使用了一个带有藐视的代称“
彼等”。因此,这在国际公法上能不能算是对外宣战,这恐怕还是个问题。事实上,后
来也没有任何国家宣布正式应战;作为反证,清廷和日本在甲午战争时是相互宣战的,
这可以排除清廷不懂国际惯例的可能性。
其三,清廷这个诏书的目的主要是向国民解释朝廷为何要做出如此决策并呼吁共同御敌
,这看起来似乎不是对外宣战,而像是一个对内的战争动员令。这是很让人费解的。
由此,认为清廷在庚子年对十一国宣战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在21日发布诏书后,清廷的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将义和拳称为“义民”,并声称要将之编
为民团,由端王、庄王和刚毅统率。
由此看来,清廷此时对义和拳的招抚看来更像是权宜之计,目的是安抚并防止拳民暴动
,而其对外宣战则给了拳民一个怒气的宣泄口,同时也是在失控的局面中维护了清廷的
合法性地位。换句话说,在义和拳大量进入北京城且局势失控的情况下,清廷必须顺应
义和拳,扮演一个“爱国爱民”的朝廷。如果此时贸然剿杀义和拳的话,恐怕等不到外
国干涉清廷便已经亡于拳民之手了。只有领悟到这点,才能体会到清廷“宣战诏书”的
深刻含义,而这也是这个所谓的“宣战诏书”对内而不对外的原因所在了。
b****a
发帖数: 4465
3
由此,回过头来看使馆之围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很显然,清廷对于外国公使们决无加害
之意,他们一再要求公使们离开北京前往天津的用意,不过希望在局面失控中尽量减轻
自己的压力或者试图甩掉这个包袱,而绝不是公使们认为的“有预谋的大屠杀”---这
只能证明了这些公使们对中国事务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实在是太不了解了。
如果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假定公使们在6月下旬接受清廷的提议并在使馆卫队和清军的
保护下离开北京、前往天津的话,庚子年的灾难可能会小得多。当然,在当时义和拳蜂
起的局面下,公使们怀疑清军的保护能力甚至动机也不是没有道理---历史本就是由太
多的偶然性构成的。
在了解了这个基本前提后,使馆之围也就变得好理解了。当时参加围攻使馆的主要是董
福祥的甘军和荣禄直接指挥的武卫中军,另外还有少量由庆亲王奕励指挥的军队。在整
个进攻过程中,荣禄和奕劻都是很狡猾的,他们想必也能体会慈禧太后的良苦用心并十
分清楚攻击外交人员会在日后带来极大的危害。至于董福祥的甘军,他们仇恨洋人是发
自内心的,但他们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正如当时的一个笑话说,李鸿章得知进攻使馆
的军队是董福祥的甘军后,他大笑着告诉外人:“尽管放心,使馆无恙!”
董福祥当时与极端仇洋的端王载漪等人走得很近,他在接到进攻使馆的命令后自然是尽
心尽力,但慈禧太后在围攻使馆的决策中也相互矛盾,围攻使馆时断时续,并不是一个
持续的过程。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也记载了慈禧太后这样一段话:“我本来是执
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但虽是没
拦阻他们,始终总没有叫他们十分尽意地胡闹。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都留
着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b****a
发帖数: 4465
4
慈禧太后说的“他们”,显然指的是载漪等人,尽管中间可能会存在失控的情况。慈禧
太后控制不了义和拳,但对于载漪、董福祥他们大体上还是能掌控的。事实上,慈禧太
后的做法也很阴险,她在事后也是把围攻使馆的责任推到了载漪等人身上,殊不知她才
是最后的决策者。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不想伤及公使,慈禧太后又何必要命令围攻使馆呢?这可能有两方
面因素,第一是在诏告义和拳为义民后,在义和拳反洋情绪高涨的时候,清廷必须要有
所表示,那围攻使馆就具有很好的象征意义---与其让义和拳去围攻使馆最后弄得不可
开交,倒不如让可控的清军来完成这个表演。当然,这个表演还不能演的太假。
慈禧太后下令围攻使馆的另外一个原因,恐怕是为了给公使们制造一定的压力,类似于
通常说的“以战促和”,或者干脆把公使们变成“人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
清廷曾经用过这种策略,那就是将当时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人拘捕,用以挟制英法并
迫其接受停战(虽然这被证明不甚成功)。
林华国先生在《庚子围攻使馆事件考》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类似观点:“庚子年对使馆的
进攻,很象是故技重演。西太后的目的是想把租界内的洋人变成自己手中的人质。清政
府的方针是:一方面想攻占肃王府使英使馆陷入”无法防守“的险境,另一方面尽力避
免对英使馆内的外国使节及其家属造成重大伤亡。除猛攻肃王府外,清军还力图攻占位
于英使馆东南方的法使馆,这似乎也是为了对外国使节加大心理上的压力。
b****a
发帖数: 4465
5
看来,清政府的目的并不是真要”夷平使馆“,而是要通过攻打使馆使外国使节陷于”
准人质“的危险境地,以此作为向外国求和的一种辅助手段。既然如此,进攻必然兼有
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为了对外国使节形成较大的威胁,进攻必须有一定的猛烈程度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对使馆人员(特别是外交官员)造成重大伤亡,给议和造成新的
