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8 发帖数: 10589 | 1 文/ 轩辕问非
【一】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齐国人都穿上了紫色衣服。这样一来,紫色布料超贵,一
匹紫布的价格,可以买五匹素布。 齐桓公为此而发愁,便问管仲:“寡人喜欢穿紫衣
,全国人民都要穿紫衣,紫布价格大涨,咋办?”
管仲说:“要改变这一局面并不难,但从现在开始,主公不仅要停止穿紫衣,还要告诉
臣民,主公越来越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了,若今后再有谁穿紫衣觐见,主公就直接让他
站远一些……” 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当天,所有的近臣都不再穿紫衣了;次日
,国都临淄也无人穿紫衣;三天后,整个齐国境内已无人再穿紫衣。
【二】
咋一看这则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小故事,让人立马想起“楚王好细腰、宫人
多饿死”之类的典故,即奴性盲从的心理通过投君主之所好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君王之
好恶为好恶,以君王的痛痒为痛痒,进而以君王之是非为是非。然而,再多读一些《韩
非子》的其它文章,对韩非的思想主张有了些许了解之后,问非发现自己前面的那个想
法很天真。
因为在韩非看来,一国之君即一国之尊,如果君王喜欢一件衣服,却出于种种考虑而不
得不放弃,那么,作臣子的就该去死了。而最该死的当属管仲,就是他提议让齐桓公不
再穿紫衣,甚至居然还让姜小白同学撒谎说“不喜欢紫衣?”这是韩非绝不能容忍的。
韩非认为,君王喜欢什么东西,臣民不仅要倾尽所能以满足君王的需求,还必须以律法
的形式严令禁止任何人仿效。君王之所用,任何人不得再用,否则即为僭越,必杀无赦
。秦以降,两千年来为君者不就一直都这么干的吗?
把君主的一切是非好恶落实为严刑峻法,不知道韩非算不算第一个,但肯定是集大成的
一个。在韩非看来,君王高高在上,普天之下皆为奴,这里头当然也包括他这个邪恶的
古今天下第一奴。韩非之后,这国人在天授君权之皇恩浩荡下,享受着神圣而不可侵犯
的天赋奴权。
【三】
就这样,天赋奴权以其华丽而丰满的身姿跨入历史的洪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了
1773年,即大清乾隆三十八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令乾隆皇帝很不爽、甚至大为恼怒的
事。
话说,这一年因发生了科场舞弊案,满臣天保与汉臣马人龙便联名上了一道奏章。而依
大清律法典章,满臣上奏可自称奴才,汉臣上奏则只能称臣。但因为满臣天保署名在前
,便连笔写为“奴才天保、马人龙”。乾隆帝一看到这个奏折就气坏了,原因是汉臣马
人龙竟敢冒称奴才。为什么乾隆皇帝这么在乎汉人称奴才呢?因为满清有“包衣阿哈制
”,包衣就是家的意思,阿哈即奴才,意为家奴。满臣虽为奴才,但毕竟是自己家里的
人;汉官虽称臣,但毕竟是外人,实质上还不如人家里的奴才。
为了防止这种“汉臣占了奴才便宜”的现象再发生,乾隆皇帝规定:往后如果再有满汉
大臣联名上奏这种事,署名一律只能称臣。也就是说,淸室绝不接受汉臣冒充奴才,所
以就只能让满臣受点委屈,姑且当一回臣吧。奴才这个本来侮辱人格的称谓,这时候却
代表着某种尊荣、甚至代表着极大的特权。这在有淸一代,是多少只能称臣的汉人永远
不可企及的高度。而对于满臣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天赋奴权。
【四】
用今天的眼光看来,主子与奴才的这种关系本身就是对为奴者基本人权的践踏。话虽这
么说,但在这国的当下,许多人依然严重缺乏现代人权观念,在骨子里仍然为奴。因此
,每每面对掌权者,主奴关系恐怕却是某些人所能想象到的最好的关系了。
当然了,现如今不仅满汉一家亲,而且已经成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
兄弟姐妹是一家。”号称走进了新新时代的我们,实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和谐社会,所以
,天赋奴权早已经不存在了。
然而,所谓不存在,只是奴权不再由上天指定赋予而已。奴权还在,奴性依旧,只不过
换了一个指的方式和指定人,成了“某赋奴权”。而且,被指定人也一样要争取的,甚
至常常争起来打得头破血流。否则,那一记“你也配姓赵”的耳光之声,不会响彻于庙
堂而回荡于江湖。说到这,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孔小姐在英伦半岛上搧出的那扬我国威
的一巴掌……虽然煽在洋人身上,但不知道有几人感觉像搧在了自己脸上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