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轉:[胡适民主思想在台失败 蒋介石“总统”三连任]
相关主题
胡适与蒋介石的冲突中国人酷爱皇帝,那就民主选皇帝吧
【删不删】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川普日记:想撤换副总统彭斯
普选和文化水平的关系卡特:再让川普连任四年是场灾难。我也不知道选谁
大纪元报那个退出共产党的统计还有没有?十年不折腾,人均GDP过两万美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人民大会堂一...一位90后大学生对张春桥的再认识!
无情人成眷属一生“惧内” 胡适的婚姻悲剧铁路网规划调幅或小于预期 高层仍持有肯定态度
再祭太祖从凯迪说起吧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又一次连任俄罗斯总统职务社会学家李毅点评左中右对薄熙来审判的不同看法(修订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胡适话题: 蒋介石话题: 连任话题: 宪法话题: 总统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p***n
发帖数: 17190
1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200911/1120_7179_1444543_1.shtml
胡适民主思想在台失败 蒋介石“总统”三连任
适与蒋介石的冲突,长期以来就存在。但在1960年2、3月召开的伪“一届国民大会三次
会议”期间达到了高峰。1947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共分14章,175条。其中第
四章第47条规定:“总统任期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蒋介石于1948年开始担任总统
,至1960年已任满两届,长达12年,应该和平转移政权。据王世杰1960年元旦日记:“
总统选举事,本党负责诸人似已内定于国民大会集会时,修改宪法之临时条款,将宪法
上连任以一次为限之限制,暂行停止适用。在台湾,唯有胡适之曾直率托张岳军(按:即
张群)向蒋先生建言,反对蒋先生作第三任总统。”
胡适的理由是:蒋介石如出任第三任总统,即等于修改了宪法,而1958年12月23日,蒋
介石在“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上言之凿凿地宣布:“我可以代表中国国民党,代表政
府来说,我们不仅是没有修改宪法的意思,并且反对修改宪法……”当时海内外人士都
认为,这是蒋介石不再连任第三任总统的郑重承诺。1959年12月23日,蒋介石又在“光
复大陆设计委员会”第六次大会上再次强调:“我们维护宪法的有力行动,实莫过于光
复大陆。我们光复大陆的武器亦莫过于尊重宪法。”
然而事实证明,蒋介石的上述承诺是靠不住的。1959年1月15日,台湾《联合报》发表
大法官史尚宽的文章,说“有赖于蒋总统之领导,故非修改宪法不可”。同年4月25日
和5月2日,美联社台北电讯透露台湾“官员”谈话,说“蒋氏一生不应被任何人替代”
。1959年10月10日开始,起自年初的“修宪连任运动”掀起新高潮,“国庆”游行变成
了“效忠领袖”十万人大游行。同年10月14日,胡适乘机从美国飞抵台湾,在机场回答
记者提问时直截了当地说,“纽约华侨无人拥护修宪连任”。
同年11月,他又请有关人士向蒋介石转达了四点建议:
一、由于国内外情势的演变,国民大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的召开、进行及其结果,不仅
是施行十一年来的民主宪政受到考验,同时也考验了有关法统的诸般事实,对于如此严
重的问题,似应慎重正视,免贻后患。
二、希望能以和平、合法的方式转移政权,成立新政府。人人认为应当,而鸡犬不惊者
,谓之和平。不违背宪法,犹能树立民主政治之楷模者,谓之合法。
三、希望蒋先生从速明白宣布他的继承人。假如继承人能为国民党接受提名,而且经国
民大会选出,则应全力予以支持,使能有充分施展及发挥的机会。如此,则蒋先生不仅
在历史上将被视为华盛顿第二,而且在国际政坛上地位必逐渐提高。
四、如果国民党当局或蒋先生个人另有其他方式,亦宜尽速而且明白宣布,勿使国人迷
惑。因为蒋先生曾于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上宣布不赞成修宪
,却未说明他个人不连任三届总统。
胡适预感到上述四点建议必将落空,有意辞去代表和主席团主席之职,未果。1960年2
月7日,胡适在台北《自立晚报》发表谈话,再次表示反对通过修宪“而达成某一目的
”。2月11日,胡适到伪国民大会秘书处报到。记者询问他对政局的意见。胡适无奈地
说:“我今天已经报到了,还不够吗?”当时一些友人认为通过修宪使蒋介石连任已成
定局,劝胡适承认既成事实,“相忍为国”,可不必再说话了。胡适自我嘲讽地说:“
这里也有这里的好处,我有说话的自由,也有不说话的自由,——我可以享受不说话的
自由。”
2009年11月20日 10:21《人民政协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3条
