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a 发帖数: 6723 | 1 倪乐雄 必记本 微信号 yxbijiben
功能介绍
国内首家知识匠聚合平台,专注知识生产与分发,为您幽默解读专业术语、通俗普及深
奥知识,满足学习深造、高效工作及品质生活需求。这是学生的必记本,白领的能量餐
,商务社交的充电器。#懒人上进必备神器#
作者:倪乐雄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系教授、渥太华中国事务研究院院长
一
搞国际政治学的若长期不出国交流,似乎是学问不长进的标志。
所以,以国际关系为营生的学者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学术风景”:学问可以浅薄、
预测可以瞎说、书可以不看、文章可以不顺,但不可不出国。
只要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且经常出国,就是有学问、有造诣。
于是,开学术会议时,除了能经常看到“大腕”普遍迟到、早退的现象外,还常常遇见
迟到者行色匆匆闯入会场,装模作样地连连向众人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刚下飞机
,刚从国外赶来”云云,早退者的口头禅是:“对不起,对不起,先走一步,另一个会
等着我。”
这几句话果然灵验,立马标出出席者的身价高低。
那些善始善终、有“会德”却出不了国,又没有下一个会议恭候的人瞬间就矮去三分,
而“刚下飞机”者和“还有会议”者的身价立马呈螺旋形上升。
二
近几年参加了一些会议,多少也看出点门道。此等人物在学术界可归诸“学术演技派”
,往往名头很大,身兼数职,每天左右开弓、两个电话一起接,各种会议连轴转,奔走
折腾于官不官、学不学的阴阳二界而乐不思蜀。
这些“刚下飞机”的人物,在学术上往往“形式大于内容”,除了早年“出道”时有几
篇勉强过得去的文章外,现已基本不学无术,但各种“演技”却已炉火纯青,“对不起
”这招只是“雕虫小技”而已,更有“空麻袋背米”、“招官为徒”等圈利谋益的绝招
让人瞠目。
加之硕士、博士前呼后拥、起而仿效,到头来,师徒皆未识学术正径,而俱误入歪门邪
道,以致学风日邪。
博导、博士师徒于浑然不觉之际皆成南郭先生,且与“卧槽泥马”博导、博士师徒形成
南北呼应之“学术奇观”,各自“称雄”于京沪。
在学风不正的情形下,文人开会多半属无聊生事,自我炒作,其性质与市井之辈聚会搓
麻将相差无几。
真正的学术交流应该是一二学术同仁,找个幽静的说话去处,闲聊之际渐入话题,兴之
所至,思之所归,思随兴起,兴随意行。此时此刻,交流者彼此平等、放松,置身于追
求真理的阳光下,不掺合一丝世俗功利的杂质,这是学术交流的最高境界。
到了学术座谈的形式,人分主讲者和讨论者、权威和非权威、大胆者和怯场者,干扰因
素已悄然渗入,学术交流开始打折扣。若是开纯粹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就把上述几个干
扰因素放大数倍,学术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等到学术研讨会成为行政体制内工作的组成部分,领导致辞、专家致谢、主席台上官员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主席台下大小书生“排排坐、吃果果”时,此时学术已入末流
,学术交流彻底变了味。
因为此时,学术已经成为官场运作的一部分,所有学术规则都被官场运作规则所取代。
开幕式肯定属于官场仪式,权力人士按官职大小鱼贯登场,大话、套话、空话、废话一
串接一串,直把会场忽悠到睡眠状态。等学术程序开始时,大人、官人、要人早已扬长
而去,剩下的平头学者却还没有从权力的震撼中回过神来。等到回过神来,已找不到学
术感觉,只觉得自己从神父变成了游走和尚。
此种学术环境下,要求学术创新,不是忽悠天下,就是用讽刺来凑热闹,或是痴人说梦。
学术交流到这种地步,产生的功能之一就是学术的毁灭,它强烈地暗示:权力是学术的
主人。这也就是学术圈内“演技派”所以滋生的原因。
三
不知从哪年起,中国学术圈出现了“阶层分化”和分工,“刚下飞机”者们大都是攀上
权力或权力衍生品(如研究会会长、秘书长、理事长、院长、所长、中心主任等)的“学
术贵族”,他们是大学、研究院等学术王国中的“肉食者”。
而真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纯粹学术苦活、累活、脏活分派给了学术圈的“布衣阶层
”。
“学术贵族”在大学里负责制定各种工作指标、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总之对“学术
布衣阶层”行使各种权力,他们的学术职称和学术权威很大程度上由他们的官职大小来
决定。
他们凭借权力和资金,雇“学术布衣”拼凑“学术包工队”,某正处级博导曾夸耀:“
我们可以接国家任何部门的项目,博士出提纲、硕士捉刀、本科生打杂,我们搞出来的
东西可以把任何部门忽悠得东西不清、南北不辨。”
豆腐渣工程害人有形,学术豆腐渣工程误国误民无形,所谓书生杀人不见血。
而学术界的阶层分化,将造成三个严重后果:
一是将社会生产和政治运动中惯用的“指标管理技术”运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学术布
衣阶层”在“学术官僚”瞎指挥下,前所未有地创造着学术垃圾和学术半成品,像轰轰
烈烈冲进杯子里的啤酒,尽是泡沫。
这种泡沫曾出现在大跃进年代的经济建设中,不长记性的“学术贵族”把它移植到科学
研究领域。
二是真正的科研成果、“细活”、“精活”几乎全都出自学术布衣阶层,学术贵族尽出
“粗活”、“烂活”,而学术权威被撕裂成形式和内容两部分,学术贵族夺去形式,学
术布衣占有内容,学术贵族成了锦绣饭囊、绣花草包。
三是“角色失踪”问题。一部分学术贵族出现人格分裂和角色冲突状态,他们又搞学术
又搞行政,说官是官又不是官,说学者是学者又不是学者,言行举止、与人交往几乎每
时每刻都在这种困境中挣扎。
别人不知他到底是何角色,连他自己也不知自己究竟是谁。故曰处于角色失踪状态。
而如今,若是想要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强国,必先正一正学术风气。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为传播而发,特此声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