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g 发帖数: 498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BCNBC (小李飞刀),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刚才那个甲午清军将领家书的帖子咋消失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0 20:45:56 2019, 美东)
甲午战争时期清方妻子给前线将领写的信,真丢人
难怪清军惨败,看看后方妻子给前线将领写的信,真丢人
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120多年了,此战对中日两国的近代国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经此一战,一跃成为东亚地区霸主,而中国则坠落入谷底,西方列强纷纷掀起势力
范围划割。
甲午战争结束后,关于这场战争的反思、争鸣百出,研究著作汗牛充栋。关于清朝战败
的原因,有人说是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有人说是李鸿章“避敌保船”
方针的被动挨打;还有人说是清军武器落后,技不如人……等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
有理。
以上都是从物质层面来探讨清军失败的原因,也不无一定的道理。其实,从精神层面而
言,清军失败,败就败在了缺少尚武与爱国主义精神,像邓世昌、徐邦道、左宝贵这样
的爱国将领实在是凤毛麟角。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国家之所以伟大,主要在于是否有尚武的人种”中国自秦朝
统一之后,统治者为了防止民众威胁到统治,极力桎梏国民思想,多讲明哲保身,莫谈
国事;士子把大好光阴消磨在故纸堆里,国民奄奄如病夫。这种情况,梁启超称之为:
“英颖之青年化为八十老翁,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由此写出《少年中国说》雄伟,
希望我老大帝国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岳飞曾说过:''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甲午战争中除了少数奋勇杀敌
的将领,多数无必死之心。我们来看看平壤之战结束后,日军在清理清军遗弃物品时,
发现卫汝贵妻子给其的信:“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年事
已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卫的妻子在信中不但不鼓励丈夫在前线奋勇杀敌,反
而要他保重自身,打仗不要埋头向前冲。
这卫大人对夫人的话,言听计从,平壤之战一开,他就同主将叶志超就弃城逃跑,一路
狂奔五百里,竟然一度逃得不知去向,七八天后才找回清军大队。后来日军将这封家书
编写入了教科书,广为宣传,作为败军亡国的反面教材警戒其国人。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天皇节衣缩食,宣布一天只吃一顿饭,省钱买军舰,皇太后则
捐出了自己的首饰。虽然不乏作秀的意味,但毫无疑问,颇有煽动性。在皇室的带动下
,日本民众也都踊跃捐款。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因素很多,窥一斑而见全貌,前线将领贪生怕死,家比国大
,只能看到家里那点蝇头小利,毫无民族与国家担当,焉能不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