障碍,进攻又必须留有余地而不能是摧毁性的。”
在理解了这层含义后,使馆围而不克的道理便是不言自明了。不然的话,以使馆极度缺
乏重武器的并不到500人的卫队岂能抵抗大队清军的进攻?用慈禧太后的话来说,倘若
真有心来攻,“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事实上,当时被围困的人在后来的回忆录中,都曾提到清军当时奇怪的进攻,譬如美国
公使康格的夫人在后来的《北京信札》中就曾说,“中国人的射击角度总是过高”,他
们甚至还“缴获了一些来复枪”(这似乎与荣禄暗中给使馆运送军火的传闻相关)。
使馆被包围的时间长达40多天,但真正受到攻击只有20多天(6月20日至7月13日,8月
11日至14日),中间的局势大都以缓和为主。在最开始的时候,外围的战斗还很激烈的
,使馆防线一次次被突破,险情不断出现。到7月13日的时候,清军攻占肃王府和法使
馆的意图已接近实现,据英国公使窦纳乐当时估计,如果清军继续这样进攻的话,至迟
在7月20日即可将这两处地方完全占领。但在7月14日后,清军攻势突然减弱,16日后更
是基本中止了进攻。
导致清军发生如此变化的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逼迫公使们的目的已达到,二是天津战
局的急剧恶化。与围攻使馆几乎同时进行的是,清军也一直在进攻天津的紫竹林租界,
但7月13日后,增援的联军反攻天津并于14日晨攻破天津城。慈禧太后意识到洋人的军
队难以抵抗,如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就更加难以收拾,于是便加紧进行求和活动。
b****a
发帖数: 4465
6
在这段时间里,双方的信使往来不断,清廷还给使馆送去了西瓜、蔬菜、大米、面粉等
等。在此期间,“投掷石块代替了枪炮,双方都习惯了与敌人近距离对峙。随着号角之
声发起的夜袭,实际上只是毫无意义的突然的枪声大作,然后又停下来,人们称之为’
起床号’”(意大利公使萨瓦戈的回忆)。
在8月1日后,清军又恢复了象征性的炮击,隆隆炮声虽然给了使馆人员以恐惧,但炮弹
大都是在空中呼啸而过。直到8月11日,八国联军开始逼近北京,清军这才再度对使馆
发动十分猛烈的进攻,但这种报复性的进攻只持续了三天,北京便宣告陷落。8月14日
下午四点的样子,英属印度军团经西直门进入内城,在被围困的人们的欢呼声中进入公
使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联军部队原本以为“这些被围困的人应当是筋疲力尽、饥肠辘
辘、衣裳褴褛,或者是受了伤甚至气息奄奄或者根本就已经死亡了”。但实际上,当他
们进入使馆区的时候,“绅士们衣着得体地出现在眼前,许多人,如英国公使窦纳乐、
意大利公使萨瓦戈和美国公使康格都新刮了胡子,虽然穿着便装,但都整整齐齐的;女
士们则穿着优雅的夏装,戴着帽子、打着洋伞。联军中有人开玩笑地说,我们是不是意
外地走进了一个宴会会场?”相比之下,反倒是那些“解放军”寒酸多了,他们大都蓬
头垢面,军装上沾满了泥土和汗水,皱巴巴的挂在身上。这或许部分透露了庚子年那场
奇特的“使馆之围”的真相。
b****a
发帖数: 4465
7
值得注意的是,后来《辛丑条约》的正式措词并不是战败后所使用的peace treaty,而
用的是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
Protocol的意思是“议定书”。之所以用“议定书”,恐怕还是因为清廷当的“宣战诏
书”并没有指明交战对象,而只是用了“彼等”这个含糊的用语,而列强并没有宣布迎
战。事实上,在发布清廷发布宣战诏书之前,列强军队已经对大沽口炮台实施了军事行
动,这实际上是构成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责任一方反在列强。因此,说慈禧太后对列
强宣战不但在法理上说不过去,在事实上也不成立。对于列强来说,他们认为自己的军
事行动意在解救公使和在华的外国人,并未与清廷构成战争关系。正如他们自己所称的
,其军事行动是帮助清廷“剿除拳匪、恢复秩序”,以掩盖他们侵犯中国内政、发动侵
略战争的事实。
m********5
发帖数: 17667
8
Sure! Then there is no excuse for the war they craved for many many years.
Moreover, many many people want to get rid of 慈禧. There is no much 偶然性
in history after all.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八里桥:帝国首都最后的保卫战ZZ阴霾逼近 - 美日联合舰队巡弋太平洋!!!
谁能介绍介绍其它文明国家的兵法?好好學著點當年對外宣戰的氣勢
中日韩三国海军比较zt[转帖]穆斯林人口真相:再过70年,中国穆斯林人口达到5亿
举例:本侦探一直感觉军史版李奇微将军的文章不大靠谱 (转载)冈村宁次谈日军军纪之败坏,是日本国民之罪
向全世界宣战!空前绝后的清帝国宣战书全文美奥委会为罗切特道歉:谎称在里约遭劫,涉嫌酒后打砸加油站zz (转载)
大清向八国联军宣战诏书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清末新政在启动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第四集 从军 (zt)
大清皇帝的一种癖好根本不甩中国 美国航母高调进入黄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使馆话题: 清廷话题: 公使话题: 宣战话题: 义和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