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e****1 发帖数: 100 | 1 许多人以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强-5攻击机仅仅是歼-6战斗机的机身两侧进气改型,其实这
是大错特错的。虽然除了两侧进气之外,强-5延用了歼-6的气动布局,但经过彻底的重
新设计,体形稍稍放大。强-5的翼展从歼-6的9米增加到9.68米,高度从3.85米增加到4
.33米,全长从13米增加到15.65米,空中从5.4吨增加到6.4吨,最大起飞重量从8.6吨
增加到11.8吨,因此强-5的载荷/航程能力大幅超越歼-6。但由于该机仍安装两台涡喷-
6型发动机,机动性下降不少。
006.jpg
强-5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种机身两侧布局喷气式战机(第一种是歼教-1),与米
格机头进气迥然不同的外观给许多人留下了“一看就很先进”的第一印象。强-5的尖锐
机鼻和两侧半圆形固定进气口已经成为该机的主要识别特征,但由于沿袭了歼-6的低阻
座舱盖设计,所以座舱盖高度非常低矮,飞行员仅头部露出于座舱盖上沿,这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飞行员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的前向与两侧视野。强-5的总设计师陆孝彭也
意识到了这个缺点,并着手进行改进,最后应用在了强-5乙鱼雷机上。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鱼-2空射鱼雷,这种武器仿制自苏联的PAT-52火箭助
推鱼雷,水下航速达60-70节,在当时是一款反舰利器。鱼-2的装机对象一开始是海航
的轰-5反舰轰炸机,但由于该机速度慢,突防能力不足,因此海军提出以强-5攻击机为
基础研制一款超音速鱼雷攻击机。
1966年,南昌飞机制造厂以在翼下增加鱼雷挂架的方式改装出了3架强-5交由海航
进行测试。1968年,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海军关于改型设计鱼雷攻击机的要求,随后工厂
开始根据海军的要求设计和试制强-5乙鱼雷机。
从外观上看,强-5乙与强-5甲最大的不同在于机头部分。该机机头改为下倾5度的
钝头圆锥,机头比强-5缩短300毫米,同时座椅和座舱盖经过加高,彻底解决了困扰飞
行员的下视视界问题。此外强-5乙的机头截面也进行了加大以便安装317搜索雷达,该
雷达还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能极大增强强-5乙的低空突防能力。
在其他方面,强-5乙取消了机身内部炸弹舱,加大主油箱,增加5号软油箱,机翼
增加鱼雷挂梁,航电设备增加771多普勒雷达、45号瞄准具(含115计算机)和KJ-4自动
驾驶仪,由于飞机重量增加,也相应加强了起落架。
1970年9月29日强-5乙原型机首飞,经上述一系列改进后,强-5乙挂载副油箱时时
的最大航程增加到2120公里。但由于雷达和航电的研制困难,该机迟迟无法定型,始终
无法装备部队。由于当时水面舰艇的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强,鱼雷攻击机的生存力不足以
满足作战需求,于是强-5乙于1979年停止研制。
强-5乙本身的设计理念不存在任何问题,其低空突防战术同样适用于发射反舰导弹
,如果当时我国有合适和机载火控雷达和空射反舰导弹,该机很可能会发展成一种优秀
的空射反舰导弹载机,正如1982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超军旗”攻击机所展现的那样。
同样可惜的是在强-5乙下马后,其新座舱设计并没有被引入强-5后续生产型,与解
决座舱视野问题的机会失之交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