2月20日国大开幕典礼后,《公论报》记者请胡适发表感想。胡适说:“我仅有一句话,
就是坚决反对总统连任。”2月21日,是会议开幕的第二天,胡适在《征信新闻》发表
答记者问。记者问他对修改宪法有什么意见,胡适明确说:“这个我坚决反对,当年(按
:指1948年)我曾亲手把中华民国宪法交给蒋先生接受。今天我希望看到它完整无缺……
”谈到蒋介石连任问题,胡适说:“我承认曾经说过,最近我没有谈到这个问题,因为
我重视的一件事是坚决反对修改宪法。”
这次会议还有一个让蒋介石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代表的“法定人数”。1948年3
月伪第一届国民大会召开时,法定人数是3045人,分别由全国各个选区产生,代表任期
是6年。但当时的代表逃到台湾的只有1080人,几乎只占总数的1/3,任期都超过了6年
。如果增补,只能在台湾地区选举产生,何能代表“中华民国”?蒋介石为了解决这一
难题,以“总统批准”的钦定形式使这些赴台代表变成了“变相终身代表”,又在台湾
地区增补了230人;并将法定人数由代表总数的1/2降低到1/3。法定人数也改为以1954
年“第一届第二次国民大会”报到时的1643人为基准,也就是干脆只以在台湾的代表为
基准。这些修正,都为蒋介石连任“总统”铺平了道路。但是,对于蒋介石的举措,胡
适和他的朋友们认为没有一点能在法律上和事实上站得住脚,只能“为国家制造乱源”
,并暴露出“修宪连任运动”的操纵者途穷技尽的窘态。
在这次会议期间,就表决方式(即记名投票还是无记名投票)问题,胡适跟蒋介石也发生
了一次冲突。有一次会议上,代表张知本(字怀九)说:无记名投票只可用于对人,对事
应用有记名投票,蒋介石当场问胡适意见。胡适说:“我没有别的话好说,不过对于张
怀老刚才说的话,我想补充几句。张怀老说‘无记名对人,有记名对事’这句话,全世
界没有一本书上有这样的规定。无记名投票是澳洲发明的,到今天(按:1960年)还只有
104年的历史。无记名投票是保障投票的自由,可以避免投票的威胁,因此很快被世界
采用。美国宪法是170年前制定的,所以美国宪法上并没有规定无记名投票。据我所知
,如禁酒,各州的宪法是不同的,火车经过禁酒的一州时,火车上的酒吧就关上了。否
则,是犯禁的,又如妇女参政问题,美国都是用无记名投票的,并没有规定无记名对人
,有记名对事。四年前我在美国,美国正在庆祝无记名投票一百年纪念。”
胡适刚讲完,有人心怀叵测地发问:“在台湾谁威胁谁?”胡适又起来说:“我本不想说
话。今天总统点名要我说,我才说的。我说的无记名投票是保障投票的自由,可以避免
投票的威胁。这是无记名投票的意义。”接着又有人发言主张有记名投票。这时罗家伦
给胡适递一张条子,劝他不必答复。最后蒋介石否定了胡适的意见。他说:“这个,我
是不懂的。我不用总统的身份,我用代表的身份来说,对于宪法这等重大的事,我个人
是反对无记名投票的。”3月11日,“一届国大三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
动员戡乱时期总统副总统得连选连任,不受宪法第47条连任一次之限制。”于是蒋介石
在不“违宪”的情况下名正言顺地成了终身总统。
3月21日、22日,举行总统选举。蒋介石获1481票,得票率蹿升到98.1%。有人问胡适:
“总统的连任三任是不是他自己的意思?”胡适说:“不知道。如果不是他自己的意思
,我想人家不会这样做的。”3月25日,这次会议闭幕。在闭幕式上,蒋介石自得地说:
“这次大会的一切程序,都是根据法理来进行处理的。自解释大会名额起,经过修订临
时条款,到完成选举,都是遵循宪法所赋予大会的使命来达成的。”
蒋介石的连任,标志着胡适民主宪政思想在台湾的失败。胡适心情的抑郁可想而知。一
些不祥的预感浮上心头。会议后期,胡适犯了心脏病。3月24日,胡适抱病在蒋介石的
当选证书上签名盖章,因为他是这次会议的主席团主席之一。但他凭着几十年的政治经
验,知道会有灾难临头。当《自由中国》同人,公开撰文反对蒋介石连任的雷震来访时
,胡适不无忧虑地说:“你说的话,我自己说的话,都会记在我的账上。你不知道吗?
……现在你以为《自由中国》出了七版、八版,你很高兴,这都是你的灾害。”
胡适的预言不幸而言中。同年9月4日,雷震以“涉嫌叛乱”罪被捕,判刑十年。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社会学家李毅点评左中右对薄熙来审判的不同看法(修订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人民大会堂一...
刺刀见红无情人成眷属一生“惧内” 胡适的婚姻悲剧
雷洋那个段子多半是悟空编的 但是再祭太祖
习要党管一切,李要简政放权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又一次连任俄罗斯总统职务
胡适与蒋介石的冲突中国人酷爱皇帝,那就民主选皇帝吧
【删不删】人民文化水平低,就不能实行民选吗?川普日记:想撤换副总统彭斯
普选和文化水平的关系卡特:再让川普连任四年是场灾难。我也不知道选谁
大纪元报那个退出共产党的统计还有没有?十年不折腾,人均GDP过两万美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胡适话题: 蒋介石话题: 连任话题: 宪法话题: 总统