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季我努学社 企鹅号
相关主题
胜寒dragon还是中间已经能够换了不同的人脉了
李鸿章的悲剧大清为什么搞不了“明治维新”?
一个大学没毕业的日本MM的智慧 (五) (转载)明治维新成在金融武士,洋务运动败在金融买办
人民币须从东亚破局之三:被东西方撕裂的日本(一)明治维新:只有外F才能救日本!
武士道中日足球对比,就是洋务运动对比明治维新 (转载)
日媒:失去动力 日本只有走“中国化”道路?Re: 中国足球越搞越差,原因是搞精英足球+假球 (转载)
中国目前还是土鳖国家,相当于日本明治维新初期吧骂朱镕基改革的,还是生活自明治时代的日本,不反对天皇成为帝国罪人就见鬼了
为什么菊花王朝这么长 (转载)怎么很多人希望被殖民呢?我觉得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就可以了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幕府话题: 新政话题: 洋务话题: 日本话题: 中国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d
发帖数: 9770
1
2018/05/31
08:38
季我努学社
企鹅号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洋务新政和明治维新的最大差距是什么?最大的差距在于明治政府明确认识到改革
的目标是走向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洋务新政的领导者完全没有这种认识。这是因为,洋
务新政和明治维新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完全相同,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完全相
同。
中国和日本学者多有拿晚清的洋务新政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的。日本学者依田
熹家著《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卞立强、严立贤等中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年版),比较、研究了中日两国的近代化问题,特别对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
新,从各个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从两国对近代国家的认识、从两国的产业
政策、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形态、从两国的儒学、从两国的经济观等方面,做了相当全
面的比较。依田氏通过比较提出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是向着分裂的方向走,日本是向
着统一的方向走,向着统一方向走的日本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向着分裂的方向走的
中国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他认为这是中日两国近代化向着不同方向发展的基本原
因。1这是一个重要的见解,尽管其中不乏可以讨论的地方,例如,关于统一市场的问
题。但是,依田氏在比较的时候,忽视了中日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井上清
指出这一点的是日本另一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井上清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了洋务运
动和明治维新比较,双方进行改革的主体的阶级性质和历史阶段不同,两者实际上不可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洋务运动和德川幕府的改革性质相同,可以放在一起比较。2我非
常认同这个意见。井上清的这个见解,在他早年的著作中,就已有明确的表述。他写道
:“将幕府末期的中国和日本来比较,不但外部的世界史的条件,对日本有利,对中国
不利,并且在民族的经济文化及政治力量的集中发展上,日本也赛过中国,就造成两国
地位在不久以后的决定性的差别。”3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由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也逐渐
形成了,号令齐一,易于推行。中国虽然也是高度中央集权,但是国家大,保守力量强
,不能突破“夷夏之防”,难以做出学习西方的决策。中国和日本虽然先后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是,明治政府一开始就抱着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目的,寻求与列
强交涉,并且逐渐形成了(特别是通过岩仓具视考察团)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思路,从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多个方面采取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诸多措施。
苍岩具视
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遭到列强痛击,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却没有痛定
思痛,另辟新路。1860年11月,《北京条约》签订后,曾经占领京师的英法联军随后撤
出北京,没有借战胜之威一举推翻清朝的统治,这使奕訢等大臣大喜过望,深感“非始
愿所能料及”4。奕訢在给咸丰皇帝的报告中,反复申说,强化这个认识。他说:“自
换约以后,该夷退回天津,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
,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似与前代之事稍异。”5可见,清朝统治者
对于英法等列强没有乘占领北京之机取代清朝廷的统治地位,是颇为感激的。通过太平
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总结出的基本认识,是英国、俄国的侵略是“肢体之
患”,而“发捻交乘”,才是“心腹之害”6。
《北京条约》以后,清朝廷除了按照列强要求,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在政府
机构上没有采取除旧布新的任何新措施,所谓洋务新政,也只是各地督抚为之,各地建
立起一批军事工业,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镇压人民的造反。最早主张实行洋务新政的两
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曾国藩1861年给皇帝的奏折说:“购买外洋船炮,则为
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7历史证明,清政府始终把镇
压人民的反抗放在第一位,把“勤远略”即反抗列强侵略放在第二位。对于列强侵略,
他们抱着“外须和戎”8的态度,对于不平等条约,他们本着“守定和议,绝无更改”9
的方针。终清之世,清政府都没有向列强提出过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中国人提出废
约主张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的。从这一点上说,中国的洋务新政不能与日本的明治
维新相比,恰恰可以与幕府末期的改革相比。
与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的改革相比较,中国的洋务新政则颇多相似之处。第一是改革
背景大体相同,第二是改革主体的阶级性质相同,第三是改革内容大致相同。
日本在1853年面临美国的“黑船”事件,随后与美国等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国内有农民起义发生(尽管规模较小),同时出现“尊王攘夷”运动,幕府政权面临
挑战。这时候,幕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试图加强以幕府为中心的旧的藩政体制
,遇到各方面反抗,很难成功。各大强藩不服从幕府统治,努力加强藩的实力。“黑船
”事件后,幕府和萨摩藩、长州藩等大藩在已有的工场手工业基础上,从西方国家引进
近代企业,首先且主要是军事工业,如1853年在江户设立洋枪洋炮制作所,试造洋式军
舰;1854年在长崎设立海军传习所,请荷兰海军军官讲授轮船驾驶和海军学;1857年在
长崎建设制铁厂;1862年将江户的“蛮书调所”改名为“洋学所”,按照西洋大学校规
,开设荷、英、法、德、俄语教学,以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医学、机器
等学科,培养懂得西洋知识的人才;1863年开始创建用西式步、骑、炮三个兵种的新式
陆军。萨摩藩、长州藩、肥前藩也都开始了洋枪洋炮和舰船的制造,从外国进口汽船,
开办了洋学设施。1857年盛冈藩建筑洋式高炉,炼铁成功。1867年,萨摩藩在鹿儿岛建
设了以机器作动力的纺织所,请英国技师指导。10到1868年,属于重工业性质的新式手
工业工厂(包括机械、造船、军工和冶金等)已有三十多个。
黑船事件
幕府末期建设的新式军事工业,引进的西方机器生产,规模可能比中国洋务新政时
期略小一点,但它的反应是迅速的,新式机器的引进,新式学校的举办,在1861年前大
体已具备。中国都在1861年以后才出现。与幕府时期比较,对于列强侵略的反应,中国
是迟钝的。对于西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追求,日本是积极的,中国是被动的。江户的“
洋学所”,仅英文、法文班学生,1866年就有300人。12清政府在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
文馆(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第一年只有英文班,就读学生10人。13到1885年,
同文馆学生才录取了108名。14所以有差别,是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
日本幕府末期的改革,是为了强化幕府的统治,强化幕藩体制。但是它的改革,也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井上清评价说:幕府末期的日本,自天保改革以来,“刚在政治上
开始活跃的武士、地主、商人出身的改革派中间阶层,就随着封建制度危机的加深,作
为所谓尊王攘夷的志士,发展了全国性的团结,掌握了民族的与国家的统一的主导权。
”15
中国的洋务新政,当时就称作“自强新政”,它是在外国侵略和太平天国起义双重
打击下,谋求“自强”的新政,是封建阶级的统治者谋求自救的措施。李鸿章的“裱糊
匠”说法,最能说明问题。他晚年对人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
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
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
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
又何术能负其责?”16
清政府是一间破屋,“自强”新政只是裱糊破屋,洋务派大臣不过是裱糊匠而已。
他们没有想过,把破屋推倒,彻底更新。如果这样,他们就是新社会的建筑师,而不是
旧社会的裱糊匠了。洋务派主观上要做“裱糊匠”,他们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方
式,就是引进了封建生产关系中不能容纳的社会生产力,这就必然会破坏旧的生产关系
,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洋务新政为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出现,造成了一些
客观的条件。这是中国洋务新政客观上产生的进步作用。
对19世纪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进行比较研究,是要研究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
在东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所谓后发展中国家,如何赶上现代化的潮流,在何种
历史条件下,能赶上现代化潮流。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看到,中国的洋务新政,大体上
可以与日本幕府末期的改革相比较,改革主体、改革内容大体相近;改革效果,中国尚
不及日本。尽管两国都具有早期现代化的特征,但与真正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较,还有距
离。洋务新政与明治维新,实际上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产物,难以做真切的比较。
尽管明治维新算不算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和中国学者都有不同见解,但明治维新
以后,明治政府逐渐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日本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这些改造
刺激了日本社会自由民权运动的发生,推动了日本社会向资产阶级宪政国家的转变。自
由民权运动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却促进了日本产业政策向自由资本主义方向转换,大
量国有企业廉价处理给民营企业是一个标志。这个转换,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形
成。可见,落后国家,后发展中国家,甚至遭受过西方国家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只有转换国家体制,才可能全力推进资本主义的产业政策和文化政策,才可能赶上现
代化的潮流。中国在19世纪内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只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很难有大的步伐。
张海鹏,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季我努学社顾问。原文收入张
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编辑 |闫红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怎么很多人希望被殖民呢?我觉得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就可以了啊武士道
从小就搞不清“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逻辑日媒:失去动力 日本只有走“中国化”道路?
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就怪袁世凯中国目前还是土鳖国家,相当于日本明治维新初期吧
为什么明治维新远比洋务运动成功为什么菊花王朝这么长 (转载)
胜寒dragon还是中间已经能够换了不同的人脉了
李鸿章的悲剧大清为什么搞不了“明治维新”?
一个大学没毕业的日本MM的智慧 (五) (转载)明治维新成在金融武士,洋务运动败在金融买办
人民币须从东亚破局之三:被东西方撕裂的日本(一)明治维新:只有外F才能救日本!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幕府话题: 新政话题: 洋务话题: 日本话题: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